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續前</h3><h3>D12:張掖—260Km—祁連卓爾山—141Km—達阪山觀景臺—125Km—西寧 </h3><h3>路費:46元。夜宿西寧。<br><br></h3><h3> 早上8點20分離開旅店,走S213經“張掖西”重上連霍高速,至“張掖”出口下,走G227國道向祁連駛去。<br></h3> <h3> G227連接張掖西寧兩市,號稱“最美國道”,果然不是浪得虛名。此國道既有橫穿祁連山脈及翻越達阪山的險峻,也有途經門源回族自治縣萬畝油菜花時的一馬平川。一路上美景不斷,一改前幾天行車時,面對的是戈壁灘的滿目蒼涼。</h3> <h3>那連綿不斷的祁連山脈,山頂終年不化的皚皚白雪......</h3> <h3>那清澈的藍天、潔白的雲朵......</h3> <h3>那刺眼的雪峰......</h3> <h3> 那滿目金黃的油菜花、成群的黑色的犛牛、白色的羊兒、棕紅色的軍馬,構成一幅精美絕倫的圖畫呈現於眼前。</h3> <h3> 不僅僅是心靈驟然間被淨化,而且是全身心的被融化,自己就是這幅唯美圖畫中一個點,是那麼的微不足道。</h3> <h3>馳騁在此國道上,真令人心曠神怡,疲勞盡消。</h3> <h3> 稍有遺憾的是,原來預計為了盡情欣賞萬畝油菜花的壯麗景觀,需在門源回族自治縣過一夜,但因為還沒到油菜花盛開的時候,在路上已看得七七八八了,所以就沒在門源縣過夜,直接回到西寧市。</h3> <h3>油菜花還沒完全盛開。</h3> <h3>途經祁連縣,登上卓爾山。</h3> <h3> 站在卓爾山頂,視野極度開闊,四周沒有任何遮攔,山對面是一山盡覽四季景色的牛心山。</h3> <h3>俯瞰祁連縣城,飽覽這號稱“東方瑞士”的秀色。</h3> <h3>天境祁連 </h3> <h3>卓爾山屬於丹霞地貌,由紅色砂岩、礫岩組成。</h3> <h3>卓爾山藏語稱為"宗穆瑪釉瑪",意為美麗的紅潤皇后。</h3> <h3>處處美景,宛如仙境,令人心曠神怡。</h3> <h3>西夏烽火臺遺址。</h3> <h3> 站在烽火臺上,展望整個祁連美景的時候,猶如登上天境,一覽大好河山。</h3> <h3></h3><h3> 在卓爾山飽覽美景後,繼續驅車沿著227國道,翻越迖阪山,向著西寧駛去。</h3><div><br></div>翻越達阪山時,在觀景臺回望來時的路。 <h3>達阪山觀景臺一角。</h3> <h3>眺望祁連雪峰。</h3> 連綿不斷的祁連山脈 <h3>D13:西寧—780Km—寶雞市扶風縣。</h3><h3>路費:356元。夜宿扶風縣(法門寺附近)。<br><br></h3><h3> 從6月25日早離開西寧市始,至7月1日晚回到西寧市止,歷時七天青海甘肅大環線自駕遊令人滿意的結束了,從今天開始,又踏上歸程了,整天不是開車在路上,就是在堵車的路上。終於在日落前,來到西安號稱皇家寺廟的法門寺所在地——扶風縣。<br></h3> <h3>扶風縣街頭隨拍。</h3> <h3>晚飯吃了西安麵食一絕——“一口香臊子面”,12元/6碗。</h3> <h3>D14:法門寺—170Km—秦兵馬俑博物館—97Km—華陰縣(華山)<br>路費:130元。夜宿華陰7天酒店。<br><br></h3><h3> 由於陝西西安以前從未踏足過,所以回程路過時順便遊覽了西安市的幾處名勝風景區。首先去法門寺,雖然不是佛教徒,但在旅遊途中,逢廟燒香、遇佛拜佛,這是規定動作。<br></h3> <h3>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恒靈年間,約有1700多年歷史。<br></h3> <h3> 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寺廟所在的法門寺文化景區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h3> <h3> 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因塔下藏有佛祖真身舍利而得名,初為“聖塚”,唐代建四級木塔,明代改建磚塔。</h3> <h3> 1976年8月,四川松潘發生大地震,波及到了扶風,法門寺塔西南面第二層砌磚粉碎跌落,塔身向西南嚴重傾倒。此後,塔身又接連出現裂縫與垮塌,至1981年9月時,塔頂已自行跌落,只殘餘半個塔身孤零零地危立於殘破磚石台基之上。</h3> <h3> 如今我們看到的法門寺,實際是1987年以後仿唐式建築風格所重建的,1988年重建的塔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級八角形塔樣式修建,磚塔也被改為了鋼筋混凝土結構。</h3> <h3>大雄寶殿</h3> <h3>千佛閣</h3> <h3>法門珍寶——老江題</h3> <h3>臥佛殿</h3> <h3> 法門寺唐代地宮於1987年發現,是世界上發現時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h3> <h3> 在地宮裏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而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h3> <h3> 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佛教至高權威象,是世界錫杖之王。