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八天的西北之旅只能算是走马观花,从甘肃的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向西,穿过了祁连大草原,翻越了祁连山脉中的多座高山,经过了卓尔山,门源,张掖,酒泉,嘉峪关等景区,拜谒了敦煌的莫高窟,在鸣沙山月牙泉骑过骆驼爬过了沙山。然后折回东南,在烈日炎炎之下,沿着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的戈壁荒漠,坐了10个小时的旅游大巴来到了青海省的德令哈,非常辛苦。德令哈”是蒙古语“金色的世界”的意思,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第六天茶卡盐湖,天空之镜;青海湖,二郎剑。第七天一大早,我们是第一批踏进塔尔寺庙门的游客。下午回到了本次西北大环游的起点——兰州。晚餐又去了附近的兰州拉面馆,西北的特色小吃非常丰富,什么酿皮子,糟醪牛奶鸡蛋,但都没有兰州牛肉拉面来得鲜美实惠!</p><p><br></p><p><br></p> <h3> 从杭州出发经停五台山,近5个小时的飞行后到达兰州。这是本次环游西北的第一站。兰州,甘肃省的首府,西北的战略重镇。城市狭长,两边是黄土山,中间是涛涛的黄河。兰州的建设倒也充满现代气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市场繁荣、次序井然。</h3> <h3>兰州黄河大铁桥——中山桥,已经有100年的历史。</h3> <h3> 兰州的正宁路是当地有名的小吃一条街。真是不好找,问了好几位当地人,没有一个是准确的,最后几个老人説这一带都是兰州小吃,一样的!我们才在街边定下心来找吃的。一人买了一个蛋卷冰淇淋,又在一家挂有小吃名店金牌的店里吃了著名的酿皮子、糟醪鸡蛋、灰豆子等。大概是南北口味不同,吃完觉得还是牛肉拉面合我们的胃口。这张照片上,卖的是当地的主食,一种面饼,五斤重,30元一个。看得我们无不啧啧称奇。</h3> <h3> 第二天正式开始环游大西北,第一站是青海的门源,绵延几十公里的油菜花田虽还没有盛开,但已经让我们震惊了,象是一望无际黄绿相间的地毯,远处山岚起伏。真没有想到大西北还有如此富饶的地方,这就是河西走廊!</h3> <h3> 过门源继续往西,海拔渐高,大巴司机在一个景阳岭垭口的路标下停车,下车一看海拔3767米,还好,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奇冷,大热天这么冷,真是高处不胜寒啊!</h3> <h3>藏族风俗,高山垭口都是祭神的地方。</h3> <h3>照完相,赶紧上车吧!</h3> <h3> 一直到晚上七点才到达卓尔山,下着倾盆大雨,车马劳顿,吃了晚饭就躲进房间休息了。九点光景,外面还没有黑透,这和黑龙江的夏天一样昼长夜短。第二天的清晨我出去一看,哇!好漂亮的一座小城,周围都是宾馆,几乎没有居民楼。近在咫尺的卓尔山,不高,成丹霞色。顶上有一座小亭。</h3> <h3><font color="#010101"> 上街不远就迎头看见了雪山,海拔应该超过4000米,但相对高度估摸着大概五六百米吧。</font></h3> <h3> 早饭后出发了,导游説今日路途遥远,这卓尔山去不成了,只能在路边停车看看了,这辆大巴的43名游客无不愤怒至极,老司机再三表示遗憾,并答应往下遇到好的风景,停车让我们拍照。这就是停车拍的,今天早晨看见的那座雪山。没有了城市的遮挡,云雾缭绕之中雪山被称为仙山,绝不过分!</h3> <h3><font color="#010101">仙气氤氲</font></h3> <h3>祁连山脚的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h3> <h3>草原风光</h3> <h3>风景如画</h3> <h3>山坡上的牦牛</h3> <h3>牧民的居住区</h3> <h3> 翻过祁连山,油菜花田依然连绵不断。司机师傅停车让大家下车拍个痛快。</h3> <h3>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主要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著名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通道,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特别是玉米良种的繁育,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张掖地处河西走廊的中部。张掖,甘肃省省辖市。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古称“甘州”。介绍完了河西走廊,就要去看看张掖的七彩丹霞了。</h3> <h3> 虽寸草不生,但那七彩的山体让人目瞪口呆,惊叹不已!如果你单人误入此处,一定以为是到了火星!</h3> <h3>合影留念</h3> <h3><font color="#010101">亿万年的大自然造化,得好好保护!</font></h3> <h3>下着小雨,在雨水的洗刷下,七彩丹霞更加艳丽。</h3> <h3>真想不到人间还有这样的山!</h3> <h3>再见了张掖七彩丹霞</h3> <h3>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是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距今只有631年的历史,比山海关要早建9年。兀起荒漠,天下第一雄关!</h3> <h3>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h3> <h3><font color="#010101">左边为内城</font></h3> <h3>游击将军府</h3> <h3> 出了嘉峪关就是关外了,任由你往西往北,为了安全,大明朝的通关度牃,就是现在的护照,办一张还是非常必要的。30元的手续费,不贵,不贵!</h3> <h3>城墙那么高! </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明长城遗址,越来越矮了。</font></h3> <h3>绿树成荫,嘉峪关城楼更显雄姿。</h3> <h3>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到了玉门,敦煌就不远了。</h3> <h3> 一路上,大西北的荒漠,寸草不生的群山顶着皑皑白雪在公路两侧往后退去。</h3> <h3>蓝天白云,高山荒漠。