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看过的一本杂志,其中有一篇专题,叫做《飞跃祁连山》。 </h3><h3>“黄河以西,有一组群山拔地而起,南面为青藏高原,北面为大漠戈壁,这组山脉群长达1000多公里,而又凝聚合一,人们将其统称为祁连山。</h3><h3>在东祁连山一带,每当东部季候风吹过就会带来大量的雨水,森林也疯长起来。当风向西继续吹去,力量也微弱起来,在青海湖到哈拉湖之间的地段,在这片土地上看不到什么树木,取而代之的是草原和辽阔的水城河床,草原牛羊成群,一片牧歌景象。当风再也不能掠过山冈,西祁连山区域已是荒漠之境,尽管如此,荒漠并不单一,祁连山的高大山峰截住了气流和云团,雪山和冰川在这里成长。从祁连山上流下来的河流携带了盐和各种矿物质,当它们流淌到柴达木盆地时汇聚成湖泊,而形成了盐湖……</h3><h3>这一些都仅仅是山南。祁连山将美景留在了山南,人文景观则给予了山北。山北是河西走廊发光发热的舞台。平原绿洲与自由贸易成就了文化与宗教的滋长,从河西走廊开始,佛教的石窟沿着丝绸之路一直蔓延到中原地区。就这样,祁连山让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渡过了茫茫沙漠,与天山和帕米尔高原握手......”</h3><h3>这几大段的文字,看得真是让人神往不已。草原、湖泊、森林、荒漠、冰川,还有丝绸之路上的古窟文化,哪一样不吸引人?所以,当下便决定,追着风,绕着连绵的祁连山脉转一个圈,来一次青海甘肃大环线的神奇地貌之旅。</h3><h3><br></h3> <h3>饮一碗黄河水,续一场兰州梦</h3><h3>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h3><h3>兰州又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和大自然为其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h3><h3>兰州对我而言有更深的意义,我的姑妈曾在兰州石化工作了一辈子,童年的记忆中,兰州很远,我只见过姑妈两次,漫长的旅途使回家成的一种奢侈。</h3><h3><br></h3> <h3>小学时学的《马踏飞燕》那篇课文已全然不记得内容,但是这四个字却深深刻在脑海里,非去看看不可。一进甘肃省博物馆就直奔二楼的丝路展厅,直到看见它一颗心才得到满足。</h3> <h3>象牙法印</h3> 莲花盏 舍利盒 恶虎食羊 金刚杵 车马阵 戏俑 佛塔 两位菩萨 16面观音 左旋海螺 转经筒 <h3>仆人塑像</h3> 猛犸象牙 <h3>黄河象</h3> <h3>彩陶展厅非常不错。各种线条勾画出古朴的纹路,展示着当时人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旋涡纹瓶。讲解员说当时请美院的老师研究了许久才得出绘画方法。笔不动瓶动,定点作画,才得出这美轮美奂的纹路。还有一队浙商来彩陶厅绘制下纹路后用在衣服和纽扣上,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精明。</h3> <h3>市内黄河南岸,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h3> <h3>中山桥,最初叫“黄河铁桥”,民国三十一年改名中山桥,是九曲黄河上最早的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距今已有百年历史。</h3> <h3>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h3> <h3>白塔山公园,位于黄河北岸,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登白塔山顶,可俯视兰州市容,白塔与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h3> <h3>黄河母亲塑像,位于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h3> 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h3> 兰州的吃很多西北风味,牛肉拉面,大队长火锅,灰豆子,甜醅子,鸡蛋牛奶醪糟,奶茶......样样吃得不亦乐乎,幸福感爆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