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参数设置方法与拍好黑白片

新疆◎神禾塬

<h1><h1>  根据拍摄现场画面中光线照射的方向、黑白的多少与光照度的强弱,以为及色彩反差的性质(属于对比色,还是互补色)、多少、强弱等因素选对光圈以后,佳能相机参数设置基本规律一一</h1><h1> <font color="#ed2308"><b>1.色调—</b></font>—用以调整整个画面的色彩。向负方向调整,图片整体画面偏向红色,向正方向调整时,图片画面整体偏向黄色,适合对肤色对象进行微调。</h1><h1><b><font color="#ed2308"> 2.</font></b><font color="#ed2308"><b>白平衡一一</b></font><font color="#010101">用来还原拍摄现场物体的本色,保证物体本色被还原直实准确,在直方图上能够体现黑、灰、白色;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b><font color="#ed2308">3.</font></b><b><font color="#ed2308">白平衡偏移一一</font></b><font color="#010101">用来制造图片的底色即营造色调氛围,让图片色彩搭配得当,具有现场感和艺术创造力; <br></font><h1><font color="#010101"> </font><b><font color="#ed2308"> 4.</font></b><b><font color="#ed2308">锐度一一</font></b><font color="#010101">用来控制影像中景物边缘白边的多少,物体的纹理需要精细且层次少些柔和些,还是粗糙且层次多点锐利些。<br></font><font color="#010101"> </font><b><font color="#ed2308"> 5.</font></b><b><font color="#ed2308">反差一一</font></b><font color="#010101">用来控制影像层次的多少,需要主体及倒影中的物体多点就大点,否则,设置反差就小点。<br></font><font color="#010101"> </font><b><font color="#ed2308"> 6.</font></b><font color="#ed2308"><b>饱和度一一</b></font><font color="#010101">用来控制因光照的方向、强弱及相机与被拍主体的远近而呈现色彩的艳丽是否准确。拍摄现场光照强些、被照物体多些、物体受光照射〖平光与散光〗很少、使用长焦镜头拍摄等,设置饱和度就高点,否则,就少些。</font></h1></h1></h1><h1></h1> <h1><b><font color="#ed2308">一、相机主要参数设置原则</font></b></h1> <h1>  在拍摄现场,光照射的方向不同、强弱不同,所拍摄物体的色彩就会明度不同。因此,设置相机里的对比、饱和度也应该有所不同,以保证色彩还原准确、层次丰富。</h1><h1> 此外,在拍摄现场的不同光比下,物体的明度也会不同,设置对比度、饱和度也应不同,但要努力保证主体色彩还原。<br></h1> <h1><b>(一)设置光圈的原则</b></h1> <h1>  光圈可以控制景深。</h1><h1> <b>1.小光圈制造大景深</b>(F11以下至F29都行,但手持相机时需要保证感光度合适后,以便达到安全快门),能够拍摄画面中更多的景物,适合拍摄大场景、星芒或慢速摄影里的水雾、光带等。</h1> <h1><b><font color="#ed2308">拍摄耶稣光和星芒时,最好使用小光圈!</font></b></h1> <h1> <b>2.大光圈使用的是小景深</b>,能够虚化物体的边缘,使主体的背景虚化。</h1><h1> 适合拍花、鸟和人像等,但要保证主体边沿也清晰的话,最好使用相机最大光圈再降三档的光圈,如佳能70—200镜头的最大光圈是F2.8,拍摄人像使用F5.6就能达到这种效果。