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江石

风穿石屋

<h3>邕江石</h3><div>三年前,也是此时的夏,烈日炎炎,暑气蒸人。我去九江办事,顺便也想去拜会一下那里的石友,于是在奇石协会就遇到了伍老师及诸位爱石之人。</div><div>伍老师已从教学岗位退了下来,他是何时迷上石头的,不得而知。听他自己说到,屡下南国、北上戈壁觅石的经历,便知他是一位不服老而又执着的爱石人,令人钦佩。</div><div>大家相见甚欢,直抒己见,各表心得。伍老师告诉我,他刚从广西回来,淘得了不少大大湾石与邕江石,临走还邀我们与他一道去家里观赏淘来的宝贝,我欣然答应了。</div><div>在他家,石头处处都是。书架上、抽屉里、窗棂边、案几旁,凡是能放的位置都是石头。他一一拿出,逐个解说,不厌其烦,喜悦之神情油然显于言表,完全沉浸在对石的感悟中。我默默地听着,能想象得出来,在他身上仍是师风犹存,敬业而忘我,过去的教学身影恍若就在眼前。</div><div>在眼前的石头中,皮色细腻、包浆饱满者有之,花纹清晰、造型达意者有之。而偏偏照片上的这块,牢牢地拽住了我的视线,轮廓起伏,虽扭曲却自然,色泽古拙,像块摔碎了的出土陶片。</div><div>人们所藏之卵石多以色泽、图像、主题突出取胜,而以形见长的,恐怕大湾、邕江石要算佼佼者了。看我把玩良久,爱不释手,伍老师爽快地相送与我,情深意真,态度决绝,让我推辞不得。</div><div>在西北三年,我有幸粗略地了解了一下文明中外的齐家文化,它位于以甘肃为中心的黄河上游一带。是介于新石器与青铜冶炼之间的一个过度期,那时的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制陶技术,所以在博物馆或是古玩摊上,能看见大量出土的陶片。虽然已不具备一尊完整的器形,却承载和浓缩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文明,似乎让人钻进了时光隧道,可以亲眼目睹四千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的生活起居与劳作,感叹人类文明前行的艰辛……</div><div>也正是在西北三年的耳濡目染,这块邕江石才会紧紧拽住我的视线。好像是久违的重逢,已不由自主把她揽入怀中。在旁人眼里,她或许丑陋,还有明摆着的残缺,可在我眼里,好像对她早就心仪已久。</div><div>对于一个爱石藏石的人来说,其拥有的一块,心中总是有爱的理由。一景、一形、一色都有可能触动尘封的记忆,撩拨起已趋于平静的心弦,让思绪再次回溯到从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