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路向北,经过吉林大粮仓。美丽的青纱帐。</h3> <h3>东北大平原美丽青纱帐。</h3> <h3>北京出发一路向北,目标阿尔山。</h3> <h3>首发专列四人包厢舒适便捷,离开高温炙烤的京城一路向北行驶。过了通辽,沿途的风景极美。小的车站都是仿阿尔山风格,像童话故事里的建筑。</h3> <h3>阿尔山小城到了!这个边境城市美的不像话!</h3> <h3>城中建筑都是这种风格。</h3> <h3>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阿尔山火车站!</h3> <h3>建于1937年的小站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在使用。</h3> <h3>建于1937年的小站背面也很美。</h3> <h3>这些都是阿尔山的建筑,颇有异域风情。</h3> <h3>像不像童话故事里的小屋?</h3> <h3>阿尔山是个大花园,被称为东方小瑞士。火山、温泉、森林、草原……集各种地貌景观为一体。我们参观五里泉。</h3> <h3>天空湛蓝白云飘飘,满是绿植的山地。随手一拍就是油画,美不胜收!</h3> <h3>这不是什么景点,只是我们入住酒店的地方。</h3> <h3>成片的白桦林连绵不断,这里的森林覆盖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h3> <h3>一个生活小区。</h3> <h3>这里是我们用餐的地方,好像童话故事里的大风车🏠。</h3> <h3>一幢幢农家小院排成行。</h3> <h3>第二天我们乘车前往呼伦贝尔大草原</h3> <h3>水草丰美牛羊成群。</h3> <h3>看不到裸露的岩石地面。</h3> <h3>沿途的风景</h3> <h3>天空湛蓝清澈,久违了!</h3> <h3>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沿途有许多旅游驿站。</h3> <h3>白云朵朵飘在空中。</h3> <h3>来到巴彦呼硕旅游景区接受蒙古族最高礼节——下马酒。</h3> <h3>草原上的年轻人</h3> <h3>双手接过🍷,用右手无名指点酒祭祀长生天,祭祀土地、再抹前额,然后一饮而尽。</h3> <h3>草原的风真大,凉爽舒适。</h3> <h3>我喜欢这样的☁️这样的大草原!</h3> <h3>远处的羊群</h3> <h3>满眼都是绿色</h3> <h3>草原辽阔,心胸顿时觉得开阔起来。</h3> <h3>在城市里久居见到草原,那种心情难以形容。</h3> <h3>姐妹留个影,把美景印在脑海里。</h3> <h3>愿友谊长存美景常驻心间。</h3> <h3>望不到边际的大草原。</h3> <h3>草原第一敖包。</h3> <h3>草原上的那达慕盛会博客手在表演。</h3> <h3>这里还是1953年我国第一部以草原为题材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拍摄地。影片插曲《十五的月亮》敖包相会之地。</h3> <h3>我们在巨大的蒙古包里吃手把肉,蒙古族歌手在台上演唱。悠扬的马头琴,浑厚的男女歌声在无边的草原上流淌。</h3> <h3>恋恋不舍离开草原前往满洲里。</h3> <h3>鸡鸣听三国的边境口岸城市满洲里建筑也是俄式设计风格。</h3> <h3>满洲里口岸城市街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商铺和小商贩,出售的商品大多是俄罗斯和蒙古国的特产。俄罗斯的望远镜,披肩,头巾,蒙古国的皮草,小皮包大皮箱,图案装饰设计风格有异域风情。</h3> <h3>到凯旋国际大酒店吃俄餐看俄罗斯、蒙古国少男少女们表演,体验异域风情。</h3> <h3>表演精彩气氛热烈,服务员穿梭于各个台桌。对于经历过一路奔波的游客稍事休息吃吃玩玩也是一种享受。体验一下满洲里口岸城市的繁华夜生活。</h3> <h3>傍晚,徜徉在满洲里市街头,欣赏美丽的满洲里夜景。</h3> <h3>街上行人稀少,凉爽舒适。8点半左右才天黑,溜溜达达回到酒店。感觉这里是个很安全的小城,东西不贵。吃的用的都很丰富。很有特色。</h3> <h3>第三天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的呼伦湖看看。</h3> <h3>呼伦湖又名达賚湖。</h3> <h3>草原上的大海!</h3> <h3>离开呼伦湖来到国门景区。这是毛泽东出访苏联乘坐专列的火车头。</h3> <h3>毛泽东乘坐过的✈️。</h3> <h3>国门第一哨。</h3> <h3>透过巨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门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国门。</h3> <h3>我国的铁路与俄罗斯铁路相连。</h3> <h3>登高远眺,俄罗斯国门之外是草原和小镇,中俄国境线用栅栏隔开。</h3> <h3>我国的一方热闹非凡。</h3> <h3>老式国门</h3> <h3>中苏门</h3> <h3>神圣的41号界碑</h3> <h3>满洲里套娃广场</h3> <h3>我们站在国门下无比自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