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自1974年2月由沈阳电力学校毕业来到抚顺发电厂,到1989年10月离开电厂,我在这里工作了16年。之后,又先后到市委组织部、市政府人事局、房产局等部门工作直到退休。在我41年的工作经历中,企业只是我整个工作生涯的一小部分,但每当静下来回首往事时,对电厂岁月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眷恋。因为,这里有言传身教传授我生产技术的师傅,有同起同坐八年独身宿舍生活的同学同事,还有将我从一懵然无知的少年培养成一名电力企业中层干部的各级领导,那么多人、那么多事,构成了我浓浓的电厂情结。</h3><h3>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30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记忆会流失,但我工作期间积累收藏的一幅幅照片,忠实地记录了我的所见所闻和重要活动的境况,30年后重新阅来,愈显弥足珍贵。</h3> <h3> 初到抚顺,电厂的标志性建筑——两根百米高的烟囱直插天际、13座水塔热气腾腾。曾经的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威风凜凛,蔚为壮观,名不虚传。</h3> <h3> 入厂后,我被分配到了汽机分场运行乙班。我的第一个师傅叫刘永和,他把我培养成脱氧器值班员。我第二个师傅叫王祖斌,他把我培养成八号机值班员。当时的分场主任叫黄景武,运行主任是庄恩富,党支部书记叫李秀坤,半年后新调来的书记叫李东明。</h3><h3> 这是当时的电厂大门。上下班期间,进进出出的人们川流不息,很是热闹。</h3> <h3> 汽机分场运行乙班全家福——拍摄于1975年(后排左四为作者)。班长叫高英杰,两名副班长姓付、姓陈。</h3> <h3> 如同殿堂般高大的汽轮发电机厂房,当时共安装有8台机组。另外,还有一台变波机,能将50周波和60周波的电能互相转换,满足矿区60周波设备对电能的特殊需求,这在全国电力系统绝无仅有。</h3><h3> 我们的独身生活很有规律,起床后带饭盒到食堂吃饭,饭后进车间上班。下班后到食堂吃饭,饭后回宿舍睡觉,周而复始。一个月30斤定量,只有几斤细粮票,可以买白面馒头和大米饭,其余都是窝窝头、高粮米。</h3> <h3><font color="#010101"> 中间的大个子姓叶,是从阜新电厂调转来的,一年后又调回沈阳的家了。1975年临行前,我们照了一张纪念照,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也是我当年唯一的一张影像记录(前排右一为作者)。 其他几人都是我们沈阳电校的同班同学,几年后,都陆续调转沈阳电厂和营口电厂工作了。</font></h3> <h3> 到了八十年代,仍在抚顺电厂工作的同学,由机、炉、电三个专业的78人,减少到仅剩20人。</h3> <h3> 1975年5月,我被调到厂团委任宣传干事。这是团委书记王元海、副书记胡亚梅、组织干事李凤霞和我在千山搞活动时的合影。都是二十多岁的年青人,青葱岁月,意气风发。</h3> <h3> 当时,机关一共有5名团员,她们是王淑坤、王永红、刘凤英、李秀华和我。这是在雷锋纪念馆开展学雷锋活动。</h3> <h3> 组织科干事胡玉书,是当时厂机关里为数不多的年青人。为人热心,对我关爱有佳,是我的好大哥。</h3> <h3> 1977年,我被厂派到抚顺县上马公社下马大队担任带队干部一年。下马大队共有五个青年点,我负责南李和北李两个点,与知识青年同吃、同住、同劳动。南李青年点点长叫于奇文,北李青年点点长叫张国志。两个点长扎实肯干,有很强的组织号召力,把青年点管理的井井有条。他们在生活上给了我这个从学校到工厂、没有知青经历、生活勉强自理、与知青同龄的带队师傳很多帮助照顾,使我顺利地完成了带队任务,并被评为抚顺县优秀带队干部。两个点长回城后,都担任了厂建安公司中层以上领导职务。</h3><h3> 当届带队干部的负责人是高炳悦(前排左),这是我们在青岛学习后,在北京的留影。</h3> <h3> 2017年夏天,即我带队40周年之际,我同南李青年点的部分知青,重返当年的青年点,看看曾经战天斗地的广阔天地,探望曾经的父老乡亲。</h3><h3> 这是在曾经的青年点原址,与热情的老乡的合影。40年岁月,弹指一挥间。很多熟悉的面孔,一见如故,许多难忘的故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h3> <h3> 40年前的青年点,记录下多少知青的蹉跎岁月……</h3> <h3> 我们在老会计家住了一宿,酒席从白天喝到深夜,说不完的心里话,诉不尽的知青情。</h3> <h3> 1978年8月,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到抚顺电厂视察,在运行现场亲切接见我们沈阳电校同学、6号机“三.