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日记】在老家“打枣”

董成刚

<h3>那年十月,跟随大伯、大娘、母亲几人一行回到“老家”河北省鹿泉市上寨乡梁庄村,探望本家的叔伯兄弟,刚进入老家的地段,我已经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村子的外围即将成熟的柿子树挂着一串一串的“小灯楼”在秋风中摇曳,大田作物玉米、高粱已经待收,冬小麦已经长出嫩芽,秋黄伴着沿路各种植物相映成趣,着实让人心动了。</h3> <h3><font color="#010101">早些年,父辈们离开家乡,来到城市谋生,祖辈们留下的故宅已经无人居住,一座老屋,历经风雨的冲刷,只留下一副斑驳的宅基地了,后人们虽不在这里生长,但那份思乡的情感丝毫没有退却。所以,本家亲戚中只有大哥、二哥长期安居于此,我们的根还在,游离在外的亲人们就有了无限的念想。所以大哥、二哥家就是我们必去的地方,大哥是一家之主,言语不多,为人厚道热情,事前已经知道有亲戚要来,大哥特意把“掰玉米棒”的时间推后一个星期,这次见到大哥,看上去精神还好,将近六十岁的人了,黝黑的面孔散发着红光。大哥依旧向往常那样热情地招待远道而来的亲人们,他说:“现在自己有病在身,刚刚从村支书的位置退下来。”一番话语,让我们多了些牵挂,吃过饭,休息过后,大哥对我们几个同辈说:“你们来到老家,没有别的,你们是城里人,没干过重活,就帮我打打枣吧,也算是一次劳动体验”。我们高兴的应允着。</font></h3> <h3>跟随大哥大嫂,拿上打枣用的梯子、竹竿、篮子等一些工具,来到属于自己家的枣园,几十棵枣树依山而居,十几米高的样子,与其它树木连成一片,树上清晰可见成熟的枣子,青红色的颗颗枣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透明诱人的光泽,我没有打过枣,自然不是掌扞的人,“啪、啪、啪……”的抽打树干的声音此起彼伏,声声入耳,寂静的山林里随着声音的起落,一颗颗枣子应声而下,打在头上、身上,掉在地上,满地都是,这时候,我们出人力的派上了用场,手不停地捡拾,一颗两颗……一筐两筐……,林间不时传来欢愉的笑声,一年一季,赶上这样的收获季节,心里也是畅快的,我们随意偿了几颗,脆甜脆甜的,很爽口,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心里自然多了几分羡慕,“今年天旱,枣木结果不多,产量是最少的一年。”大哥看出了我们的心思,然后这样解释着说。</h3> <h3>依附半林半农老家的人们,几经周折,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转变思想,靠山吃山,以山造就旅游住宿餐饮一条龙服务区。留守的老人,以农田养家糊口,依靠经济林做补充,生活富足有余。老家属于首府石家庄的郊区,信息渠道畅通无阻,商品流通快捷方便,产供销一体,促进、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大哥二哥的儿女,早已融入大城市,一边打工,一边回家照应农事,多年来,他们在城市有了自己的房车,这次我们再次在老家相见,一起打枣,一起感受不一样的亲情和劳动中的那份惬意时光。</h3> <h3>这片广袤的土地,给人回想,给人以感恩之心,此时,回到家乡,我就站在老家的腹地,心情被无限地放大了,眼看这深情厚重的土地,坦露出丰盈的秋实,鼓荡着、喧闹着、摇曳着,大地把沉甸甸的果实奉上,山山洼洼、沟沟坎坎、坡坡梁梁、茆茆畔畔,处处可见红枣的影子。土地是深色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树是绿的,点缀红的枣,七彩之色相互映衬,美轮美奂。</h3> <h3>身边的那片田野,手边的红枣香,高粱熟了红满天,柿子熟了香又甜,作为本乡本土的儿女子孙,此刻,无时不涤荡的阵阵涟漪,在心中不停地翻卷着,此刻,我们站着不说话,听风吹拂树的叶子,享受自然生长的氛围,就十分美好。这不是电视剧中的画面,也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实实在在的触景生情,因为,我们的祖辈父辈曾在这片土地劳作过,汗水滴滴洒落一地的辛勤,换来儿女子孙共享的幸福。</h3> <h3>一片厚重的土地,养育了人们的谦卑,家乡人的朴实、亲切、勤劳得益于内心的无私的默默地奉献,他们靠山吃山,依田收获,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根植于土地,这使我不得不把最浓稠的情感寄托在这里,看山山亲,望水旖旎,一抹乡愁,一缕情怀,止不住的情思,如同喷泉般的涌出,浸润心田。我放肆的窥探,想把家乡的一切尽收眼底,汲取在打枣过程的点点滴滴。</h3> <h3>这一刻,我沉静在老家湿润润的环境中,蓦然听见,离别已久的真言;这一瞬间,我的思念珍惜,不为超度,只为触摸老家亲人的温度;这一回,第一次有了“打枣”的体验,不为觐见,只为更近地贴着你的温暖;这一世,转山转水,路条条,走四方,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老家”相见不分离。</h3> <h3><font color="#010101">打枣的经历平常,但留在心中的印记在轻轻浅浅的文字中闪耀。时至今日,大伯、大哥因病已经离去,但苍岩山还在,那片枣林还在,那份至真至纯的情感还在,家乡的人们依旧春耕秋收,当我再次回到家乡时,假如赶上秋收的时候,遇到打枣的季节,我心依旧,不忘始终的思念,但愿常想常新。</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