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三月的兴化可是一个人间天堂”,尤其是千垛油菜花更是美到了极致,让人看了不禁流连忘返。但是苦于实际久久不能脱身,为了不错过今年的千垛油菜美景,特意利用周末去了一次兴化专程去探寻这三月的美景。<br></h3> <h3>广告片</h3> <h3>都说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确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暖花开,和风细雨,劳累了多日,周末奔赴扬州,从扬州乘汽车🚙到兴化,开启春季赏花之旅~</h3> <h3>三月里的兴化,黄色绝对是大地的主旋律。</h3><h3><br></h3><div>温润春风,自南向北地吹醒了沉睡一冬的神州大地,也吹开了一望无际的千垛油菜花田。</div> <h3>里下河平原地区的独有的纵横交错的垛田,配上嫩黄朴素的油菜花,旖旎风光令人流连忘返。</h3> <h3>这位大姐,也不输风景👍</h3> <h3>如此美好的景色,怎能不登高望远。<br></h3><div><br></div><div>离景区南入口的不远处,有一座瞭望塔,三层,是景区的制高点。</div> <h3>极目远眺,满眼尽是金黄的菜花,从脚下延伸到地平线,令人心旷神怡。</h3><div><br></div> <h3>甚至网上有人评价“兴化是唯一一个把油菜花和水景结合的如此完美的景点,没有之一。”</h3><h3>“在这里,乘木船的优雅不输贡多拉,花垛田的情调不输威尼斯水系。”</h3> <h3>问及垛田成因,当地老乡介绍,早在750年前。此处为泥土缺乏的泽国,勤劳智慧的兴化人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一方一方使其堆积如垛,成为了可以耕作的垛田,形成了具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价值的兴化垛田奇观。</h3> <h3>田埂变成了水道,垛田的大小也不等,形态更是不一,互不相连,非船不能行。置身其中,宛如走进古人摆设的水中龙门阵。<br></h3> <h3>估计兴化人自己都想不到,很多年前他们的先民,面对易涝成灾的大面积泄湖,在湖湾中垒高成的垛田,在油菜花开满的季节,变成受人追捧的景区。</h3> <h3>坐上船娘划的扁舟,穿行于千百个菜花垛田之间,船在水上行,人在花中游。花香弥漫水面,春意扑面而来。</h3> <h3>下了船,再到垛田间的阡陌小道走一走,不多时便迷失在这“金色花海”。</h3> <h3>驻步桥上,水乡的柔情与一望无际菜花,是个秀恩爱的好地方。单身狗小心受到暴击。。。<br></h3> <h3>这个时候,不管是谁,估计谁都希望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航拍设备。金黄色油菜花的垛田,仿佛金黄色小岛星罗棋布于湖间,非常壮观。</h3> <h3>春风有信来,牧笛穿云彩。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h3> <h3>沿小路走进油菜花田,人立刻被金黄色花海淹没,身边一簇簇、一朵朵盛开的油菜花散发着扑鼻的清香,蜜蜂、蝴蝶在花间忙碌。身处其中,被浓密的油菜花簇拥着,这色,这味,无不令人陶醉。</h3> <h3>千岛垛田,地形奇特,四面环水,万千水田,人们在这里,会被水之晶莹剔透、垛之幽静秀美所折服,令人流连忘返。抛却尘世烦扰,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享受人和自然的亲密无间、天人合一的境界。</h3> <h3>白色的油菜花</h3> <h3>三姐们让我这个摄影师给她们选景拍照~</h3> <h3>升起航拍器从空中鸟瞰垛田油菜花,黄色的花一块块飘在水里,像是一个个字母或文字。从上望下看,港汊密集,河如阡陌,宛若千岛。大地上一块块黄色,从脚下向天边伸去,河渠把黄色切割成各种几何形状,奇特壮观,真正感叹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h3> <h3>夕阳无限好</h3> <h3>千垛油菜花,一片花海,别样风情。夕阳西沉,离开这片花海,心中依依不舍。</h3> <h3>附:里下河派</h3><h3><br></h3><h3>上世纪80年代初,江苏高邮籍作家汪曾祺以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复出文坛,在随后的30余年间,在高邮邻县包括泰州的兴化,扬州的宝应,盐城的盐都、东台、阜宁、建湖和南通的海安等地,一大批生于里下河、长于里下河的作家相继登上文坛,形成里下河作家群。</h3><h3><br></h3><h3>众多优秀作品先后问鼎全国重要文学奖项,特别是毕飞宇先后荣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王干、吴义勤荣获鲁迅文学奖,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这批作家的地域文学创作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一个充分体现文学地理特点的文学流派——“里下河文学流派”逐渐形成。</h3><h3><br></h3><h3><br></h3> <h3>附:里下河地区</h3><div><br></div><div>里下河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自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新通扬运河,总面积13500余平方公里,属江苏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因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故称里下河平原即里下河地区。