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行政学院井冈山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2018年7月14日

<h3><b>  2018年7月14日,甘肃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管怀义带领学院30名党员干部先后到达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井冈山、毛泽东和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及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调研访谈等形式进行坚定理想信念专题教育活动。</b></h3><h3><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此次专题教育活动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使党性教育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的指示要求,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教学方式,真正让学员从科学理论,党章和党规党纪以及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学习和领悟井冈山精神,</span>进一步促进学员走进历史深处,身临其境地体验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增强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在思想和行动中更加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b></h3> <h1><b><u><i>南昌八一纪念馆现场教学</i></u></b></h1> <h1><b>  南昌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b></h1> <h1><b>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旋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议依中央原定方针转兵广东,相机夺取广州,再次北伐。</b></h1> <h1><b>  1928年4月下旬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b></h1> <h1><b>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b></h1> <h1><b>  1933年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自是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b></h1> <h1><b>  7月15日,全体学员怀着激动和敬仰的心情踏上了井冈山红色之旅,为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置身于中国革命的摇篮,重温红色历史,接受革命洗礼。</b></h1> <h1><b><u><i>互动教学 与红军后代面对面</i></u></b></h1> <h1><b>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它是我们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伟大转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军女战士 中组部原副部长</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一曾志</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从井冈山革命时期的红军战士,到中组部副部长,曾志母子失散23年,却让儿子终生务农,又<span style="font-size: 20px;">婉拒嫡</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孙"农转非"的要求。学员认真聆听曾志的嫡孙石金龙老师讲述一个"不通人情"的倔强老人的革命情怀。</span></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会安。信仰坚定的老一辈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至今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继承发扬。</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袁文才 江西宁冈人,王佐,井冈山人,</b></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30年2月24日,袁文才,王佐被错误杀害。<br /></b></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全国解放后,袁文才,王佐被错杀的历史陈案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追认为革命烈士。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还特别邀请了袁文才之妻谢梅香和王佐之妻兰喜莲到井冈山宾馆见面。亲切地称她们为"嫂子",向她们表示亲切慰问,并一起照了相。袁文才和王佐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b></span></h1> <h1><b>  学员聆听袁文才嫡孙袁建芳老师、王佐嫡孙王生茂老师讲诉祖辈们在那段战火硝烟的岁月,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和跌宕起伏的人生。</b></h1> <h1>学员与袁建芳老师合影留念。</h1> <h1><b><i><u>专题教学活动</u></i></b></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江西行政学院 干教院原院长吴芳宁教授为培训班学员做主题为&lt;&lt;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gt;&gt;专题报告。</b></h1><h3><br /></h3> <h1><b><i><u>现场教学一一矛坪八角楼</u></i></b></h1> <h1><b>  学员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听党史。</b></h1> <h1><b>  八角楼前感怀历史,一首红色歌谣《八角楼的灯光》把学员们带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毛泽东同志就在这个有八角天窗的小阁楼里写下了两篇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个著作其中重要的内容也是从理论上回答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个疑问,毛泽东同志对这个问题的系统思考,是为陷入困境和迷茫的中国革命指出了光明的道路和正确的方向。</b></h1> <h1><b><i><u>黄洋界现场教学</u></i></b></h1> <h3>在这里,我们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身临其境感悟井冈山精神。</h3> <h1><b>  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位于井冈山西北面黄洋界下面,原名五里横排,是当年红军从宁冈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路为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当年的朱德军长年过四十,坚持亲自挑粮,并留下"朱德的扁担"的美谈。