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与韶辉虽是上海市公安局指挥部的同事,但见面并不多。他总是很忙,要么在值班,要么在下级部门检查指导工作,要么受公安部派遣,在外省市帮助工作。<br /></h3><h3> 与他偶有交集,是因为他与我同一天生日。</h3><h3> 我们的生日在秋天。秋风吹起,云淡天高,四面八方的生日祝福便会如期而至。特别的日子,总会想起同一天生日的彼此,互相道一声"生日快乐"。</h3><h3> ——"生日快乐!"</h3><h3> ——"你也生日快乐!"</h3><h3> 过一次生日,生命之树便又刻下一道年轮。</h3><h3> 一年又一年,自韶辉从刑侦总队调入指挥部,十五个共同的生日从我们的生命里一闪而过,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也悄然而逝。我们迈着日渐沉重的步伐,从彼此的白发和皱纹里映照自己不堪重负的中年。</h3><h3> </h3> <h3> 韶辉比我小整整一岁。但潜意识里,总觉得他比我大。他身上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大哥"气质。</h3><h3> "大哥"如"大侠",是威望,是认可,是旁人发自内心的敬意。</h3><h3> 能够被人当成"大哥",是因为他学有专攻,才识过人,因为他胸怀博大,勇于担当。而根植在他内心的,是浓浓的家国情怀。于国,他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家,他是孝子慈父,是全家的支撑和倚靠。</h3> <h3> 他深爱警服,与生俱来。他深爱公安事业,矢志不渝。</h3><h3> 韶辉的父母都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2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韶辉年少时,跟随父母在多地生活,父母有时为了工作不得不两地分居,但正向、有爱的成长环境培塑了韶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从小就立下了从警报国、除暴安良的人生理想。高考填报志愿时,韶辉填的志愿清一色都是警察学校,从中国刑警学院、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第一人民警察学校,一直到外省市的警察学校。诚心可嘉,夙愿得偿,韶辉如愿考入上海市第一人民警察学校,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h3><h3> 从警后,他先后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和指挥部秘书处工作,不管在什么岗位,他都刻苦钻研,努力成为行家里手,成为榜样,成为标杆,成为楷模。</h3><h3> 在刑侦总队工作期间,他从一名基层情报员做起,很快因善于动脑、有独到见解而崭露头角,连着在几起案子的侦破中都有突出表现。领导发现这是一棵好苗子,着意培养,并委以重任,不到三十岁,他就担任了七支队的副支队长。七支队是情报支队,对计算机运用能力要求很高。韶辉深知自己计算机水平还很欠缺,于是每天下了班就去上夜大学,恶补电脑知识。不但自己学,还带着支队的兄弟一起去学。几年后,他成了计算机能手,情报研判如虎添翼。</h3><h3><br /></h3> <h3> 1997年,上海接连发生了13起震惊上海滩的敲头案,造成2死12伤。一时间,上海街头人心惶惶,单身女子夜间不敢出门。刑侦部门立即行动,组建联合专案组,调集警力夜间守候伏击,并开展了地毯式的排摸。在全城关注的29天时间里,韶辉带领他的团队宵衣旰食、锲而不舍,运用情报线索串并,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魏广秀,为成功破获案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h3><h3> 2002年,正处于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初起阶段。选调到指挥部工作,正是看中了韶辉兼具计算机应用和刑事侦查的独特优势。