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最难忘的就是广播里的译制片,被制作成为"电影录音剪辑",上海译制厂的配音演员们,把一部部影片演绎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这其间,我最爱的是《悲惨世界》。后来,我长大了,有机会捧读了这本书!儿子小时候,读青少版的书给儿子听,儿子长大了,他自己再读这本书,再去看英文版的影片。感谢大文豪雨果先生,为我们呈现了几代人享用不尽的精神食粮,向世界经典致敬,如有不妥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h3> <h3> 我相信,和我一样,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同龄人,都曾经历过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还记得当年,父母亲都是木工厂的工人,每天都要加班,寒冷的冬夜,满头满脸的木屑和灰尘回到家时,还不忘记,伸开手来,把辛苦加班时发的,自己不舍得吃的"好吃的",分给我们三个孩子吃,当时,年少的我们,根本不懂体谅父母的感受,只管大口咀嚼父母劳动的战利品。现在想起来,那是父母饿着肚子劳动省下来的呀!</h3><h3> 虽然物质生活清贫,但当时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异常富足。最难忘的就是,冬天的夜晚,一家五口人,挤在一铺小炕上,熄了灯,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在黑暗中一起倾听,广播里的"电影录音剪辑",一起为剧情感动、惊讶、兴奋、气愤,一起跟随李梓、乔榛、丁建华、童自荣老师,走进那些译制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听了很多遍电影《悲惨世界》的录音剪辑。当时不太听得懂,只知道冉阿让是好人,沙威警长是坏人。对一个小孩儿来说,世界就是那样,清晰、明了,非黑即白。</h3><h3> 后来,上到小学三年级,因为有一个表姐夫,有很多藏书,而他的书中最多的,就是外国文学作品,我经常去借书,这个阶段,我捧读了大文豪雨果的作品《笑面人》和《悲惨世界》,我被他的作品震撼着,被书中的情节吸引着,被那些善良的人物感动着。还记得每次期末考试后,我都要读上几天几夜的书,那种感觉,真的是惬意极了,像吃到大餐一样心满意足。今天的孩子,更多沉溺与网络中,是无法体会到我们当时的那种感受的!</h3> <h3> 《悲惨世界》这部作品,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主题,书中的人物身上,也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辉,这样的光辉也感召着和改变着我的人生!</h3><h3> 史诗般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从1845年动笔,到1861年完成,它是凝结着雨果,16年的心血的辉煌巨著。是啊!16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长到活蹦乱跳、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再到书声朗朗、知书达理,长成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作为父母,我们对他倾注心血,也为他的成长而欣慰。我想,一位文学巨匠,看着自己的作品完成,也和父母爱孩子的心情是相同的吧!</h3><h3> 在雨果笔下的世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部分人处于社会的上层,他们滥施手中的权力,肆意妄为,他们挥霍的、啃食的,全是那些社会底层的人的血汗;另一部分人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如蝼蚁般地生活着,苟且偷生,有时甚至为了生存,都要出卖自己的尊严,或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雨果笔下的世界,就是如此悲惨的。维克多.雨果试图用自己的理念和信仰,来修复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试图以此来拯救人类沦丧的道德,重塑人类的良知和尊严,把人为破坏的,已经失去爱与秩序的世界,重新修复成一个完整的、充满爱的世界。</h3><h3> 我想,所谓人道主义思想,就是更多地同情弱者,以一颗悲悯、仁慈与博爱的心,去饶恕、去感化、去灌溉、去温暖,所有罪恶的灵魂,让这个世界,消除剥削、压迫、歧视、迫害、罪恶、贪婪,让这个世界沐浴在温暖的、明媚的阳光之中。那么,在《悲惨世界》这部史诗般的巨著中,这道人道主义的光辉,具体有哪些体现呢?