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div>在天之中央,</div><div>大地之中心,</div><div>世界之心脏,</div><div>雪山围绕,</div><div>一切河流之源头,</div><div>山高土洁,</div><div>地域美好。</div><h3>这是敦煌出土的古代文献资料对雪域高原的描述, 对壮丽的高原充满了无限的敬意和热爱之情。</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历代藏族诗人对雪域的赞美和炽热的眷恋,也是高原之外的人们难以想象的</span></h3><h3> </h3> <h3> <b><font color="#ed2308"> 迟到的作业</font></b></h3><h3>
从西藏回来已几个月了,一直都想把进藏的所见所闻与大家做一个分享,但就是提不起笔,一直拖到最近,才终于有了些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份作业。写游记这类的作业还是第一次,如果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可能连格都不及,但这并不奇怪,因为这方面我本来就不专业,既没有摄影大师加p图高手的专业技能,也没有妙笔生花、将游记写成教科书级作品的水平,对我而言这就像是一本流水账,一切只是以看懂为目的。<br></h3><h3> 简单的絮叨几句:我属于那种不是很聪明而且还有点一根筋的人,具体表现为: 二十年的时间里只学会了做葫芦丝这一件事情,虽然做得不够完美但一直都在认真地坚持去做。苦涩的青年和浓沉的中年全都耗在这一件事情里面。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岁月的美好,时光的河流便裹挟着我来到不惑之年。当我从纷繁复杂的人生中渐渐地悟出一些道理时,头上不知何时冒出的几丝白发似乎在告诉我:如果再不抓住青春的尾巴出去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就真的来不及了。</h3><h3> 诗与远方一直都是我的梦想 ,但平凡的我又无法从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完全解脱,只能在现实与梦想中去寻找平衡。 于是我有意识的放慢匆忙的脚步,在慢生活里去感受一些工作以外的东西:比如旅行、品茶、拍照等等……每当闲暇之余总会去到云南的某一个安静的角落,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里暂时忘却所有烦恼和疲惫,用相机记录下当地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年我几乎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细细地品味了彩云之南的风土人情和旖旎风光。渐渐地、旅行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h3><h3> 西藏——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也是我人生中目前为止以自驾旅行的方式到过最远、感悟最深的一场旅行。西藏的美是用任何文字和图片都无法表达的,唯有身临其境亲身体会。 </h3><h3> 这份作业完成的效果虽不专业。但这里记录了我本人在进藏路上最真实的一些景观和感悟,虽不出色但很真实,希望我的这些付出能够为即将去往西藏的您有所帮助!</h3> <h3> 有人说去西藏是为了洗涤心灵、净化灵魂,还有人说去西藏是为了逃避生活,让受伤的心灵在这片纯净的世界里得到抚慰……这些对我而言都对不上号,在几十年的红尘修炼中早已练得刀枪不入,不但内心坚如磐石且灵魂也没受到污染,用不着费那劲跋山涉水的去洗涤去净化 。我去西藏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去看看</h3> <h3>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说走就走的冲动,但总是缺乏背起行囊、遨游四海的勇气。对于平凡的你我,理想与现实永远都需要去面对的一个问题。 </h3><h3> 为了这次西藏之行,我已等了太久。终于,在2018的春节过后,那个一直幽居在心里多年的梦开始离我越来越近 。三月份去了一趟老挝回到昆明以后,我就开始正式启动西藏之行的计划,除了在网上查找各种进藏攻略,购买一些路上使用的必需品之外,还综合分析了进藏的最佳时间和路线情况,最后把出发的时间确定在五月底。</h3><h3> </h3><h3><br></h3><h3> </h3><h3> </h3> <h3> <b><font color="#ed2308">准备—</font></b>—</h3><h3> 进藏前的准备工作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是准备一些旅途中的必需品,比如锅碗瓢盆、便利食品、防寒衣物、氧气袋以及抗高反的药物等等,光这些就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h3><h3> 二是加强身体锻炼,高原上氧气稀薄早晚温差太大,需要一个强健的身体来抵御恶劣多变的气候。为此我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每天早上六公里长跑,跑完后回家用冷水洗澡,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御寒能力不容易感冒,要知道在高原感冒了那是非常危险的事。