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大师陈凤与她的剪纸艺术和人参文化

月下闲人

<h3>陈凤老师是长白山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大师,她的这幅作品完整了演绎了长白山的放山文化,从此中看出从前的山民敬天感地重仁义讲诚信的好品德。)《拉帮》—放山抬参前需要拉帮结伙,组成团队,可見山林生活的艰辛。</h3> <h3>《拜老爷府》—先敬天地神</h3> <h3>《备山》—上山前的准备</h3> <h3>《选日子》—黄道吉日,顺应天时</h3> <h3>《观山景》—从地势、植被状态等等选最有可能找到"大货"(大野山参)的地方,这是特别高级的技术活。</h3> <h3>《压戗子》—备粮草宿营地,经验是三角支架的小棚子最稳固又简单,把棚子周围挖出小土沟棚子围边用土压住,避免蛇因为驱暖而钻进棚子。</h3> <h3>《排棍》—大家手持棍子,成排排查,一字排开,老把头在中间,经验不足的离老把头近一些,有经验的稍远一些</h3> <h3>《拿火》—在山上有很多禁忌,动词都用"拿"字,生火吃饭都是拿火拿饭。不能说话,说了什么都必须背上带走。如果发现蛇惊叫"蛇",就得把蛇带走,发现大片蘑菇惊喜叫"蘑菇",就得把这片蘑茹都背上带走。</h3> <h3>《翻趟子》—第一遍没找到,重新再排队筛选走一遍叫翻趟子</h3> <h3>《拿饭》—劳动间隙的吃饭应该是特别放松的休闲息</h3> <h3>《喊山》—清朝时期长白山是皇家禁地,有清军把守,禁止放山抬参,所以为避免清军问询,有很多隐语,人参被称为"棒槌"。第一个发现人参的人惊呼棒槌名为喊山。</h3> <h3>《锁棒槌》—发现人参马上要用红丝线绑上锁住</h3> <h3>《抬参》——一个抬字体现了对天地精华的感恩之心</h3> <h3>《撒参籽》——还必须回报自然,恩及后人</h3> <h3>《打参包》——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大智慧。鲜参不易保存,如何在林子里跟随人好多天又要翻山越岭地回到山下而仍旧保鲜是一个技术活儿。山民们用桦树皮包上苔藓来裹住鲜参,可保2、3个月的新鲜不变。</h3> <h3>《砍兆头》——还要感念此地的厚赐,召告后来之人,在旁边的红松上刻上几个人在此抬走几两重的参,左为人数右为参重。</h3> <h3>《下山》——下山前要把吃的和火种留下在戗子里,给林间迷路的人留条活路</h3> <h3>《还愿》—下山后还要去感恩还愿</h3> <h3>《分份子》——完成了感恩才能分钱,这也是有规矩的,观山景喊山的人分最多,老把头其次,其余平分。陈老师的剪纸把这个过程和习俗呈现得惟妙惟肖,她又花了一个多小时给我们讲解,让我们的长白山之行至此才饱满圆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