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整天到一小时</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回乡路变迁记</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文/贾粉平</div><div><br></div><div>对于高平,我曾是一名异客,漫漫回乡路是一个异客永远摆脱不了的牵挂。</div><div>我老家在沁水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盆地里,曾是抗战时期太岳军区的抗日根据地。与长治市的长子县和临汾市的安泽县搭界,自古有“雄鸡一唱响三县,一家常有三县人”的“美誉”。但要出行,无论去往哪个县,必得翻山越岭长途跋涉。</div><div>第一次来高平,是上世纪80年代,几岁的我跟随父亲搭顺路的解放卡车,垫点玉米杆坐在露天的车匹里,一路上被扬得灰头土脸吹得皮肤干裂。但能搭到顺风车实属不易,需相当的机缘巧合、人脉资源或口齿伶俐。老一辈的人基本是靠脚步丈量那巍巍青山。</div><div>搭车到长子县城汽车站,坐客车到东田良火车站,再倒火车到高平亲戚家。在火车站,我好奇着高高的卖票窗口,努力踮着脚尖扒着窗台想一睹风景,父亲用力地压着我的头顶让我接地气站直,为了那张儿童免费票。 </div><div>高平是在那么遥远的地方,我们等车倒车走了一整天,天黑了才到。</div><div>到独自踏上高平的土地,已经是97年的一个雪夜。深夜两点,从省城来的火车在高平小站停下,又在风雪中呼啸而去。我留在了这个小站,等待天明才能到汽车站寻觅回乡的客车。小站里一排排木质长凳和一台子弹头火炉在那个雪夜给了我仅有的温暖。</div><div>我边跺着脚,边透过小站的窗户打量这个陌生的城市,白茫茫的寒夜里一切那样安静,只有站前卖饭的小摊子里有点滴的灯光。羡慕那份安静下沉睡在暖和里的人们,这是他们的土地,他们的家。而我只能在寒冷中围着那个火炉寻求一点点的暖意,等待我的还有第二天二百多里的路程和雪天行程的担忧。</div><div>天蒙蒙亮,踏着没小腿的积雪赶去汽车站。路上行人稀少,记忆中汽车站就在友谊街上,土墙平房围着的一个院子。幸运的是竟然有车发往沁水,到东山口再倒车回老家。翻越高平与沁水交界的老马岭时,埋在雪下的山路直上直下、盘旋曲折,吓得人腿肚子打转,心揪得紧紧的。</div><div>老马岭开道不知何年,战国末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军队便是越过老马岭走进长平。高平关位于老马岭上, 是上党地区的交通咽喉和军事要冲。此地山高崖陡,关隘雄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成了恶劣天气阻碍游子回乡之地。</div><div>不管路途艰辛、寒冷,总算是安全到家。风雪夜,小站,火炉,熟睡中的人们,这是一名异客对高平的记忆。</div><div>仅仅过去两年,99年的冬天,我已身处高平莒山脚下的一座煤矿,竟然成了一名高平人。漫漫回乡路自此真正拉开大幕,却已不再是崎岖坎坷。</div><div>乡里有头脑活络者,赶着市场经济的洪流,购买中巴车,专跑外出各趟线路。方便乡人的同时,自己赚得钵满盆满。老家往返晋城的那趟绿皮中巴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我的回乡标配。</div><div>那个年头,通讯不发达,只能按固定模式思维。正常出车一天一个来回,必得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等车。如遇修路或天气变化,抑或拉的人少,车主会任性地休息一天,发车时间或线路随之变动,就只有错过。如若错过,就是一天,行程便需重新安排。翻越老马岭仍是看天行车,遇风雪暴雨天回乡和离家即成奢望。</div><div>刚上班不久,母亲通过这个客车,一件件的居家物品不辞辛劳的带来,竟能在矿区给我造出一个满足基本生活的家。中巴车上常装载着各类衣物、土特产、信,或者几句重要的话……,也装载着亲人浓浓的深情和牵挂。车主基本免费服务,且记得清楚明白,很少捎错。时至今日,中巴车依然是沿线各村与在外游子紧密联系的纽带。</div><div>2001年331省道老马岭隧道贯通,在新世纪开辟出高科技的新坦途。宽阔而幽长的隧道从岭下穿山而过,天堑变通途,缩短了蜿蜒山岭上的行车时间,减少了危险系数。平展展多车道的柏油路从高平直达沁水。开道上千年的高平关被遗忘在高高的山岭之上,在新世纪初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div><div>后来,家乡往返晋城的车增加到两辆,车也换成了喜庆的红皮空调车,更宽敞舒适。上下午都可回乡或离家。手机渐渐普及,再不需忧心“今天发车了没?走不走某个路口?”。由于客车在路上等人,停靠的站点多,回一次也在三个小时左右,要耽误一个上午或下午。一路的美景在车窗外一掠而过,饱了眼福,却不能涉足。但回乡路终归是方便了许多。</div><div>从孤独打拼到结婚生子,在高平市里购房,有了温馨的家,我真正的生活在这个城市。2011年,又买了私家车,回乡就变得轻而易举。</div><div>早上款款出发,不足两小时就到家,可和母亲絮叨很长时间的家长里短,下午消停返回高平。在路边流淌的小河里,可停车玩耍。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小鱼、螃蟹嬉戏,我坐在干净的青石板上,脚伸向河里,任河水抚过脚面缓缓流走,望夕阳西下晚霞满天。</div><div>偶尔也走那条“备用”回乡路——北固线,于上世纪50年代建成通车,新世纪进行了改扩建,达三级公路标准。山路绵延,在山顶回旋曲折,车少人稀路好,心旷神怡。漫山野花弥望眼,原始林中听啁啾。</div><div>回乡路不再是匆忙纠结的赶车路,而是舒爽惬意的休闲路。</div><div>2017年8月份高沁高速通车,全长69公里,双向四车道。此高速路连接着国内最大的整装煤层气气田沁水气田,山西又新增一条带动煤炭、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东西向大通道,同时也为在外游子新增一条快速回乡路。</div><div>母亲已随女儿在外地生活,家中无人。每逢回乡祭祖,快午时出发,走半截高速,省出近半小时。下了高速40公里的乡道也已进行拓宽,铺修成平整的柏油路,风雪雷雨都阻挡不了回乡路,只需一个来小时到家。祭祖完毕返回,还不耽误下午上班。</div><div>从一整天到一小时,漫长的回乡路已变得甚为便捷。</div><div>回乡路的变迁,用身边老人常说的一句话概括颇为经典,“这几十年世道变得真快呀,什么都好了,真是赶上好时候了!”</div><div>而于高平,原先的火车站、木椅、火炉已不复存在,新的火车站雄伟壮观,巍然屹立于小站原址,而我只是偶尔途经,仰看那几十级的台阶,已极少登临。汽车站也已几迁,从北站到旧南站、新南站,到如今气派的客运中心,市内免费公交直达,我已无需驻足。我不再是小城的异客,回乡路也已不再漫长。</div><div>是啊,赶上好时候了!多年前,我曾梦想仗剑走天涯;而如今,却未料高平是我家。寒夜里,这方土地上有我温暖的家;孤独中,古城有我的亲朋至友。短短数年,城市在变迁着,回乡路在变迁着,我在沉着豁达的高平乡音中感受着幸福着;在方便快捷的回乡归途中欢畅着快乐着……</div><div><br></div><div><br></div><div>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