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车刚驶入岩曲,一股熟悉的气息就扑面而来,我闭着双眼,贪婪地呼吸着家乡的味道,啊!这味道是如此的让我着迷,让我思念……</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油库下了车,带着女儿沿着熟悉的小路往家走去。这一季的家乡是最美丽的,道路两侧沿着河堤种满了瓜果蔬菜和各种小树,搭配上向前延伸的水泥路,着实赏心悦目。</font></h3> <h3>没有几分钟,我和女儿便到了家门口,无数次在梦里出现过的家此刻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了眼前,门口的柳树、梨树和小溪依然是那么的熟悉,只是小溪周边被改造过,流淌的溪水不像以前那样蹲下就触手可及,也不如曾经那般清澈见底,小溪边也没有了以往从生的菖蒲和各种野草,童年的感觉已然尽失,这也算是家乡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遗憾吧!</h3> <h3>轻轻推开家门,熟悉的场景顿入眼帘。看着被老妈打理得生机盎然、井井有条的小院,再看看年逾百岁但精神依然矍铄的奶奶,一阵无与伦比的喜悦轻快地跃上心头。任凭岁月变迁,家却依然如故,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五兄妹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为人父母,再到步入中年的种种痕迹,点点滴滴汇成难舍的回忆。在生我养我的胞衣之地,我仿若无忧无虑的少女,尽情的释放着欢乐和快意。</h3> <h3>在楼上拍小院,望着沧桑的房顶,不一样的感觉油然而生。从前总听人说脸上的皱纹是受岁月洗礼后的痕迹,那么风雨所致的斑驳大抵便是瓦片走过岁月的记忆吧!</h3> <h3>看惯了城里的高楼大厦,再看家里这种老式的屋子,感觉对比强烈,家里的尤显特别。有不知来处的一阵暖意,有随风而来的一缕生气,仿佛跟随着回家的念想,捎带来难能可贵的亲切。</h3> <h3>稍事休息,到家对面的院子遛达一下——于是不经意间,或熟悉或陌生的场景便闯入视野。跃入眼帘的不止有一院的蔬菜,还有老爸亲手种下的枇杷树。唯憾枇杷树虽已长大,老爸离我而去也已近四年,来不及一起等待看它再长大的模样。只是枇杷树向着天空舒展的枝叶,留下的又仿佛不仅仅只有无穷的念想。</h3> <h3><font color="#010101">晚饭后,照例是要出去走走的。首先经过的是清水河桥头,昔年伴随着滔滔河水的雨季“常客”泥石流已多年未见,而曾经能拍打石壁激起水花的河水也逐渐变得细长,像一头饿瘦的雄狮,完全没有了以前的气势。看到台阶了吗?小时候,台阶下的位置全是水;站在台阶上,就可以直接用桶打水,之后再挑回家用的。不过还算庆幸,河两边的景色可是越来越好啦。</font></h3> <h3>新公路旁,抬首望去便能收获满眼绿意,青翠欲滴的绿充盈视野,一种愉悦、恬静的心情无法言说,只是软软拍打在心上就好像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慰籍……看着田间地头苞谷地里的猪草,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孩提时代,那时候,放学后的我,会背上一个小背篓,约上三五小伴,一起在苞谷地里钻来钻去拔猪草,嬉笑打闹的动静回荡在田间地头。虽是劳动,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现在想想那些时光,真像是上天给予的馈赠,收藏了整个孩童时期的天真烂漫。</h3> <h3>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和瓜果蔬菜,恰如其分地装点着本就很美的小镇,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是那么的亲切。</h3> <h3>每次回来,吊桥都是必定要留下足迹的地方。我的吊桥情结大抵不如别人那般强烈,儿时的相关记忆也有些模糊,但我仍旧喜欢去,喜欢在吊桥上花费大量的空闲时间,或漫步或静坐,听着桥下潓江水的奔腾声,捕捉若隐若现的童年记忆,拍几张照片记下吊桥上的欢乐时光,这也不失为一种快乐。</h3> <h3><font color="#010101">感谢和尚箐热情的女主人,让我采撷到了麻得让我记忆深刻的野生花椒,吃到了原生态的饭菜,喝到了她自己泡的各种佳酿,还让我在望仙台当了一回牧羊女。马蜂酒,你敢喝吗?</font></h3> <h3>望仙台上怒放的勿忘我,又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高中时代。记得那时的我特别文艺,特别喜欢写诗和散文,也特别喜欢这种蓝色的勿忘我,每天去到校外的田埂边背书时,都要采撷下勿忘我或其它不知名的野花,夹到我写散文的本子里,看着自己写的文字,还有自制的干花,那种感觉很奇特很美妙,就像是夏日里的徐徐清风,让我的高中生活显得那么美好。</h3> <h3>多年没进去过的清真寺,门外如今已规划得格外的漂亮,门内不知道变化可大?年少时经常穿梭于回族院,经年未来,记忆依稀可见,只是,那景那人,可曾还能寻觅得到?</h3> <h3>以前人声鼎沸的盐矿,也早已旧貌换新颜,没有了往日的喧闹,稍显冷清的氛围让人难免念及过往。雨后的小巷和老街,还有母校,变化中隐隐约约都有着过去的影子,恍惚间我觉得自己好像又触碰到了过往的岁月影像,它与新的变化缓慢重合,伫立在风风雨雨里,等待着离人归来。</h3> <h3>这是当年的大食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食堂工作可是个肥差,当年想吃一份小炒肉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如今生活好了,大食堂也早已关闭,唯有心中的记忆依稀存在心里。坡顶就是原来的老年协会,当年和我同龄的男孩子们都喜欢从老协会门口坐滑板车一冲到底,冲到大食堂门口才停下。童年时代,我们物质生活很匮乏,但精神生活却很丰富多彩。</h3> <h3>这就是我的家乡,乔后,一个温暖而又美丽,变化中仍存留着古朴的小镇。我生于斯,长于斯,未来也将老于斯。家乡每个熟悉的角落,都有着很多很多的回忆,我或珍藏,或淡忘,记忆好亦或坏,于我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感恩给予我回忆的所有人和事。欢迎在外漂泊打拼的游子们,回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