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之六——动物天堂,埃托沙国家公园——纳米比亚,埃塞俄比亚自驾游201804-05

荷韵天聆🎵🎻

<h3>4月30号</h3><h3>从尤根庄园往北是非常直的柏油髙速路,沿途风景很美,远处小山配地上各色开花植物,美不胜收。</h3> <h3>纳国的高速限120Km,不宽,两车道。约一小时后,右拐进入埃托沙国家公园,一路已可到处看见动物身影,沿公园中的碎石路开行60Km,就到了公园正门。</h3><h3><br></h3><h3>埃托沙国家公园(Etosha National Park)由德国殖民者于1907年建立,最初面积超过100,000 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由于政治变更,埃托沙国家公园现今的面积22270平方公里,不及其最初的四分之一,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br></h3><div><br></div><h3>埃托沙(Etosha)在当地语言中意思是“白色干水之地”,其实就是个长130公里,宽50公里,面积达4800平方公里的巨大的盐沼,也称盐湖。埃托沙野生动物园地域辽阔,地势复杂,是许多珍禽奇兽的栖息之地。斑马、羚羊、非洲小羚羊、鬣狗、直角羚羊在平川上奔驰,长颈鹿、鹿、狷羚在灌木丛及小树林里游荡,豹和猎豹出落于灌木丛中。大象随处可见,其它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动物比比皆是。狮子食量大,到处去寻觅猎物。动物园内严禁偷猎,犀牛之类的珍奇动物不会因长有角而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动物园是它们的乐园。除兽类之外,还栖息着323种羽色各异的鸟类。大的有在平川上奔跑的驼鸟、鹰及秃鹰,小的有伯劳鸟、金丝雀等。到了夏天,雨季来临,雨量充足,水禽来作客,火烈鸟也光顾埃托沙,并在此繁衍后代。埃托沙面积大,动物种类数目繁多。到了冬天旱季,长期滴雨不下,整个埃托沙干涸欲裂,树木、灌木及野草枯萎,到处一片枯黄,遇点火星都会燃烧起来。动物园中一个个仅存少量雨水的池沼就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埃托沙,为动物提供了救命之水。为了存活,动物必须长途跋涉到远处的池沼去饮水。</h3><div><br></div><h3>埃托沙公园里有一百一十多种哺乳动物,其中有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有三百多种鸟类,三分之一为候鸟。埃托沙公园的季节变化影响着野生动物的活动,形成有趣的动物迁徙链场面。当雨季到来,数以万计的斑马和角马从东北面的安多尼平原迁徙而至,长颈鹿和大象群也会跟随并形成长长的队列蹒跚前行。大群跳羚、非洲南部棕羚及白羚尾随。在浩浩荡荡的迁徙队伍后面是狮子、鬣狗、猎豹及野狗。当旱季到来时,盐沼变得干涸,动物又会再次迁徙,在盐湖表层留下无数脚印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埃托沙国家公园因为地处干旱地区,每年降雨量有限,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公园内修建和维护有数百个水塘或动物饮水点。</h3><div><br></div><h3>图为公园正门及登记点</h3> <h3>公园里的路,拍摄环境之一</h3> <h3>正门进去还要开行很长的路,我们在公园接待中心订了自助餐。这个旅游接待中心,非常正规,房间,餐厅,游泳池,购物点,营地,观景台都符合国际标准。各国的旅行者都有,主要是欧美面孔,亚洲及中国游客非常少。自助餐相当不错,饱食一餐后开始了我们的动物及鸟类探险之旅。埃托沙主要是野生动物保护地,路途中不许下车,所以我们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在车上拍的。</h3><h3>这只黑翅鸢飞过来,站在非洲常见的骆驼刺树上,此树枝条上长满刺,很尖利,动物及鸟很容易受伤,黑翅鸢刚站上去很得意,一会儿想飞了,发现脚被刺住了,飞了几次都飞不走,我们好想去给它帮忙解开。好不容易带伤飞走了,我们捡便宜也拍了好几张展翅的画面</h3> <h3>接待处树上的常客,班鸠</h3> <h3>公路旁不时可以看见动物和鸟类,这是它们的领地和家园。