事实证明这一项准备很有必要也非常管用。 在纳木措拍星空的时候,凌晨两点的气温低至零下五度,趴在冰冷的地上冻得手脚冰凉也安然无恙。 至于红景天,我只吃了四天左右,四天里也没有按时按量来吃,因为记不住后来就干脆不吃了,对抗高反是否起到作用不清楚,依我看作用有限</h3><h3> </h3> <h3><b><font color="#ed2308"> 交通工具</font></b> </h3><h3><br></h3><h3> 陪我走进西藏的是这辆jeep牧马人,柴油版2.8带涡轮增压。选择柴油的有两个原因,一是藏区柴油比较普遍,基本上每个加油站都有,而高标号的汽油就不一定会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柴油动力好且非常省油,高速上六毛多一公里左右,很合算。说起这车吧要是在一般道路上开的话并不适用、可以说一身都是缺点,底盘和悬挂太过坚硬,一遇到减震带之类的障碍物就会蹦得老高,就跟坐在铁板上一样,与 舒适 两个字根本无缘,高速上时速过快有时还会漏点风,由于挡风玻璃近乎垂直的设计导致风阻过大,总之问题多多。诞生于1941年的威利斯 是它爷爷,到它这一代除了名字不一样以外,外形上依然延续它祖宗那方头方脑的样子,显得太过老气陈旧。但是——牧马人从诞生那天起,它就不是给你用来享受的,它是专为越野而来。那些人迹罕至的荒野、荆棘密布的道路才是它应该去的地方,事后证明,在进藏来回六千多公里的、特别是进墨脱那种鬼见都发愁的路上,在牧马人强大的越野性能面前都是小儿科,无论多么复杂的道路,都能所向披靡轻松应付,它的所有缺点在那里都变成了优点,野性不羁的性格得到极致发挥</h3> <h3> <b><font color="#ed2308">旅行伙伴</font></b></h3><h3> 平时我喜欢一个人出门旅行,因为一个人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但自驾西藏绝对称得上是一趟长途旅行,道路险峻路途遥远,加之气候恶劣随时都隐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找个人一起同行非常必要。</h3><h3> 我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在圈内邀约,想去的人挺多,但合适的同伴几乎没有。我不想与一个整天电话不断、业务繁忙、身在路上心在别处的人同行,那样没有意义。旅行就像品茶和看书一样,需要用心去感受 , 然后相互交流一起回味 。</h3><h3> 旅行和旅游的意义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旅行——是让自己从喧嚣浮躁的生活中走出来,独自于漫漫旅途上的一种修行。而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慢慢的去感受去细品一路的风景。</h3><h3> 旅行也不只是简单的让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它赋予的内涵和乐趣只有在真正懂得旅行的意义之后。当然要做到这点也有难处,首先得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强健的身体,还要有宽裕的时间。其中心态最为重要,特别是在西藏那种环境恶劣条件非常艰苦的地区 ,面对那些历经沧桑顽强不屈的人们,我们必须要放弃一切优越感,用真诚的态度和接地气的方式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这样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它的一切不同和美好……</h3><h3> 随着出发的时间一天天临近,合适的旅友一直没有出现,时间已定不想更改,我决定独自一人出发。</h3><h3> 出发的前一天把车开到维修厂做一个必要的保养,另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我的计划,他就是这个修理厂的总经理——华成。记得当时他在忙着,只说了几句话“他要跟我一起去西藏”。</h3><h3> 当我出发的那天早上带着怀疑的心态看到他的时候,早已背着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小包,独自一人站在北京路上一个十字路口等待已久。此时此刻我才算真正明白什么才叫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为这次旅行足足准备了几个月,而他只用了一天。(当然该准备的我都替他准备好了)。这位仁兄不但业务水平好,学历高,阅历丰富还酷爱旅行,我们有许多的共同爱好,最关键的是驾驶和修车技术那也是杠杠滴,他的加入不但为枯燥的旅行增添快乐,同时也给车辆多了一份安全保障,哈哈,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h3><h3> </h3> <h3><br></h3><h3> 昆明到拉萨一共2300公里,高速公路经大理至丽江以后就转入214国道也称滇藏线,然后经香格里拉到达西藏的芒康并入318国道与川藏线汇合,一直到圣城拉萨。滇藏线一共要翻越九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和垭口,其中有著名的梅里雪山和白马雪山,最高的东达山海拔5100米,沿途不仅有高山峡谷、雪山草甸、森林湖泊,还有横断山脉及三江并流等自然奇观,路途遥远而艰险但一路上风景如画,这也是许多驴友进藏的首选线路。</h3><h3> 好啦不说啦,下面就请各位亲们跟着我一起神游大美滇藏线吧!!!