</h3> 1987年4月,封閉一千多年的法門寺地宮神秘之門被打開,此錫杖隨著被發現。後收藏於法門寺博物館。<br> 此錫杖長196.5釐米,重2390克。皇帝敕造了此錫杖,錫杖的材質非常貴重,並非由錫金屬製成,而是由金銀打造。整條錫杖用金2兩,用銀58兩,通體金光閃爍,熠熠生輝。 <h3>唐八重寶函。<br> 唐懿宗賜贈金銀器,是供奉佛祖釋加牟尼真身佛指舍利的一套盒函。也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5月5日發現於寶雞法門寺地宮,收藏於寶雞法門寺博物館。<br> 函內盛放著一枚供奉舍利,最外層是一個檀香木函,裏面套裝著三個銀寶函、兩個金寶函、一個玉石寶函和一座單簷四門純金塔,但因最外層為檀香木銀棱盝頂寶函出土時已殘朽,故只見七重。<br></h3> <h3>銅浮屠<br> 銅浮屠又稱鎏金浮屠、阿育王塔,金銀器,唐代文物。也是中國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87年5月10日出土於陝西寶雞法門寺地宮,現藏於寶雞法門寺博物館(珍寶閣)。<br></h3> <h3>銅浮屠</h3> 銅浮屠又稱鎏金浮屠、阿育王塔,金銀器,唐代文物。也是中國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87年5月10日出土於陝西寶雞法門寺地宮,現藏於寶雞法門寺博物館(珍寶閣)。<br> 該浮屠重7.4公斤。為模鑄成型,精緻玲瓏,四角正方形亭單層閣式,分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內盛放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的棺蓋內。<br> 經專家鑒定,這第四枚佛指舍利就是真身佛骨。這枚佛骨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佛教界至高無上的聖物,法門寺也隨著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為佛教的勝地。 <h3>合十舍利塔<br> 該塔始建於2004年,由臺灣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李祖原策劃設計。塔高148米,呈雙手合十狀,中間的寶塔型建築,就供奉著舉世聞名的、世界上唯一一枚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br> 舍利塔總投資超過五十億人民幣。<br></h3> <h3></h3><h3>佛光大道<br> 佛光大道長1230米,寬108米。<br> 1代表這裏供奉著世界上唯一釋迦摩尼指骨舍利;<br> 2代表新舊兩座寶塔;<br> 3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寶的設計規劃;<br> 0就是萬物一切所有的眾生。<br> 而108呢,比如說法師手持的念珠就是108顆,每撥去一顆佛珠就代表看破放下一種煩惱。<br></h3> <h3> 懷著崇敬的心情遊覽法門寺完畢後,接著驅車前往秦陵、秦兵馬俑博物館遊覽。</h3> <h3>首先進入秦兵馬傭一號坑大廳。</h3> <h3> 1974年3月,兵馬俑就在這個位置被發現。秦帝國強大的兵團就此震撼地淩空出世。</h3> <h3> 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後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九個過洞內排列著戰車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每個過洞內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戰袍,有的著鎧甲,中間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後有 御手一名,車士兩名。<br></h3> <h3> 在1978年到1984年間,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俑考古隊對一號坑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為2000平方米。</h3> <h3> 第一次發掘共出土陶俑1087件,並對部分陶俑進行了修復和複位。</h3> <h3> 1985年,考古隊對一號坑展開第二次發掘,發掘面積為2000平方米。