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世界屋脊的屋脊

老白干

<h3>应西藏农牧厅邀请,6月12到23日,再赴西藏调研讨论部分地市和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继2016年6月农业部专家西藏行之后,这是第5次赴西藏工作。这次先后到了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市和阿里地区,路过了那曲市的几个县,真正到了世界屋脊的屋脊。除了在日喀则市因时间紧,没有机会拍照之外,一路都欣赏了西藏的美景,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按照这次在西藏的路线行程,将一路看到的美景呈现在您的面前。</h3> <h3>晚霞之下的布达拉宫广场</h3> <h3>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群。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布达拉宫的背影</h3> <h3>山南的朝霞</h3> <h3>山南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毗邻,东与林芝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是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南拥有6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中国的西南边陲。 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西藏自治区撤销山南地区和乃东县,设立地级山南市,政府驻地乃东区。</h3> <h3>雅鲁藏布江畔</h3> <h3>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区,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雅鲁藏布江全长2840公里(包含支流全长3848公里),流域面积约93.5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度2057公里,流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丰富,在中国仅次于长江。</h3> <h3>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岗巴拉山</h3> <h3>岗巴拉山位于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贡嘎县之间,岗巴拉山5030米海拔。翻越岗巴拉山时,路非常危险,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峦。</h3> <h3>让人流连忘返的圣湖羊卓雍湖</h3> <h3>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湖面海拔4,441米。</h3> <h3>卡若拉冰川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乃钦康桑峰(7191米)南坡,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东冰舌长3公里,宽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长4.5公里,宽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h3> <h3>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距离江孜县城约71公里, 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为年楚河东部源头。浪卡子县到日喀则的必经之地。</h3> <h3>挂满经幡的山口</h3> <h3>在藏族地区,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之所以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br></h3> <h3>海拔4300米的定日县。</h3> <h3>定日县属于日喀则市管辖,日喀则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市、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市,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在日喀则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即珠穆朗玛峰、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8463米)、卓奥友峰(8201米)、希夏邦玛峰(8012米)。还有7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还有卡如拉、加措拉、马拉、仲拉、拉吉、马热拉等众多高山。</h3> <h3>突遇暴雨,感受乌云驱赶蓝天</h3> <h3>定日县观看珠峰</h3> <h3>风起云涌</h3> <h3>海拔8000多米的雪山</h3> <h3>佩枯错</h3> <h3>佩枯错位于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境内,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海拔4590米。纳木错、玛旁雍错、色林错、羊卓雍湖相比,佩枯错实在谈不上什么名气,但她有了希夏邦马峰为伴,就显得很特别。</h3> <h3>崎岖的盘山公路</h3> <h3>吉隆仙境。</h3> <h3>吉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市西南部。南面和西南面与尼泊尔王国相邻,边境线长162公里,北面以雅鲁藏布江为界与萨噶县相邻,东面与聂拉木县搭界。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东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贯穿全境,有约300平方公里的吉隆盆地。</h3> <h3>圣湖玛旁雍措</h3> <h3>玛旁雍错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岗仁波齐峰之南。据说玛旁雍措是最圣洁的湖,是胜乐大尊赐与人间的甘露,圣水可以清洗人心灵中的烦恼和孽障。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和苯教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h3> <h3>夕照纳木那尼山</h3> <h3>纳木那尼峰,藏民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西面的山脊呈扇状由北向南排列,东面唯一的山脊被侵蚀成刃脊,十分陡峭,形成了高差近2000米的峭壁。</h3> <h3>海拔4570米的拉昂错</h3> <h3>拉昂错湖,人称鬼湖,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4574米,与淡水的圣湖一路相隔,为微咸水湖,因此其湖水人畜皆不能饮用,这大概便是“鬼湖”之名的由来。<br></h3> <h3>普兰县城就能看到日照金山</h3> <h3>普兰县隶属于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峡谷地带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端午节当天从普兰到扎达,没有粽子,没有酒,没有休息,只有赶路和工作,也没有想到那天是端午节!</h3> <h3>神山冈仁波齐</h3> <h3>冈仁波齐峰,山顶高度海拔6656米,是冈底斯山脉主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南侧断层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玛旁雍错及拉昂错湖盆。