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鹫峰掇英文集》第二十二集</h3><h3>写在前面:此集由632班李宝珠校友拫据老班师兄师姐们提供的素材撰写的一篇万里寻亲的感人故事,请大家阅读此文,感受亲情友情同学情吧!</h3><h3><br></h3><h3>《鹫峰掇英文集》编辑部</h3><h3>2018年7月19日</h3> <h3>《芳华易逝,同学难忘》</h3><div>~~60级老二班孙德江万里寻找同学记</div><div> </div><div>材料及照片提供:二班孙德江、潘玉珍</div><div>编写:632 李宝珠</div><div>美篇制作:642郝连弟</div><div><br></div> <h3>前言<br></h3><div> 前几天从咱们学校60级二班潘玉珍大姐那里得知了一个消息,二班前班长孙德江与夫人今年三月不远万里从四川绵阳经北京,首先与在京老同学聚会,然后去东北大连和黑龙江省夫妇二人的老家探亲扫墓。在北京聚会后孙德江先到了大连,在大连与大连同学聚会后再去黑龙江省密山。孙德江到密山还有一个几十年的心愿,就是一定要寻找到已经失去50多年联系的一位同一届的校友,经过百般努力终于在黑龙江省密山市找到了这位张秀兰校友。</div><div> 孙德江由密山再次返回大连,此时在北京的几位同学也专程赶到大连与孙德江及大连同学欢聚一堂。</div><div> </div> <h3> 我看了潘大姐发给我的微信以后非常感动。现把潘大姐发给我的微信和电话交流的一些情况汇集起来,同时介绍一下有关背景情况,向各位同学校友做一介绍。<br></h3> <h3>六十年代在贝园的潘玉珍。</h3> <h3>2016年9月重返校园的潘玉珍</h3> <h3>一、关于老一班和老二班</h3><div> 我们63级到65级的校友在学校都没有见过一班和二班的师兄师姐,因为他们在1963年夏天就毕业了。这两个班的校友是通过考试从北京和大连两个地方考入了咱们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地。</div> <h3> 不同班级的校友们很多都是工作以后才接触和认识的,不管何时何地,一个学校毕业的校友在感情上都会感到非常亲切。</h3> <h3> 这是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孙德江校友在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留影</h3> <h3> 二、故事的主人公孙德江</h3><div> 孙德江来自大连郊区,1960年考入咱们学校,在二班学习财务会计专业。1962年底以提前半年毕业方式被外贸部选派到原二机部(核工业)工作。在机关食堂科卖饭票和做一些单调的行政性事物工作。</div><div> </div> <h3> 两年后的1965年3月孙德江满怀激情来到了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在那困难的年代和更加贫困和荒凉的大西北,工作和生活条件之差我们在有关展馆、回忆录、纪录片和电影电视剧中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他又随着单位来到了大三线的四川省绵阳市的山沟里,并在那里扎下根直到现在。<br></h3><div><br></div><div><br></div><div>当年在青海221基地的孙德江。</div> <h3>以下是孙德江的回忆:</h3><div> ‘’1962年12月21日,我去外贸部人事局报道(提前半年毕业)。3月29日到二机部 九局报道。4月9日正式在其食堂科上班,同调去的还有机械进出口公司殷治平科长,也在食堂科上班。后来外贸部查问,你们要的是骨干,为什么给分到食堂科做行政工作。不久殷才到了财务科工作。我也改到人事科做大中专毕业生接待工作。</div><div> 1965年3月19日,调到青海221基地作财务计划和成本核算工作。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紧张,1969年12月29日我随着基地开始搬迁来到了四川绵阳市山沟里工作。由于人才流失严重,83年9月由张爱萍将军建议,中央决定基地搬迁到绵阳市内,确定为‘839基地’,直到93年9月基地搬迁完毕,现在称为‘科学城’。我一直在绵阳市工作到退休并生活到至今。‘’</div> <h3> 三、被寻找的同学张秀兰</h3><div> 张秀兰是一班同学。她家乡在黑龙江省密山市。在校期间因为休学一年回家,重回学校后在五班继续学习。五班和六班在1964年7月毕业,张秀兰与其他三位同学分配到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外贸系统工作。那么为什么会与同学失联五十多年哪?实际上这次孙德江联系上张秀兰之后才知道了原因。</div> <h3>马季英教务主任看望实习中的老班校友。<br></h3> <h3>马季英主任张庆章老师与提前毕业到西藏工作的靳岳峰、王加意(与同学实习中)合影留念。</h3><div>前排左起:王加意、孙德江、马季英、张庆章、靳岳峰。</div> <h3> 四、寻找张秀兰之路</h3><div> 潘玉珍大姐微信写到: ‘’这张照片最珍贵,孙德江到密山想找一班同学张秀兰。