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边防的发展及步兵六师的组建 ——纪念机械化步兵第六师成立五十周年

喀喇昆仑

<h1><b>作者:张明儒<br>编辑制作:张朋</b></h1> <h1><b>周恩来总理</b></h1> <h1><b>编者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械化步兵第六师的前身来自二军和五军(民族军),是红六军团——三五九旅的老部队,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和印军的王牌部队锡克114旅交过手,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作者曾长期担任六师的领导,亲历了六师的成立、成长。现在六师已经成长为镇守祖国西部边陲的一支机械化部队,中印边境作战的高原劲旅。今天编者将父亲的遗作公开发表,以此纪念机械化步兵第六师成立50周年。由于原文篇幅较大,编者做了删节修改,增加了副标题。</b></h1> <h1><b>作者</b></h1> <h1><b>  </b></h1> <h1>  <b>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挺进新疆,徒步数千里,到达喀什,解放了南疆 。1950年初,从国民党军队手中接管了南疆边防。50年代前期,是南疆边防工作的开创时期,任务十分繁重,各个方面都极其困难,但是各级领导对保卫祖国边防非常重视。边防的方针、政策、兵力、装备、部署、指挥体制等各个方面,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任务是相适应的,是正确的,成功的。</b></h1><h1><b> 50年代后期,我南疆周边国家的情况,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交往中,我国政府一贯倡导和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往来,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平等和睦的关系。在我南疆当面毗邻的国家中,60年代初,我国与阿富汗、尼泊尔、巴基斯坦分别签订了友好条约和边界协定。这是我国与邻国签定边界协定的一部分,是和平外交政策的胜利。 </b></h1><h1><b> 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的侵略政策,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大力援助下,向我国领土扩张。1951年至1954年侵占我们几块领土,1954年以后侵占了我阿里的几个地区,1958、1959年仍伪装成所谓“民政人员”入侵我国。1959年3月20日,印度总理尼赫鲁正式向我国提出“领土要求”。同时策动了达赖集团叛乱外逃。1959年10月20日制造了“空喀山口事件”。年年指使达赖叛匪回窜搔扰,直至1962年大举入侵,发动了中印边境的局部战争。 </b></h1><h1><b> 50年代末,苏联掀起反华浪潮,对我不断进行颠覆破坏。1962年5月,苏联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制造了60000余边民外逃和伊宁反革命暴乱的严重事件,并公开支持印度反华。在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扩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者的策动下,境内的反革命分子,民族败类,内外勾结,捣乱破坏。</b></h1><p><br></p><p><br></p> <h1><b>  党中央、毛主席、中央军委非常重视新疆的稳定和中印边境的问题。1960年7月11日,副总参谋长杨成武给新疆军区郭鹏副司令员打电话说:“中央和毛主席对于边境问题非常关心。主席要求部队无论如何在边境问题上不要出乱子。最近印度在拉达克有活动,尼赫鲁到了列城,到了楚舒勒。根据目前形势。印度可能向我军进行挑衅,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特别注意。我们边境线上的西段、中段,东段都可能发生问题,但最大可能是西段。因此要告诉部队,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打枪,要下死命令,保证不发生问题......。空喀山口以北,敌人能否钻进来,需不需要增加几个点,请研究后报总参”。1960年12月1日,周总理作了“关于加强南疆、阿里边防的指示:1、边防哨卡应适当增加些兵力;2、边防哨卡应继续加紧修建工事;3、边防哨卡通信联络应改善;4、根据需要可能,考虑在边境后面增加必要的点。这是周总理赴印谈判归来,中印官员在北京、新德里和缅甸进行6个月的会晤,“互相提出对立的报告,进行了无结果的争吵”后,鉴于印度决心要向阿克赛钦推进时所做的具体指示。毛主席、周总理的英明指示,对南疆军区加强中印边防,积极推进反蚕食斗争起了重大作用。</b></h1><h1><b> 随着事态的发展,我逐步加强了边防建设。当时南疆军区仅有的步兵二团、阿里支队等2个一线守防团,扩大编制,增强了实力,增加了哨卡。根据总参谋部1962年1月11日电示,军区步兵第二团分编为步兵二、三2个团,步兵三团驻守塔什库尔干防区。根据总参谋部1962年11月2日指示,公安部队向军区移交了中苏边境防务。总参谋部1962年9月10日批准步兵二团分别整编为二、四、六、七团,阿里支队亦分编为2个团。