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发亲娘

子牛

<h3>  今年的阴历7月21是妈妈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如果妈妈还活着她老人家100岁了。妈妈是2006年6月5日离开我们的,至今已12年了。12年是个不短的时空了,然而我们对妈妈的思念非但没有淡化,反而更加的强烈了。在这4000多个日夜里,妈妈的音容笑貌时常的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妈妈的亲切话语好象不时的响在我们的耳廓旁。但是妈妈已真真切切的走了12年了,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没妈的日子心里感到空落落的。</h3><h3> 1918年阴历7月21日妈妈出生在京汉铁路局一个职员家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妈妈天资聪慧,知书达理,喜读诗书兼以心灵手巧,擅做女红。在她漫长的88年的人生旅途中妈妈历尽沧桑,饱尝战乱和社会动荡的艰难困苦,含辛茹苦把我们姐妹兄弟8人抚养成人,为此耗尽了她毕生的心血。妈妈用她那瘦小的身躯为我们支撑起挡风寒,遮雨雪的家,妈妈用她博大,深沉,无私的爱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们,从襁褓到童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今天,直到她老人家生命弥留的最后一刻。妈妈的爱是使我们刻骨铭心的人间最伟大的母爱,是我们虽九死寸心也难以报达的三生春晖。</h3><h3> 我们忘不了童年时,妈妈在昏暗的灯光下为我们缝衣做鞋的身影。</h3><h3> 我们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时,妈妈为了我们吃饱自己吃菜叶而浮肿的脸厐。</h3><h3> 我们忘不了文革时,妈妈为我们担惊受怕,倚门而待的日日夜夜。</h3><h3> 我们忘不了就在妈妈生命弥留之际,她念念不忘的仍是每个子女和儿孙们。</h3><h3> 然而,妈妈她曾想到过自己吗?没有!妈妈的心里装着是自己的儿女和家人,唯独没有她自已。这就是妈妈,这就是我们再也见不到,唤不归的慈爱的妈妈。</h3><h3> 妈妈一生正直刚强,心怀坦荡,是非分明,和睦邻里,有口皆碑!</h3><h3> 妈妈对我们要求严格,从不偏坦我们的过错,从小就教导我们走正道,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在她临终之际仍告诫我们要教育好我们的子女。</h3><h3> 妈妈对我们恩深似海,盛德不没。</h3><h3>妈妈无愧无悔地走完了她人生的路程,带着对家人,对儿女无限的深情,无比的眷念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88岁!</h3><h3> 妈妈与我们一别12年过去了,今年阴历7月21是妈妈百岁诞辰日,妈妈对我们的大恩大德无以回报,谨以此美篇送上我们深深的思念。妈妈这辈子太苦了,太累了,太操心了!我愿天堂里的妈妈,不再吃苦,不再受罪,不再操劳,不再病痛。您就安享幸福,安享天年吧!</h3><h3> 妈妈,下辈子我们还做您的儿女!</h3><h3><br></h3> <h3>妈妈的遗照。</h3> <h3>妈妈的的遗照。</h3> <h3>妈妈的遗照</h3> <h3>  是爸爸,妈妈把我们兄弟姐妹8人带到了这个世界,是他们为我们支撑起一个遮雨雪,挡风寒的家:是他们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是他们把我们送进学堂,是他们给我们成了一个家,为养育我们耗尽了他们一生的心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h3> <h3>  童年给我留下的记忆是沉重的,在我的记忆中家里的日子过的十分艰苦,父母天天为生活发愁。那时,我有兄弟姐妹八人全家十口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但仅凭父亲一个人不到六十元的工资是远远不夠的。