</h3><h3>这只跳羚一副悠然自得的表情,对公路上路过的车辆与人基本熟视无睹。好象在讲,“除了狮子与猎豹,我都不怕!”<br></h3><h3>跳羚是南非的国兽</h3> <h3>有些画面还是相当地美<br></h3> <h3>角马一般都是群居,不知这只是老了还是受伤了,孤独地躺在那里,一脸的不高兴。<br></h3> <h3>从肯尼亚南部到南非、从莫桑比克到纳米比亚再到安哥拉南部等几乎所有的非洲国家公园里都有角马的身影,角马们已经完美的适应了从稀疏大草原到沼泽地带的生活。在角马家族中以黑尾角马最为成功,数量也是最为庞大的。<br></h3> <h3>忽然,在左边路边不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大鸟,都不知道是啥鸟,形状奇特,在草丛中大步地间歇行走,好象在寻找着什么,头经常偏着,后脑勺几根长长的黑羽毛吸引了我们的兴趣。不敢打扰它,悄悄地把车开下公路停下,为的是接近一点拍摄。但就这短短的几分钟,公园的巡警就赶到了,通过手势要我们拿出相关证件或入园手续。后来跟他解释是为了近一点拍照,并出示我们的相机,警察粟粟仔细看了看,离公路不远,就三五米,而且没下车,就原谅我们了。一路其实根本看不见监控摄像头和巡警在哪里,这么快就赶到,也许是用的GPS卫星系统吧,或者对于蛇鹫出没的地区给予了重点监控,足可看出他们的重视程度!所以给大家提醒,在野生动物园一定不要开下公路或下车。</h3> <h3>回来查资料,才知这次拍到了非洲的大熊猫,这是非洲的象征,自然高兴非凡。</h3><h3><br></h3><h3>蛇鹫,又名秘书鸟,如此命名是因为它头上有20根黑色冠羽,貌似之前耳后带着羽笔的文书。虽然它可以飞,但是更喜欢步行走动,活动范围可以覆盖30公里,以寻找食物和其他资源。蛇鹫主要食物是大型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喜将猎物摔死后整个吞下。<br></h3><div><br></div><h3>蛇鹫分布于从非洲塞内加尔、索马里到南非好望角一带。虽然蛇鹫的种群分布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公里,但是蛇鹫的种群数量正由于生境退化、人类干扰、狩猎和非法的捕捉贸易而快速下降,其种群数量不超过10000只。</h3> <h3>蛇鹫 拉丁名sagittarius,意为“射手”,来自于它用长腿大步走路的姿态和射手迈开马步准备射箭的姿势极其相似; 英文名Secretary bird,意为“秘书鸟”,来自于它脑后的几根桀骜不逊的飘羽总使人联想起中世纪耳朵上夹着羽毛笔的抄写员; 阿拉伯语名saqr-et-tair,即hunter-bird,意为“捕猎鸟”,由于其性格颇像猎手。 <br></h3> <h3>蛇鹫是非洲的象征,也是非洲的骄傲:地处非洲大陆南部的黄金之国南非将蛇鹫的形象搬上了国徽,另外苏丹更奉蛇鹫为国鸟,将其形象搬上了国徽。蛇鹫的形象也被搬上了南非和苏丹的钱币。<br></h3><h3> 蛇鹫是非洲国家邮票的共同主题,截至2012年,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80多张邮票使用了蛇鹫作为主题,包括安哥拉、布隆迪、中非、乍得、冈比亚、加纳、利比里亚、南非、苏丹、乌干达等。从1993年开始联合国发行濒危物种系列邮票,第七套由华人设计的四联邮票中就有蛇鹫的身影。<br></h3><h3><br></h3><h3>这是南非国徽,上部图案即是蛇鹫。</h3> <h3>最大的飞鸟-古里鸨 最大的雌性可达40英镑重,古里鸨对飞行限制很大--它不是最优雅的鸟类,它不能在几分钟内拍打翅膀。事实上,虽然它会短暂飞行,但古里鸨的大部分时间是呆在非洲地面上的,它叫声响亮,能吃任何移动的生物。<br></h3> <h3>剑羚Oryx 纳米比亚的国兽,即纳米比亚国徽上的守护者。剑羚是直角非洲羚羊中体积最大的一种。雄性剑羚的角又直又长,极其雄伟。<br></h3><h3><br></h3><h3>这是纳米比亚国徽</h3> <h3>斑马(英文名称:zebra):是现存的奇蹄目马科马属3种兽类的通称。因身上有起保护作用的斑纹而得名。没有任何动物比斑马的皮毛更与众不同。斑马周身的条纹和人类的指纹一样——没有任何两头完全相同。斑马为非洲特产。非洲东部、中部和南部产平原斑马,由腿至蹄具条纹或腿部无条纹。