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青海湖之旅(一)</b></h1><div><b>第一天 出程</b></div><div> 迎着晨曦,踏着朝露,带着期盼、兴奋和一丝丝睡意,我们从市体育场出发了。车驶入高速公路以后,会长“冰冻”介绍了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和我们此行的线路。接着,每位会员做了自我介绍。俱乐部的名称叫“人在旅途”,会员(即驴友)都来自不同的职业、岗位和地区,驴友间都以昵称相称,如会长“冰冻”、秘书长“白龙”、联络员“天网”、组织委员“雨儿”、文艺委员“山丹丹”、宣传委员“魅影”等等。由于是暑假,所以有很多学生参加,有个5岁的小女孩,算是我们当中最小的驴友了。而且,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户外群,包括我,所以,大家都显得有些生疏——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我算是我的同事“影子”的“外挂”,他玩户外已经有好些时间了。</div><div> 和一般的旅行社一样,在文艺委员的主持下,大家开始了节目互动。有唱歌的、讲笑话的、诗朗诵的,几位小驴友很“萌”的表演把大家都逗乐了。</div><div>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我们进入了宝天高速天水段。车的速度慢下来了,最后停下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了,由于前几日天水境内出现强降雨,造成山体滑坡,道路堵塞,高交部门实行单向限行,车辆被迫停滞。车熄火之后,空调也停止了运行,车里渐渐热了起来。有驴友想下车透透气,司机打开了车门,大家都鱼贯而下。下车后,我们看到我们的大巴前后已经堵了两条长龙,一眼望不到尽头。很多驴友都叹息了。好在两边山上的植被郁郁葱葱,很是养眼,早晨山间的空气也格外清新,远处的山巅升腾起团团的雾气,在太阳的照射下云蒸霞蔚,分外壮观。一位驴友说:“甘肃就只有天水和陇南一带雨量较多,植被茂密、风景优美,再往里走就很干旱了。”</div><div> 突然,前边车辆的发动机“轰”的响了,司机让大家赶紧上车。但由于人多,上车的速度还是慢了点,司机有些不高兴了。车行驶后,会长告诉大家如果再次发生堵车,尽量不要下车。</div><div> 车行驶了十多分钟 ,又停下来了,这次是堵在隧道里了,隧道里很黑,虽然有灯,但是很微弱。刚开始并没有人要下车,过了一会,有几个小驴友要撒尿,司机只好再次打开了车门。几分钟后,大家又开始陆陆续续下车了。会长毕竟经验丰富 ,她告诉大家,可以找大货车两侧的阴暗处解手,女的可以找两把伞遮挡一下。哎——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顾不得文雅了,就地解决吧。</div><div> 大约半个小时后,司机让大家上车,这次大家上车的速度很快。坐定后,车并没有启动,显然前面还堵着。几分钟后,车里的空气开始变得焦躁了,有驴友嚷着要开空调,有的开始抱怨为什么不提前了解路况,有的建议改走310省道,有的甚至说当初应该乘坐火车,而更多地担心是害怕堵车影响了行程。几年前我去九寨沟的时候曾在火车上堵了8个小时,所以我并不怎么害怕,但也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行程。</div><div> 由于早上出发的早,很多人开始吃东西了。其实我的肚子早就抗议了。之前听会长说我们中午就能到达兰州,在那里可以吃吃牛肉拉面什么的,现在也只能想象一下牛肉拉面的味道了。“影子”没有带早点,而我只带了一袋小面包。柔软的小面包在我俩的大嘴巴里很快就融化了,还饿着,怎么办呢?车被堵在高速隧道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没地买吃的,只好忍吧。——人在囧途啊。大家下车又上车,上车又下车,如此反复了好多次。</div><div> 不知什么时候,窗外的一阵掌声和欢呼声把我从睡意中惊醒。驴友们很快上车了,我知道车要走了。一串串轰隆隆的发动机的声音响彻了整条隧道,终于放行了。车连续穿越了好几个隧道,十几分钟后,车靠右边停下了。怎么回事,难道又要堵车??