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技術設備不完善,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物,第二次發掘只進行了一年就停止了。</h3> <h3>基本復原的(據說也有複製品)。</h3> <h3>接著參觀二號坑展廳。</h3><h3> 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中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br></h3> <h3> 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佈陣更為複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h3> <h3> 二號坑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h3> <h3> 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h3> <h3>將軍俑</h3> <h3>中級軍官俑</h3> <h3>立射俑<br> 秦俑二號坑出土的弓箭手、輕車兵、騎兵俑等,首次為我們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騎兵、輕車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資料,在古代軍事史的研究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br></h3> <h3>跪射俑</h3> <h3>鞍馬騎兵俑</h3> <h3> 銅車馬共兩乘,出土時已碎裂。經考古人員復原,比例為真實車馬的二分之一,均為雙輪、單轅、前駕四馬結構,所不同者為車的造型與功能。</h3><div><br></div>秦陵一號銅車 <h3> 銅車馬一號車,名“立車”,又叫“戎車”、“高車”,車輿右側置一面盾牌,車輿前掛有一件銅弩和銅鏃。車上立一圓傘,傘下站立一名高91釐米的銅禦官俑。</h3> <h3> 秦陵二號銅車是四馬鞍車,呈凸字形,分前、後二室,車輿上有穹窿形的橢圓形蓋子,前室為御手所居,內跽坐一禦官俑,後室為主人所居。</h3> <h3> 據考證,二號銅車是秦始皇車隊中的屬車,屬於後妃一類人的乘車。</h3> 二號銅車屬於小轎車類型。車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臥息。如果躺在這樣寬敞、舒適、豪華的車輿內,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種“軟臥車”的舒服感。即使遠行千裏也可以消除長途顛簸的疲勞。 <h3>最後參觀三號坑展廳。</h3><h3> 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號坑西端北側25米處,鑽探發現了一個陪葬坑,根據發現的先後,編號為三號坑。</h3> <h3>整體呈凹字形,由南北廂房和車馬房組成。</h3> <h3> 車馬房中有一輛駟馬戰車及四件兵馬俑。駟馬戰車已毀壞,僅剩殘骸。</h3> <h3>四件兵馬俑</h3> <h3> 兵馬俑三號坑面積只有520平方米,雖然比一、二號俑坑要小得多,但形象地展示了古代軍事指揮部的實況。</h3> <h3> 三號坑共可出土兵馬俑68個。從3號坑的內部佈局看,應為一二號坑的指揮部。</h3> <h3> 三號坑是三個坑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大火焚燒過的,所以出土時陶俑身上的彩繪殘存較多,顏色比較鮮豔。</h3> <h3> 參觀完後,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所有的秦俑都有兩個共同的特徵:一是單眼皮;二是都有鬍鬚。</h3><h3> 下午接近6點,遊覽完秦俑博物館後,於7點趕到華山腳下的華陰縣,入住7天連鎖酒店,吃過晚飯後,早早休息,以備第二天有充沛的體力遊覽華山</h3> <h3>D15、D16 華陰—潼關—三門峽靈寶市—盧氏縣—十堰—岳陽—廣州<br>全程1740公里。路費:864元。<br><br></h3><h3> 原本計畫第二天遊覽完華山後,趕回西安城,再用一天的時間遊覽一下西安城內的景點,如西安博物館、古城牆、大雁塔等。</h3><h3> 誰知晚上接到家裏電話,有一件非常緊急的事情要馬上趕回廣州辦。沒法子,只有第二天匆匆上路,經潼關、三門峽靈寶市、盧氏縣、十堰、岳陽,回到廣州。<br> 為時16天的廣州至青海甘肅環線自駕遊,就這樣開了個好頭,有精彩的中間過程,卻草草的收尾了。</h3><h3> 人生的際遇,有時往往就是這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只要自己努力過、嘗試過,無論結果如何,也就無憾了。<br>全文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