</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光圈拍摄人像</h1> <h1><b>(二)设置感光度ISO的原则</b></h1> <h1>  感光度影响图片的成像质量。</h1><h1> 一是影响图片的颗粒多少,即精细与粗糙程度(<b>ISO800以上时,图片颗粒增加,粗糙度明显增加</b>)。</h1><h1> 二是影响图片反差的大小(<b>感光度增加,到图片的反差会降低,反之图片的反差会大写些,尤其是黑白片更加明显</b>)。</h1> <h1>  低感光度可以获取好的画质,过高(ISO800以上)的感光度图片的画质会变坏。</h1> <h1>  使用合适的感光度可以调节速度,以便拍时能够达到安全快门。即只要感光度设置合适,让快门达到安全快门就行。<br>  拍摄黑白片时,为了达到使图片有铅笔画般的效果,有时故意<b>提高感光度,以达到图片像铅笔画一样的效果。</b></h1> <h1><b>(三)使用EⅤ曝光补偿的原则</b></h1> <h1>  调节EV值,可以影响曝光的明暗,也影响图片的细节多少。</h1><h1> <b>曝光不足时</b>,图片灰暗且细节减少,通透度降低;</h1><h1> <b>曝光过度时</b>,图片细节也会减少,尤其是主体过曝时图片就很难挽回细节。</h1> <h1>  <b>1.使用曝光补偿的原则</b></h1><h1></h1><h1> 曝光是否准确,在于根据摄影场景的明暗多少、黑白多少确定EV增加或减少多少,特别是使用评价测光(尼康相机为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时,按照白加黑减的原则来调节EV值。</h1><h1> 曝光是否准确,可回放查看相机内的直方图,看看与摄影场景里的黑白、明暗多少是否对应,其原则是保证主体曝光准确就行,直方图内白亮部分是线就不为过曝,是较宽的面就过曝了。</h1> <h1><b>  负补偿——</b>拍摄现场偏暗时,相机内的电脑会自动将曝光量增加,所以,使用曝光补偿时,应使用负补偿。<br></h1> <h1>  <b>逆光摄影且使用评价测光时,应尽可能压减快门</b>,一般在—11/3左右,主体或主体边沿特别白亮时,可压减到—11/2才行,直方图右侧亮白区域只要是一条线,就不算过曝。</h1> <h1>  <b>2.使用安全快门的原则</b></h1><h1> 安全快门是所选焦距的倒数——如使用135mm焦段时,安全快门至少1/125才行,1/160快门最好。</h1> <h1>  <b>根据主题或需要突出主体(保证主体曝光准确)与否,选用适当的光圈与合适的曝光补偿——</b></h1><h1> 图中,负补偿-1突出的是晚霞,使用小一点的光圈;正补偿+1突出的是岸上的小船,即使用大一点的光圈,保证小船曝光准确。</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曝光不足时图片灰暗</h1> <h1>提高曝光度和反差后,图片通透度也高了。</h1> <h1> <b>3.使用点测光与亚当斯曝光法</b></h1> <h1>  使用点测光拍摄人像或大光比环境景物时,选择在18灰位置上,即亚当斯曝光发的第五区!</h1> <h1>  拍摄时,需要<b>选用画面中第五区的50灰位置进行点测光</b>,保证曝光准确,画面通透。</h1> <h1>测光点在人物脸部18灰反射区</h1> <h1>测光点在太阳上方的灰色云层上</h1> <h1><b>(四)设置锐度的原则</b></h1> <h1>  佳能相机EOS 5DS / 5DS R的各照片风格中锐度参数原来“强度”的基础上,新增了“精细度”和“临界值”的设置。<br> 锐度是通过强调相邻像素的明暗差来实现的,主要功能是给图片中的物体“描白边”,即锐度数值越大,白边越宽、越大。<br> <b><font color="#ed2308">“强度”——</font></b>代表明暗差的强调程度,即具有反差的功能。<br> <b><font color="#ed2308">“精细度”——</font></b>代表相邻像素的间隔,即图片中物体白边的厚度、宽度。