雨果用浓墨重彩,对贫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黑暗的社会,进行揭露与控诉!</h3><h3> 首先,我觉得,这种人道主义体现在主教米里哀身上。很显然,摆在出狱后的冉阿让面前的世界确实是悲惨的。只是为姐姐家饥饿的孩子偷了一个面包,就要体味十九年的牢狱生活,而十九年的艰辛,只赚得微薄的收入,还要永远带着区别于他人的黄色护照,和脸上的纹身,永远被别人歧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冉阿让投住无门,被一个个人拒之门外。是米里哀主教,收留几乎要露宿街头的冉阿让过夜。面对米里哀主教的银烛台,冉阿让思绪万千,也许这个烛台,将意味着,他接下来的人生不再颠沛流离。当两个修女告知米里哀主教,银烛台丢失时,米里哀镇定自若;当警察押着冉阿让和银烛台,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更是面不改色。他说,银烛台是他送给冉阿让的,主教想用一颗悲悯、宽恕之心,救赎、感召一颗罪恶的灵魂。事实证明,米里哀主教确实做到了。冉阿让原本就是善良的灵魂,从那一刻起,已经埋下一颗大爱、与人道的种子。米里哀主教的做法,是善意的、宽容的,也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的。以德报怨,用爱来唤醒。这让我想到了佛教,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恶莫做,善多行。"不也正是如此吗?我也想到了人们在网上、电视上传播的与爱有关的图片。记得有一次在网上,见到一组图片,在贫困的地区,孩子们穿不暖、吃不饱,甚至有的孩子,在吃垃圾箱的食品,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我想到,要把这些讲给我的学生听。我想,开始制作这些图片的人,和后来传播这些图片的人,都是出于爱心和人道主义精神吧!是啊,读雨果的作品,爱的力量震撼、感召、影响了我的生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同样也怀着一颗博爱与宽容之心,对待我的学生。我从不歧视差生。我相信,春风化雨的力量。我更相信,润物细无声的神奇。在爱的力量感召下,更多的孩子转变了、成长了、进步了。我在教育学生的的时候,也想到这部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也许捧读并理解一部巨著会有难度,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去读"青少版"的名著。我把《悲惨世界》中的片段,读给孩子们听,当时读的就是冉阿让偷银烛台,并被主教原谅的那一段。我觉得,宣传和弘扬名著是我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宣传和弘扬人类的爱与宽容,让下一代人,能够把爱与希望延续。我做了这些,并且欣慰着、快乐着、自豪着。</h3> <h3> 其次,我觉得,这种人道主义的主题,更多地体现在主人公冉阿让的身上,冉阿让一个被社会无情地抛弃,被当做垃圾恶狠狠地扔掉的人,终于又回到人间,他从米里哀主教的宽容与尊重中,找回失去已久的良知与尊严,他心中的坚冰坍塌了,爱的火焰与明灯在他心中点燃,从此不曾熄灭过,一直到整部作品结束,我们都沐浴着冉阿让人道主义人性的光辉。当他成为马德兰市长以后,他关心、爱护人民,爱护孤寡,竭尽所能地帮助穷人。他冒着暴露身份的危险,用肩膀扛起压在车下的老人;他选择再次入狱的危险,拯救被误认为是冉阿让的人犯;他不顾欺侮和怀疑命令沙威释放无助的芳汀;他不惜生命的危险跳车逃跑去寻找苦难中的珂赛特……在1832年巴黎巷战中,冉阿让碰到了混入革命营垒被当做奸细抓捕的沙威,出于人道主义思想,沙威没有执行枪决他的命令,毅然放走了这个一直追捕自己的敌人。</h3><h3> 冉阿让在多舛的命运之中,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悲悯之心。雨果在冉阿让身上其实是寄托了他对人类高尚精神世界的追求。尽管冉阿让只是个平凡的人,甚至曾经是个罪犯,但他的心灵却是无比高尚纯洁,在他心中没有什么要求付出得到回报的的念头。你有困难,我就帮你,即使付出一切,即使自己吃亏受伤害,就这么简单。尽管他在与命运,与社会丑恶现象的搏斗中显得孤立、单薄,但恰恰是这种差距悬殊的对抗,才能突显他英雄的本色。如同主教对冉阿让说的那番话:"我的兄弟,你不属于恶的一方,而属于善的一方,我买了你的灵魂,把你的灵魂从邪恶和沉沦的思想中赎了出来交给了上帝。"冉阿让做到了,他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也把自己从以往的错误思维中解放了出来,重新看到了人性的阳光。冉阿让被雨果赋予了惊人的毅力、非凡的体力,罕见的勇敢机智,冉阿让得到了所有这一切,他近乎神奇的本领是他一次又一次战胜了命运对他的迫害。