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日子里家里既缺钱,又缺粮。父母内心的煎熬,难过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妈妈开始学做裁缝帮着爸爸挑起了生活上的重担。凭着自己的心灵手巧和聪慧能干,妈妈很快的掌握了裁剪,缝纫技术并成为一个很有名气的裁缝,不少人上门求活,就这样妈妈靠着制做服装撑起了家里生活的半边天。</h3> <h3>  这是什么时候在老屋前照的一张照片已记不得了。即便现在看到像片中兄弟姐妹一大群也让人发怵!八张嘴加起来一尺多长,要有多少粮食往里填才能把我们兄弟姐妹养大?</h3> <h3>  在三年自然灾害那困难的日子里,我们家陷入深深的饥饿中,孩子多又值吃饭的年令,妈妈看着自己几个面带菜色的孩子,心情十分难过,痛苦,焦虑,熬煎。但是那时粮食政策很严,除了节衣缩食没有任何办法搞到更多的粮食。每天妈妈想尽一切办法做些瓜菜之类的食物让孩子们填饱肚皮,吃饭时也是仅着上班的父亲和孩子们多吃些,而妈妈却背着我们啃萝卜,煮菜叶。不仅如此妈妈还要拖着浮肿的身体为全家的生计拼命劳作……。</h3><h3> 我佩服妈妈乐观,坚毅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极为困难的日子里,妈妈没有低头,没有退缩,以乐观的态度,顽强的精神面对生活,妈妈从来不向任何人诉苦求援,不乞求任何人的怜悯,天大的困难自已扛,硬是挑起了这副重担,撑起了这个困难重重的家,把我们兄妹8人拉扯成人。</h3><h3> 这是妈妈与两个小弟和小妹的合影。</h3> <h3>  这是妈妈与小弟在院子里留下的一张珍贵像片,可能照于1960年。虽然像片已看的不是太清楚了但还是能看到妈妈抱着小弟在开心的笑着。我看着这张像片在想,那时可是我家最为困难的时侯,难道妈妈还能笑得出来吗?佩服妈妈!</h3> <h3>  缝纫机和我家有着不解之缘,妈妈就是用缝纫机撑起了我家生活的半边天。在我的记忆中妈妈在二十多年的岁月里,暑去冬来,白天黑夜不知疲乏的忙碌在缝纫机旁。在这几十年中妈妈究竞做了多少件衣服?已无从考究了但我所知道的是家里买的第一架缝纫机就是由于衣服做的过多磨损而报废了。</h3><h3> 这是妈妈的第二架缝纫机,妈妈象战士爱护武器一样,爱惜着它。即使妈妈不再做活了仍接长不短的把机子擦得亮亮的。妈妈过世后这架缝纫机留存在大妹家中。</h3> <p>  妈妈生性好强,家里再困难也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已孩子穿的破烂烂,髒兮兮的。每天那怕再晚也要把我们的衣服洗净凉干,即便打补钉也要打的平平展展,妥妥贴贴,这才放心的去睡觉。</p><p> 每逢过年妈妈再苦,再累,再难也要让我们穿上新衣,新鞋,即便没穿上全新的但也要穿上翻新的总之不能让我们有自悲,失落感。在我的记忆中每年大年三十这天妈妈才能腾出手来给我们做衣服,这天妈妈从早到晚都在缝纫机上为我们赶制新衣,两位姐姐帮着妈妈锁扣眼,钉扣子,包饺子。当我们睡醒一觉的时侯妈妈和姐姐们还在忙碌着……。大年初一早上醒来时我们每人枕边都摆着一套新衣,新鞋。当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都换上了过年的新衣,新鞋时我才看到妈妈疲惫瘦黄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p> <h3>  我们兄弟姐妹8人从小到大的鞋都是妈妈一针一线纳出来的,那时没有买鞋的概念,单鞋,棉鞋,男鞋,女鞋都是妈妈一手制做。究竟妈妈为我们做了多少双鞋?也无从考究了,但只要看看妈妈那双饱经磨练,满手老茧,关节变形的手,就可以看出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付出。</h3> <p>  1962年大姐和大姐夫从四医大毕业了。姐姐分配到军大二院(现今的唐都医院)姐夫和班上的男同学全部分配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参加中印边界反击战,当时中印边界反击战刚刚打响。那时姐姐,姐夫还正在处朋友,大姐面临的选择是一可以继续留在二院;二随姐夫一块去西藏。参战肯定会有很大的风险甚至负伤,牺牲?