当当摄影者重视图像细节时,即要突出图片中物体的层次时,将其值设小,图像更精细;当强调被摄体整体轮廓时,即让被摄体白边更宽、轮廓更厚时,可将其值设大。<br> <b><font color="#ed2308"> “临界值”——</font></b>代表当相邻像素的明暗差达到何种程度时,对其锐度进行处理。数值越大,则表示如没有一定程度的明暗差,就得不到锐化的效果。从另一方面说,这样的设置由于不会对噪点进行强调,因此可以在需要得到过渡自然且清晰的图像时使用。使用低ISO感光度拍摄时,不必过多在意“临界值”,当使用高ISO感光度拍摄时,可尝试调整。</h1> <h3><h1>  <b><font color="#ed2308">锐化图片的原理</font></b></h1><h1> 锐化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增强物体边缘的对比度和区隔度,来让边缘显得更清晰锐利。</h1></h3><h1> 光用文字说明可能不够直观,我们来看个实例。如下图所示,左侧是 75% 灰度的深灰色物体,一边是 25% 灰度的浅灰色物体,中间是 90% 灰的物体边缘(放大看):</h1> <h3><h1>  如果用 PS 对上图执行“锐化”,可以看到图中的边缘多出了另外 4 条线条,原本只有75% 灰和 25% 灰的图像变成 6 种颜色,分别是:</h1><h1> 75%灰(原先的左侧物体)-60% 灰(隔离带)-90% 灰(物体边缘)-40% 灰(隔离带)-25% 灰(原先的右侧物体)。</h1></h3> <h3><h1>  <b><font color="#ed2308">可以看出,锐化起到了以下作用:</font></b></h1><h1> <b>物体边缘出现了接近一黑一白的两条线条,使原先 75% - 25% 的亮度对比,提高到了 90%-10%,边缘反差对比更大。</b></h1><h1> <b>物体本身(75% 灰)与物体边缘(90% 灰)之间,多出了一个亮度更浅的 60% 灰区域,使物体本身与物体边缘之间显得更“分离”。</b></h1></h3> <h1>  也就是说,锐化的原理主要有两个:让<b><font color="#ed2308">边缘反差更大,同时让边缘更明显(与本体更分离)</font></b></h1> <h1>  锐度影响图片的清晣度。</h1><h1> <b> 1.锐度太大,图片中物体边沿的白边增加,影响正常的影像效果</b>。</h1><h1> 锐度增大较大时,适合拍摄铅笔画或有意让图片的层次增加。</h1> <h1>  锐度增加60%、精细度调整到最大(<font color="#ed2308"><b>精细度数值越小,图片越清晰。反之,图片的噪点越多</b></font>)以后,图片中物体的轮廓都有了较大和较多的白边,反而让图片有用铅笔画出来的感觉。</h1> <h1>  <b>2.锐度太小,图片外沿与周边环境色彩接近时,图片的层次减少了,适合拍摄人像。</b></h1> <h1>  锐度如果设置的数值太低了,图片中物体的边沿白边就很少了,有了柔化效果,但是层次感少了。</h1> <h1>  拍摄这类物体是白色、背景也是白色的高调图片,需要提高锐度,以便使图片有层次感。</h1> <h1>  再加一点白平衡偏移到黄色、金色区或设置深色的影调效果,图片就会更有层次感了。</h1> <h1><b>(五)设置对比度即反差的原则</b><br></h1><h1> 反差(也就是对比度,明暗对比),用于调节画面明暗差。</h1><h1><h1> 提高对比度,可以得到明暗分明的效果;降低对比度,就可以获得柔和平滑的效果。</h1> <b>反差设置较高时</b>,高光和暗部细节明显损失,过渡层次较少,但感觉色彩鲜艳,线条比较清晰。<br> <b>反差设置较小时</b>,虽然感觉有些灰,但高光和暗部的细节明显,过渡层次丰富,线条和色彩比较柔和。<br> <b>拍摄人物题材时</b>,就选择标准或偏低的反差,标准或偏高一点的色彩饱和度、锐度等。<br> <b>拍摄风光、建筑、产品等题材时</b>,可选择较高的反差,也可以选择较高的色彩饱和度和锐度。<br> <b>强烈阳光、夜景条件下闪光和光比比较大时</b>,可选择较低的反差;<b>阴天、雾天和反光的镜面,以及室内和光比比较低时</b>,可选择较高的反差。