孙德江回密山(夫人老家)探親,只知道张秀兰原藉是密山,想到可能分到外贸系统,但打听在经济系统的一些人都不知道有张秀兰这个人。孙德江没有放弃,只好托親属到公安局查户口。这一下找到同名同姓的70多人,其中还有出国到朝鲜的张秀兰,询问过多人却不知道下落。最后把寻找焦点集中在78岁到82岁的5个人身上,于是孙德江直接冒打电话(家中坐机电話想试一下),正好是同学的张秀兰接的电話,这千辛万苦的寻找有了结果,能不让人激动吗?交谈中知道她調税务局直到退休,终于找到了她!</div>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为了寻找张秀兰自拍的地图</font></h3> <h3>在密山孙德江与张秀兰照片<br></h3> <h3><font color="#010101">于是喜出望外的孙德江约张秀兰到饭店见面。他把这一喜讯马上告诉了在大连的张玉珍和我(潘玉珍)。借此机会我和张秀兰通了电话,我们都非常的激动。后来我也接到了张玉珍从大连给我打来的电话,分享这一喜讯。 原耒张秀兰与五班一同学毕业分到黑龙江外贸局。一年后她要求 调回密山与家人团园,后又调入税务局工作直到退休。孙德江千辛万苦找到 她,功不可没。我把这喜訊告诉五班何金英,她们俩也联系上了。‘’(以上两段引自 潘玉珍大姐微信)在大连第一次与同学聚会</font></h3> <h3>孙德江从密山返回大连与从北京赶到大连的北京同学及在大连的同学一起聚会。</h3> <h3>李文斌同学墨宝 送给孙德江祝寿</h3> <h3> 当孙德江把找到了张秀兰的喜讯告诉老班同学微信群后,大家自然高兴万分,能够在古稀之年寻找到已经失联50多年的老同学能够不高兴吗?同学们纷纷赞扬和感谢孙德江,但是低调做人的德江大哥坚持不让我们把大家的话语放在这里,那我们就尊重老大哥的意见吧,否则他心里会不舒服的。</h3> <h3>重返校园<br></h3> <h3>摘录校友一首浣溪沙词</h3><h3>以烘托此时之心情</h3><h3><br></h3><h3>《又見北大楼》</h3><div>( 浣溪沙)</div><div>山路蜿蜒曲径幽,</div><div>密林蒼翠隐红楼,</div><div>相思半世情绵稠。</div><div><br></div><div>花架喷泉山里现,</div><div>飞檐彩栋画中求,</div><div>晚年故地再重游。</div><div><br></div><div>元亨利贞于丁酉年暮春</div> <h3>老班的师兄师姐们更加怀念当年一切</h3><h3>谨以:《切盼》献之</h3><h3><br></h3><h3>如梦令 《切盼》</h3><div>半世光阴荏苒,</div><div>人老鹫峰未变。</div><div>山绿水清潺,</div><div>花样韶华常念。</div><div>切盼,切盼,</div><div>七十欢颜相见。</div><div> </div><div> 丙申年七月二十一日</div><div> 元亨利贞</div> <h3>摘录元亨利贞校友的诗</h3><h3>用以记录师兄姐们之情怀</h3><h3><br></h3><h3>五律 《念同窗》</h3><div>光阴逝荏苒,</div><div>常忆追华年。</div><div>三载同窗友,</div><div>一生共此源。</div><div>青春芳影淡,</div><div>岁暮友谊绵。</div><div>执手相凝顾,</div><div>难寻旧时颜。</div><div><br></div><div> 丙申年 秋月26日</div> <h3>孙德江与家属在青海基地</h3> <h3>这是一位经过几十年艰苦工作条件锤炼的校友,以一颗火热的心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寻找到了失联校友的凯歌,让我们引用孙德江的几句话作为结尾吧:</h3><div> </div> <h3>亲情友情同学情,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h3><h3> 山景水景家乡景,激情荡漾回味无穷。</h3> <h3>芳华易逝,同学难忘</h3> <h3>633班老泰山(张国明)一首临江仙《鹫峰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校友们的恋校情怀,现以这首词奉献给同学们。</h3><h3><br></h3><h3>临江仙《鹫峰恋》</h3><h3> 文/老泰山</h3><h3>常想鹫峰林掩日,</h3><h3>踏阶隨览楼亭,</h3><h3>青石雕刻驻豪情。</h3><h3>寄心文墨里,</h3><h3>松下品涛声。</h3><h3><br></h3><h3>四十余年蹉跎后,</h3><h3>恼人白发增生,</h3><h3>已然老矣赞年青。</h3><h3>昏昏迷一乐,</h3><h3>无语到天明。</h3><h3><br></h3><h3>写于2011年12月19日深夜</h3> <h3>后记:感谢632班杨家栋在颈椎不舒服的情况下为本文所配照片进行了修复,感谢642班郝连弟校友为我们制作了精美的美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