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家风,是一种潜力无穷的教育力量。其本质就是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教化,存在于每一个家庭,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而也是对个人最深刻、持续、全方位的有效教育。家风家教,是家长播撒在孩子心灵的第一颗种子,是孩子思想性格的塑造场、人生价值的奠基石,直接影响了一个人以及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h3> <h3>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所以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做到最好!<br> 建立良好的家风,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教育。父母的道德素养、举手投足等无不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是非标准、思维模式和处事的方式方法,所以,孩子的良莠,追根朔源主要还是来自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子女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代代相承,便形成家风,因此,家风能呈现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整体风貌和思想境。各家的家教家风不同,培养出来的子孙后人就不一样,良好的家教教育出来的人具有许多优秀品质。因此,父母长辈一定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好的家风。<br>家和万事兴人人都知道,家和必须家风要正,良好的家风就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影响极大。“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虽然没有绝对性,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说,父母素质高,家庭环境好,家风正,培养出来的优秀孩子的概率就越高。<br></h3> <h3>什么是家教与家风?<br>1、家教<br>家教即家庭教育或教养。通俗地讲,就是家庭中父母长辈对后代子女的教育及影响。古今中外,家教都是人类教育和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初始、最基本、最具内在价值体认和内在认同连贯性的教育和教化。与普通的知识教育不同,家教更注重人文礼俗和道德伦理的教养,是一种真正纯粹的德行生命养育。《说文解字》云:“育,养子使之善也。”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中国人对儿孙的责任除了“养”,还有“教”。<br>2、家风<br>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作为伦理亲缘共同体的家庭(家族)成员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传延下去的价值观念、生活作风、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生活习惯及道德伦理品格等的总和。家风强调的是代际传承,是经过一代一代星火相传,相沿成习,最终形成属于这个家庭甚至家族特有的“家风”。因此,家风应该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呈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和思想境界。<br>3、家教与家风的关系<br>家教方式通过长久的积淀便会形成一个家庭的家风。随着子女长大成人、另立门户,这种家风的烙印便深深打在其脊髓里,继续裂变、继承并影响下一代。所以,家教是家风形成的基础,家风是家教效应即家庭或家族道德伦理风范和文明教养水准的外在显现,家教与家风是先后承接关系,家教与家风的内涵互有重叠且相互影响。<br>4、家教家风具有传承性<br>优良的家风往往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形成了家庭言传身教的习惯,固定为一代又一代的处世风格。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或家族的进步与发展。<br>5、家风的形成源自父母德行<br>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乃源自父母德行素养的熏陶。一个城市知识分子家庭,也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严重偏差,但一对目不识丁的乡村父母却可能培育出品德优良的孩子。俗语云: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长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优良的家教家风必然是长辈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古人把“修身、齐家”放在“治国、平天下”的前面,意在提醒父母长辈要注重自身修养对子女的影响。<br></h3> <h3>和百岁老太爷爷合影!</h3> <h3>家风:百善孝为先<br>“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事情,在平时生活中,大人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引领孩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br></h3> <h3> 严格的家规家训,前提是从家长做起,家长的言与行做到了,小孩就能做到,因为小孩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家规家训父母首先从自身做起。</h3> <h3>一提起教育,人们往往都自然地想到了学校。其实,教育的根不在学校,也不在社会辅导机构,教育的根就是家。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欣喜地来到了他们的学校,那就是他们幸福的家,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把孩子教育的大厦建牢,就要打好教育的地基,扎好教育的根。<br></h3> <h3>家校共建要相得益彰!<br>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否则,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很可能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事实上,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教育过程中是不能分割开的,一些家长的误解就是在于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而得出的不正确的结论。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人格形成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最为基础,社会教育不可忽视,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目共睹。