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那些主要靠言传身教、心领神会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后继乏人,正面临着大面积的被遗忘、遭破坏,趋于消失、绝版的严重威胁。</h3><h3> 但是在铜川市耀州区,有这么一群人正在积极地釆取措施,为保护和传承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而义务的承担起了这个刻不容缓的任务,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h3><h3> 2018年7月21日,我们一行六人冒着40度的高温,在王丽丽的带领下,走进耀州,探寻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 他叫张和平,是铜川市耀州区民间第二届名艺人,耀州雪花糖非遗的传承人。</h3> <h3>每年冬季就开始用最传统的工艺做雪花糖,雪花糖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久负盛名的特色小吃。每年入冬雪花飘落时开始生产,因其糖块颜色白亮,牙咬糖块时,糖渣纷落,宛如飘雪,故名雪花糖。</h3> <h3> 到了夏季还是在这个作坊里,用传统的方式开始加工酿造食醋,提前将小米蒸熟,然再做成米糠饼,酿醋时用来发酵</h3> <h3>将煮好的麦芽水担出去,倒进院子里加入了发酵饼(又叫做曲)的一口口的大缸中</h3> <h3>假期儿子回来,在作坊里给父亲帮忙</h3> <h3>最后用泥巴将缸口封闭起来,待它慢慢发酵。</h3> <h3> 面塑,又称面花、花馍、花糕等。是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它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的颜色,用手和简单的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主要用于祭祀和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民间也流传说,吃了花馍五毒不亲(侵)。</h3> <h3>正在给孩子们上剪纸课的这位老师叫张浩涛,耀州区民协会员、民间艺术人。退休前曾任耀州某学校校长,退休后又主动担任耀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剪纸班辅导老师,为少年儿童传授传统文化。</h3> <h3>你看孩子们学的多认真啊!他们中间最小的才五岁多。我们是不是要为他们点赞👍</h3> <h3>他还根据自己多年的剪纸创作和剪纸工艺,自编了多本校本教材,使传统剪纸艺术走进校园,积极培养孩子们对剪纸艺术喜爱,使这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中得以传承!</h3> <h3>放下相机,拿起剪刀和孩子们一起亲自动手体验一下</h3> <h3>这是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孩子们做的泥塑作品</h3> <h3>近七十岁的王淑云老人待人纯朴而热情,她是耀州区关庄镇寺沟塬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她和老伴做纸扎灯笼已将近三十个年头了。</h3> <h3>纸扎灯笼从破竹蔑一扎骨架一裁纸一糊灯笼一喷柒染色一绘制等多个环节,每道工序都要做到精益求精,每个环节都考验着艺人的娴熟的手法和高超的技艺!</h3> <h3>这一盏盏传统的纸扎灯笼,不仅让人们欣赏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给人们送去了浓浓的祝福和喜庆!也让勤劳纯朴的王淑云一家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h3> <h3>她叫王丽丽,退休前在耀州区文化馆工作。担任耀州区民俗文化志愿者小分队队长,耀州区民协副主席,耀州区民间名艺人,王丽丽是陕西省妇女手工艺能手,耀州区秦绣代表性传承人,西部文化工作志愿者。她自幼随母亲(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冯华荣)学习刺绣,后跟随秦绣艺术大师张漪湲老师专攻秦绣技艺。(图片来自网络)</h3> <h3>2016年纳纱绣《门神》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作品评比优秀奖。(图片来自网络)</h3> <h3>丽丽在京交会非遗展区绣制新作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宇宁摄影</h3> <h3>丽丽的秦绣作品</h3> <h3>在王丽丽优雅恬静的秦绣小屋,她为我们表演秦绣针法</h3> <h3>在丽丽的指导下也尝试一下吧,找找做绣女的感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