车门打开了,前排的驴友鼓掌了,一个人上车了,那人便是“天网”。原来,为了弄明白前方的路况,从车堵在隧道里开始,“天网”就下车去前面打探了,他徒步走了大约十二公里。听别的驴友说,他经常玩穿越,身体机能很好。我开玩笑建议他备一双轮滑,以后遇到堵车就可以轻松的去前方了解路况了。</div><div> 车行驶的很快。在路上,我们依然可以看见有交警指挥大型的运输机械正在清理山体滑坡的土方。不知从哪个地方起,窗外的山体不再是植被茂密了,而变成了秃山荒岭,薄薄的草皮稀稀疏疏,赭石色的土层露在外面,整个山峦千沟万壑,似乎只要有足够大的降水,就能把那些山岭冲跨。突然想到地理课上学过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对,就是这样的。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iv><div> 下午七点,我们到达了甘谷县服务区。大家风卷残云似的吃了一顿快餐,尽管价格很贵。鉴于刚才的教训,我们又买了很多零食。七点半,车又上路了。太阳离前方的山头只有一丈,但热量还没有散去,我知道,越往西,天黑的越晚。又走几步,天色有点昏暗了,远处的山巅已经飘起大片黑云,像奔马,像犀牛,再走几步,雨滴打在了车顶和车窗上。雨滴越来越密,车轮将地面的雨水飞溅在窗玻璃上。我看了一下手机地图,离西宁还有六百多公里,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到。身后的“豆豆”和“森林”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是一对父子。听“影子”说,“森林”和 “豆豆”的伯伯都是“秦岭救援队”的成员,曾志愿救援过不少意外事故。他们很健谈,好像世界上的事没有他们不知道的,“豆豆”刚刚小六毕业,考上了西安铁一中,他的记忆力让人惊叹。我感觉他的知识储备绝不逊于一位普通的高二文科学生。我想,可能父亲是一片“森林”,儿子才会木秀于林吧。这恐怕就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缘故了。突然想到自己平日里对孩子的付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也许教师最大的悲哀就是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少了份耐心和智慧。</div><div> 肚子填饱后,瞌睡就来了。一觉醒来,车已驶入青海境内,看看时间,已是23:30,其他驴友也渐渐醒来。我在思考为什么大家醒来的时间都差不多。次日凌晨1:30,我们终于到达了西宁,到了酒店,匆匆洗漱后,倒头便睡。</div><div><b>第二天 游日月山、青海湖 </b> </div><div> 第二天早上,我们很早就起床了,出了酒店,去外面吃早点,天气很凉。这里已是西宁城北郊区。这里的民风很淳朴。我和“影子”要了两碗豆浆,老板盛得太满,以至于我在挪动碗时豆浆溢了出来。早就听说这里的老酸奶很有名,于是去小商店想买了尝尝,老板却说没有了,可我明明看见货架上还有好几箱尚未启封的“青海百年老酸奶”呀,难道他不愿卖给我们这些外地人?正盯着看,老板说那些酸奶已经过期了。遗憾之余又心存感激。</div><div> 八点整,我们出发了。由于今天要去青海湖,大家都换上了漂亮的衣服,而且,在共同经历了昨天的坎坷后,大家开始有说有笑,融洽多了。</div><h3> 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进入了西宁以西的牧区。道路一直向西,南北两面是并不高的山丘,牧区就延展在两山之间宽阔的草场上,瓦蓝瓦蓝的天空明净如洗,偶尔飘过几朵洁白的云,那云朵似乎触手可及,翠绿的草皮一眼望不到尽头,黑色的牦牛和灰白的绵羊点缀其中,还有红色的村落和白色的藏包。这时候,车载音箱响起了《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大家都开始唱了,感觉真的是身临其境。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耳朵很胀、里面似乎隔了一层东西,头也有点晕,这就是高原反应吧。会长说,日月山景点很快就到了,大家先在那里照照相,因为很多驴友没来过草原。车停下后,大家飞奔着扑进了草原的怀抱。