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半世纪 难忘同窗友

<h3>2018年9月快要到了,亲爱的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647葡萄牙语班的老同学们,你们还好吗?还记得五十四年前的九月,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首都北京,来到了北京广播学院开始了大学新生活吗?那时的我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决心学好葡语专业,报效祖园。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大学生活很短,但我们相处的朝朝暮暮依然清晰,每个人的音容笑貌犹在耳畔。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根本没有忘记!</h3><h3> 先让我们点点名吧:</h3><h3>Rapazes:</h3><h3>陈家英Chen 段居华Duan 吕庆年Lu白振生Pai</h3><h3>瞿亮玄Qu 孙业端Sun 王成顺Shun 王克中Wang</h3><h3>王相臣Xiang 杨正勤Yang 邹思灌Zou</h3><h3>Moças:</h3><h3>曹璐依Lu齐降梅Mei 尚岩Shang 宋英桥Song</h3><h3>童友珍Yu王树荣Shu杨川华 Hua张国珍Guo </h3><h3>张俊芝Zhi 赵亚安An朱怀娣Di</h3><h3>首先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1982年逝去的我们的好同学,我们的好朋友白振生烈士!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愿他安息!</h3><h3> 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共同回忆我们在一起的日子。</h3> <h3>这是全班第一次去秋游,在明十三陵的长陵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笑意写在脸上</font></h3> <h3>这是同学们登上万里长城,饱览塞内塞外风光。</h3> <h3>这是一年级时班级举办的葡语诗文表演会,那时同学们的葡语尚不纯熟,但每个人都表演了节目:安和璐的对口词《镰刀》,吕朗诵叶挺的诗《囚歌》,杨的演唱《拉巴多先生的笛子》,我和王克表演的寓言故事《农夫和蛇》,还有几位同学表演《拔萝卜》《龟兔赛跑》等(恕我记不清记不全了,五十多年前的事了)。表演者演得认真,同学们听得仔细,老师们看得高兴。RecitaI 举办成功,不仅由于同学们的努力,而且也得力于老师们的精心指导。</h3> <h3>这是我和王克表演寓言故事《农夫和蛇》的剧照,这照片一直保存在王克手里。五十多年过后的前年,王克的夫人来京时把这张照片交给了我。我的形象虽然"屈辱"(角色使然),但也算是个永久的纪念了。哈!</h3> <h3>这是Raqul(拉盖尔)老师和班上baixas的合影。宋,娣,Raquel老师,张,友。</h3> <h3>这是我们的老师CarvaIho(卡瓦略)和Lídia(莉蒂亚)夫妇和几位同学在广院校园内的合影。</h3> <h3>Lídia 老师,Raquel老师和altas的合影。</h3><h3>后排:尚,安,Lídia老师,树,璐;</h3><h3>前排:国,Raquel老师,华,梅。</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Raquel老师张宝玉老师和rapazes合影</font></h3> <h3>这是Carvalho老师,Raquel老师,张宝玉老师和辅导员刘梅兰老师同班内rapazes的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班级难得的"全家福"。</font></h3> <h3>这是Raquel老师的丈夫Amarillo和同学们在友谊宾馆院内的合影。</h3> <h3>这是周未樊蜀云老师带着几位同学去友谊宾馆拜访Raquel老师。</h3> <p>这是毛泽东主席接见Raquel和Amarillo老师夫妇</p><p><br></p><p>1964年3月底,巴西军人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在美国政府指使下,巴西军政权对我在巴西工作的王唯真,鞠庆东等9名中国人进行诬陷并逮捕,强加他们的罪名是:从事间谍活动,意图颠覆巴西政权。9人当场宣布绝食舆论一时哗然。</p><p>迫于巴西民众及舆论对政变当局的反对和国际舆论对中方的正义声援以及索布拉尔·平托律师义正词严和强有力的辩护,经过一年的坚决斗争,军事法庭经过长时间“审判”,尽管事实真相已经大白于天下,仍以所谓“颠覆罪”宣判9名中国公民每人10年徒刑。