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尽管早已开始关注管建刚老师,也比较熟悉他的作文教学革命,但还是猝不及防——毫不夸张,管老师随口几句,就是一个深邃的世界;任意几篇,也能带给我们深度启迪、哲性思辩、审美快感。我为之倾倒,被他征服。</h3><h3> 人生天地间,为做一大事而来。管老师做了件大事——“革”了“作文教学的命”!</h3><h3> 他的作文教学革命缘何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掀起如此大的波澜?他的作文教学革命为何能产生如此大的反响?要探寻“这个世界”的秘妙,我觉得近乎困难,也非常唐突。</h3><h3> 浅薄也好,浅陋也罢,一家之言,性情所至。</h3><h3> 管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能成功,有着太多的复杂的元素。我以为,以下三点当是秘妙。</h3><h3> 一、游戏精神:契合儿童天性</h3><h3> “游戏,伴动物而生。在动物世界里,游戏是各种动物熟悉生存环境、彼此相互了解、习练竞争技能、进而获得‘天择’的一种本领活动。”</h3><h3> “游戏,随人类而造。在人类社会中,游戏不仅仅保留着动物本能活动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h3><h3> “游戏,并非为娱乐而生,而是一个严肃的人类自发活动,怀有生存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的目标。”</h3><h3> 人,天生喜欢游戏,尤其是儿童。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娱乐活动,没有游戏内容,那就不成其为世界。看看,娱乐圈子、娱乐场所、网上冲浪、QQ聊天、网络游戏、棋牌麻将……不是让人们“死了都要爱”吗?</h3><h3> 英国有个《剪刀、石头、布》的俱乐部,在这个全世界共同的猜拳语言中,心理学家不断有新的研究报告推出,用这个最简单的游戏来研究不同出拳人的性格和输赢的机率。这个简单游戏历久不衰的理由是,在这个出拳的心里演算过程中,不停地加计对手心态的模拟与自己回应,让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出现了永远不被抹煞的趣味。</h3><h3> 管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充满了游戏精神!</h3><h3> 《班级作文周报》就是游戏平台,每周都按时出版的一期期“班级作文周报”,是学生的自由翱翔的天地,思想、说话、展示、争鸣、交流的乐园,写作氛围在循环发表的过程中越拌越浓,形成一个驱之不散的“写作磁场”,强烈地吸引着“玩家”(学生)来“玩”。</h3><h3> 他的作文教学革命是个“大型游戏”,“骨架系统”“动力系统 ”“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提供“游戏”的基地:“技巧指导基地”“ 后勤供应基地”“武器装备基地”。他和他的学生兴味盎然地“玩”啊,“戏”啊。</h3><h3> 他与学生玩“等级评奖”:学生每发表一篇,就发“刊用纪念卡”一张。凡获得3张“刊用纪念卡”的学生,可以换取一张奖状,名为“作文新苗”奖。“作文新苗”之后,再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5篇文章,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作文小能手”之后,再发表7篇文章,获得“班级小小作家”称号。“班级小作家”后是最高奖“班级诺贝尔文学奖”,要获得这个奖,需要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刊出2—3个“小作家专栏”,并且必须在外面的报纸正式发表文章1—2篇。获得“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的同学,有资格出版一期“个人专刊”,所谓“个人专刊”,即这期周报上的所有文章都出自这名学生之手,面向全校发行。这多有意思呀!</h3><h3> 他与学生玩“积分活动”:学生在《评价周报》上每发表一篇习作,获得一张相应的积分卡,多少字就得多少分。每个学生首先都有“基分”,然后有“扣分”“加分”,还有“积分排行榜”——“排行榜”10人左右为一个军团,军团按积分排,前10名为第一军团,11—20名为第二军团,21―30为第三军团……每个军团都分设冠军、亚军和季军,四个军团的话,有12名冠、亚、季军,合影留念。“排行榜”每月一次,到下一个月,一切重新开始。这样做,一是使每一个军团的学生都有争当冠亚军的希望和决心,二是使第四军团的学生想到第三军团去,第三军团的学生想到第二军团去,第二军团的学生想到第一军团去。教师在操作的时候,注意每个月都要搅动、打乱“排行榜”的排序,有意让第三、第四军团的学生进入第一军团,有“动”感,才有活力。“积分排行榜”一直处于激励和挫伤的交替中,这种沉浮感,犹如在海浪中搏击,充满搏击与挑战的乐趣,这种搏击与挑战,将滋养学生作文的信念、情感和力量。</h3><h3> 他与学生玩“稿费活动”:发给学生的“稿费”不是真“钱”,而是一张模拟稿费单。名片纸上敲上“《评价周报》第 期稿费 元 角”字样的章,就行。“稿费单”有什么用?——换课外书。又别出心裁地想方设法“刺激消费”……</h3><h3> 他还与学生玩“佳句精选”“故事争鸣”“心语港湾”“话题辩论”“凡人亮语”“想象接力”,还佐以“优先刊”“才运卡”“新星亮”“出专刊”“装帧大赛”等游戏因子……</h3><h3> 在管老师和他学生的眼里,作文已不再是作文,而是他们共同要玩的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是他们共同要演的有情趣性的“综艺节目”,是他们共同要闯的有冒险性的“游戏迷宫”,是他们要攻克的有刺激性的“游戏堡垒”。</h3><h3> 当我们的教学不再无趣,了无生趣;当我们的教学不再乏味,枯燥乏味;当我们也像管老师一样,将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成“类似于游戏”的活动,那我们的学生,天真烂漫的儿童,必将畅游其中,乐此不疲……</h3><h3> (此文写于2010年5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