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守”与“变”(文摘:人民日报文艺版、国画:林亚兵)

画家林亚兵(双木)

<h3>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繁荣发展之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有着重要意义。</h3> <h3>回顾中国画的现代进取之路,可谓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既得益于20世纪中国画改革,面貌丰富且充满现代生机活力,又受多元化艺术思潮影响,存在片面理解创新、为创新而创新等现象,导致一些创作样式变得&quot;不伦不类&quot;,精神也苍白无力,以至于&quot;有高原缺高峰&quot;。</h3> <h3> 远至传统山水画和文人画的迭变,近至20世纪中国画的时代变革,中国画一直在&quot;守&quot;与&quot;变&quot;中实现着形式更新、审美衍变;无数中国画大家也在对&quot;守&quot;与&quot;变&quot;的不断探索中成就独具个性的绘画面貌、谱写时代高峰。</h3> <h3>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同样需要在&quot;守&quot;与&quot;变&quot;中开拓新境、绘就时代新风。</h3> <h3>那么如何守,守什么?如何变,变什么?需要每一位中国画创作者深入思考。</h3> <h3>&quot;守&quot;,是要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quot;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quot;。</h3> <h3>凝结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画也不例外。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深刻体悟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国画自身发展逻辑。</h3> <h3>任何一项民族艺术,都是在这两个维度中连接文化传承,成就不同的表现个性,传达审美精神的差异。</h3> <h3>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诉求和精神意蕴。如&quot;一花一世界&quot;所包含的博大,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的中国画,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quot;天人合一&quot;的宇宙观。</h3> <h3>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quot;山水,大物也&quot;,一个&quot;大&quot;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h3> <h3>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名作,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气势磅礴;而南宋偏安一隅,山水画也从&quot;大山大水&quot;变成气象萧疏的&quot;边角山水&quot;。</h3> <h3>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quot;为祖国山河立传&quot;。</h3> <h3>&quot;为祖国山河立传&quot;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境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h3> <h3>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h3> <h3>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quot;写意&quot;,其中既包含&quot;写&quot;的审美性,也包含&quot;意&quot;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相辅相成。</h3> <h3>因此,中国画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h3> <h3>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h3> <h3>这种创新,实则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主流。</h3> <h3>真正意义上的求&quot;变&quot;,是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面向时代、面向生活。</h3> <h3>这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让&quot;笔墨当随时代&quot;,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一是要以高蹈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将其化为己有。</h3> <h3>这都要求创作者要有广博的学识、独立的艺术观而不随波逐流。</h3> <h3>在这一方面,老一辈艺术家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不论是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之道,还是张大千的&quot;泼彩&quot;山水,都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径。</h3> <h3>在他们的绘画中,既有借鉴外来艺术形式和观念所呈现出的现代性审美,又有立足中国画传统的核心要义进行的创新转化,最终于笔墨法度中成就新的精神气象。</h3> <h3>这种&quot;从心所欲不逾矩&quot;的融会创新,恰恰建立在极其深厚的传统功底之上,此意学者当识之。</h3> <h3>民族绘画,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光辉和文化灵魂。作为民族绘画的中国画,要体现正确的文化立场。</h3> <h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在&quot;守&quot;与&quot;变&quot;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quot;蓬勃、正大、刚健、醇雅&quot;的精神追求,展现新时代的审美风范。</h3> <h3>中国画的&quot;守&quot;与&quot;变&quot;,包含着对艺术传统的回望,也包含着对中华美学的回溯,更包含着对当代审美的追求,推动着中国画向前发展的同时,又保持着中国画特有的轨迹、精神和面貌,以民族艺术所应体现的文化自信,指导着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