1962年9月10日新疆军区命令,喀什地区人民武装部、克孜勒苏自治州人民武装部扩建为喀什军分区、克孜勒苏军分区。新疆军区将南疆的边防地区,划分为阿克苏、克孜勒苏、塔什库尔干、天文点、空喀山口、阿里等6个防区,直接归南疆军区或所在军分区领导。</b></h1><h1><b> 重视了交通建设。从1950年开始,就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通往边境地区的公路,新藏公路北起叶城,南至阿里狮泉河,全长1150公里,1957年10月通车。喀什到塔什库尔干的公路,于1958年底通车。到1962年多数一线哨卡能便道通车。尽管都是勉强可以通车的极简易的道路,但为边防运输的改善,兵力的机动起了根本性的作用。</b></h1><h1><b> 从1959年开始,连续几年在山上剿匪平叛作战,特别是1962年打击印军入侵的自卫反击作战,一方面取得了伟大胜利,打出了军威国威,提供了许多成功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诸如部队在高寒山区怎样作战?怎样机动?怎样生活?怎样解决严寒、缺氧、缺水、缺燃料?怎样在峻岭、深沟、峡谷、激流上修筑通路?在修筑工事、房屋等建筑方面怎样克服地下的“永冻层”?以及部队的编制、装备训练、管理、思想教育等各个方面有很多体会和启示,需要紧紧针对高寒山区的特点研究解决。军委、总部首长及各级领导,广大指战员,都非常重视这些问题。1962年夏,军委召开作战会议,新疆军区郭鹏副司令员,作战部王步苍副部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将中印边境的作战做为一个重要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受命参加西藏作战的西藏军区、新疆军区、昆明军区、兰州军区、成都军区的与会同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建议。总参领导同志向中央、中央军委首长做了汇报,周恩来总理就中印边境的防务、作战、战备、边防部队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做了重要指示,其中提到要对高原部队进行适应高原作战特点的训练和锻炼,建成高原地区的一支劲旅。根据中央首长指示精神,总参、总政、总后领导,机关干部及各级军区均派人深入现场深入部队调查研究。62年冬季,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胜利结束后,新疆军区郭鹏副司令员等首长,在南疆军区召开了作战部队营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用十多天的时间,以沙盘推演、领导和大家讲评的方法,详细地总结了经验教训,然后又把少数指挥员、参谋人员集中在乌鲁木齐,进行更深入的总结并编写文字材料。接着,几位老帅、副总理、总参谋长、副总长、总政副主任、总后部长、副部长、军兵种领导以及总部机关、研究机构大量的干部来新疆、南疆,有的登上喀喇昆仑山调查很长时间。分析了南疆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对军队生活、行动、,作战的影响,提出了对中印边境西段边防部队的组成、编制、装备、训练、管理等原则要求和具体意见。总参、总后召集专门会议研究解决问题,有些问题解决了落实了,有许多重大问题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而冲掉了。</b></h1><h1><b> 在这十几年的边防斗争过程中,南疆军区边防部队,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高寒缺氧山区,以超人的毅力,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艰苦奋斗,排除万难,良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特别是参战次数多,英勇善战,每战皆捷,打出了国威军威,多次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首长的表扬,这是南疆边防部队的光辉顶点。在守防、作战的实践中,培养锻炼出一支熟悉边防情况和边防工作的干部队伍,练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边防部队,总结出守防、作战的丰富经验,进行了一些防区建设,从各方面为后来的边防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长期发挥作用。 </b></h1><p><br></p><h1><b> </b></h1><h1><b> </b></h1><p><br></p> <h1><b>  南疆边防部队的指挥体制,长期是隔层指挥,即南疆军区直接指挥团,团直接领导边防连。这种体制的好处是减少了层次,减少了机关工作人员,平时的工作领导还可以,有了重大任务,就得组建临时指挥所上山工作。1959至1962年,年年有剿匪平叛任务,南疆军区都在康西瓦开设了由副司令为首的指挥所,指挥作战、防务后勤等各项工作,南疆军区机关的重要力量就用于中印方向,一上山就是几个月,对南疆其他3个防区工作的指导就减弱了,顾此失彼。临时组建的班子,大家工作努力,干劲很大,但总是对情况不够熟悉,业务能力不强,长期打算不多,影响工作效率。l962年印军大举入侵,年初就开始蚕食我领土,1962年2月1日,总参向新疆军区下达了战备指示,由南疆军区司令员刘发秀为首,组成一个精干的指挥所上山统一指挥。