席草地而坐、躺着、在草地上打滚、趴下,都不为过,活泼调皮的“妞妞”居然要和白色的牦牛亲密接触——她吻了一下牦牛。我和“影子”登上了一个小山坡,极目远眺,满眼的翠绿。“影子”说,他的心灵都得到升华了。是啊,平日生活里的烦恼,工作的压力在这里都烟消云散了,刚才的高原反应好像也没有了。</h3><div> 在日月山玩了两个小时后,我们直奔青海湖。在车上,“魅影”向大家介绍了青海湖的知识,我们更加期盼了。音箱里悠扬的歌声还在飘荡,很多驴友在翻看刚才的照片,突然,有人喊道:“快看——青海湖。”顺着他指的方向,隔着车窗玻璃望去,只见一条深蓝色的丝带静静的横亘在天地相接处,两端看不到边际,这就是我们期盼的青海湖、青龙海吗?这时,一片油菜花映入眼帘。会长说:“我们来的这个时间还能看到漂亮的油菜花,再过几天就没有了。”远望去,金黄色的油菜花,翠绿的草场,湛蓝的青海湖,瓦蓝的天空,多么美丽的画卷啊!众人赶紧拿出相机,把这美好的画卷定格。离青海湖越来越近了,我们恨不能一下子飞到湖边,融入湖中,端详它的容颜、感知它的脉搏、品味它的性情。</div><div> 大约半个小时后,终于到了。过了景点检票处,我们飞奔湖边。有的驴友租了单车,准备蹬车观湖。到了湖边,只见碧波荡漾,湖浪翻腾,水鸟低飞,游人如梭。湖面的风很大,湿湿的,夹杂着一点腥味,湖浪退却之后,湖岸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洁白的浪花。有的游客干脆摘了帽子,脱去长衫、鞋子,挽起裤管,下到湖中,全然不顾毒辣的太阳和超强的紫外线。 “呜”——一艘游轮离开了码头,远处的湖面上,两艘快艇飞驰而过,湖面被拉开了两条银白色的丝带,湖天一色,在湖天相接处升腾起朵朵祥云。我们开始疯狂的拍照,索性也脱掉鞋子,置身湖中,湖水很冰冷。我掬起一捧水,水的颜色却是淡棕色的,我想,也许每一滴水只有融入整片湖中,才会显出独特的湛蓝色吧。我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湖水,偷偷地尝了一下,很咸。我们玩得太尽兴,以至于忘记了时间。这一刻,昨天路途的不快和困倦好像全被湖水融化,平日里攒在胸中的愤懑、积在心头的压抑,盘在脑子里的算计似乎都被这湖水洗涤。</div><div> 听会长说,青海湖的周长比宝鸡至西安一个来回还要长一些,难怪这几年都在这里举办国际自行车环湖赛。</div><div> 在离开青海湖的路上,我们还是回头看看,也许,今生不能再次亲临湖边了。因为急着赶路,我们只能在车上吃午餐了。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刚才的照片和感受。途中可见很多骑单车去青海湖的,尽管他们背着重重的行囊,包裹的严严实实,但依然可以分辨出男女。我想,他们这是何等的勇气啊!</div><div> 我们下一个景点是原子城。可当我们到那之后,却听说人家已经下班。原子城是中国“两弹”的研制基地,很有名,但站在外面丝毫看不出里面的玄机。原地休息。有些驴友开始抱怨了,他们嫌这样浪费了时间,他们打算和俱乐部的组织方交涉。后来,会长做出了解释,俱乐部力争使大家逛更多的景点,但有时不可预知的因素很多,只能顺其自然吧。车又驶向了金银滩。这是一个典型的藏族村落,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物阜民殷,故名金银滩。</div><div> 晚上十点半左右,我们回到了西宁的酒店。</div><div> 当夜无话。</div><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日月山,相传为唐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所经之地。</h3> <h3>“猴哥”和我</h3> <h3>草原雄鹰</h3> <h3>油菜花和牦牛</h3> <h3>美丽的青海湖</h3> <h3>王母娘娘雕像,相传青海湖就是她的最大的一个瑶池,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西王母在此设蟠桃宴,款待各路神仙。</h3> <h3>青海湖裸鲤(湟鱼)</h3> <h3>青海湖二郎剑景区</h3> <h3>我飞喽</h3> <h3>俱乐部合影(很多人都走散了)</h3> <h3>金银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