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浓荫夏日长,不负年华吐芬芳一一2018年初中语文卓越教师培训第二天活动侧记。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h3>  "绿树浓荫夏日长,不负年华吐芬芳"。室外赤日炎炎,室里吟诗唱曲,如沐春风,卓越培训,渐入佳境。</h3> <h3>数年辛苦不寻常 , 化难为易谱华章。</h3> <h3>  "您的笑容如十里桃花,您的教诲必三生三世!”这是我们大家对长沙市雅礼雨花中学语文名师刘炜伟的共同评价!刘老师从圣人之言“天下大事比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巧妙引入到专题讲座“作文大事必做于细”,紧接着抛出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为什么教?(目的)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方法)教出什么效果?(评价)一下把大家带入思考的殿堂,当我们还沉浸在迷惘中,她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那就是《基于教材的语言学用研究》,引导我们从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中寻找“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语言训练点,探索“读写一体”的阅读课型和写作课题,并通过探寻和实践“语言学用”的内容、过程和评价方式,达到提升学生习作语言表达力的目标。步步紧扣,层层深入,尤其是用大量精彩生动的例文为我们示范,让我们在惊叹折服之中受益匪浅,也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作文教学之路,真的是“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h3> <h3>  信手拈来诗几首 , 朗声吟诵醉全堂 。 </h3> <h3>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词语绝对是用来形容歌声美妙的,但你绝对意想不到的是一个语文老师吟诗竟可以达到这种境界,他就是湖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名师李小军。他从吟诵的历史、发展和定义、流派等方面向我们简单的作了介绍,然后分析了学习吟诵的意义,讲述了吟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最后还为现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中国传统的古诗文华氏“八大调”的吟诵表演,声音深沉浑厚,悠远绵长,让老师们在赞叹之余 ,更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独到魅力。</h3> <h3>领悟华章读为本 ,抽丝剥茧最称神。</h3> <h3>  “研读文本要升级为研读教材,要细化和落实语文能力的训练点。”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听完湘一芙蓉二中语文名师姜宇婷的讲座《统编教材阅读课备课之教材解读》的共同感受。姜老师以《周亚夫军细柳》为例,就如何备教材,备教材与备学生,备教材与评课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特别强调要重视助读系统的解读和从学的角度研究文本,给老师们浇灌了最先进的理念,体会到了教材独具匠心的编排。印象深刻的还有观课的六个角度:学习效果的达成,学习状态的呈现,补白的利用,思考探究的利用,阅读提示的利用,单元导读的利用。这无疑给了老师们一把打开语文阅读解读教材的钥匙。</h3> <h3>痴情梦里独来往 ,不惧风霜任我行。</h3> <h3>  “很有个性的、年轻的、反叛的岳阳市语文名师黄翔焱,有点像大学那个教古文的,敢于说真话的男尊长,教语文别生活在套子里。”这是黄老师的粉丝写的一段原话,确实,黄老师就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的老师,她的教学创新之路对每位老师的触动很大。黄老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起,聊到对课堂教学的穷问;聊到对自身价值的究寻;聊到与教育生活的死磕……娓娓道来,让我们一起沉浸在教改的快意之中。&nbsp; </h3> <h3>  妙语一席起波澜 ,金句喷出心豁然。</h3> <h3>  我理想中的语文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奇又严谨的,是布满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恰好,部编新教材来了。今天语文名师姜宇婷老师以《周亚夫军细柳》为例,深入浅出的解读了阅读课如何备课。姜老师要我们面对新教材,先当课文,后当作品;先做教者,再做读者。备课应以学定教,充分理解和尊重编者意图,研读文本要升级为研读教材,要细化和落实语文能力训练点,打造“教学”——“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这次学习,让我对统编新教材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我一定会尽量把此次所学实践到教学中去,让自己的课堂更高效。 白马桥街道白马桥中学秦朝阳老师</h3> <h3>  今天,湖大附属中学语文名师李小军为我们上了《学会吟诵,以声传情》,让我对古诗文学习方式之一的吟诵有了些初浅的了解。 </h3><div><br></div><div> 吟诵,是传统诗词文赋的诵读方式,是中国式读书法。它是用声音来描绘作者笔下的诗一文,是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教育智慧。声音与古诗文的意思是相吻合、相一致的。