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双抢是农村一件最大的任务,下至七、八岁的儿童,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要参加这场“战斗”。我就是从七、八岁开始,一次次地投入这场“战斗”的。</p> <p>每年最炎热的七月和八月,是早稻收割和抢插晚稻的时节,那时称作“双抢”。</p> <p>对于那时的农村人来说,最苦最累的活就算是双抢了。</p> <p> 太阳悬挂在头顶上,烤得身上火辣辣的,汗如雨下。到了正午,大家回家吃午饭,刚从水田里拔出来的腿还带着湿泥,不一会泥就干了,把皮毛绷的紧紧的,不知是痛还是痒,很不是滋味。</p><p> </p> <p>吃完午饭,稍作休息又要下田,这时候田里的水温已升到六、七十度,烫得我们直跳脚。</p> <p> 吃了晚饭接着又得出晚工,至到十一、二点。早晨三、四点钟,队长又会吹响哨子,把我们叫起来去扯秧。身体的疲劳程度简直到了人体难以承受的极限。</p> <p> 晚上的工作主要是扯秧,虽然凉快了许多,但又有蚊虫的叮咬。特别是还有一个更凶残的“敌人”,它就是蚂蝗,这家伙最脑火,它叮着你时你并不知道,当你发现时它已吸血吸满了肚子,你要用劲才能把它拔掉,并且需付出一块皮肉的代价,腿上还会留下一条鲜红的“运河”。</p> <p> 还有更痛苦的是,双抢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几乎大部分人的手、脚丫都会溃烂,疼痛难忍也不会让你退出“战斗”。</p> <p>梱扎稻草看上去象是一门轻松活,其是不然。</p> <p> 一张打稻机由一个人负责扎草,一天下来满手是疱,手臂上也满是划痕,火辣辣的疼。</p> <p>双抢最轻松的活就算是滚田了,可是老弱病残才能派上这活。</p> <p>犁田虽是一门轻松活,但也是一门技术活,只能安排有这项技术的老人们干,那时多羡慕他们呀。</p> <p> 双抢虽然又苦又累,但也有苦中取乐的时候。插秧时大家总是会争先恐后,看谁能插在最前面一比身手。大家欢歌笑语,有时还会进行拉歌比赛呢。</p><p> 割谷就更有趣了,因为是按收割的稻谷重量计算工分,所以各组都争着割好谷,这时打仗的战略战术都用上了,田里出现了“麻雀战”、"地道战"、“游击战”,战斗一打响,大家什么累都忘记了。</p><p> 这种场面在当时看来是十分美好的……</p> <p><br></p><p><br></p><p> </p><p><br></p><p> 夏天的到来,勾起了我对那时夏天的记忆:几乎全都是双抢往事和对劳作、土地、老家及儿时朋友的怀念。昔日刻骨铭心的双抢之苦还象昨天的事,但已远去。当年盛夏田野蝉鸣鸟叫下的劳作反成了几分诗意风景的回味。</p><p> 超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