里下河地区主要有东台、高邮、江都、兴化、泰州等城市。</div><div><br></div><div>总面积:面积13500余平方公里</div><div>主要地级市:扬州、泰州、盐城、淮安</div><div>位 置:江苏中部</div><div>主要县市:高邮、宝应、兴化、建湖等</div><div><br></div><div><br></div><div> 里下河地区位于 江苏省中部,西起 里运河,东至 串场河,北自 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新通扬运河,总面积13500余平方公里,属江苏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因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故称 里下河平原。</div><div><br></div><div> 里下河平原的形成历史短暂。在距今约7000年前后,海平面上升至现在的位置并渐趋稳定,当时 苏中-苏北的海岸线呈向西凹入的弧形,现今的里下河地区当时还是介于沿 淮河与沿长江两个 冲积平原之间的一个大海湾。淮河、长江不断挟带泥沙入海,并在波浪、湖汐和沿岸流作用下,在这一海湾口堆积成沙堤,形成与外海隔开的潟湖,最近3000多年以来,潟湖在江淮诸多支流注人的影响下,水质逐渐淡化成为淡水湖,因湖泊内泥沙淤积,又演变形成了今天四周高、中间低的“锅底洼”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湖荡相连,地下水位高,以湿生、沼生等 水生植物居多。</div><div><br></div><div> 早在距今6000年前后,里下河平原周边局部高地上,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原始农业生产。根据历史记戴, 公元前486年,“秋,吴成邗,沟通江淮,以通粮道”。从此,邗沟与淮沂、沐、泗等天然河道相通,交通促进了各地农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交换,经济技术的交流。秦汉时代,江苏盐铁业相当发达,里下河平原沿海一带,利用海水煮盐为一大资源。当时这里人口较多,使用铁制农具和 牛耕技术比较普遍,加之灌溉便利,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物产丰饶,一派“鱼米之乡”景象。虽历经隋、唐至北宋的沧桑变迁,这里仍然是人众物丰,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公元1128年,宋朝和金国的封建统治者,听任黄河南徒,侵泗夺淮入海,从而破坏了整个淮河下游的水道系统,使里下河地区成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有名地区。在历次水旱灾害中,以1929年的旱灾和1931年的水灾的灾情最为惨重。1929年大旱,里下河平原所有河港、湖荡大多见底,蝗虫害稼、卤水倒灌,位于“锅底洼”的 兴化竟是“秋无禾,岁大饥,民多流亡”。1931年7月大雨,淮河大涨,溃堤决口,里下河平原及其以东的滨海平原汪洋一片,当年秋季和来年夏季颗粒无收,300多万民众流离失所,7.7万人 葬身鱼腹,广大灾区形成一片悲凉凄惨景象。</div><div><br></div><div>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对 淮北和里下河地区的 洪涝灾害十分重视。20世纪50年代就发动人民治理淮河,在淮河下游开辟苏北灌溉总渠人海水道,修建王河闸,扩大淮河入江水道,整治了里下河平原人海诸河港以及其他渲泄洪水的河道,对防治淮河下游的洪水灾害发挥了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里下河地区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该区盛产粮、油、禽蛋、畜产品、水产品、水生植物等绿色食品等,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里下河平原腹地兴化市己成为全国百强县(市)之一。历史上“无舟不行”的兴化,已有宁靖高速公路、宁盐 一级公路、兴泰公路纵穿平原南北,直抵江明长江大桥,与宁通、沪宁高速公路相接, 高邮至 东台公路横贯平原东西,与新长铁路交汇,构成了平原区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div><div><br></div><div> 里下河平原区还有 高邮湖、 宝应湖、 大纵湖等诸多有待开发的湖荡,以及全国独有的农耕奇景——“垛田”等自然景观。春天 菜花黄时,乘舟荡漾于昔日的“垛田之乡”,田园景色怡人,风韵独特,令人心旷神怡,乐在其中;深秋季节,赴高邮、大纵诸湖 养殖基地观光,水清蟹肥,虾鱼成群,皆能领略水乡的别致情趣。此外里下河地区还有文游台、镇国寺塔、李家花园船厂、郑板桥故居、施耐庵墓园、刘熙载故居等 文化景观百余处;溱潼会船节等 民俗风情也是当地一绝。</div><div><br></div><div>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濒江近海、是 苏中平原里下河地区的中心。