通过声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诗文的意境,进而明白作者借助诗文到底要告诉读者什么。是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div><div><br></div><div> 吟诵是一种快乐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也是一种创作方式、教育方式、修身方式、养生方式,是汉文化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传承方式。</div><div><br></div><div> 我们跟着老师学习了一些基础知识:如吟诵的流派、作用、吟诵技巧原则等,然后,老师举具体诗歌,让我们边学边吟,低吟浅唱之间,刚柔相济,缓急短促之间,我们更感受了诗词的音韵节奏美,随心而吟,我们更感受的是诗人的潜藏于内心的情志意趣。</div><div><br></div><div> 我想说,感谢培训,也希望我们语文人能不忘传统,让传统吟诵走进我们的古诗文教学的课堂! (金洲基地校泉塘中学杨嫦娥老师)</div> <h3> 《我的教学创新之路》学习有感</h3><div><br></div><div> 今天下午,随性、博学、爱笑的黄翔焱老师分享了她的教学创新之路,一个喜欢阅读、喜欢思辨、喜欢语文、喜欢研究课堂、教学、文字的语文老师,结合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带给我不一样的体会。</div><div><br></div><div> 首先,黄老师分享她教研的方法,一是对课堂教学的穷问;二是对自身价值的究寻;三是与教育生活死磕。条条经验,来源于实践,也能更好的指导好我的实际教学。我认为黄老师的成功,还有个很值得钦佩的原因,就是她的用心与坚持。她把初中就写日记的习惯带到了教研教学中,一篇篇日记记载着她的心路历程,也记载着她的不懈追求。</div><div><br></div><div> 接下来,黄老师启迪我们的研究不是目的,而只是为了更好工作的一个手段。不能因为要做研究而忘了自己“真正要去的地方”,教学研究必须助力学生,研究学生,为了学生的成长而做研究。黄老师自己就从不做课,以学生为中心上课,敢于课堂宣泄自己真实的内心。</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 感谢黄老师率性真实的分享,“亦余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是黄老师喜欢的屈原名句,也是我辈纯语文人的追求。 </div><div> ( 白马桥街道白马桥中学张志强老师)<br></div> <h3>&nbsp; 作为一名常年奋战在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最让人头痛和迷茫的莫过于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我都期待着能在众多的培训,听课中学到一些作文的教学之道,而今天,我终于等到了,听完刘炜伟老师的这堂作文讲座,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h3><div><br></div><div>一、抓课文细节,架写作桥梁</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刘老师的课文教学细致,与写作紧密相扣,不仅关注文本中的重点段落,同时会引导学生从积累素材开始,再一步步仿写,最后到形成自己的习作,而不是带领学生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刘老师用细致,层进的教学方式架起了课文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反观自己,突然发现之前的课堂有太多的东西没有把握,有太多的教法过于潦草,没有平时细细的教,学生怎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div><div><br></div><div>二、促读写一体,创训练方法</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 刘老师在将课文与写作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三二一和一三三一式习作训练之法,也让我如获至宝。她用这根“魔法棒”,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写、改、评的作文学习中来,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解放了自己。我想,学了刘老师的这种习作训练方法后,我们语文老师今后应该不会为批改作文而烦恼了吧。</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 总之,能有幸学习到这么宝贵的作文教学方法,是所有语文教者的幸福。感谢相逢,期待成长。 〈城郊中学黄文娟老师)</div> <h3> "我来了,从‘百里迢迢’的宁乡市赶来了;我来了,捧着一颗虔诚的求学之心赶来了;我来了……”在彭仕强老师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中,开启了我们的小组分享。</h3> <h3>  何漾老师的一首《好运来》拂去了老师们一天的疲劳,沉浸在欢快悦耳的音乐之中。</h3> <h3>激情澎湃的学员,激情燃烧的青春。</h3> <h3>如痴如醉,如坐春风。</h3> <h3>学而不思则罔</h3> <h3>心有灵犀一点通</h3> <h3>如饥似渴</h3> <h3>握机四顾心豁然</h3> <h3>同吟一首诗</h3> <h3>听到忘情处,一片惊叹声。</h3> <h3>  第一天的活动在美丽热情的蒋老师的总结声中落下了帷幕。</h3> <h3>  感谢第二组全体老师的辛勤付出,特别是组长陈向东精益求精、志在超越的精神令人鼓舞,谢谢大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