随着斗争的发展升级,兵力的增加,就显得指挥机关力量不足.新疆军区建议, 1962年5月29日,总参批准成立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任命何家产任司令员,统一领导天文点、空喀山口、阿里3个防区的边防建设、部队工作及作战指挥,执行军一级权限.1962年6月9日,新疆军区徐国贤副司令员率军区司、政、后机关73人进驻康西瓦,充实加强前指领导机关,这样动用了南疆军区机关,步兵四师机关的主要力量,新疆军区机关的部分力量,才把康西瓦前指机关建立起来 。</b></h1><h1><b>  鉴于形势的发展,新疆军区向军委报告:“为适应边防斗争的高度政策性和复杂性,在中印边境西段建立一条坚固 的防线,我们认为应将康前指编为相当军一级固定指挥机构,受新疆军区直接领导,改变原来以南疆军区为主,新疆军区、四师加强的组织形式,掌控中印边境。鉴于形势的发展,新疆军区向军委报告:“为适应边防斗争的高度政策性和复杂性,在中印西段、中段的边防斗争,统一指挥所有边防部队,一二四团、一零九团、四师(欠十二团)、骑三团和其他上山参战的部队及兰空和田指挥所和舰艇等。”总参于1962年8月15日批准了这个建议。</b></h1><h1><b>  康西瓦前指的组建与加强,对指挥1962年中印边境西段、中段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率领所有参战部队,守防部队,后勤支援部队,英勇善战艰苦奋斗,对加强边防建设部队建设做了大量工作,立了大功。但正如新疆军区1964年3月l8日《关于撤销军区前指的报告》中指出的“......根据南疆地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和新疆对敌斗争的发展,平时保留前指,与南疆军区并存,即显得机构重叠,......建议将军区前指撤销,其所担负的南疆,阿里地区的边防任务,转由南疆军区接管。前指所属步兵第二、四团,阿里支队,二七三医院等各项工作,即转隶于南疆军区领导......”1964年3月18日,总参批复同意新疆军区所报撤销前指的方案,随即开始整编,于1964年4月30日交接完毕。</b></h1><h1><b>  在南疆2个军级领导机构并存,在和平时期确实没有必要,撤销前指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中印边境地区的斗争,在当时来说还是一个“热点”,1962年遭到惨败的印度扩张主义者,在美帝国主义、苏联霸权主义者的支持下,仍在大力加强军备,狂叫复仇。由于苏联霸权主义者的挑衅,中苏、中蒙关系日益恶化,新疆边防的重点由南疆转移到北疆,南疆军区边防战备的重点也由西南方向转向西北。1964年5月30日,总参批准新疆军区的报告:四师的主要任务变化,师部及十团、炮兵团驻地北移。这样南疆的部队减少了,在南疆军区之下组建一个师级指挥机构的必要性更大了。</b></h1><h1><b> 新疆军区、南疆军区首长,利用一切机会多次向军委、总部反映在南疆方向组建一个师部的意见。1965年9月,军委召开作战会议,新疆军区郭鹏副司令员,作战部孟奎武部长参加了会议,再次提出在南疆组建一个师的建议,当时主持会议的总参谋长罗瑞卿等总参首长表示同意,并请示了中央、中央军委首长、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批准成立一个高原师,强调要建成高原地区的一支劲旅,一旦有事作为该方向的突击力量。军委作战会议之后,因别的原因拖了一段时间,直至1966年5月军委办公会议第264次会议讨论后,于1966年6月6日总参下达文件,通知新疆军区批准成立高原师,军委决定以现有的步兵二、四团,阿里支队和南疆高炮营,组织一个高原师和阿里、天文点、空喀山口防区边防部队。 </b></h1><h1><b>  周恩来总理、中央军委关于在南疆组建一个高原师领导机构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它解决了多年以来南疆的指挥体制上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一一南疆军区与边防团之间没有一级指挥机构。现在有了高原师师部,平时负责边防执勤,边防建设,边防部队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战时即以师部机关为基础组成南疆军区前方指挥所,不需要在全新疆军区范围内抽调人员了。同时中苏方向的守防,战备任务更重,新疆一旦有事,可能是南北配合,新疆军区机关已很难给南疆抽多少干部了。所以组建高原师是兼顾平时、战时、边防、内卫、南疆、北疆的好办法。</b></h1><p><br></p> <h1><b>  因为1966年征集新兵的时机已过,缺乏兵员,难以组建,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地方、军队都乱了,1967年全国没有征集新兵,这样高原师的组建就推迟了2年。其间,各级首长机关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仍不断的研究高原师的编制、干部配备、装备、部署、番号等有关问题,现在军区档案馆保存着总参、新疆军区、南疆军区反复研究的几个方案。</b></h1><h1><b>  在酝酿和批准过程中,开始的行文中都是叫高原师。军委于1966年11月26日批准授予高原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六师”的番号,下辖步兵十六、十七、十八团和炮兵三一一团。师部和各团的代号依次称: “8027、8028、8138、8139、8141部队。</b></h1><h1><b>  关于六师的部署,各级多次研究,提出过几个方案。