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遥远的十六世纪,我大明王朝适度开放与蒙古边贸市场,您能想象到当时的情形吗?场景中的人都在做什么?那些长途跋涉,将茶叶、丝绸运往异国他乡的内地客商,远离家乡、一走数年,他们有娱乐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情如何寄托?听过《走西口》的婉转哀怨,作为戏迷,您是否思考过戏曲在边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h3> <h3> 实际上,戏曲虽然产生于民间祭祀或巫术活动,但其从一开始就与劳动人民的情感寄托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所熟悉的几个地方剧种,大多成熟于清朝,但其雏型在晚明就已经形成。她们的发展、繁荣,与晋商、徽商甚至明末农民起义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交融贯通,促成了各具特色的戏曲剧种产生。</h3> <h3> 如今,国家推进"一带一路"重大战略,边贸活跃、民族团结。当我们每个人为了家国事业的发展、为了个人生活幸福,奔走在商品经济的康庄大道,无论天涯海角,请一定别忘了曾经给予我们先辈精神慰藉的地方戏,别忘了唱起勾人魂魄的大秧歌!</h3><h3><br /></h3> <h3> 与煜哥等资深戏迷共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