最后以总统的命令将9人“驱逐”出境。1965年4月,王唯真、王耀庭等9人回到祖国。</p><p>回国后,9人均得到了时任国家领导人的接见。</p><p>2014年12月10日,负责对军人政权独裁统治期间罪行进行调查的全国真相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确认军人政权侵犯人权事实及相关责任人。基于这份调查报告,巴西联邦政府决定撤销前军人政权对9名中国公民颁布半个世纪的驱逐令。40年沉冤终大白于天下。</p><p>我们的Raquel老师,Carvalho老师时在巴西共产党中央任职,他们积极参加了对王唯真等九位中国人的营救,因而受到巴西军政权的迫害,经组织安排来中国避难。他们到中国后,受到了我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p> <p>这是周恩来总理接见Raquel及Amarillo夫妇</p> <h3>这是Raquel老师应邀在天安门观礼台上。</h3> <h3>Raquel老师Amarillo老师夫妇长城留影。</h3> <h3>Raquel和Amarillo邀请同学们游颐和园。</h3> <h3>吕庆年和赵亚安主持葡语班会《革命理想永不变 誓将青春献祖国》。</h3> <h3>这是张宝玉老师陪着几位同学去Raquel老师家里作客。</h3> <h3>男主人Amarillo老师热情地在家中接待我们。</h3> <h3>不能忘记我们的老师们。我们学葡语时,没有字典,没有教材。我们的樊蜀云老师,张宝玉老师,刘正康老师,为我们找教材,编教材,一笔一划刻印教材,编词汇表,教我们唱葡文歌,跳巴西民间舞……真是千方百计,呕心沥血。为培养我们,他们不辞辛苦,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和热血。</h3><h3>我们的几位外籍教师一Rosália,Raquel,Amarillo,Carvalho,Lídia,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培养葡语人才,值得钦佩。他们不是因寂寞要排遣"乡愁",却时常邀请我们周末去家中小聚;他们不是富翁,却时时解囊请我们在友谊宾馆小宴。他们和我们亲密接触,是为了给我们创造学习葡语的小环境,让我们尽快学好葡语。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我们的尊敬和爱戴。</h3><h3>我们衷心感谢我们的老师们! 老师们是辛勤的好园丁,我们学习也还努力,是些好苗子,但是由于赶上那段年月,没有和煦的阳光,缺少滋润的雨露,我们多数未能学成葡语,辜负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虽然我们一生勤勉,认真作人,努力工作,也都小有成就,但没能成为葡语人才,是我们多数人心中永远的痛。</h3><h3> 我们的几位外籍教师,我们的刘正康老师都己作古,我们深深怀念他们,祈祷他们在天堂快乐!</h3><h3> 我们恭祝健在的老师们幸福安康!</h3> <h3>Raquel老师和我们在友谊宾馆。</h3> <h3>在Raquel老师家中。</h3> <h3>Lídia老师和同学们在校园里。</h3> <h3>友谊宾馆花园里。</h3> <h3>一九六八年秋,文革渐入尾声,有消息传来:我们即将离校,奔向广阔天地。同学们在广院西门合影留念。</h3> <h3>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光彩,甚至还有几分稚气。四年,迈入广院门己经四年了。但文革贻误了我们宝贵的时光。错误思潮迷惑了我们的思想;风雨飘摇,我们怎能安静攻读学业;派性斗争,离间了我们的同学情,师生情。我们失望,我们迷茫,我们一无所获,我们的青春在无奈地流浪……</h3> <h3>广院教学楼前合影留念。遗憾的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没能在楼里上几年课,没有在这里更多地接受知识的熏陶。自一九六六年初夏始,这里己不容同学们安静地学习,我们被迫裹挟在文革的疾风暴雨中。</h3> <h3>操场曾经是我们健身的场所,我们在这里打球,在这里作操,在这里赛跑。这里曾有我们的欢声笑语,这里曾有我们矫健的身影。在我们即将远行时,这里己野草丛生,一片荒芜。别了,操场!别了,校园!</h3> <h3>北京这千年古都,到处都有迷人的地方,皇家园林颐和园更是享誉中外。四年前,许多同学来到北京,开始大学的新生活,开始忙于学习,后来疲于应服"战斗",无暇来颐和园观赏风景。即将离开京城的日子里,同学们结伴来到风光旖旎的皇家园林"一晌贪欢",只因别时容易再见难。</h3><h3><br></h3> <h3>原谅我们曾经的不文明行为,当时只有"抢占"致高点,才能留下清晰的回忆。