<br /></b><b> 学员们前行在红军当年挑粮的崎岖山路上,感叹红军当年的艰苦,深感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b></h1> <h1><b><i><u>现场教学</u></i></b></h1><h1><b>一一小井红军医院,曾志墓</b></h1> <h1><b>  井冈处处遗忠骨,松树风格励吾侪。1929年1月29日,反动派在叛徒陈开恩的带领下,窜入小井村,因威逼利诱也无法从伤员口中得出红军转移的方向,而恼羞成怒,将130多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员,全部活活枪杀。</b></h1><h1><b> 1951年井冈山人民将部分烈士遗骨迁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立了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以示纪念,1969年在烈士牺牲的原地再建一座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碑上书写着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永恒的美丽</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一全体学员拜谒曾志墓</b></h1><b><h1 style="text-align: left;"><b> 墓如其人,和蔼,俭朴,淡雅,却肃穆。</b></h1></b><b><h1 style="text-align: left;"><b>  曾志大姐低调,但却高格。曾志是美丽的,是美丽的红军女战士。</b><b>她的美丽不拘于容貌,更在心灵的深处。她的举止是那么的潇洒,她的生命是那么的灿烂,她的离开是那么的超然。她功绩显赫,但却选择默默无闻。就连安魂之所,也选择在人们目光难及的树林草丛中。</b></h1></b> <h1><b>  在翠绿的山坳里,颜色是突兀的黑色,一座静静的的二层小楼,就这么安静的耸立在小井,它就是301医院的前身,小井红四军医院,最初取名为"红光医院",是我军第一所战地医院。</b></h1> <h1><b><i><u>现场教学</u></i></b></h1><h1><b> 一一井冈山博物馆</b></h1> <h1><b>  英雄精神是一个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到自己不足与差距;是一座丰碑,标出了精神的高峰。面对革命先烈崇高的英雄精神,面对他们的舍身取义,当今的我们应该感激,应该坚守。有了这种精神,即使遇到各种困难,各种挫折,各种委屈都能有强大力量,都能勇往直前。</b></h1> <h1><b><i><u>现场教学</u></i></b></h1><h1><b> 一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b></h1> <h1><b>  7月18日,学员们来到激励后人前行的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和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学员们看到的不再是井冈山秀美的风景,而是穿越历史的烟云,看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誓死拼搏的豪情壮志。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刻在石碑上的名字,更是一种激励无数后人前行敢于拼搏的精神。</b></h1><h1><b> 在烈士陵园,无数先辈们安睡着,队员们自发地列队登上纪念堂,敬献花圈,在大堂中庄严行礼,脱帽后深深的三鞠躬,三分钟的默哀礼,为英烈们送去最崇高的敬意。愿天堂有灵,英烈安息。</b></h1> <h1><b>  无数革命英烈永远长眠在这里,他们用生命书写了短暂却伟大的一生,他们的事迹催人泪下,他们的精神感天动地,全体学员认真聆听,深情感受英雄们的革命情怀和高尚精神。</b></h1> <h1><b><i><u>现场教学</u></i></b></h1><h1><b> 一一茨坪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b></h1> <h1><b>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研究室原主任,江西省历史学会理事李春祥老人为学员们进行现场教学,讲述井冈山革命精神,激励我们弘扬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做一名合格党员。</b></h1> <h1><b>学员风采</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映山红</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 /></b></h1><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夜半三更呦盼天明</b></h1></b><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寒冬腊月呦盼春风</b></h1></b><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若要盼得呦红军来</b></h1></b><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岭上开遍呦映山红</b></h1></b><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岭上开遍呦映山红</b></h1></b> <h1><b><u><i>韶山现场教学</i></u></b></h1><h1><b> 一一毛主席铜像广场</b></h1> <h1><i><u>党性锻炼</u></i></h1><h1> <i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全体学员向主席像敬献花篮,鞠躬致敬,参观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故居,重温伟人情怀。</i></h1> <h1><b><i>党性锻炼<br /></i></b><h1><b><i> &nbsp;</i></b><span style="font-size: 16px;"><b>韶山毛泽东故居和宁乡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b></span></h1></h1> <h1><b><i><u>微党课</u></i></b></h1><b> 学员认真聆听刘少奇同志的革命历程和革命情怀,</b><span style="font-size: 16px;"><b>&lt;&lt;工运领袖虎山行&gt;&gt;,&lt;&lt;一辆见证历史的吉普车&gt;&gt;,&lt;&lt;党建理论的不朽篇章&gt;&gt;,&lt;&lt;一张礼品清单&gt;&gt;,&lt;&lt;舍弃小家为国家&gt;&gt;这些感人励志的故事让我们更加熟悉,更加敬仰和怀念刘少奇同志。<br /></b></span><b>。</b></h3> <h3><b>  经过一系列红色教育学习,甘肃行政学院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的井冈山学习暂时告一段落,但井冈山精神对于每一位学员来说不再仅仅是纸面上单纯的文字,更是无数为革命献身的先辈们用身躯铸就的革命精神。<br /></b><b> 学员们纷纷表示今后还愿重上井冈山,再唱映山红,愿成为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用自身的努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永不言弃,勇敢拼搏。</b></h3> <h1><b>吹响号角,带着新使命,新任务,新挑战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b></h1>

井冈山

学员

革命

教学

红军

精神

袁文才

现场

年月日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