八”包机组值班员杨玉兰(握手者)和武俊芳,厂长鞠景祥陪同接见。</h3> <h3> 1979年,我调到建安公司筹建团委,并担任首任团委书记。这是建安公司团委委员及各团支部委员的合影。</h3> <h3> 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建安公司团干部队伍。</h3> <h3> 作建安公司团委会工作报告</h3> <h3> 1980年,电厂、电业局和沈阳电校联办干部中专班,我在此学习二年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并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h3> <h3> 干部中专班毕业典礼后,厂、校领导与师生合影。</h3> <h3> 几年后,干部中专班的同学搞了一次联谊活动。前排的是干部中专班党支部书记任焕勋、委员李东明、王元海。后排的是赵伶俐、周志杰、吴廷安和我。李东明、王元海也是我在此学习期间的入党介绍人。</h3> <h3> 机关里八十年代的年轻人</h3> <h3> 左边乔胜利,右边刘胜利,都是我老弟。</h3> <h3> 部分机关干部到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h3> <h3> 从1980年到1984年,经过四年的学习,党委书记周恩光、人事科长王昌德、建安公司张国志和我,获得辽宁大学经济系经济管理专业和政治经济学专业函授大专文凭,成为厂首批自学成才的职工。这是在辽宁大学的合影。</h3> <h3> 1982年,我调到厂党委办公室工作。当时的党办主任是孙文卿,为人随和,文字功底十分了得,也是我从事文字写作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h3><h3> 记得我写第一个大材料时,孙主任叫我准备好纸和笔,然后卷上一枝老旱烟,坐在圈椅上背对着我,他说一句,我记一行,口授两个多小时,近三千字的文章跃然纸上。他阅后稍作调整,告诉我腾清后送书记审查,结果一遍通过,使我忐忑不安的心放了下来。以至后来到市里工作,为局、市领导写讲话材料并得到好评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孙文卿老主任对我的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使我取得进步并受益终生。</h3><h3> 这是我们团结和谐的党委办公室全家福。右起白雅琴、常青、孙文卿主任、我和王增福。</h3> <h3> 当时的团委副书记张秀芬与我一同研究材料,细心的孙主任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瞬间。</h3> <h3> 1984年夏季,辽宁发电厂党委书记刁斌昌、厂长马东来到抚顺电厂进行工作交流,这是两厂领导及有关人员的合影。</h3> <h3> 两厂的两办主任合影</h3> <h3> 党委副书记祁茗田,与部分机关干部在沈阳北陵的合影。前排左起胡玉书、王清义、李之有和魏茂栋。后排左起石俊新、祁茗田、马玉春和李佐良。</h3><h3>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h3> <h3> 东北电管局在丹东召开电力系统办公室主任会议,这是与丹东电业局办公室主任的合影。</h3> <h3> 1984年,党委副书记祁茗田率佟世勋、王吉和我,参加五省七厂厂际竞赛巡迴检查交流活动。这是在西安灞桥的合影。</h3> <h3> 这是在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的合影</h3> <h3> 我与祁茗田副书记在西安华清池的合影。</h3><h3> 我成为预备党员时,祁茗田代表党委同我谈的话。到党办工作后,对我文字写作给予很大的鼓励和鞭策,对我以后做好机关工作受益匪浅。每每想来,终生难忘。</h3> <h3> 五省七厂厂际竞赛全体工作人员在抚顺发电厂的合影。当年我厂获得“安全生产优胜单位”称号。</h3> <h3> 1984年12月,祁茗田副书记调任抚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不久,担任市委副书记,临行前与部分中青年干部合影留念。</h3> <h3> 厂领导班子及部分中层干部,欢送祁茗田同志到抚顺市委工作、欢送朱明昆同志到东北电管局工作合影。</h3> <h3> 1984年12月,厂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我作为会议工作人员,宣布选举结果。</h3> <h3> 1986年12月,陪同厂领导周恩光、邵维廉等,赴黑龙江牡丹江电厂参观学习,在八女投江纪念雕像前合影。</h3> <h3> 参加党委举办的党的知识竞赛活动,与党委组织部长左学成、纪委副书记赵继洲在一起。