</h3><h3>这是在颐和园东宫门外。</h3> <h3>知春亭畔</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真的即将要远行了。</font></h3> <h3>一九六八年秋即将离开学校,离开北京,同学们在天安门广场合影。合影中己有掺进来的"沙子"一来自崇文区纸箱厂的工宣队陈师付,张师付,还有军宣队队员胡世良。</h3> <h3>雄伟的天安门广场,我们将从这里出发奔向新征程。</h3> <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九日,我们来到北京军区4610部队唐山军垦农场。尽管我们不解,我们彷徨,但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赤胆忠心,我们还是义无返顾地扎根在这里。春天我们迎着渤海湾的寒风,跳下冰冷刺骨的泥水中平整稻田。五月里我们冒着霏霏淫雨插秧,用巧手织成了一丘丘稻田的新绿。盛夏赤日炎炎中,我们挠秧拔稗草,为让稻秧茁壮成长。金风送爽时,我们挥镰割稻,丰收的笑意和骄傲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月色朦胧中,我们在打稻场上挑灯夜战,把一袋袋金黄的稻谷装满仓。白雪皚皑中,我们又背着行装去农村两忆三查访贫问苦。</p><p class="ql-block"> 两年的军垦生活中,我们接触劳动,接触群众,提高了思想,增长了才干,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精神,这为我们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p> <h3>卷扬机下,如山稻堆旁,全连大合影,庆祝丰收又一年。</h3> <h3>"身居茅屋,心忧天下"。哈!</h3> <h3>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丝毫也挡不住moças的微笑,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h3> 一九七O年春节,连队批准我回京探家。冬闲时节,同学们,战友们胸佩毛主席像章,头戴仿军帽,拿着借来的相机,飒爽英姿在驻地各处可劲儿照。<div>这是在靶场旁的土山上。</div> <h3>这是宿舍旁毛沟上的小桥边。</h3> <h3>这有点象干涸的鱼塘底。</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就在宿舍门前。</font></h3> <h3>在军垦农场的星期天真忙碌,又要洗澡,又要洗衣,下午三点多必须赶回连队集合。我们几个抽空到另一个师的师部照相馆拍了个照,来回要走一个多小时呢。没有车可乘,全凭两条腿。</h3> <h3>一九七O年底,我们离开了军垦农场,离开了朝夕相处六年多的同学,分配到祖国四面八方,分到各行各业。我们忙工作,忙生活,同学们渐行渐远,音讯渺茫。有许多同学自农场一别,竟再也见不到面了。但不思量,自难忘。山高水远隔不断同窗谊,时光飞逝忘不掉同学情。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同学们又开始联系起来。真的是"百年修得同船渡,五世修得同窗读",同学间的情谊隔不断,日久弥新。</h3><h3> 这是一九八一年初夏,杨正勤借来北京出差机会看望老同学时的合影。</h3> <h3>北海公园九龙壁</h3> <h3>北海公园琼岛</h3> <p class="ql-block">1994年9月吕庆年夫妇和张宝玉老师在圣保罗伊比拉布埃拉公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陈家英夫妇,齐降梅和尚京堂老师在葡萄牙里斯本贝倫塔合影留念</p> <h3>1995年6月吕庆年,段居华与随同李瑞环访问巴西的校友一央视播音员张宏民合影。</h3> <h3>这是2000年秋,童友珍将赴几内亚比绍援外,北京同学为她践行,那天我因事未能前往。一年后我去佛得角,曾陪参赞考察工作,到过小童工作的地方,环境比较艰苦。非洲的几个葡语国家,小童几乎都去过了。非常佩服她无畏勇闯不惧艰难的精神。</h3> <h3>这是二000年秋,齐降梅,吕庆年来北京看望樊蜀云,尚京堂老师。</h3> <h3>当年樊老师为教好我们,倾注她的热情和心血,使我们感到春风般温暖。对照今天不少学校里存在的师腐现象,教师只认孔方兄,不好好教学生,我们愈发感到我们是幸运的,遇到了好老师,我们永远感谢他们!</h3> <h3>这是二00一年夏,吕庆年陪巴西友人登长城游览,约我和尚岩同游。</h3> <h3>这是自和张俊芝分别三十多年后,尚岩请我和张俊芝在东单体育场相聚,我们还打了一阵保龄球。</h3> <h3>这是2001年秋,陈家英即将赴巴西工作,我们为他送行。