凭心而论哪位父母肯担着这么大的风险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即将出征并还要和他一同上前线的人呢?爸爸,妈妈通人情,晓大义,明事理。征求了姐姐的意见后坦然的告诉姐夫说,如果庆慈(大姐的名子)没什么意见愿意跟你去西藏前线,我们做父母的也没意见。你们不要为我们操心,到前线为国家出力去吧!为了让他们放心的走,接着妈妈在三年自然灾害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大姐和大姐夫办了婚事。然后高高兴兴的把他们送上西去的军列。</p><p> 大姐刚走妈妈就病倒了,是办婚事累的,也是为他们操心操的。那时的西藏可不象现在,一切都很落后,交通及通讯也十分不便利,一封信寄出一,两个多月才能收到回信。直到大姐来信报了平安,妈妈的病才有了好转。</p><p> 这张像片是姐姐,姐夫举行婚礼后照的一张全家照。第二天姐姐和姐夫就奔赴了前线。</p> <h3>  64年大姐从西藏回到西安,生下她的大儿子,当孩子不满七个月时大姐就接到部队命令回到部队。是妈妈一手把外孙带大,外孙的父母都远在边疆,妈妈把对大姐的思念全部倾注在外孙身上,关爱倍至,阿护有加。以致每个姨姨和舅舅对外甥的事不敢有任何怠慢。</h3><h3> 这是妈妈与外孙留下的一张珍贵像片。</h3> <h3>这是大姐一家人。</h3> <h3>这是妈妈与她的三个小外孙的照片。</h3> <h3>这是妈妈与她姪儿和外孙的一张照片。</h3> <h3>这是妈妈与她重孙的一张照片。</h3> <h3>  进入七十年代,这时我家最小的弟弟也已参加了工作,家里的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妈妈似乎可以松口气了。但生活总是放不过妈妈。这时,儿女们的婚事又提到议事日程。几件事办下来确实把爸爸,妈妈拖垮了。</h3><h3> 可邻的爸爸,妈妈!</h3><h3> 这是78年的一张全家照。</h3> <p>  爸爸不喜欢照像,一生中留下的像片很少。这张像是爸爸在院子里抱着孙女照的一张像,很珍贵。爸爸是位正直,善良,有担当又不善言辞的人。他写的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小时侯爸爸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个很开朗乐观的人,高兴时还唱几段京戏。但随着各项政治运动的不断进行,爸爸的性格变的内向低沉了。爸爸在旧社会是铁路上的一个旧职员,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多少留有一些旧社会的痕迹,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无论爸爸工作上表现的如何好但每次政治运动爸爸所在单位总要给他过过筛子,但事实又证明爸爸是个政治历史清白的人。就是这一次次的政治运动早已把爸爸的棱角打磨的干干净净,从此爸爸更加少言寡语,更加与世无爭和逆来顺受了。</p><p> 爸爸是85年去世的,那时家境还不是太好,我的老父亲无论在吃,穿,住,用上没有享过福。这是我们做子女的对他最为欠疚和遗憾的地方。</p> <h3>  1985年家里的情况彻底好转,兄弟姐妹各得其所,安居乐业,日子过得都不错,妈妈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妈妈脸上的笑容一天天的多了起来,我们也感到十分高兴。但令人伤心的事爸爸在这一年却去世了,爸爸基夲上没有过上好的日子,没有看到家里发展到最好的时侯。每当我想到这里就感到心里有阵阵的酸楚。</h3><h3> 这是妈妈和四个儿子的留影。</h3> <p>  妈妈持家严谨,教子有方,在爸爸,妈妈的严格教育和引导下,妈妈的每个子女都成为正直,善良的人。每个子女都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p><p> 这是妈妈和她的四个儿子以及小女儿的留影。</p> <p> 我们家被当地办事处多次评为“五好家庭”,有一次办事处一定让妈妈介绍一下家庭合睦,婆媳团结的经验。其中妈妈有一句话,我感到特别有道理。妈妈说:“我对待8个子女一样公平绝不厚此薄彼,对待媳妇象对待我的女儿一样,对待女婿象对待我的儿子样。”