学校是文化圣殿,是教化人的专门场所,要求教师立德树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教化人,但归根结底,这种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学校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及长辈的家庭教育相得益彰,才能联手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br></h3> <h3>老师为我化妆!</h3> <h3>家委会的妈妈为我们化妆!</h3> <h3>充满自信的我!</h3> <h3>二小国学经典文艺汇演!</h3> <h3>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br><br>要待人真诚,为人谦虚,要脚踏实地,不可弄虚作假,不可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要与人为善,待人宽容,与人和睦!<br> <br></h3> <h3>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br>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做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做人的优劣和做事的成败。一个堂堂正正,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是每日心神安宁,全身心地专注于事业;而弄虚作假的人,则终日用尽心机,算计别人,终究会弄巧成拙,害人又害己。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br></h3> <h3>通过给爸爸洗脚,我学会了感恩父母,更增进了我们的父子之情!</h3> <h3>为爸爸妈妈做饭的过程中我是快乐的!</h3> <h3> 通过做饭这件事,我懂得了:每天从早到晚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太辛苦了,所以我们要孝敬长辈,多帮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h3> <h3>妈您辛苦了,让我为您洗一次脚,感谢您的养育之恩!给我一个温暖的家!</h3> <h3>帮助妈妈做自己能所力及的事!</h3> <h3>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br></h3> <h3>和爸爸顶头,看谁厉害!</h3> <h3>父母长辈需谨慎自律 <br>在人生之初,孩子自我的形成有多种可能,而父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们会直接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的一切皆因家长而起:孩子的懒惰依赖,是因为你替他做的决定太多;孩子的不辨是非,是因为你没有给他自主思考的机会;孩子的自卑,是因你不够耐心鼓励;孩子的嫉妒敏感,是因你把家庭创设的不够温暖;孩子不懂父母苦心,是因为你没教会他理解别人;孩子喜欢抱怨,是因为他总被你挑剔;孩子不够善良,因为你也缺少同情心;孩子的自私,是因为常被你溺爱;孩子的胆小,是因常被你指责谩骂;孩子的撒谎,是因为他常被你恫吓惩罚……在一位优秀孩子的身上,总能折射出优良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对子女成长精心抚育的印记。家教的主体是家长,传承的规律是父传子继。家教不仅是以言教训,更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首先要率先垂范,增强德育的自觉性。<br></h3> <h3>古人云“三岁之魂,百岁之才”,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三岁定终身”。古人教子强调一个“早”字,认为培育子女要从娃娃抓起。<br></h3> <h3>每天坚持读书,要知识在心中。读书的好处有很多: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br></h3> <h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r>这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对于我们来说,每一个创作,都需要智慧,而智慧总是来自书里,这样就使书成为一切创作的源泉。<br></h3> <h3>体验未来世界!</h3> <h3>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懂得感恩。珍惜幸福生活,遵从父母教导,进出门时要和长辈打招呼,不可忘恩,不可与父母顶撞、狡辩或者无理取闹!</h3> <h3>爸爸告诉孩子不管干什么都要专心致志,才能达到目标!</h3> <h3>父爱如山!</h3> <h3>有家就有爱!</h3> <h3>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很清楚的表达了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br></h3> <h3>感受赛车手!</h3> <h3>父爱如山!</h3> <h3>父爱如山!</h3> <h3>看我七十二变!</h3> <h3>帮妈妈挖野菜!</h3> <h3>我也来签名!</h3> <h3>姐弟情深!</h3> <h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立好家规特别重要。而家规应该从培养孩子的习惯入手。小孩子是一张白纸,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培养好的习惯会使他终生受益。<br></h3> <h3>家风、家教,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家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一颗优秀的种子,如果放在杯子里,最多会是一颗豆芽;如果放在盆子里,最多是一盆好看的盆景;如果放在原始森林里,它就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家教家风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打上家教家风的烙印,它会深深打在一个人的脊髓里,隐藏在一个人的品行中,并限制、制约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身教重于言教,而比身教更加深层次的是家风,比家风再深一步的是乡风,比乡风更深层的是区域文化,比区域文化再深一步的就是民族性和国民性了。可见,“家”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国民素质和社会的风貌。中华儿女,承载着祖先的基因,就必须传承祖先的高尚德行,脚踏实地、诚实做人。重视家庭教育、传承优良家风,让那些脍炙人口的家教家风成为家家之教,形成家家之风。<br>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念。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务必重视建立良好的家风和环境的熏陶。请记住,家庭教育诚可贵,家风价更高。<br></h3> <h3>想教育好孩子,就不输在家庭教育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