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邂逅随园</h3><h3> 在苏州华侨饭店小住</h3><h3><br /></h3><h3> "松鹤杯"是一个全国性的民间象棋赛事。由于首届有当时的政协主席李瑞环参加,一时名声鹊起,成为全国老干部象棋爱好者一个很好的棋艺交流平台。一届一地,老同志们以棋会友,重参与而轻对抗,重友谊而轻输赢。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交流了棋艺又淘冶了情操。一办就办了十八年二十届。今年的赛事定在美丽的苏州的华侨饭店。</h3><h3> 主办这次赛事的仍然是北京王银宽老总,他派车把我们从高铁站送到下塌的华侨饭店。从外面看,这个饭店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任何醒目的标志都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象一个人长了个板平脸,长成这个样子我都替它难过。</h3> <h3> 拉着行李箱一进宾馆大门,突然眼前一亮,我疑惑是否走错了门?怎么走到人家园林里来了?看到我准备退出来,接我们的司机讲:没有走错,就是这个地方。我一看,就是园林中一幢别墅,大厅中竞然还挂了米芾的一幅字画,我真的还小看了它。</h3> <h3>第二天早上,早早地起来还惦记着这个外陋内秀的宾馆,走到入口一看,上面挂着一匾,上书"随园"二字,是大名鼎鼎的沈鹏所书。这里怎么会是"隨园"呢?记得从前读袁枚的二首非常清新的小诗,一首"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闲口立。还有一首"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那时查过他的资料。他在南京居住的地方就叫随园。他倾一生心血写的"诗论"就叫《随园诗话》清康熙年间则是江宁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模特。随园后归于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织造园"、"隋园"。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名之为"随园",此随园和彼随园是什么关系呢?这个随园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开始关注此隨园的来历。</h3> <h3> 我们晋城象棋代表队一行六人,徐书记是老会长,祁金富曾经任省象棋协会副会长,打败过柳大华特级大师,赵安先几次夺得市冠军,冀保庆更是我们中的佼佼者,贾二敏则是国家二级裁判。唱大戏时总是最不好的演员当皇帝,我棋艺平平就当了领队。等大赛一开战我有时间随园寻根。</h3> <h3><br /></h3><h3> 我到总台问接待小姐,华侨饭店是先有园林还是先有饭店后再造园林呢?接待小姐说:我才来一年多,你最好去楼上问一下综合处。在综合处,我见到了一堆女孩。我问:你们华侨饭店为什么叫隨园呢?她们似乎平时谁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面面相觑都讲不出来。有个年龄较大点的,面目清秀的女孩讲:你到隔壁秘书科问问,他们肯定清楚。到了秘书科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中年圆脸微胖的男子,一看就知道是南方软软的那种男子。很和蔼地问我:老先生你有什么事吗?我说:你们饭店环境真的很美,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随园吗?他说:我来饭店八、九年了,真的不知道它的来历,不过我可以找人告诉你。他记下了我的手机号和房间号,让我等待。</h3> <h3> 没有问清随园的来历,我开始细细观察这小小的园林式饭店。院的前面是一个小湖,水面不大,湖里种有莲藕浮萍,金鱼锦鲤戏于荷叶浮萍之间。小湖东北呈河道状,种植芭蕉几丛掩盖于河道,让人感觉似乎是水的源头,水面的狭处有三座小桥,各俱不同状,一拱桥,一呈之字形曲桥,另外一桥就是两块石条,但也刻以微拱状。湖的西北角是一假山,假山以太湖石彻成,山上有亭,亭呈六角形,斗栱飞檐、朱柱兰瓦。为园之最高处,上得山来一园之景色尽收眼底。</h3> <h3>在湖的西南低处另有一小亭,亭呈四方状。亭内设一根雕茶几,几旁有根雕小凳,可供三、四人聊天品茗。亭子朝园子一侧挂一匾上书"雅居"二字。二边柱子上有对联:"亭临流水地斯远;室有幽兰人亦清"。亭子一高一低为上下呼应。亭子一六角形、一四方形,柱状一圆一方决不雷同。