</h3> <h3> 曾经担任厂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建安公司党委副书记的吴克普同志,对我工作、生活方方面面帮助很大,是我的良师益友,对他的英年早逝,感到十分惋惜。</h3> <h3> 与建安公司的政工干部吴克普、梁玉华、张廷江等在元帅林合影</h3> <h3> 1985年9月,解放后抚顺发电厂第一任厂长、时任中国华能公司总经理汪德方(前排左三),来厂检查营口电厂筹建工作,与部分同志的合影。</h3> <h3> 1985年,厂组织部分中层干部到鲅鱼圈参观,为筹建新电厂做准备。据当地的村干部介绍,鲅鱼圈主要盛产“三水”,即水果、水稻和水产,是个很不错的地方。</h3> <h3> 1988年8月,陪同抚顺电视台记者到鲅鱼圈电厂采访,受到杜维胜、刘呈业等厂领导和于总的热情接待,这是在港口码头的合影。</h3> <h3> 图为建成后的华能鲅鱼圈发电厂</h3> <h3> 市委组织部部长郑顺、市委经济部副部长周建强等,陪同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来我厂检查工作。同年,宣传部长赵忠志被评为“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并受到表彰。</h3><div> 几年来,全厂党组织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被市委授予先进党委,被省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div> <h3> 八十年代的厂党委宣传部长赵忠志,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充滿活力。</h3> <h3> 被厂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h3> <h3> 市委经济部副部长王建成来厂检查整党工作</h3> <h3> 1987年5月, 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再次来厂视察,与厂领导班子合影。时任副省长闻世震、副市长戈彦、东北电管局长郎成伟等陪同视察。</h3> <h3> 部分政工干部外出参观学习,这是在北京长城的合影。</h3> <h3> 与王增福、刘胜利在北京的合影</h3> <h3> 与刘呈业、杨明智、高福沂在雷锋纪念馆的合影</h3> <h3> 与党委副书记刘呈业合影</h3> <h3> 畅游大伙房水库</h3> <h3> 与王忠义、周荣等在一起</h3> <h3> 与厂长阎玉德一起参加纪念活动</h3> <h3> 与厂领导周恩光、解廷仁、张菊珍、杜维胜、尹德三等,正月十五一同观看我厂职工制作的彩灯。</h3> <h3> 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吴锡祚调东北电管局工作,部分厂领导及中层干部欢送并合影留念。</h3> <h3> 党委书记周恩光、厂办主任王增福、副主任王端运等,与吴锡作留影于高尔山。</h3> <h3> 东电召开的局、厂办公室主任会议期间,畅游北戴河海滨浴场。</h3> <h3> 厂政工会议期间,部分干部在罗台山庄合影留念。</h3> <h3> 和汽车队小车班的兄弟们的合影。他们既是我的好同志,又是我的球友、麻友和酒友。</h3> <h3> 与邵维廉厂长合影</h3> <h3> 1988年8月,为纪念抚顺发电厂建厂80周年,厂党委书记周恩光带领宣传部长赵忠志、厂办主任王增福、实业公司副经理王祝文和我,前往北京邀请第一任厂长汪德方等领导来厂参加庆典,并请国务院总理李鹏等领导题词,这是我们一行人在天安门前的合影。</h3> <h3> 国务院原秘书长杜星垣欣然题词,并在家中亲切接见我们一行,与我们合影留念。</h3> <h3> </h3> <h3> 1988年9月12日上午,我和厂办主任王增福,在北京热电总厂办公室主任周惠文的引导下,来到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的大都饭店,见到了李鹏总理的夫人朱琳同志。</h3><h3> 当周惠文代我们说明来意后,朱琳亲切地说,李鹏现在工作太忙,每天都工作到深夜。而且他多次讲过,不要经常题词。我们一听就急了,便滔滔不绝地把我们一周来,找总理题词的辛苦和迫切心情全倒了出来……并说,我们书记交待,拿不到总理的题词不要返抚,这是全厂四千多名职工的共同心愿呀!再说,总理是我们电力系统的老领导,也应该特殊一下嘛。这时,朱琳笑了,她说,那我就破一把例,请你们把介绍信和题词内容留下,我下午就带回家。之后,便给我们剥糖、倒咖啡,详细询问了抚顺电厂的情况。并滿足了我们合影的要求,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h3><h3> 这是我们与朱琳(中)的合影(左二为作者)。