<br></h3> <h3>不高兴不高兴,屁股对着你!</h3> <h3>巨嘴犀鸟</h3> <h3>一群黄巨嘴犀鸟!</h3> <h3>叫不上名字</h3> <h3>紫胸佛法僧鸟,这是博茨瓦纳的国鸟,十大美鸟之一。</h3> <h3>刚看见这个好看鸟鸟时,还很兴奋,站在树枝尖上,引得我们一阵猛拍,后来发现隔不了一段路就有它,甚至电线杆上都站着一只,太多了,简直成了街鸟,到处都是!</h3> <h3>这个……啥姿势?</h3> <h3>佛法僧飞飞啦</h3> <h3>长颈鹿一家子</h3> <h3>好大的驼鸟,估计有一人多高</h3> <h3>鸵鸟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公斤。颈长几乎占身体长的一半,雌鸟稍小。鸵鸟卵是现代最大的卵。雄鸟体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羽白色;雌鸟大部褐色。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褐色具浓黑色睫毛。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群居,日行性。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能跳跃达3.5米。<br></h3><h3><br></h3><h3>驼鸟妈妈和小驼鸟们,好温馨</h3> <h3>各种颜色的驼鸟都很美</h3> <h3>珍珠鸡很安静,草丛中一群一群的<br></h3> <h3>这是在跳舞吗?</h3> <h3>双人舞</h3> <h3>这是我们在公园第二天的营地</h3> <h3>红巨嘴犀鸟就在营地边散步</h3> <h3>落日时分,营地后面山坡上的观景台。面对着一个水塘,不时有动物前来喝水,大家都鸦雀无声,屛住呼吸,相机快门都要调到静音拍摄。</h3><h3><br></h3> <h3>一只犀牛渴了,慢慢走过来喝水,光线已经很暗了。</h3> <h3>观景台上拍的日落时分</h3> <h3>5月2日,在公园第三天,早上出去就发现三只土拨鼠,萌萌哒</h3> <h3>红脚隼,威风八面</h3> <h3>这是扭角铃</h3> <h3>长颈鹿在路边丛林中,好高,巨大。</h3> <h3>路边这只棕尾鵟离我们车太近,就三米左右,长焦拍它居然爆框了,猛禽,眼晴有光,根本不怕你,等你拍个够!</h3> <h3>第三天下午返回公园接待中心。中心里面很大,水池边各国旅游者都有,拿单反配大炮的也不少。</h3><h3>这是同行的朋友们在拍鸟。</h3> <h3>眼睛不够用了?</h3> <h3>600mmF4加增距镜好象还够用!</h3> <h3>资深摄影师?<br></h3> <h3>这歌鸫好干净,特别漂亮,身上毛纹异常清晰,非常富有艺术感!脚上还有两个脚环,估计是被动物保护组织重点跟踪保护的对象,应该是稀有品种。</h3> <h3>好漂亮的红腹鸫鸟</h3> <h3>这几只不知叫啥鸟?</h3> <h3>四根长尾巴,传说中的天堂鸟?<br></h3> <h3>哈哈,耍掉了两根,只剩两根了。</h3> <h3>这个是画了妆的吗?</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样的草原,这样的树,跳羚们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看着你,远处有小山丘。标准的纳米比亚风景!</font></h3> <h3>埃托沙很多个水池之一。这么多斑马,这么多动物们,一定要找得到足够的水与食物,人类还是有很多未知的世界,但我们还是要为纳米比亚保护自然环境的努力点赞!!</h3> <h3>营地晚霞</h3> <h3>4月30号至5月2号,在埃托沙国家公园,我们在三个不同的营地待了三天,把周围的公路巡视了一遍。这里是盐湖周围,植被很浅,盐碱化严重。白天,动物及鸟类多躲在树丛草丛中,一是躲太阳,二是躲猛兽,不过猛兽们也要躲太阳,这次在埃托沙国家公园没看见狮子,有点小遗憾。</h3><h3>下一步我们要到一个私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哈纳斯野生动物园去。</h3><h3><br></h3><h3>谢谢朋友们鼓励和支持,敬请期待《西行漫记》第七篇:猎豹与人的故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