正因为如此我们家兄弟姊妹团结,妯娌,婆媳相处合睦,一个近三十口人的大家庭几十年来十分和谐,是很难得和不易的。</p><p> 这是妈妈和四个儿媳的留影。</p> <p>  老年时的妈妈最盼望过星期天,因为一到星期天儿子,女儿及孙辈们都回来了。妈妈张罗着一桌好饭,大家囲绕着母亲的身旁,你一言,我一语各自说着自家的情况或天南海北的说着什么,此时的妈妈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是她老人家最高兴的时侯。</p> <h3>老屋前我与妈妈及两个姪儿的留影。</h3> <p>  妈妈这辈子虽然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难,大半辈子是在煎熬中度过的但妈妈的晚年是幸福的。最能使妈妈满意的是一,每个子女都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有益于国家的人。二,妈妈的每个儿子,每个女儿,每个媳妇,每个女婿都对妈妈关心备至,孝敬有加。全家人从没发生过矛盾,产生过隔陔,团结和睦,友善相处。每逢节假日全家人欢聚在一起,儿孙绕膝,四世同堂,享尽天伦之乐,这是妈妈是最开心,最高兴,最幸福的时候。</p><p> 这是过节时儿孙们同妈妈的合影。这时小妹给妈妈一个红包,非让妈妈拿在手中照像不可,妈妈被逗的乐坏了!</p> <h3>  . 自从大姐和大妹两家从西藏,甘肃回到西安后,唯有二姐一家在外地合肥了。因此二姐一家成为妈妈的重要思念和牵挂。每逢过年都要问他们是否回西安过年?一次二姐一家来了个突然袭击,大年二十九突然回到家中,这一行动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妈妈笑得嘴都合不上!</h3> <h3>妈妈和二姐一家的留影。</h3> <h3>妈妈和二姐一家的留影。</h3> <h3>妈妈和大弟,大弟媳的留影。</h3> <h3>妈妈和大弟,大弟媳的留影。</h3> <p>  妈妈有位弟弟在北京。妈妈常给我交待说,现在我娘家就有你这一个舅舅了,舅舅在你们上学时没少给你们帮助,以后我不在了你们一定多惦记着些舅舅。八七年妈妈说趁她还走的动一定还要到北京看一次弟弟。这是她老人家最后一次去北京。</p> <h3>  妈妈与大姐,小妹,弟媳及外孙女在天坛留影。</h3> <h3>妈妈与外孙,外孙女在颐和园的留影。</h3> <p>  妈妈一生正直刚强,心胸坦荡,是非分明,和睦邻里,有口皆碑,在当地社区享有很高的声望,在近三十年的社区工作中,妈妈在上级的领导下,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扎扎实实的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为居民排忧解难深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妈妈虽是家庭妇女但思想前卫,敢为人先。早在七十年代未妈妈就在居委会办起了铆钉厂,鞋钉厂等几个小微企业。在妈妈的领导下小企业十分红火。每年的收益除上交的税费和各项开支外,剩余部分很好的解决了夲居委会部分困难居民和一些孤,寡,鰥,独的生活困难问题。此举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和上级的表扬。妈妈领导下的居委会多次评为新城区乃至西安市的先进单位。</p><p> 图为,妈妈的居委会领导班子。</p> <p>  妈妈闲时爱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每天必看《新闻联播》正因为爱学习所以80多岁的妈妈思想一点也不落后。在一次孙女的婚礼上主持人一定让妈妈讲几句话,结果妈妈一点也不落后于形势的发言,博得大家阵阵的掌声!</p> <p>  这是妈妈在世时最后一次和她全体儿女们的合影。那时大家偎依在母亲的身边,感到十分的温暖,踏实,开心,幸福……。后五年中妈妈和大姐相继离开了我们。尽管兄弟姐妹们十分团结,关系密切也经常相聚,但却再也找不到妈在时家的味道了!怀念妈妈!</p> <p>美篇《我的白发亲娘》插曲:渔光曲</p><p>一一这是妈妈生前最爱听,最爰唱的一曲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