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二)

张曙光

<h3>昨晚在咖啡屋看的球赛,回到宾馆已经很迟了,第二天是被女儿叫醒的,一看九点半了。还好这次是一趟走走停停的自由行,讲的就是个自在,今天的安排是武侯祠、锦里、购物。天空飘点小雨,为了方便我们还是打的前往武候祠,因为成都的著名景点都离不太远,打的反而觉得划算,按照我的习惯,凡是到了有历史积淀的地方我都会请个导游,因为这样才能游的明白,游的有序,游的省时。可这次女儿提出了反对,只好租了个电子导游讲解。来成都之前备过课的,知道武候祠有十五万平方米,230亩,是全国唯一一个君臣合祀祠庙,这里是喜欢三国的人最好的去处。</h3> <h3>电子导游比较死板,人走到哪里通过感应才开始讲解,随意性较大,断断续续的,而且经常说些我们不懂的,听的总是不爽。一趟下来了解的七七八八的,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原来这里其实是祭祀刘备的庙宇。一进门大门上挂的是"汉昭烈庙"的横匾就能说明问题,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只不过诸葛先生功高盖主,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而将这里称为武侯祠了;第二该祠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第三是有几个有趣的地方值得我们了解。 1、几个数字:50、50、70。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2、碑最著名的是"三绝"碑,又称唐碑,由才华横溢的、曾任三朝宰相的裴度所写,这就是唐碑的第一绝文章绝。第二绝便是这书法绝,书法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柳公绰的书法。第三绝便是碑文由著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裴文、柳书和鲁刻而被誉为"三绝碑"。3、明碑了解下托着它的似龟非龟的东西就涨知识啦,龙的第六个儿赑屃,又名霸下,力大无穷,被大禹收伏,治水立过功;4、楹联最著名的是攻心联。诸葛亮殿的门嵋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我们把它简称为"攻心联"。了解完这些,我个人认为算得上满伦经腹了。</h3><h3> <br /></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拜武候,泡锦里,是成都旅游的时尚。游完武侯祠出来,隔壁就是锦里小吃,空气间弥漫着成都特有的麻辣的味道,时至中午,己是饿了,整条街看上去都是吃的,不管是姑娘还是小伙,大人还是小孩,随处可见端着碗的、撸着串的,在这里不管形象,也不需要形象,要的就是美味,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女儿买了个鸡翅包饭,直呼好吃,我拿了个鱿鱼须,汗流满面,一路走去,其乐融融。路上两旁不时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怀旧也是怀念童年淳朴的快乐。一条街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怀旧的人情感有了出口,爱吃的人满足了口腹之欲,这应该是成都之行最大的收获吧。</font></h3> <h3>在锦里呆了两个多小时,有些呆不住了,肚撑眼还要,满身的烟尘辣味,雨后天晴的闷热觉得要被考出油来,爷俩决定回宾馆休息,这就是自由行的好处啊。</h3> <h3>女儿对我说,老爸,晚上不想吃辣的了,我说估计这儿锅底都是辣的,不吃辣,很难。女儿眨巴着眼睛说我们可以吃日料啊。好吧,入套了。在成都这家上井精致料理坐下了,连续几天的麻辣,换个口味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有点心痛。</h3> <h3>今晚的任务就是在春熙路商圈附近逛逛,体验成都的繁华;寻找谢老师推荐的太古里负一楼书店"方所",演绎文艺范;淘几件心仪的商品,过把消费的瘾。放松心情,抛开烦恼,一切是那样的美好。走走停停间记录下这些文字,留下的更多的是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