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b>蜀山西遊記</b></h1> <h5> -李得之 文 </h5><h3><br></h3><h3> 嗜畫者之“癖”與一般遊人“口味”不一樣,喜歡走偏僻處,偏僻即意味着道路難行,路難行即是少遊人,少俗世污染。嗜畫者就是喜歡走偏遠地方寫生,谷雨小姐說:“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癖’走在一起”。澳門水墨藝術學會一群志同道合者,每年都設定一個地方寫生創作,“深度探勝”,走一些少遊人去的地方,走一些遠離繁囂的山村。繼湘西,柬埔寨,太行山,皖南,日本行之後,今年一行十四人前往巴蜀之地──“天府之國”。 </h3><h3>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李白《蜀道難》。蜀山之險,連峰絕壁,氣勢逼人;蜀山之美,境界深邃,氣象萬千,李白以借歌詠娓娓道出蜀山之景象,引人入勝!蜀山,簡稱為蜀,又稱巴蜀,川渝,今之四川省,歷史悠久,物產豐富,風光秀麗,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聚居了眾多的少數民族,如: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而且又是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如九寨溝風景區,黃龍風景區,峨眉山和樂山大佛,青城山和都江堰等自然及人文景觀,每年都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觀光。</h3><h3> 這次蜀山之旅,因景點太多,內涵太豐富,我們反覆研究了一段時間,最後決定以巴丹為中心,作這次水墨學會寫生的采風點。</h3> <h3></h3><h3>李得之 畫</h3>樂山大佛<h3><br></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畫</h3><h3>上里初春</h3><h3><br></h3> <h3>經詳細考量及蒐集資料,將行程的每個細節都清楚評估,再三推敲,而敲定路線圖。行程從成都─樂山大佛-雅安上里-康定-新都橋-塔公寺-丹巴-四姑娘山-都江堰。據說這風景區從前是比較難走的山路段,公路盤山築,還要越過多個海拔四千多米的山峰。今日內地公路建設先進,隧道開通,省卻繞道之時間;公路平整,減少塌方之危險,但仍然有高山缺氧之艱苦,山路陡峭之驚心。首站樂山,著名的樂山大佛是一定去瞻謁的聖地。來到這裡,首先讓我們想起李可染先生的兩幅“嘉定大佛”(樂山大佛的舊稱)寫生,希望沿着李可染先生的足跡,印證他當年的取景角度與造境思想,藉此啟發我們的寫生思路。車輛踏上了318國道,向西藏方向奔馳。我們走過了雅安上里古鎮,又走過了瀘定鐵索橋;一路上風光迥異,高原之景象如影畫般進入我們的視線。蔚藍的天空,潔白的雲彩,嬌紅的山花,碧綠的湖水,金黃的土地,與五彩幡旗相映,與白佛塔相襯,遠接銀蛇蜿蜒的冰峰,風雲變幻,光怪陸離,怪不得這條國路被稱為“攝影家的天堂”。這刻始知,我們已走入藏區繽紛的世界裡。</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畫</h3><h3>瑪尼石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畫</h3><h3>大渡河畔</h3> <h3>翻越了海拔四千三百米的折多山峰,在新都橋轉北駛向215省道路,經過塔公寺,穿過八美鎮,彎彎曲曲,沿途河流慢慢往下走,至海拔一千八米的大金川河谷,這裡是大金川河,小金川,革什扎河,東谷河與大渡河交匯的地方──丹巴縣城。</h3><h3>丹巴是藏族民俗文化的地區,古稱嘉莫・查瓦絨,簡稱“嘉絨”,為藏族重要的組成部分;這裡歷史悠久,碉樓,古稱“邛籠”,可追溯到秦漢時期;藏寨民居,獨具特色,外形美觀,風格統一;寨房依山勢迤儷而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與周圍茂密的樹林,清澈的溪流,皚皚的雪峰一起構成一幅幅田園牧歌式的優美鄉村畫卷。聽說,來丹巴最佳時節是早春二月,這時候桃花,梨花等春花怒放,漫山遍野,與白牆紅簷的藏寨及高聳的碉樓相襯,恍若世外桃源,美不勝收。</h3><h3>丹巴的景緻激發起我們的創作情緒,各自搵好角度,架起畫板,張開畫紙,彩墨交融;宣紙畫完了又開速寫本,不放過每一刻光陰。從晨光畫到夕陽西沉,陶醉而不知歸返。到了鳴金收兵的時候,才知道團中元老級的老公(龔)失散了,電話不靈,訊息不通,團友一時大為緊張,發散人去入山找尋,唯恐他在美人谷被美人擄走,據為押寨“老公”。正惆悵歸去怎向他的夫人交代的時候,只見他在昏暗的山路上,夾着寫生板拖着疲倦的步伐歸隊了⋯⋯。</h3><h3><br></h3> <h3>李得之 畫</h3><h3>山中藏寨</h3> <h3>李得之 畫</h3><h3>山路</h3> <h3>李得之 畫</h3><h3>山中歸來</h3> <h3>李得之 畫</h3><h3>依依墟裡煙</h3> <h3>李得之 畫</h3><h3>甲居藏寨</h3> <h3>李得之 畫</h3><h3>家園</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帶著滿滿的收穫繼續下一站行程,來到四姑娘山的雙橋溝。大家正陶醉於昨天藏寨碉樓的美景之中,齊齊把手上的畫稿拿出來欣賞及研究的時候,突然,晚間下了一場雪,把大家的熱情冷卻了下來。第二天,大家都穿上帶來的所有保暖衣服入山。估不到昨夜一場暮春之雪,把溝裡的陽春景物化作了玉山瑤池,新裝素裹,皓然一色,分外靈秀。眼前的風景一下子煥然一新,來客無不喜出望外,雀躍歡呼,嘆為觀止!既嘆息,“蜀道難,筆墨更難”,這般美景恨手上之“筆墨”難以表現之外;又讚歎,觀賞到這般難得一遇的瞬間美景,令我們的蜀山寫生之旅劃上完美的句號!</h3> <h3>李得之 畫</h3><h3>高原牧場</h3> <h3>李得之 畫</h3><h3>雪裡人家</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 攝影</h3> <h3>李得之,原名李德胜,别署曲北斋,拾叶草堂 。出生于中山小榄 ,现居澳门。毕业于澳门理工学院视觉艺术教育专业;广州美术学院文学硕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澳门颐园书画会理事长,澳门美术协会副会长,澳门水墨艺术学会副会长,赏心堂书画会副理事长,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兼职讲师,现任职于澳门艺术博物馆。曾五度获全澳书画联展最佳创作奖,二度获特别奖,七度获澳门视觉艺术年展十佳优秀作品,并获澳门艺术双年奖中国画二等奖,入选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第十届优秀奖,入选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分别在澳门,香港,台湾,国内多个城市举办个展及联展。出版有《埃及光影》,《意到笔随—李德胜绘画作品集》,《李德胜书画集》,《砚田守望—李德胜书画作品集》,《师法自然—李德胜写生作品选》,《李德胜花鸟小品选》,《李德胜水墨写生展览·北京》,《画说澳门-澳门风情作品集》等个人作品集。多幅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广州艺术博物馆院,中华文学基金会,澳门特区政府,澳门艺术博物馆,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澳门基金会等机构单位及私人收藏。<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