</h3> <h3> G312沪霍高速,起点为上海市黄浦区,终点为伊犁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全程4967千米,经过上海、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八个省份。开着重型载重车的司机师傅们日夜奔驰,为沿途的千家万户,乃至中亚邻国送去各种商品,非常辛苦,向他们致敬!</h3> <h3> 本次旅游的重点景区,敦煌,国家级五A景区。世界级文化遗产,东方艺术宝库,每天只有六千张门票,所有门票都是一月前预订的。这是进门后迎宾大厅中的迎宾员,穿着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节日服装,笑吟吟地迎接着各方来宾,看见还有很多外宾。</h3> <h3> 在进入大厅后,花大约1个半小时,观看了两部介绍莫高窟的电影,其中一部是圆形穹顶屏幕电影,非常震撼。然后坐上大巴到距离20几公里外的莫高窟现场。这样做,我想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石窟,非常必要。</h3> <h3> 现场,每个石窟都有专门的走廊,楼梯通达,并编上门牌号码,装有厚重的门。</h3> <h3> 一扇扇门的后面都是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按规定导游带我们参观了八个洞窟。</h3> <h3> 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坐落在 河西走廊 西端的 敦煌 。它始建于 十六国 的 前秦 时期,历经 十六国 、 北朝 、 隋 、 唐 、 五代 、 西夏 、 元 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 平方米 、泥质彩塑2415尊,是 世界 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 佛教艺术 地。</h3> <h3>莫高窟的卧佛是在第158窟,有16米长,高度有两至三米。卧佛表示的是佛祖释迦摩尼涅槃(即为解脱轮回、跳出生死的一种境界,多数人将其理解为圆寂)时候的样子。</h3> <h3> 96号窟,外看有九层楼,依山而建高45米,里面是一座高达35.6的弥勒佛盘腿坐像。这是莫高窟最高的佛像。</h3> <h3> 鸣沙山月牙泉离莫高窟不远,为了看鸣沙山的日出,我们早上五点就来到景区门口,但比我们早的还有啊!都已经骑上骆驼慢悠悠地上山了。</h3> <h3> 花100元骑骆驼,体验了一次乘坐‘沙漠之舟’的味道。一摇一摆,虽屁股有点硌。不过不骑骆驼,一步一陷,你根本爬不上沙山。所以想上鸣沙山,花这100元还是非常值的。</h3> <h3>不骑骆驼,你能拍这么神气的照片吗?</h3> <h3><font color="#010101">月牙泉公园风光</font></h3> <h3> 沙山也可以爬,有2条从山顶垂挂下来的软梯,别小看这贴着沙漠的软梯,有了它,你就可以一步一步走上去了。</h3> <h3><font color="#010101"> 看见了吧?有了它,上下很方便!下山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坐在滑沙板上滑下来,一边滑就会有轰鸣的声音,鸣沙山就是由此而得。</font></h3> <h3> 月牙泉湖,据说资料显示,月牙泉自古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一九六○年月牙泉最大水深还有九米,湖水面积二十二亩。从一九六○年至一九八○年,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最大水深下降至二点五米,平均每年下降三十三厘米,泉水面积减小到九点八亩。而如今,月牙泉最大水位已下降至一米,泉水面积减小到了七点八亩,面临着干涸枯竭的危险</h3> <h3>可怜的月牙泉啊,还能再大一些吗?</h3> <h3><font color="#010101">月牙泉旁边一颗千年胡杨。</font></h3> <h3> 离开敦煌,我们的大巴开始了由西往东的旅程。早6点出发一直在柴达木盆地中行驶。一条高铁映入眼帘,給荒凉的戈壁带来了无限生机。</h3> <h3> 一路的戈壁荒滩,偶有绿洲。瘦骨嶙峋的野骆驼三三两两地躺在路边休息。</h3> <h3> 直到晚七点,我们才到达青海省的德令哈市,“德令哈”是蒙古语“金色的世界”的意思。德令哈市建政于1988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了附近的茶卡盐湖,有个好消息,浙江籍的游客免门票!投资盐湖的老板是浙江人,他要以实际行动回报浙江的父老乡亲,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h3> <h3>远处的湖面析出白花花的盐。</h3> <h3><font color="#010101">虽然是多云,但天空之镜依然是水天一色,梦幻般的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纯净的湖面,倒映着游客的身影。</font></h3> <h3><br></h3><h3>纯净的湖水象一面巨大的镜子,跳一个茶卡盐湖‘巴扎嘿’。</h3> <h3>我也留个影。</h3> <h3>茶卡盐湖,你好!</h3> <h3><font color="#010101">下午我们驱车到了青海湖。非常大啊,就像是蓝色的大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青海湖的女神</font></h3> <h3>美丽的青海湖。</h3> <h3><font color="#010101"> 青海湖边的油菜花田金黄一片。青海湖游览完毕就赶往西宁,青海省的首府。晚上住西宁,晚餐自然要去找地方特色了。宾馆附近有家面馆,挺干净,一人来碗‘炮杖面’,味道不错,回味无穷。就是名字太奇怪了。</font></h3> <h3> 塔尔寺就在西宁的郊区,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h3> <h3>塔尔寺开门了,喇嘛出来了。</h3> <h3>寺庙规定庙内不准摄影,所以只能拍些外景。</h3> <h3>塔尔寺有“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其工艺的高超、精美绝伦。</h3> <h3>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h3> <h3><font color="#010101">寺院外广场上的白塔群。</font></h3> <h3> 合影留念,愿宗喀巴大师保佑众生,保佑中华56个民族团结友爱,保佑祖国安康鑫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