他作为上海市公安局案(事)件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开发的核心人员之一,带领他的同事,在完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从零开始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意志品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建成了全国领先的案(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掀起了上海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波浪潮。</h3> <h3> 2007年,韶辉担任秘书处二科科长。与其他在机要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的同事相比,韶辉属于半路出家,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但韶辉硬是凭着一股子钻劲,刻苦学习,在很短时间里成为机要工作领域的专家,带领团队研发了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公安专网,在全国公安机关机要工作领域有了威望和影响力。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机要基础设施建设时,韶辉作为公安部抽调的专家,被派到各地指导工作。2014年,韶辉还受命赴西藏帮助完成专网建设。在韶辉的带领下,机要科连续六年向公安部发电无错情,连续五年获得公安部机要工作考评优秀等次。</h3><h3>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因为他深知,机要工作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必须以超强的责任心、以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的工作作风守住"命门",把好"命脉"。</h3> <h3> 韶辉深爱他的家,深爱他的父母妻儿,他像一棵大树,撑起一片浓荫,为全家人遮风挡雨。</h3><h3> 韶辉的妻子是他在刑侦总队时的同事,两人从相知到相爱,携手走过了二十个春秋。韶辉妻子说:"我当年嫁给他,就是因为他坚实的臂膀,可以给我依靠。"二十多年的相濡以沫,从当年的小师妹,到成为他的妻子,她始终是他的战友和他的知己。她懂得他的理想信念,懂得他内心的坚守,懂得他的不易,懂得他的压力所在,也懂得他排解压力的方式。每次看到韶辉在家里莫名发火,她都会把儿子拉到一边,悄悄叮嘱:"你爸爸肯定在工作中遇到压力了,我们不要惹他生气。"尽管悲痛欲绝,但她依然坚定地说,嫁给韶辉,终身无悔。身为女刑警,韶辉的妻子表现出超强的心理素质,她深知,上有四位年迈的老人,下有尚未成年的儿子,她必须选择坚强,必须挑起这副家庭的重担。她对儿子说:"挺起胸膛,就像爸爸仍然在你身边,仍然还在陪着你在看世界杯。"</h3> <h3> 十六岁的儿子,是韶辉的掌中宝。韶辉一直记得2002年7月儿子出生时的情景。那年4月,韶辉从刑侦总队调到指挥部工作,7月份正是公安专网建设最紧锣密鼓的阶段,天天忙得不可开交。7月3日,妻子即将临盆,韶辉没能陪在身边。他一边忙着工作,一边牵挂着妻儿的安危。他很想打个电话问问情况,几次提起电话,又颤抖着放了下来。他害怕电话那头传来任何不好的消息。知夫莫若妻,韶辉的妻子知道他是在担心害怕什么,就让家人给韶辉发了一个"母子平安"的短信。这四个字,不啻缈缈仙乐,催开了韶辉心头的花。他连忙拨通了一整天都不敢碰的电话,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婴儿的哭声,韶辉的眼睛一下子湿了。</h3><h3> 初为人父时,韶辉还不到三十岁,事业上正值转换工作岗位,要尽快适应新角色,日常生活中要学习育儿技巧,做好超级奶爸。那时的他,有充沛的精力,有满腔的热忱,干什么都干得风生水起。</h3><h3> 工作之余,陪伴儿子成长成了韶辉最大的乐趣。只因儿子说过,爸爸烧的菜好吃,韶辉就自觉自愿地承担了"家庭煮夫"的重任,乐此不疲。只要韶辉在家,他就会当仁不让,套上围裙,一头扎进厨房,蒸、炒、炝、溜,忙得不亦乐乎。为了让饭菜做得更可口,韶辉一有时间就钻研厨艺,菜越烧越好。儿子说:"只要我爱吃的菜,爸爸没有烧不好的。"每天,工作再苦再累,加班再晚,第二天他都会早早起来,给儿子做早饭。儿子上小学时,学校离家比较远。为了让儿子多睡几分钟,每天早上,韶辉都会把儿子的早饭放进保温饭盒,带到车上。儿子坐在爸爸的车里,享用着老爸每天不重样的爱心早餐。学校到了,早餐也吃好了。那些与爸爸同行的清晨,是孩子心中最美好的珍藏。</h3><h3> 儿子渐渐长大,难免会经历成长过程中的小叛逆。每当儿子调皮捣蛋,韶辉不训斥、不打骂,把儿子当成朋友,跟儿子促膝谈心。