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是北方人,从小生活在中条山脚下。但是,我却一直偏爱着南方,几十年来,始终在心理上维系着这种难解的情结。每当有机会出差或者旅游时,如果有南北之分的话,我往往不加思考地选择向南而不是向北。到底啥原因,或许是与读古典诗词歌赋有关,内心对江南美景的向往终生难忘。</h3> <h3>2008年9月下旬,我随团去华东旅游,又一次踏上了南下的路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提起苏州,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印象中的苏州,是烟雨蒙蒙的青瓦灰墙石板路,是如画的园林、弄堂,是《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描绘的那些良辰美景、浪漫风月。</h3> <h3>大抵苏州的美,无需用过多的言语去形容,也是用再多的言语都形容不尽的。在苏州,除了景色的美让人心醉,吃食、茶点的味道让人心醉,更醉人的,却是那仿佛连空气中都浸透了的吴侬软语姑苏情。</h3> <h3>苏州的地理位置沿海又不靠海,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在历史中向来是经济富裕之地、书香门第之乡,人们常说:“状元多半出自江南,而江南的状元多半出自苏州。”大概正是受这样环境的浸染,才造就了温婉内敛的苏州人,造就了细腻动人的苏州姑娘。</h3> <h3>苏州姑娘不仅皮囊美,那份从里到外的精致、那口中好听的吴侬软语,都令人酥酥麻麻,令人觉得时光也变得温柔而缓慢了。历史上许多有名的美女都出自苏州,甚至在明清时期,许多姑娘都以会唱苏州小曲为标榜。</h3> <h3>在苏州河畔的慢时光中,浸满了苏州姑娘的无限细腻,而姑娘那细细的嗓音里,唱着的更是抹不去的浓浓姑苏情。很久以前在江浙一带的民间,人们想要互相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又比较含蓄羞涩,于是就用吴语以唱的形式将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并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如宋代、元代乃至后来的许多文人笔记里所记载的“村坊小曲”、“市井小曲”、“俚巷歌谣”等,说的便是这种民间小调。</h3> <h3>苏州小调来自于民间,是民间智慧的体现,也深切展现了苏州人的清丽柔和、温婉含蓄,听之如同苏州的小桥流水一样,让人心中余波荡漾。我们的导游是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约1.64米的个头,身材苗条,皮肤白皙,脑袋后晃动着一扎马尾辫,说话办事快人快语,浑身上下充满了热情活泼的青春魅力。</h3> <h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她不但在每个观光点熟练地讲解历史典故,在途中介绍苏州的风土人情和注意事项,还爽快地告诉大家一些有关自己家乡和个人的小故事,将一个南方女孩的可爱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h3> <h3>在苏州河的小船上,应我们邀请,她为大家演喝了经典曲目《四季歌》:“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长江……秋季到来荷花香,大姑娘夜夜梦家乡……”,一曲唱罢,将自然风景的美、姑娘的情与愁、江南的韵和雅,展现的淋漓尽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h3> <h3>而今十年过去了,翻开当时的相册,她的音容笑貌又生动活泼的浮现在眼前。苏州女孩相貌的温婉和美丽,待人的真诚和热情,使人回想起来,就像是听着一首“四季歌”,余音绕梁,回味无穷。“而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不知她现在是否还在从事导游工作。我想,她应该早就为人妻,为人母了。她一定比原来更成熟、更美丽、更发达了,我在内心深深地祝福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