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于此,西通南京,与镇江、无锡隔江相望,历来是南北水陆 交通枢纽,苏中重要门户。现辖广陵、 邗江、 维扬、江都4区,高邮、 仪征2市和宝应1县,总面积6678平方公里,467万人;城区面积973平方公里,108万人。扬州始建于春秋末年,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当时吴王夫差为北上 中原争霸而在邻国故地开邗沟,筑邗城。战国时又称广陵,西汉更名江都,此后名称屡变,隋代始称扬州。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扬州漕运和盐运在全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也成为“壮丽压长淮,形势绝东南”的富庶都邑,既是江淮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对外贸易和国际友好交往的港埠,享有“雄富冠天下”的“淮左名都”之美誉。明清以来,扬州成为驰誉中外的 旅游胜地。山灵水秀,风景如画,素以“绿扬城郭”著称于世。扬州的 古典园林既擅北地之雄,又兼南国之秀,向来为中外游入所称道。扬州悠久的手工业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漆器、雕刻等无数文化珍品。长期的文化积累,秀丽的自然美景和便利的 交通运输,使扬州成为苏中地区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div><div><br></div><div> 秦州市位于长江东北岸,里下河平原的南缘,下辖泰兴市、姜堰区、靖江市、兴化市和 海陵区、高港区。总面积5848平方公里,人口501万,其中市区59万人, 泰州旧城南北狭长,形似凤凰,故又名“ 凤凰城”。泰州成陆历史较早。据海安县青墩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 文化遗址考证,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已有人类居住。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升海 陵县为泰州,取安泰之意,泰州之名始于此。泰州水陆交通便利:江都至海安的公路穿越市区,南官河、澛汀河、秦东河及新老通扬运河在此交汇。泰州是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乡,也是当年著名的苏北抗日革命根据地,陈毅将军曾在此指挥领导了壮烈的“黄桥战役”,黄桥烧饼也随着战斗的胜利而远近闻名。</div><div><br></div><div> 高邮地处长江三角洲北岸,全市面积1967平方公里,人口83万。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个惟一以“邮”命名的城市,秦代此地筑高台、设驿亭,故名 秦邮。自汉建县以来,素有“秦邮汉郡,苏中要邑”之称。高邮自古就是漕运和绎道必经之地,水面约占总面积的40%,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京沪高速公路傍城而过,淮扬公路和邮盐公路南接 沪宁高速,北通 陇海铁路,交汇于市区,使高邮与经济发达地区紧密相连。高邮有灿烂的人文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宋代著名词人秦观、清代训访学大师王氏父子、当代作家汪曾棋等都是高邮人,孟城驿、天山汉墓、文游台等名胜古迹散布各处,更为人称道的是高邮淳朴优美的水乡 生态环境:河湖塘渠星罗棋布,高邮湖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盛产鱼虾蟹贝和水生植物,高邮麻鸭与“双黄鸭蛋”也是知名的土特产。</div><div><br></div><div> 兴化市位于扬泰以北,全市面积2394平方公里,人口155万,是苏中腹地、里下河地区独特的“水乡 泽国”,水面积440平方公里,大小湖泊十几个,河道水网纵横交错,原始自然的水景生态环境不可多得。古城兴化已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明清风格。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清代文学理论家刘熙载等文化名人,都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留下了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和胺炙人口的传说佳话。虽然是水乡腹地,兴化的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的:新长铁路穿境而过,宁靖盐高速公路、宁盐一级公路纵贯全境,城镇乡村路路通。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兴化生机焕发,现已脐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雄踞全国之首。除 传统农业外;对外经贸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享水土之利,得资源之厚。近年来,兴化独特的旅游优势在保护开发下正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流连忘返。</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