不仅如此,他还被作者赋予现代文明社会的活动能力,他从事工业,有所发明创造,一度成为一个治理有方,改变了一个小城面貌的行政长官。雨果笔下的这个人物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主人公。</h3><h3> 雨果并不出身于劳动人民,是什么思想?促使他去写这样一部讲述下层人民苦难的巨著,用小说全部的形象力量来提出劳动人民的悲怆命运问题?这就是人道主义思想。1801年,一个名叫比埃尔.莫的贫苦农民,因为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判处了五年劳役,出狱后又在就业中屡遭拒绝。这件事引起了雨果的同情,使他产生了写《悲惨世界》的意图。他把这个事件作为主人公冉阿让的故事蓝本,并让冉阿让终身遭到法律的迫害,以此构成小说的主要线索与内容。此外,他又以芳汀、珂赛特、商马第等其他下层人物的不幸与苦难作为补充,在小说里倾注了他真诚的人道主义同情,他这种同情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他是那么渗透弥漫在整个悲惨世界里,似乎包容了一切。在《悲惨世界》里,与对劳动人民深切的的同情同时并存、水乳交融的是,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抗议。在这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不仅是他同情劳动人民的出发点,也是他进行社会批判的一种尺度。</h3><h3> 不仅如此,雨果还把人道主义的感化力量视为改造人性与社会的手段,小说中的米里哀主教与后来的冉阿让就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米里哀是小说中一个理想的人道主义形象,冉阿让后来也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他们身上不仅有无穷无尽的人道主义爱心,并在悲惨世界里,创建了滨海蒙特勒伊这样一块穷人的福地,真正的"世外桃源"。在《悲惨世界》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冉阿让被感化而在心灵上"脱离苦难"的过程,歌颂了那在他生活中和心灵上撒下了无限温暖的光辉,歌颂了仁爱的宗教精神对于人类巨大的感化力量,从而宣传了人道主义道德感化的思想。雨果的道德感化思想,其中重要一点,是完全利他主义的思想。雨果认为,冉阿让心灵上升的最后阶段,是商马第案件发生之后。冉阿让为了替一个无辜的人洗刷不白之冤,主动向法院自首,自己宁可承担严重后果而挽救了别人。对这种行为,作者给予最高的评价。他认为这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最伟大的牺牲、最惨痛的胜利、最后的难关。但是,非这样不可……"小说接着叙述了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把珂赛特从德纳第的魔窟中救出来,精心哺育的动人情节。他为了珂赛特的幸福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当珂赛特,这个穷苦妓女的女儿开始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时,冉阿让却悲惨地离开了人世。冉阿让身上所表现出的这种完全利他主义的思想,正是《悲惨世界》所热情讴歌的重要主题之一。它与那个时代的极端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迸发出的思想火花在那黑暗的年代里放射出夺目的光芒。</h3><h3> 冉阿让的遭遇,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在这里,作者充满对冉阿让的同情,愤怒地鞭挞了那个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不公正的法律的不平呼声。可以说,我们在冉阿让的形象身上,看到了人道主义最高的理想。评论家巴雷尔说雨果是以"巴尔扎克的方式去传播一个极端浪漫的故事"。雨果开出了一帖人道主义的药方,那就是宽容、博大、仁义、真诚,他认为人道主义精神是社会良知和社会秩序的还原剂。有人可能会觉得雨果的想法过于天真,而正是这种"天真"才更真实而迫切地反映了人类对善良和仁慈执着的向往和追求。</h3><h3> 由《悲惨世界》和冉阿让,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现实中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世界,也不缺少爱与关怀,人们同样崇尚爱、赞颂爱、传播爱、弘扬爱。难道不是吗?每一年的春节,人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还会收看《感动中国》。每一年,人们都会被那些人物所感动。