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6月下旬去了一趟山西平遥,走进古城西城门后的第一印象,就是土色的、低矮的平房和一眼能看到东城门外的天际线,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h3> <h3> 在古城的周围,也没有其他的高层建筑,心里嘀咕着:" 当地管理者的规划确实用心良苦,应赞 !"</h3> <h3> 其实,一座古城就是一本古书,把曾经的风雨烟云原封不动地嵌入街巷胡同和建筑物之间,让身处其间的人们置身在历史的瞬间,从时间的褶皱里品读沧桑和故事。</h3> <h3> 步入古城,似乎就在刻意追求与古人执手相牵的味道。满目的青砖灰瓦,精巧的飞檐雕壁,高耸的城墙市楼,鲜亮的灯笼金匾,那些古城中的居民,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超脱,也不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的精明,平静地过着淡然的日子,热情地做着小本生意,悠闲地踱着方步。</h3> <h3> 抬头看城外的天际线,是青砖灰瓦相辉映的碧蓝色的天空,间或几丝浮云游过,带走了烦恼和浮躁,这一切宛若徐徐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原生态的风土人情尽收眼底。<br /></h3> <h3> 在原住民的客栈住上一晩,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去感受这座晋商曾经繁华一时的小城。<br /></h3><h3> 其实古城的文化内涵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够领悟,但多多少少还是有这么一点意思。</h3> <h3> 平遥县衙 ,确实保存的不错,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坐北朝南,莫不是应了那句老话:"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h3><h3> 那些" 公正清廉 "牌匾背后是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h3><h3> 宦海沉浮、民生心愿、世道风雨都浓缩在这小小一方县衙内。</h3><h3><br /></h3> <h3> 在县衙大堂,也叫公堂上,悬着匾额" 亲民堂 ",两侧楹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h3><h3> 堂内正中屏风是一幅" 山水朝阳图," 升堂时,县太爷正好坐在图内朝阳升起的地方,寓意如日中天、如沐圣光,就像在戏剧中看到一样。<br></h3> <h3> 站在县衙的台阶上,远远望去天际线清晰可见,同样,天际线也默默见证了县衙内所作所为。</h3> <h3> 一街一巷镌刻着历史,一砖一瓦雕刻着文化,这座2800年前西周时期建造的古城留下来的是历代的精髓。</h3> <h3> 当年的镖局,演绎着一个个传奇、悲壮的故事。</h3> <h3> 日升昌票号,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100多年,以" 汇通天下 "而著名,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br></h3> <h3> 协同庆票号,地下金库中间有一根用千年樟木雕的神龙宝柱,据说是当年朱元璋送给风水大师刘伯温的。为了求风调雨顺,刘伯温把宝柱安放在了全城的正中心。</h3> <h3> 地下金库。虽然是人尽皆知的藏银地点,但因严密防守,常年有专业镖师护院,金库从未有失窃事件发生。</h3> <h3> 夜色渐浓,古城一改白天雄浑厚重的模样,充满梦幻般的色彩。穿梭在夜色阑珊的古街市,尽情享受着古城的万种风情。<br></h3> <h3> 穿行在一盏盏昏黄的灯笼间,平遥古城的夜晚很静很慢。<br /></h3> <h3> 一座小小的围城,表面破落,内涵丰富!</h3> <h3> 平遥是晋商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汉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h3><h3> 站在时间和空间的天际线上,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晋商文化、建筑文化、寺庙文化、宗教文化、吏治文化、儒学文化和民俗文化等等、等等。<br></h3><h3> </h3> <h3> 在城的东大门,西望天际线。</h3><h3> 那头是盛开的华丽砖雕,清冷地伏在那里上千年。</h3><h3> 明时风,清时雨,民国的嬗变烟云,细密地刻上精致纹样。</h3><h3> 纵横交错的街巷中,缓缓流过前朝旧事。<br></h3><h3>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h3> <h3> 看得见天际线的平遥古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