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那些戍边的哥们儿—之五 我的老班长,现在过的怎么样?

晓雪

<h3>2018年初夏的一天,原汉中市汉台区法治办公室的张保军(主任),邀我到西乡县看望他的战友齐班长,我和张保军属发小类的朋友,加之要去的地方是山青水绿的茶山,便乐此一顾,欣然同行。</h3><h3>一路上,保军给我介绍了这位战友的情况。</h3><h3><br></h3><h3><br></h3> 齐明源,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西和村人。1974年县一中高中毕业,1976年底参军入伍,和张保军,齐丁,王晓勇,张平等一趟火车开进了北疆。<h3><br></h3> <p>这一年的兵源大部分是知青,而齐明源这样的农村兵,在当时亦属于姣姣者。1974年高中毕业,回乡当了两年生产队干部,1976年入伍,79年入党,表现突出,用领导的话亦属“兵头将尾”的好兵,已列入提干的范围。不料在一次坑道作业时,因宿舍不慎失火,而痛失机遇。</p><p>据战士们反映,这场火是同一个条件相当的农村兵,为了争这名提干指标而作的手脚,其结果俩人谁也没提干,1980年同时复员回到家乡。</p> <h3><font color="#010101">齐明源回乡后,当了32年村干部,历任生产队长,村支部书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为山区早日脱贫致富,他带领乡亲们修茶园,修村路,在农村致富的艰苦奋斗中,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的价值。2013年不幸得了脑溢血,经抢救保住了生命,但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现在靠轮椅能在家门口活动。张保军说,这几年他每年都要去看望齐班长,并帮助他们的茶场联系茶叶的销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时,我对同行的人肃然起敬,同时深深地体会到他们曾经说过的话:一辈子的眷恋是部队;一辈子的领导是班长;一辈子的战友是兄弟;一辈子的品德是善良……</font></h3> <h3>到了齐班长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把轮椅,心里一阵难过……</h3> <p>这位慈眉善目的女士,就是齐嫂子余翠荣,1972年就是堰口镇西河小学的老师,齐班长得病后,放弃了学校的返聘,为照顾齐班长熬白了头发。她和齐班长是青梅竹马,是齐班长挚爱一生的“二妹子”。</p><p>因为脑溢血后遗症的原因,齐班长的听力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害,我们之间的交流要靠齐嫂子的转述,通过嫂子的转述,我了解了齐班长回乡后的经历。</p><p> 80年复原后,正是国家将全国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的改革时期,改革开放开始了,各行各业急需人才。</p><p>齐明源的同学当时在大队当支部书记,为他推荐了很多招工招干的机会。但是齐明源看到逐渐老去的父母,看到仍然处于贫困线的村民,他依然推掉了这些机会,而选择了担任村支部书记的责任,并且一干就是32年。</p><p>笔者问到: </p><p>那个时候父母亲送你到县城上高中,在他们心里对你是有很高的期望值吧?</p><p>齐支书: </p><p> 是的,那个时间虽然学杂费没有现在高,但是对一个青壮劳力离开家去念书,村上的人们是不理解的。</p><p>笔者: </p><p> 从这里我对您的父母非常的崇敬,他们那时能供你到县城读书,不仅仅是对你怀抱期望,还有自身对文化的崇尚。</p><p> 我读过《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一个自传文章,陈忠实当时也面临上高中的机会,但是贫困的家庭没有满足他读书的愿望,陈忠实在创作的道路上艰难而寂寞地耕耘着。这时候他的父亲无不愧疚地对他说,“当时该让你读高中来的……”陈忠实的父亲后来陷入深深地愧疚和后悔中。</p><p>而齐班长的父母当时高瞻远瞩的举措,是儿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一个合格的带头人,想必,他们没有后悔过!