</h1> <h1>  设置相机内的反差,会直接影响图片的层次。</h1><h1> 拍摄时,可根据主题需要选用合适的反差。</h1> <h1>  反差设置太大时,图片的细节会减少,但主体更加突兀。<br>  反差设置太小时,图片的细节也会减少,灰度大大增加。</h1> <h1>原图片—反差较大,细节减少</h1> <h1>反差降低20%以后—灰度增加,反差减小,细节较多</h1> <h1>反差设置很小时图片灰度会大大增加</h1> <h1>  <b>1.设置大反差的原则</b></h1><h1><b> </b>设置大反差,可以突出主体,突出主题。</h1><h1><b> 一是拍摄有镜面、水面的景物时,使用大反差以让倒影里的物体有更多的细节。</b></h1> <h1><font color="#010101">  一是拍摄有镜面、水面的景物以及在云雾中的景物时,使用大反差以让倒影里的物体有更多的细节。</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设置反差增加10%,黒部增加后,细节减少</h1> <h1>  设置反差增加20%后,树林里的黑色明显大大增加,图片的细节则大大减少</h1> <h1>  设置反差降低20%后,灰度增加,细节多了,图片有了更多的层次</h1> <h1>  适当增加反差,能够使图片层次明显,突出主体。</h1> <h1>  <b>二是拍摄物体时有意让影像有棱角分明、明暗对比强烈的感觉。</b></h1> <h1>  设置高反差后,让背景的黑色部分空间更黑,以便突出芦苇叶子和路枝干白的苍凉</h1> <h1>  <b>2.设置小反差的原则</b></h1><h1> 除了有意突出主体需要设置大反差以外,绝大部分图片都需要设置较小的反差,以便获得更多的细节,使图片中的景物有更多的层次,还原拍摄场景。</h1> <h1>  除了有意突出主体需要设置大反差以外,绝大部分图片都需要设置较小的反差,以便获得更多的细节,使图片中的景物有更多的层次,还原拍摄场景。</h1> <h1>  为了平衡光比,拍摄大反差环境时,有时在设置较小的反差的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b>自动亮度优化功能或加上中灰度渐变镜</b>,以便让拍摄现场暗部有更多的细节显现出来。</h1> <h1><b>(六)设置饱和度的原则</b></h1> <h1>  饱和度影响图片的色调。</h1><h1> 饱和度(色彩的强弱),用于调整彩色的鲜艳程度。</h1><h1> 提高饱和度,图片鲜艳,降低则会显出朴素的效果。由于标准的设置就已经足够艳丽了,因此得注意不要过分地提高饱和度。</h1><h1> 色彩饱和度设置低时,暗部的细节明显,过渡层次丰富。<br> 色彩饱和度设置高时,由于色彩鲜艳使得暗部的细节明显损失,过渡层次减少,感觉形成较大面积色块而没有内容。</h1> <h1>  <b>1.拍摄的画面里有大片的红色、黄色和蓝色物体</b>时,尤其是拍摄的画面里有大片的红色、黄色、蓝色、紫色花朵时,<b>饱和度设置要—2</b>,可以让花朵有较多的层次,不至于混沌一片。</h1> <h1>  <b>2.雨后摄影</b>时,物体透亮、反光强烈,本身的色彩十分艳丽,<b>饱和度设置时适当减小到—2。</b></h1> <h1>  <b>3.使用大长焦且远距离</b>拍摄时,设置参数时适当增加饱和度——<b>一般在-1到0左右。</b></h1> <h1>  <b>4.顺光、散光即平光</b>条件下拍摄时,设置参数时饱和度要适当增加。<b>一般在0至+1左右。</b></h1> <h1><b>(七)设置白平衡的原则</b><br></h1> <h1>  <b>1.使用白平衡的原则</b></h1><h1> 白平衡不仅影响图片的影调,更重要的是可以能平衡拍摄现场中物体的白,还原物体的本色。</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拍摄现场色温+白平衡=11000</b></h1><h1> 使用色温滤镜时,白平衡设置高于现场色温滤镜值,图片偏品色;设置低了,图片偏蓝。