<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我的闺蜜不止一位,老是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环境的变化而换着。有的渐行渐远,也有的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联系。无论我们现在是亲是疏,在我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总会留有她们的一席之地。静静她是我懵懂中需要友情的第一位闺蜜,是我初中的同学。我很珍惜她。</font></h1><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r>刚入学没几天,还没有从考上一中的沾沾自喜中醒过来,我就发现了自己的无知。我周围的同学都有着在当时的我看来渊博的知识,他们谈论的许多东西我连听都没有听过,更不要说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了。在他们高谈阔论时,我常常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们。经过我的慧眼观察,我终于发现我后面坐的一位其貌不扬的同学也默不作声,心想她一定是和我一样一无所知的人,为此我看她便多了几分亲近。有了同类,时常和她呆在一起,她闷声不响的。原来她果真像她的名字一样,很少说话,喜欢静静的走路,静静的看书,还有轻声细语地说话,浅浅的微笑。相处久了,才发觉她有许多书看,也很爱看书。她的家在河西堡电厂,她和另一位电厂的女孩借住在这儿。她妈妈给她订了不少杂志,像《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还买了不少有关人物传记、百科知识方面的书籍,让她做完功课看。她的书包里也老带着这类书。有时我写完作业没事可干就借来翻阅。</font></h1><h3><br></h3> <h1><font color="#167efb">渐渐熟了,她带我去她宿舍玩。说是玩,其实什么也没玩,她坐在那儿静静看她的书,我不能问这问那,也只好拿起书看起来,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了。一下午的时光悄悄从书中溜走了。有时到了饭点,她就带我去电力局职工食堂打饭吃。偶尔她会带我去俱乐部看场电影,大多是像《木棉袈裟》之类的武打片。尽管回家迟了,会挨骂,但我的心底里却充满了满心的欢喜。因为她的缘故,我看的书越来越多。他们再谈论什么时,我发现他们谈论的话题我也能接上茬。真是风水轮流转,竟然也有同学夸我博学,还崇拜我呢。我觉得很好笑,这不就是曾经的我吗?一度我们成了老师眼中的模范生。因为我们不但学习好,还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老师在班上批评那些交友不善的同学时,就会大肆宣扬我俩的这种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要交就交益友。自然有同学想插进来,我俩一律拒之门外,恕不接纳。<br><br></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一晃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已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也习惯了我们交往的这种独特的方式。即将升入初三,我暗暗下决心再努力点,要和她并驾齐驱,不能老逊色于她。可是开学报名的时候我找了又找,连她的影子都没有。我心里有一种不祥之感,难道曾经谈论过的话题真的变成了事实?她真的要随父母的工作调动而转学吗?我急忙去问老师,他说十有八九,只要她通过师大附中的插班考试。过了几天,我收到她来信时,她已经在那儿就读了。尽管我们分开了,但是我们一有闲暇时间就写信。<br>她说她在新的环境里没有朋友,学习压力很大,很想念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想看看我写的日记。从初一刚开始老师逼我们写到后来藏着掖着自己主动写,我已有厚厚的六本日记。内容繁杂,来源很广,有写的也有抄的。我忍痛割爱,还是托一个自以为可靠的朋友把日记带给了她。她当做宝贝似的,情绪低落时就去看它,成了她的一种精神寄托。她寄来了她在外面郊游时采下的桦树皮,说可以在上面写字。过元旦时寄来一张精美的卡片,上面有一所漂亮的小房子,她说盼望我俩住在里面,一起看风景。</font></h1><h1><br></h1> <h1><font color="#167efb">之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还相约考同一所大学再回到从前。但是终究没有如愿。高考完她来看我,我也在上大学的一个暑假去看过她。等我们大学毕业了,却谁也不知道对方分配到了哪儿,一下子失去了联系。我不知道她现在身在何处,是否还记得我们静静地坐在那间屋子里。</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