</h3> <h3>园左边为曲径回廊,廊的墙壁上嵌有石碑。一为唐.张继的枫桥夜泊。一为明.唐伯虎的"落花诗"还有一碑刻白云禅师"净土词三首:西方好,随念即超群。一点灵光随落日,万端尘事付浮云。人世自纷纷⋯⋯字或为大草、或为行草。字的边缘整齐清淅,印章凹纹里似残留有红色印泥,想来此碑年代不会太远。在回廊的中部又造一亭,与其它两亭呼应,其实它只是个半亭,在曲廊上只翘起两翼。其余两翼似乎被房屋遮挡,但实际上是没有的。半亭下立一长条木几,几上摆放一石,似狮非狮,似狸非狸,好像让你费尽心思去猜它是啥。也有一副对联:游心时在诗书圃;入世常参欢喜禅。</h3> <h3> 在园林内铺设几条小径,小径以鹅卵石砌成各种图案花型。园区的花草树木按四季配植,,高低相宜,或松柏芭蕉、或月季牡丹,或石榴丹枫、或啬薇木香、或兰草线蕨。四季有花,春夏郁郁葱葱,冬季不显凋零。池边有各种太湖石犬牙交错,移歩换景。再往前走,便是饭店前台大厅的大门。沈鹏书写的"随园"匾额就挂在这里。两边也有楹联:自坐清风听万竹;相期曲水会群贤。大门过庭则放置一玉雕狮子滚绣球。大小狮子,活泼可爱,雕工细腻,寓意吉祥。大厅的东面应该是园林的后院有假山,山上设计瀑布飞泉。旁边置有造型盆景,小中见大、袖里乾坤。四周围墙上有各式图案的窗,或明或隐,或真或假,配置得当。窗外,墙角几杆竹子相趣。使人感到此一山一水、一亭一桥、一石一木、一草一苔,错落有致,相得益彰,整个园林就是一幅完美的水墨画。</h3> <h3><br /></h3><h3> 随后,我开始在百度查询"随园"是否是苏州旧有园林改造而成。</h3><h3>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但是这里面都沒有"随园"。快离开苏州的时候,我虽然还沒闹清楚"随园"来历和出处,但是我知道了它就是苏州园林中极普通,极平常的一个园林酒店。它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它确是一个精品</h3> <h3>为什么中国四大名园,苏州独具其二,为什么私家园林翘首者几乎都在苏州。为什么天下园林为什么苏州最多最好?以前我理解是得益于它的富庶,得益于它的湖泊泉水和温暖的气候。但现在看来,它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成就苏州园林的必备条件。苏州古来是文人荟萃之地。他们不论是衣锦还乡还是告老退隐,是他们在苏州营造了一个与自然相融、与天地共存的生活空间,他们把文学、书画以及对生命的理解渗透到园林中。所以,苏州园林不只是物质的空间,更是古代文化人精神的世界。这里面当然是包括我们现在讲的大国工匠精神。</h3> <h3> 在《红楼梦》第17至18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霄"中,曹雪芹借贾政等人之口道出:江南优秀的园林,非独具匠心之人不能设计,非能工巧匠不能建造,非精准的匾额楹联不能使园林生色;非在江南之人不能如此描述园林,非书香门弟和常在园林居住之人不能写成千古不朽的红楼梦。把一个好园林的必备条件描绘的淋漓尽致。</h3> <h3>反观随园之设计建造,也是匠心独具,非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者不能设计建造。他们对 整体布局,对此一山一水、一亭一桥、一草一木的设置配合,错落有致,相得益彰,整个园林就是一幅完美的水墨画。对匾额楹联、诗词碑文择录选取更是深思熟虑,务必考究。"句里江山随指顾,堂前水木堪清华",这是曾国藩为无锡薛福成薛家花园题的对联。游心时在诗书圃;入世常参欢喜禅。是清乾隆年间大书法家王文治的对联。这些文人们有意无意地遵循了红楼梦里贾宝玉讲的原则:"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在沈鹏题"随园"两旁的对联:上联"自坐清风听万竹"这是借用王维的《竹里馆》意境;下联"相期曲水会群贤"是借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意境;那墙上刻的碑刻的巜枫桥泊》,那巜落花诗》都配得恰如其份。</h3> <h3> 在此下榻,明月之下,闲观片石寸山,静听松风流水,如入禅定。随园处城廓获山水之怡,居闹市得林泉之致。真可谓店中有园,园中有店。实乃风稚江南之姑苏雅居!只有理解苏州的深厚文化底蕴,只有了解苏州的富庶,了解四季分明的气候,了解拥有四季时蔬,鱼鳖虾蟹的丰富的食材物产,甚至是韵熟它的评弹昆曲,有对在园林居住的切身感受,才能理解为什么说"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为什么说苏州是人间天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