</h1> <h1>  设置合适的白平衡后,还原图片里人物白色的衣物和脸色的本色。</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调节白平衡后,云彩更加鲜艳透亮</h1> <h1>  <b>2.设置白平衡偏移的原则</b></h1><h1> </h1> <h1>  <b>选用色轮或白平衡偏移左边图上的某种主色后,其对角线上的色彩为其对比色,可以减弱主色的亮度;其120度位置上的色彩为其补色,可以衬托、突出主色。</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片背景在金色区</h1> <h1><b>(八)黑白摄影设置滤镜的原则</b></h1> <h1>  启用红色滤镜,黑白片中红色的物体是白色的,绿色的物体是黑色的,橙色物体是灰色的。</h1><h1> &nbsp;&nbsp;<b>拍摄黑白片设置滤镜色彩原则—</b></h1><h1> 一是设置某种(黄、橙、红、绿色四种色彩)滤镜时,只过滤本色并让本色变成白色。</h1><h1> 二是红色与绿色相互阻滞色彩。</h1><h1> 三是对比色可以衬托相邻的颜色(仅限于四种色彩)。</h1> <h1> 这张图片中控制不好,荷花白过了。<br>  用白平衡微调控制,A9M9用100制造背景的层次。</h1> <h1><b><font color="#ed2308">二、哪些题材或场景适合拍黑白片</font></b></h1> <h1>  有的人从不拍黑白,认为黑白简单;有的人只喜欢拍黑白,认为这很有逼格。<br>  其实,这都非常片面,黑白只是一种技巧,这个问题的关键应该是,什么样的照片适合黑白?</h1> <h1><b><font color="#010101">一是当画面需要突出光与影时</font></b></h1> <h1>  黑白的照片,让人更注意光线的流动,而光影对比强烈的场景,往往能够增加画面的戏剧性。如果光明和黑暗在画面中有明显的区分,尝试将照片转成黑白,再通过后期让高光更亮,阴影更暗,创造更多的对比。</h1> <h1><b><font color="#010101">二是当画面主体涉及纹理时</font></b></h1> <h1>© Alan Schaller 摄<br>  建筑的窗,旋转的楼梯,雪地里的脚印,当你想拍此类富有线条、纹理的作品时,黑白照片可以避免色彩的干扰,不仅可以突出有趣的图案和线条,还可以表现简洁的画面,让照片主体更加突出。</h1> <h1><b><font color="#010101">三是当你想要摆脱干扰元素时</font></b></h1> <h1>2016荷赛年度图片 © Warren Richardson<br>  拍摄时,我们常常遇见这样的情况,背景颜色过于抢眼又无法避开,妨碍主体,使之不够突出,这时不妨尝试黑白,去除颜色的干扰。<br>当画面营造极简的风格时</h1> <h1>  极简,从背景到主体,都力求简洁,但生活中其实很难出现一整片的空间作为背景。这时将画面转成黑白,这种干扰的存在感就会大大减弱。<br> 同时,通过实践发现,色彩平淡的风光照片非常适合黑白,可以表现出风光照片的线条、轮廓和明暗对比感,还可以后期做成水墨画的效果,增加韵味和层次感。</h1> <h1><b><font color="#010101">四是当画面需要放大情绪时</font></b></h1> <h1>  在我们按下快门前,需要先思考,是要去表达内容,还是去表达情绪?尤其是在画面中有人参与的照片中,情绪可能会占据更主要的位置,而非内容。<br>  黑白相片,不仅将眼神、细纹、皮肤质感、面部动作呈现得更分明,还会很自然地将情绪放大。</h1> <h1>  不要为黑白而黑白,如果色彩不能制造视觉焦点,反而削弱主体的表现,那就尝试黑白!<br>  而判断黑白形式是否更适合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注重光影和对比,值得我们尝试!<br>  <b>  注:本文转自摄影报</b><br></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