</h3> <h3> 第二天上午,我们接到总理的题词后,第一时间用长途电话向周恩光书记、邵维廉厂长报告了喜讯,并立即登上了返回抚顺的列车。晚间十点钟到厂后,宣传部当即拍照制版,第二天一早,全厂职工便通过《抚电厂报》见到了李鹏总理的题词:发扬好传统,争取新贡献!</h3><h3> </h3> <h3> 离开电厂后,我将在电厂工作期间进京请总理题词的经历,撰写了一篇回忆文章,题目是:心底无私 一片赤诚,刊登在《抚顺日报》1990年9月8日头版头条。</h3> <h3> 参加厂庆80周年庆典后,汪德方等北京佳宾与我们进京五人的合影。</h3> <h3> 厂两办主任与汪总秘书合影</h3> <h3> 汪德方等北京佳宾游览元帅林,市委副书记祁茗田、东北电管局长郎成伟等陪同。</h3> <h3> 与华北电管局纪检组长张兆忠合影。我们在京期间,得到了张老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和照料。</h3> <h3> 1988年9月,建厂80周年时,在电厂大门前的留影。</h3> <h3> 1989年10月,厂党委书记周恩光调任锦州发电厂党委书记、厂长邵维廉调任营口鲅鱼圈发电厂厂长。这是厂领导班子成员、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及中层正职与两位领导的合影。</h3> <h3> 1989年10月,新任厂党委书记王忠祥、厂长肖岑远到任,我和厂办主任王增福陪同参观游览罗台山庄。一同前往的,还有两位领导原单位的办公室主任。</h3> <h3> 左起王增福、王宗祥、肖岑远和我。</h3> <h3> 1989年10月,周恩光就任锦州发电厂党委书记,我与赵忠志、李佐良陪同前往。这是在党委书记办公室的留影。</h3> <h3> 沈阳电校72届在抚毕业生,于1999年的合影。当时,已经毕业25周年了。</h3> <h3> 跨世纪的年代,我的同班同学赵伶俐担任抚顺热电厂的厂长。这是我们在抚顺的沈阳电校同学欢聚在元帅林度假村。</h3> <h3> 2014年12月退休后,我于2016年9月同几位好朋友一道,沿着“最艰难的进藏线,探险者的英雄之路”——丙察察线,历时33天、途经13个省、区、市,行程16700公里,自驾游览了向往已久的大美西藏,登上了海拔5300米的珠峰大本营和海拔6500米的世界第三极普若冈曰冰川,经受了自然环境和身体极限的考验,实现了“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看世界上最美的风光”的一生夙愿!</h3> <h3> 前方不远处,就是海拔8848.88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当天由于云层遮挡,未能见到峰顶,留下些许遗憾。</h3> <h3> 2017年5月,我们沈阳电校(72)届的同学游览天女山,在天然氧吧中欣赏美丽的天女木兰花。期间,与调到市总工会任常务副主席的于东龙不期而遇,老同志相见分外亲切。</h3> <h3> 无限风光在险峰</h3> <h3> 与电厂的老同学、老同志一道,游览了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美丽的吉林松花湖、雾淞岛,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功。</h3> <h3> 与曾经的厂机关老同志三十年后再相聚,合影于美丽的劳动公园。</h3> <h3> 与沈阳电校的老同学相聚月牙岛,纪念六.一国际儿童节,重温童年难忘的时光。</h3> <h3> 与沈阳电校的老同学开展红色之旅,探访《林海雪原》中的威虎山、夹皮沟,沿着英雄的足迹前行。</h3> <h3> 拍摄于海林俄罗斯风情小镇</h3> <h3> 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家庭生活温馨快乐。每天与孩子亲密接触,并在共同的快乐中,重温童年时光,尽享天伦之乐。这是我欢快活泼的小孙女,今年四岁半了,是我们家的开心果。</h3> <h3>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这是雾淞岛的夕阳西下,拍攝者,我的沈阳电校同学楊寿清。</h3> <h3> 2018年7月22日傍晚,随着一声沉焖的爆炸声,抚顺发电厂20万kw机组厂房缓缓地倾覆在浓浓的烟尘之中。闻此消息,心中五味杂陈……再过一个月,这个曾经的亚洲最大电厂、中国火电之母,将迎来她诞辰110周年纪念日。</h3><h3> 凤凰已经涅槃,浴火还能重生吗?</h3> <h3> 这是爆破之后场景,令人无语。</h3><h3> 抚顺发电厂,无论你将来如何,我都将始终关注和陪伴你,直到永远……</h3><h3> </h3> <h3> 谨以此篇,纪念李鹏总理为抚顺发电厂题词30周年,抚顺发电厂建𠂆110周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