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7月19日,“兰州鼓子交流研讨演唱会”在和平镇范家营村“榆中兰州鼓子传习所”举办,兰州市兰州鼓子艺术团负责人、兰州鼓子国家级传承人魏世发,兰州市兰州鼓子艺术团、安宁兰州鼓子传习所肖振东、肖朝祥、肖朝英等十余位艺术家应邀参加此次交流研讨演唱会。<br></h3><div> 兰州鼓子,又名兰州鼓子词、兰州曲子,简称鼓子,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兰州鼓子是以坐唱为主的曲艺表现形式,曲牌丰富、唱腔优美、风格高雅、韵味悠长,严格按兰州方言行腔,乡土气息浓厚。发源于兰州,流布于兰州周边的皋兰、榆中、白银、定西、临洮等地区。</div><div> 兰州鼓子是以唱为主的传统曲艺形式,其中有一人、两人、三人演唱之分;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说,有的段子光唱不说,有的段子光说不唱,而有的段子则有唱有说,似唱似说。演唱时以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还辅以扬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等。演唱曲目,搜集到的已超过一千种,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咏赞景物、喜庆祝颂之类。</div><div> 在简短的欢迎仪式上,榆中县兰州鼓子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发胜、兰州鼓子国家级传承人魏世发、榆中县文化馆非遗工作人员陈亮、榆中兰州鼓子传习所负责人魏孔荣分别作了发言。大家普遍认为,兰州鼓子的传承正处在严重的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状态,现今演唱兰州鼓子的艺人绝大多数都在六七十岁左右,四五十岁以下的人很少。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探讨、学习、合作、传承技艺,这就是兰州鼓子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div><div> 一场透雨后,静谧的山村空气清新,处处散发着花草泥土的清香,一场盛大的鼓子交流演唱活动便在这儿上演了,好家门纷纷摆开阵势,展示自己的绝技。首先上场演出的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魏世发先生,伴奏者肖振东、肖朝英、肖朝祥等先生。魏世发先生虽已年届八旬,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一曲《访将》,仍然唱的是苍凉悲壮,一唱三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肖振东、肖朝祥等先生的扬琴、古筝伴奏,极富烘托作用,扣人心魄;二胡声悠扬、优美,时而舒缓、时而急促,伴着微风在静谧的空中画出空灵的弧线。一曲唱罢,微微喘气的魏世发和其他人一起鼓掌,自娱自乐、自弹自唱,仿佛自已陶醉于故事情节中一般。</div><div> 稍后,众位先生调换位置,演唱者或打扬琴或弹三弦,打扬琴者或演唱或拉二胡……他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特长,表现出“多面手” 的高超造诣。</div><div> 随后,榆中兰州鼓子传习所艺术家魏孔荣、沈积才、田国成等人轮番上阵,演唱了《渔樵问答》《古城会》《草船借箭》等传统曲目,伴奏由两个传习所艺术家轮流变换,以起到良好的交流作用。</div><div> 艺术家们极富古韵的唱腔和弦乐表演不断引来了附近鼓子好家和乡亲们,大家纷纷称赞这种活动形式创意好。</div><div> 范家营村不愧是誉有“鼓子之乡”的地方,鼓子演唱在这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物质生活极为困乏的年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极为贫瘠。劳作之余,闲暇时间,三五邻居一吆喝,便俨然一场演唱会,一时间,范家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鼓子演唱中心,满路皆闻“菊花开放,又到秋凉……红娘下书走得忙”。真是:田间地头妇女老幼皆会唱,村巷土炕处皆闻鼓子声。</div><div> 2008年,榆中县兰州鼓子协会的成立,为兰山地区兰州鼓子的传承扬起了风帆。2016年,榆中兰州鼓子市级传习所的建立更加激发起了鼓子演唱队伍的热情。</div><div> 举办这次培训活动,是传习所在2018年规模较大的一次活动,为榆中兰州鼓子爱好者及安宁、榆中两地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学习、展示才华及演唱技巧的舞台,为继续传承兰州鼓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这样的活动也是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一项有益活动。</div> <h3>(榆中县兰州鼓子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发胜)</h3> <h3>(榆中兰州鼓子传习所负责人 魏孔荣)</h3> <h3>(兰州鼓子国家级传承人 魏世发)</h3> <h3>(国家二级编剧、剧作家 肖振东)</h3> <h3>谢谢关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