</h3> <h3>这是2001年秋我赴佛得角援外工作,吕庆年随北京设计院来佛考察,我们在佛得角国父卡布拉尔纪念碑前的合影。</h3> <h3>我们技术组组长想了解佛得角某宾馆老板出租房屋一事,涉及房屋的改造,设备配置,资金的筹备,房屋租金等问题,组长请吕庆年来帮忙,当晚我们的合影。</h3> <h3>这是我们在佛得角白色海滩Tarrafal的合影。</h3> <h3>2002年10月1日 吕庆年夫妇和陈家英夫妇参加巴西大使馆官邸举行的国庆招待会。</h3> <h3><br></h3><h3>2003年秋,我们同游颐和园。</h3> <h3>2004年8月我们受王克之邀赴北戴河旅游,受到热情周到的接待。</h3> <h3>2004年9月7日,北京广播学院校庆暨更名中国传媒大学庆祝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和孙,王克,梅,张有幸参加。</h3> <h3>校园内的庆贺。</h3> <h3>梅为参加校庆来京,我们同游颐和园。</h3> <h3><font color="#010101">2004年9月9日我们陪同梅去看望多年未见的张宝玉老师,受到张老师夫妇的热情款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6年夏,我和安,张相约去圆明园赏荷。</font></h3> <h3>2007年5月1日,我和孙,安,张又回母校,戏称"寻梦之旅"。</h3> <h3>2012年夏,梅携女儿,外孙来京旅游,不忘师恩,看望樊老师,张老师。</h3> <h3>这是2015年赵亚安和曹璐依在上海重逢,两位闺密,两位文艺战士,两位美女又飒爽英姿,奋勇前进!</h3> <h3>青春一别四十多年,再次見面青丝己白!共同回忆水田中的日日夜夜,年轻时的风彩溢滿心间!</h3><div>~应美篇作者张国珍之邀,写下几个字,以表达我们的心情! 赵亚安</div> <h3>2015年10月又是金秋送爽时,我和赵亚安,张俊芝同外语系64级部分同学重返柏各庄农场,追寻那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自1970年始,我们离开柏各庄农场己经四十五年了。今天重返故地,同学们热切地观察着这里的一切:万顷稻田还是那稻田,但如今己划归地方农场,稻穗沉甸甸,好一个丰收年!在我们 昔日披星戴月躬耕的土地上,如今己实现机械化,笔直的田垅,整齐的稻捆,蓝天,白云,秋天的田野如诗似画。通往师部的路,还是那条路,但己经不是雨天泥沾脚的坎坷土路,如今道路两旁高高的白杨树钻天,笔直的柏油路通向远方。我们当然还是我们,虽青春己逝,但豪情依旧。"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h3><h3>同学们意气风发,踏歌而行。</h3> <h3>这里是原师部所在地,四十多年前,我们在这里开誓师会,看全师文娱汇演,看百看不厌的电影。如今这里变得象花园般美丽,同学们纷纷合影留念。</h3> <h3>这是2017年秋我和亚安在葡萄牙佩纳宫后的留影。牙快掉了,才去葡萄牙看看,不容易啊!</h3> <h3>葡萄牙佩纳宫</h3> <h3>葡萄牙贝倫塔</h3> <h3>这是2018年春我和王树荣相约朝阳公园赏月季。</h3> <h3>老同学间的相聚,不是每次都能拍照留影的。老同学見面时,那种欣喜,那种激动,那种亲切,不是拍照可以反映出的。老同学虽未见面,但通过书信,通过网络,传达的关心,问候,帮助,慰籍,拍照是无法表达的。老同学分手后虽一直未见,但心中仍记得,仍惦念,仍祝福,心灵的相通也是难以述说的。</h3><h3>我的亲爱的老同学们,感谢今生和你们相遇相知;请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请多多保重,让我们在同一蓝天下,千里共婵娟!</h3><h3> 最后选用几张佛得角的风景照片,并选用改编网络上的几段话,表达我们共同心声。</h3> <h3>有种惦记,疏淡但很甘甜;</h3><h3>有种问候,平常却很温暖;</h3><h3>有种信任,无言却最真切;</h3><h3>有种感情,清澈但最长远。</h3><h3>这就是老同学!</h3><h3>(佛得角圣地亚哥岛)</h3> <h3>老同学是一眼清澈的甘泉,永远默默地温润着你的心田。</h3><h3>老同学是一根心灵的拐杖,当你疲倦不堪、苦闷彷徨时,他能有力地支撑你的心灵,陪你走向光明的彼岸。</h3><h3>(佛得角圣地亚哥岛)</h3> <h3>老同学是一轮皎洁的明月,它不似太阳那般热辣,不似星星那样茫然。它静静地悬挂在你的窗前,默默地关心你呵护着你。</h3><h3>(佛得角布拉瓦岛)</h3> <h3>老同学是一把温暖的柴火,时光荏苒,虽天各一方,但常在网络上见面,感觉就在面前,相逢一笑,温暖心田。</h3><h3>(照片为我拍摄的葡萄牙的罗卡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