儿子喜欢看足球,他就陪着儿子到现场看球。在儿子心目中,父亲就是他的玩伴,是他可以信赖的朋友。</h3><h3> 韶辉待双亲至孝。6月下旬,韶辉的父亲身患"胃间质细胞瘤",在医院动了手术。父亲住院期间,韶辉每天家里、单位、医院三个地方来回跑。白天上完班,他匆匆赶到医院,让母亲回家休息,他为父亲陪夜。第二天一早,母亲过来换班,他匆匆赶回家为儿子做早饭。等妻子、儿子吃好早饭,他又匆匆赶到单位上班。</h3><h3> 那段时间的他,像个超人,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精力,他从来不觉得自己需要帮助,需要别人替他分担一些工作,他也从来不向领导和组织上反映自己的困难。他自信,以他的能力,任何问题任何困难都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h3><h3> 他把照顾别人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在科里,年纪大的同事他要照顾,身体弱的同事他要照顾,家住得远的同事他要照顾。在家里,父亲住院他要照顾,母亲年纪大了他要照顾,妹妹新婚他要照顾,儿子年幼他要照顾,妻子多病他要照顾。他的心里满满当当,装满了工作和别人,唯独没有装下他自己。他其实早就知道自己的心脏出现过T波异常,血压也偏高,但他从来不放在心上,即便妻子帮他联系好了医生,他都没有去看。</h3> <h3> 潜伏在韶辉身体里的病终于发作了。这棵一直在为大家遮风挡雨的大树,猝不及防地折断了。这一天,多少人为之震惊,多少人为之痛断肝肠。</h3><h3> 7月2日,父亲在经过多日治疗后,终于可以出院了。韶辉把父亲接回家里,安顿好父亲后,就赶到单位值班。7月3日下午,韶辉又专程给父亲送来亲手熬煮的冬瓜骨头汤。看到韶辉满头大汗,父亲要给他擦汗,韶辉说:"没事,没事,您歇着,我明天再来看您。" 这是父子间最后的对话。关于"明天"的许诺永远地爽约了,父亲没有等来探望的儿子,却等来了儿子猝死的噩耗……</h3><h3> 从父母家回去,韶辉又兴致勃勃地去买菜、做饭,这一天,是儿子十六岁的生日。儿子的每一个生日,韶辉都很重视,每年都会很认真地为儿子准备礼物。他觉得,一岁一年轮,给儿子过生日,就是让儿子体悟成长的意义。</h3><h3> 傍晚,韶辉端上精心准备的晚餐,一家三口终于可以聚在一起安安心心吃晚餐了。自从韶辉的父亲生病住院,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聚在吃顿像样的晚饭了。生日蜡烛吹灭时,韶辉拿出了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这是一套儿子喜欢的足球队的球衣。儿子看到心仪已久的球衣时,惊喜得跳了起来。</h3><h3> 这一天,是韶辉儿子生命中最幸福的一天,父亲送的球衣,父亲亲手做的菜,父亲慈爱的目光,有父亲在,家就是天堂。</h3><h3> 韶辉的儿子没有想到,幸福会在生日的第二天戛然而止。7月4日早上六点多,父亲突发疾病,永远地离开了他。父亲陪伴时有多幸福,失去父亲时就有多痛苦。十六岁的少年,还没有成年,就早早地尝到了与至爱的亲人生离死别的滋味。韶辉的儿子对外婆说:"以后,我再也不过生日了……"</h3> <h3> 7月6日,上海宝兴殡仪馆的玉兰厅里,哀乐低回,素花环绕。500多名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来此为韶辉送行,大厅里站得满满当当。上海市公安局的领导来了,公安部办公厅、市委机要局的领导来了,兄弟省市的同行来了,昔日并肩战斗的战友来了。韶辉生前,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科长,但他的离世,让所有人都认识到,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普通的战士,也能成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英雄。</h3><h3> 参加完韶辉的遗体告别仪式,同事们流着眼泪,离开了殡仪馆。七月初的上海,正值梅雨季节,时雨时歇,像老天爷痛悼英才的眼泪,总也流不完。</h3><h3> 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我恍恍惚惚听到一个声音在说:"生日快乐!"依稀像是韶辉的声音。</h3><h3> 或许,这句"生日快乐"是最后一次说给他儿子听的。</h3><h3> 或许,这句"生日快乐"是最后一次说给同一天生日的我听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