总参谋部、总后勤部1967年2月12日的批示是:师部率十六团驻xx,十七团团部2个营驻xx、1个营驻xx,十八团驻四师师部原驻地,炮兵团驻四师炮兵团原驻地......,山上一个团,由各团轮流驻守”......。</b></h1><h1><b>  l967年冬,新疆军区、南疆军区决定,六师到河南去接新兵。两级军区很快的配备了干部,1967年12月27日,新疆军区公布了六师副师职及部分团职干部的任职令,并向军委报告了师长、政委人选。接兵干部由六师王秀森副师长带领,于1968年1月5日从喀什出发,1月20至21日分别到达洛阳、开封2个专区的13个县市开展新兵征集工作。由于地方党政军机关的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青年踊跃参军,征兵工作进展迅速顺利,兵员质量很高。于1968年3月15至20日分批登车起运,至3月28日全部到达部队。</b></h1><h1><b> 南疆军区1968年2月4日下达《关于组建陆军第六师奉新疆军区转军委命令》,要求把部队建成......适应高原地区作战的劲旅,其主要任务是担负中印方向机动作战,进行战场准备,担负天空防区守卡等任务,要求加速组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六师筹建小组于1968年2月5日成立,在莎车开始办公,由副师长兼参谋长张昌奎主持工作。筹集小组重视组织落实,催干部很快到职,对每批调来的干部都办学习班,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狠抓全面开展工作的各项准备。莎车县尽了很大的努力,机关学校挤出不少公房,使师机关,直属部队驻扎下来。</b></h1><h1><b> 鉴于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新疆军区1968年3月8日通知,六师及所属各团, 自1968年4月1曰起。启用军委授予的番号、代号,撤销原用的番号、代号。由于给六师配备的许多干部有的在“三支两军”第一线,有的仍在山上守防,直至4月底才大部分到职。南疆军区1968年第三次联合办公会议决定: “陆军六师已组建就绪,师临时党委已成立, 自1968年5月6日直2时起,对所属部队(包括十六、十七、十八团、炮兵团、高炮营)实施全面领导。即时起,军区对上述单位不再实施直接领导。......陆军六师组建后,原天空2个防区合并为天空防区,其防务由陆军六师直接领导。’</b></h1><h1><b> 1968年5月8日至11日,师临时党委召开第一次会议,南疆军区党委派连承先副司令员参加指导。会议开始由师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林忠,宣读了南疆军区奉新疆军区转中央军委组建陆军六师的命令,宣读了干部任职命令、成立师临时党委的通知,传达了新疆军区、南疆军区首长关于六师工作的指示,与会同志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并对今后的工作做了部署。那时一切以工作为重,坚持老传统,艰苦奋斗,勤俭办事,没有搞一点庆祝活动,没办一件纪念品,没有会餐喝酒。</b></h1><h1><b> 六师组建时的领导班子:师长蔚富恭,政委林忠,副师长张昌奎,副师长王秀森,副政委张明儒,后勤部长庞龙。</b></h1><h1><b> 六师的组建,是南疆边防斗争发展的产物,师属的3个步兵团,原来都是南疆的老边防团,这些团队原来都是二军的部队,是在红六军团——三五九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征北战,英勇奋斗,屡建战功,多次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彭副总司令的表扬。1949年冬季徒步进军南疆后,1950年又徒步登上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天山、冈底斯山。在守卫边防,巩固内卫治安的斗争中,多次参战,良好地完成了战斗任务。以这样特别能战斗,能吃苦,讲团结.守纪律的优秀部队组成的师,确实是高原劲旅。</b></h1><h1><b> 新疆军区、南疆军区对组建六师的工作非常重视,当时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状态下,首长们处境很困难,但他们全心全意考虑边防建设,部队建设。给六师配备的干部是强的,年轻、身体好,这些同志在六师起了很好的领导核心及骨干作用。 </b></h1><h1><b> 六师组建25年了,25年的时间,25年的实践,25年所经受的一系列考验,说明组建六师的决策是正确的,组建六师的各项工作是良好的。六师历届党委、领导同志率领全师广大指战员,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及各级。领导的指示,良好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有的工作达到了先进水平,多次受到军委、总部、大军区的表扬奖励。六师部队在南疆战斗了40多年,与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六师广大官兵一贯忠于党的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今后将在光辉的道路上,乘胜前进,一定会更展宏图。 </b></h1><h1><br></h1><h1><b> </b></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