海拔6000米以上冰雪覆盖,分布着28条现代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br>冈底斯藏语称“冈仁波齐”或“岗仁波齐”,意义是雪山之宝。冈仁波齐峰也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本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国内外信徒不断。</h3> <h3>扎达土林</h3> <h3>阿里地区扎达县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蜿蜒曲折数十里,约1100年历史。土林是远古受造山运动影响,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土林里的“树木” 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h3> <h3>天上阿里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在阿里住了两天,早晚也没有闲着。</h3> <h3>我们的工作照</h3> <h3>阿里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东起唐古拉山以西的杂美山,与那曲地区相连;东南与冈底斯山中段的日喀则地区仲巴、萨嘎、昂仁县接壤;北倚昆仑山脉南麓,与新疆喀什、和田地区相邻;西南连接喜马拉雅山西段,与克什米尔及印度、尼泊尔毗邻。 公元843年左右,末代赞普达玛曾孙吉德尼玛衮逃至象雄,建立地方割据政权,称阿里王,阿里作为地名一词由此出现。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 阿里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面积为30.5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h3> <h3>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m以上,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被西方医学界称为生命禁区。</h3> <h3>阿里的朝霞</h3> <h3>阿里的晚霞</h3> <h3>阿里的夜色</h3> <h3>日土县的湿地</h3> <h3>日土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地处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西北部,是西藏自治区最西边的一个县。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支脉横穿全境,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800米。<br></h3> <h3>进入到阿里以后,就能见到不少的珍稀野生动物。</h3> <h3>黑颈鹤又叫高原鹤、藏鹤、雁鹅、青庄、冲虫(藏语)。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1876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一次在中国青海湖发现黑颈鹤,这是全球发现得最晚的一种鹤类,使世界鹤类总数达到15种。黑颈鹤名列中国98种特有鸟类中的第26号,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国际鸟类红皮书把黑颈鹤定为全球急需拯救的鸟类。</h3> <h3>班公错</h3> <h3>鱼鸥</h3> <h3>鱼鸥,海鸥的一种。栖息于湖泊、大河及河流入湖口的河网地区。集群栖息繁殖。善飞翔、游泳,在浅水中倒立觅食。以鱼、甲壳类及蜥蜴为食。西藏的绝大多数湖都可见到鱼鸥。。</h3> <h3>藏羚羊</h3> <h3>藏羚羊为羚羊亚科藏羚属动物,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与黄羊相似,体长为117~146厘米,尾长15~20厘米,肩高75~91厘米,体重45~60千克。主要栖息于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环境中。性情胆怯,早晨和黄昏结小群活动、觅食。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寿命最长8年左右。雌藏羚羊生育后代时都要千里迢迢的到可可西里生育。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近危。</h3> <h3>野驴</h3> <h3>西藏野驴是所有野生驴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肩高为140厘米。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头部较短,耳较长,能够活转动。吻端圆钝,颜色偏黑。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与躯干两侧颜色界线分明。它们外形似骡,体形和蹄子都较家驴大许多,显得特别矫健雄伟,因此在当地人们常常把它们叫做“野马”。栖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带、营群居生活,对寒冷、日晒和风雪均具有极强的耐受力,多半由5、6头组成小群,大的群体在10数头,最大群体可达上百头,小群由一头雄驴率领,营游移生活。擅长奔跑,警惕性高。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的玉树、果洛、海北和海西州,甘肃的阿克塞、肃南、南北和玛曲,新疆的阿尔金山等地,西藏北部和四川西部也有分布。</h3> <h3>西藏的盐湖</h3> <h3>在西藏的藏北地区存在面积很大的盐湖,而且近一半是特种盐湖。比较而言,西藏盐湖的矿产品位比青海盐湖还要高,稀有元素更多。</h3> <h3>天路</h3> <h3>一路翻越了6个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h3> <h3>住在海拔4600米的那曲地区尼玛县,一夜基本是迷迷糊糊,睡不好。</h3> <h3>尼玛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 那曲地区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日喀则市交界,双湖县、申扎县,改则县接壤,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寒带干旱气候。原属纳仓部落。1976年前现尼玛县所属地为申扎县管辖。1983年正式成立尼玛县,隶属那曲地区。</h3> <h3>色林错</h3> <h3>色林错,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曾名奇林湖 、色林东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一个构造湖,为大型深水湖,海拔4530米。</h3> <h3>此次西藏行,历时12天,到离开西藏当天上午还工作到中午一点多。先后与3个地市检测中心,5个县级检测站进行交流讨论,看了8个县的蔬菜生产基地。行程大约4000公里。经历了头疼,头晕,流鼻血,睡不着,气踹,气紧等高原反应,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也欣赏了西藏美景。</h3> <h3>感谢刘处长,白书记和巴桑达娃师傅!有你们的大力支持,精心安排,悉心关照和不懈努力才能完成本次任务。</h3> <h3>和我们一起工作的西藏农牧厅领导这样评价了我们一路的工作:雪域兼程数千里,海拔落差近三千。意志坚,战高反,啃干粮,涉水跋山,辗转三地十数县,指导认证成效显。援助西藏真情意,高风亮节保食安。</h3> <h3>不辞辛劳,不顾高反,毅然决然,赴藏指导我区农产品质检测中心认证工作,披星戴月,昼夜兼程,悉心指导,言传身教,为顺利推进认证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欢迎您再来西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