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敏健给我出了个题目,我觉得很有意思。我长期不住在苏州,但年岁大了会常常怀旧,对苏州的小桥流水更是魂牵梦萦,因此,每次回苏,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沿着我幼年生活的足迹寻访我曾经住过的地方。<br> 好在苏州古城保留完好,我每次都能寻访老 宅,拍拍照,回忆50年前的情景。<br> 我家远不如中骏兄家那样家底殷实,父母都是自由职业,所以经常搬家。<br> 我记事是住在谢衙前,房子是外婆典来的,对面有佳音堂和晏成中学,不久就搬到四摆渡后官弄,因为母亲在华东革大医院工作,(后为三院 )后又搬到北浩弄绮云里,度过了 小学时代。<br> 57年又搬到谢衙前,住 处近 西白塔子巷(中医院),三年后因中医院搬迁,家搬到了东麒麟巷,之后又搬到了王洗马巷。在不长的时间内,家搬了六七 次,也使我对苏州北部比较熟悉。<br> 我最喜欢的住所是东麒麟巷,那里是典型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门前一条河驳岸齐整,河水清 澈,在河边淘米,小鱼纷纷游来,一捞就有好多,有鰟皮鱼还有塘里鱼。早上前门河里买蔬菜,下午买西瓜,后门河里是买稻草的。房子是清代的,有五进,前有轿厅,中厅,后有大厅花厅。我们住在大厅后的正房里,后面还有一个后花园。<br> 在王洗马巷住过,那里是72家房客,我家楼下住的是张一贯,她是有名的学者钱穆的老婆,她的儿子钱拙和钱行在苏州也很有名。现在对张一贯已有文字记载,但在当时,他们都不声张,我记得高考后张一贯还送了我一本日记本,可惜钱穆去台后又娶了新人。<br> 我还是喜欢苏州的老宅,雕梁画栋,冬暖夏凉,可惜很难如愿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