</p><p>对于当年的那把火,齐班长没有怪别人,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 当时在戈壁滩上挖的地窝子,上面铺上芦苇,为防潮和取暖生了炉子,不小心引起了火灾,把战士们个人的东都烧光了,损失很惨重。这主要是我的责任,我没把安全工作做好……。</p><p>多么善良的人啊,为了这把火,丢失了前途,错失了提干的机遇,几十年了,再一次提起,竟是这样的风轻云淡,一风吹过。没有自身所具备的修养,没有内心足够的容忍和强大,凭谁也没这样的淡定。我为齐班长的优秀品格折服了!</p><p><br></p><p><br></p> <h3>齐班长的儿子也是一位边防军人,在祖国的边防哨卡已执勤了十二年。</h3> <h3>边防是艰苦的,那里海拔高,空气稀薄,人烟稀少。一个年轻人远离了城市,远离了文明和现代的喧嚣,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十二年,这得需要多么大的意志方能坚持下来啊!</h3><h3> 这里两代边防军人的默契,是边防军责任的传承,是子承父业的诚诺,也是他们报效祖国的见证!</h3><h3> </h3> 听嫂子说,当时山村还没有实现电力和照明,齐明源首先提出了拉电,实现制茶机械化和农村照明问题。当时周边农村都没还没有解决电力,于是遭来了很多的质疑,有人还打赌“这么大的山,你把电拉通了,我在我的大拇指上点火🔥煮饭吃!”<div>后来,电拉通了,山区实现了电力机械,家家照明用上了电灯。</div><div>茶山修成了,齐明源看到山上住的农民,上山下山,采茶运茶,茶园施肥都不方便,又产生修一条上山的路,帮助人们早日致富。</div><div>这时又有人和他打赌:“你要把这条路修成了,我在手板心打灶煮饭吃!”</div><div>修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山地坡度高,路线长,齐明源带领村民各家出工出劳力。</div><div>为取得信用社的贷款,和人家恰谈立项,三番五次邀请人家来实地考察。</div><div>为了拉来一点赞助,拼上命的和人家喝酒。</div><div>镇政府为了支持修路还为他们赠送了五吨水泥。</div><div>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千难万苦,这条路终于修成了,由于这条路的修成,改善了山上72户村民的出行,解决了全村采茶运茶的运输。村民们高兴地为这条路取名“幸福路”。</div><div>2013年,齐明源因劳累过度得了一场大病,如今仍未痊愈。村民们对自己的老支书也很关心和尊重,有个山上的小青年,为了治好老支书的病,投入汉中名中医杜济元门下学习中医,学成后回到村里,每天为齐支书针灸按摩,疗效显著。</div><div><br></div> <h3>山上有了路,村里人每年采茶,制茶每季人均收入1000多元,一个家庭每年因茶叶可收入上万元。近几年,因为年轻人80%出外打工,茶忙季节主要投入劳动力为老人,妇女,孩子,他们只占全村的50%,他(她)每季采茶也能挣到钱,价值不但得到体现,也减轻了外出打工人员的负担。</h3> <h3>这条沿山而上的路,形如一条白链,蜿蜒绵亘,直达山顶。我理解了村民们为这条路起的名字——幸福路的深刻涵义。</h3><h3>我们来到以后,遇见了这里的村民,他们热情的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喝茶,对我们看望他们的齐书记表示感谢。</h3> <h3>茶场一直按生态茶的规定方法管理,不打农药,不上化肥,全村农民养猪,茶场用的都是农家肥。因此茶园到处都长这种菌菇,这是土壤没有污染的有力证明。</h3> 制 茶也坚持用柴火鞣制。每到冬季就从深山买柴禾。<div><br></div> <h3>茶叶机械揉茶机。</h3> <h3>茶场的茶叶得到了应有的殊荣。今天,张保军又买了齐明源茶场一万多元的茶叶,这两年茶叶销路不太好,茶场的茶叶还没销完。</h3><h3><br></h3> <h3>生产许可证</h3> <h3>齐嫂子曾任教的孩子们6.1节的表演。</h3> <h3><font color="#010101">笔者和齐明源,齐嫂子余翠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离开齐班长的家,远远地还看见他们伫立的身影,心中有无限的希望,希望齐班长早日恢复健康,希望齐班长他们的茶园年年大丰收,茶叶销路尽快好起来,贷款早日还完……</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