还记得"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学生集体"吗?"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中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span style="line-height: 1.5;">暴走母亲陈玉蓉"用脚步丈量出一份亲情。我们看到了像冉阿让爱珂赛特一样,伟大质朴的爱。</span></h3><h3>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想说,我们的现实世界,一样充满爱!</h3> <h3> 第三,在《悲惨世界》这部作品中,雨果人道主义的主题,还表现为以德报怨的思想。这主要表现在"阎王""恶魔"般的人物警官沙威的身上。沙威冷酷、残忍,他凶狠地追踪冉阿让,几次欲置冉阿让于死地。但是,即便如此,当他在街垒战斗中充当奸细而被俘,偶然落到冉阿让手里的时候,作者却让冉阿让不念旧恶,以德报怨,放走了这个镇压人民、破坏起义的凶恶敌人。然而,奇迹发生了,沙威受到了人道主义精神那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感化,他心中原来的道德观念的堡垒崩溃了,当起义失败,沙威再次捉到冉阿让时,他放走了冉阿让,在冉阿让伟大的灵魂面前,这只统治阶级的鹰犬,也觉得自惭形秽。他陷入职责与道德观念互相矛盾的极端苦闷之中,而投身塞纳河自尽。</h3> <h3> 当人民在巴黎街垒的战斗中失败时,作者的道德感化论却胜利了。这样,雨果就把他的道德感化的说教置于严酷的现实生活之中,从而离开了艺术真实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到雨果人道主义思想进步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中的一些局限性:</h3><h3> 第一,在有力的批判和暴露的同时,小说给人们的出路却是无力的、空想的。如冉阿让在感化下立地成佛,沙威良心发现,马吕斯的幡然醒悟。作者似乎在向世人昭示,只要施行以德报怨、仁爱待人的道德感化手段,任何人都可以弃恶从善。但实际上,人道主义的仁慈、博爱并不能根治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悲惨现实,这不言而喻。</h3><h3> 第二,没能正确反映社会问题的本质,在如何解决社会问题上,也只能提出带有空想性质的改良主义主张。雨果全心而单纯地希望用人道主义 ,把悲惨世界改变为幸福世界。但这无疑是一种阶级调和与改良主义的主张,具有极大的消极作用,起不到真正的效果。</h3><h3> 第三,描写共和党人英勇献身。这不能不说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在革命现实面前的一种自我矛盾的表现。因为他一方面反对暴力,主张仁爱。但又肯定革命的合理性与正义性,从而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h3> <h3> 尽管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并非完美无瑕,带有理性主义产物的味道,但它仍不失为一种对美和善的描述和追求,他的"仁慈""博爱"的核心,绝不失历史与现实的作用和意义。在世界文学史上,像雨果这样,自始至终关注着国家民族事物、历史社会现实,并尽力参与其中的人可谓廖若星辰,所以他不仅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伟大的斗士,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已成为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一个主义。将永垂史册,铭刻在一代又一代国内外读者的心中,给人带来黑暗中的光明和孤立无援时的慰藉。</h3><h3> 我想,雨果的《悲惨世界》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主题,不管这其间的主题是否具有局限性。这样的主题,始终都是人类向往和歌颂的。在作品中,因为有爱和人道主义,人物的命运得以改变。因为有爱,珂赛特得救了,得到了冉阿让的呵护;因为有了主教的宽容与仁爱,冉阿让的灵魂得到了救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在千山万水之外,牵挂那个家和爹娘;因为有爱,我们才会惦念远行的儿女;因为有爱,我们才会与爱人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因为有爱,我们才会与友人情同手足、彼此信任与关怀。文学作品中的世界,和现实中的世界,其实是一样的,因为有爱,才会更精彩!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