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6敦煌—奇妙的鸣沙山,美丽的月牙泉

林间溪

<h3>敦煌城南5公里外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金色沙丘延绵起伏,一道道山脊在阳光下呈波纹状,明暗相间,层次分明。狂风起时,沙山发出巨大的响声;微风轻抚,又似管弦丝竹。有古人作诗赞曰:"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这就是著名的鸣沙山,它东枕莫高窟,西至党河口,延绵起伏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沙漠的细沙粒的基本成分为石英,因风吹震动,沙滑落等运动中,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这一自然奇观自古就有人描述赞颂过,西汉、唐代都有记载,"沙岭晴鸣"在清朝也被列为敦煌八景之一。</h3> <h3>参观完莫高窟已是下午2点多,我是一个分秒必争的人,恨不得马上就去鸣沙山。小武告诉我们,现在太热,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游玩鸣沙山。本地人的话是要听的,我们回到城里,在达记酱驴肉黄面馆吃过午餐,回到宾馆休息两个钟头,躲过最炎热的太阳,六点半出发前往鸣沙山。敦煌晚上九点多太阳才落山,此时前往正是沙漠看日落的好时候。不一会儿车到目的地,远眺沙山,峰峦起伏,一道道沙丘犹如金色的大海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走近细瞧,沙粒细小均匀、晶莹透亮,整个沙面像绸缎一样柔软,一尘不染。微风下细沙形成的图案,时而犹如轻波荡漾的涟漪,时而又像萦回湍急的涡旋,迭宕有致。先生和小肖嚷嚷要去骑骆驼,我却不愿在大太阳下排队等待,于是兵分两路,约好在山上集合,我便迫不及待向着沙漠的深处走去。</h3> <h3>行至沙漠深处,忽见黄沙中出现一抹绿色,越走越近,绿色越来越浓。渐渐地,我们置身于一片茂密的芦苇丛中。沙漠中的绿洲那么美好,此刻我才有了最深刻、最直接的感观。</h3> <h3>芦苇尽头,一弯蓝色的新月出现在眼前,月牙泉到了!</h3> <h3>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00米,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有沙漠第一泉之称。鸣沙山和月牙泉就像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千百年来引得多少人向往。</h3> <h3>月牙泉古称沙井,又名药泉,水质甘冽,澄清如镜。古时面积庞大,相传唐代时期水中可以行船。最奇特的是泉水千年不涸,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 泉映月而无尘,地处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实为天下奇观,塞外风光一绝。关于月牙泉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相传唐僧西天取经,途经敦煌。走在茫茫沙漠上,白马已经累死,唐僧也眼看不行。观音菩萨见之,从玉瓶中取出一滴圣水洒下,沙漠中便出现了一汪月牙形清泉。唐僧获救继续前行,完成西天取经,月牙泉也一直留在了沙漠里。</h3><h3><br></h3><h3>在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月牙泉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然而这千年不涸的清泉在近代却遇到了危机。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湖水面积为22.5亩,平均水深5米,最大水深9米。但是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从而引起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几近干涸。1985年,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0.8米,面积大量缩减变成两个小泉,不再是月牙形,是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时期。"月牙泉明日是否会消失"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敦煌市采取了多种方式给月牙泉补水。在经过几年的应急治理之后,月牙泉水位严重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并已经有所回升。2008年月牙泉水域面积重新扩至11亩,水位也有回升,至2010年10月,月牙泉水位稳定,平均水深维持在1.7米左右。</h3> <h3>月牙泉旁一组青瓦翘檐建筑,与泉水相伴相得益彰,和沙漠为邻浑然一体。鸣月阁,自古有之,唐朝之时更为辉煌。但经千年战火天灾已经无存,现在所见是一组仿汉唐建筑,1991年到1999年间陆续修建。设计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建筑特征,用对称的布局,采用回廊环绕楼阁层出手法和风格。</h3> <h3>月泉阁,为4层6方木构建筑。层层有回廊,翘檐斗拱、青瓦粉饰,内楼梯可达第四层,内有多位名家题刻。</h3> <h3>看完月牙泉我们开始登高爬沙丘。登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沿着公园设置的简易绳梯向上,另一种则是任选一处徒步向上。小武问我走哪一路,我素有自知之明,老老实实从绳梯上一步一步向上爬,就这样还气喘吁吁。小张是年轻小伙,自然要多一些挑战,跟着小武自由向上。这可不容易,走三步倒退两步,爬了三分之二也顶不住了,只好改走绳梯。最有本事的还是小武和孩子,不愧为本地人,经常爬沙,5岁的孩子愣是从沙中走了上来。</h3> <h3>登高望远,再看月牙泉景色又有不同,此时尖尖月牙更加清楚,好像笑得弯弯的嘴角向我们致意。此时拍照一定要有相机的长镜头,只可惜我不能承受大相机之沉重,一向只能用小相机拍照。上次去欧洲连小相机也摔坏,也只有手机是最佳伙伴,虽然拍出来的照片远不如眼睛所见,但一时也停不下来。</h3> <h3>太阳渐渐西斜,染得半边天空通红通红。几个越野车小贩在兜揽生意,坐到山顶每人花费¥280,看看没有多高的山峰,这个价位也实在是有些离谱。再看看漫天的红霞,落日可是一瞬间的事,谁知道等我们上去是否还能看见,真要打上问号。于是我们决定不再向上,就在此处静静等待太阳下山。</h3> <h3>落日余晖映红了天空、沙丘、还有人们的脸庞。远处月牙阁的灯光亮了起来,与满眼的红色相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自古以来鸣沙山离不开月牙泉,而月牙泉若是离开了鸣沙山,也不会被人们仰慕和渴念。这是一对拆不散、分不开的情侣,从携手的那一天起,就琴瑟和鸣,余音缭绕,延续千年不变。</h3> <h3>从鸣沙山回到市里已经是晚上十点以后,敦煌的夜晚非常漂亮,党河两岸霓虹闪烁,灯光璀璨。</h3> <h3>市中心更是车水马龙十分热闹</h3> <h3>我们来到沙洲夜市晚餐,十点后的敦煌,夜生活才刚刚开始</h3> <h3>这里是敦煌风土人情最凝练的体现,街道上除了有各种特色小吃,还有许多特色工艺品。夜光杯、胡杨刻章、异域风情的丝巾等等,小街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具有敦煌特色的工艺品一家比一家漂亮,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h3> <h3>走进座无虚席的美食广场,找了一个桌子坐下来,老板赶紧上来服务,点好菜便与老板聊起来。原来,广场上的餐桌与周边餐馆并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每张桌子隶属不同的老板,所有老板的菜单都是一样,囊括周边所有小餐馆的菜单。客人根据自己爱吃的尽管下单,老板去各家店买来送上。</h3> <h3>来一桌当地烧烤,喝两杯冰镇啤酒,再点几样特色小吃,耳边是未来歌星热情的演唱,一天的疲劳顿时全无,剩下的只有惬意和满满的幸福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