</h3> <h3> <b style=""><font color="#ed2308"> 出发</font></b></h3><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 第一天 昆明——丽江 ——香格里拉 ——飞来寺</font></b></h3><h3>5.2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两个人一起正式从昆明出发,一路向西……<br></h3> <h3> </h3><h3>下午两点离开高速转入丽江到香格里拉214国道,到达虎跳峡镇的金沙江边吃午饭,这家餐馆是当地纳西族人开的,几年前曾经常来这里吃,味道不错,价格合理</h3> <h3> <b><font color="#ed2308"> 香格里拉</font></b></h3><h3>从虎跳峡镇吃好午饭出来,就是延绵几十公里的爬坡路段,我们沿着当年 洛克 的足记, 走进香格里拉。 </h3><h3> 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气温也随之降低,刚才还处在三十几度植被茂密的夏天里蒸烤,转眼间就已进入到天寒地冻的雪地里发抖,这种一天经四季的感觉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h3> <h3> 早上从昆明出发到下午四点左右到达香格里拉,行程650公里,原计划当晚在香格里拉住一晚,但当时这里正下着大雨,看看时间还早就没有进城,沿着绕城公路直奔梅里雪山</h3> <h3>
“香格里拉”一词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香格里拉”一词来自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1933年写成的一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据詹姆斯·希尔顿自已所说,该小说灵感来自著名旅华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的,对以丽江为中心的中国西南藏区的探险经历的描述。小说中的香格里拉被描述成一个四面雪山环绕,富裕祥和,逍遥自在,各种宗教和平相处的世外桃源。小说一经面世,立即引起广受“一战”创伤的西方世界的关注和追捧,寻找香格里拉成为几代西方人的梦想。上世纪四十年代,《消失的地平线》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影响范围再次扩大,电影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很快唱遍了全球。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郭氏家族注册成连锁酒店品牌,香格里拉酒店也成为高端酒店的代表之一。
</h3><h3><br></h3> <h3>五点左右到达奔子栏景区</h3> <h3><br></h3><h3> 奔子栏位于德钦县东南、金沙江西岸、白茫雪山东麓。距中甸县城81公里。是奔子栏乡政府驻地,为藏族聚居区。奔子栏是藏语音译,意为美丽的沙坝。位于中甸至德钦公路的咽喉,也是古渡口,为进藏必经</h3> <h3>奔子栏海拔3500米左右。马儿在这里已有轻微的高反,油门明显的要比平地踩得更深。在观景台稍作停留,继续从沿盘山公路向此行中第一座雪山、白茫雪山挺进。</h3><h3> 此时正是格桑花开放的季节。那茂密的林间、宽阔的草甸、陡峭的山崖,到处都盛开着红的、紫的、粉的美丽格桑花,漫山遍野非常壮观。</h3> <h3>天色已晚,离住宿地飞来寺还有几十公里,我们全然不顾,仍然一路走一路玩,坚持把风景在路上、走到哪算哪的旅行精神进行到底,只要好玩好看 ,根本不惧黑夜的到来</h3> <h3>夜幕降临,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孤独的行驶在茫茫的雪山深处。路上安静得有让人点心生恐怖。还好有路边那一面面高高飘扬的红旗犹如在心里升起一团火焰,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给人一种亲切和踏实感。</h3> <h3> <b><font color="#ed2308"></font></b></h3><h3>在214国道上开车有个好处,就是岔路基本没有,村庄也基本不多,只要保持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就基本不会走错。到飞来寺已是晚上十点多钟,这里各种宾馆旅社很多,吃住都挺方便,游客都是为了观看对面的梅里雪山而来。今天一共开了八百多公里,用时十四个多小时。我们找了家便于第二天早上观赏雪山的宾馆住下</h3><h3> </h3> <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第二天</font></b></h3><h3><b style=""><i style=""><font color="#ff8a00"> 梅里——芒康——左贡</font></i></b></h3><h3><br></h3><h3>23号早晨,醒来已是天色微明,拉开窗帘就可以看见卡瓦格博雪山主峰,赶紧来到阳台架好长枪短跑严阵以待,但对面的主峰就是躲在云雾里羞答答的不肯出来,这种天气估计想看日照金山的壮观景象是没戏了,耐心有限,不出来就不看呗,反正四年前已经看到过了,再说到了西藏以后雪山多了去了,收起装备赶路</h3> <h3>从梅里到西藏芒康的路上,一直都是下山,公路也变得狭窄,一路上车辆很少,山高谷深,道路狭窄,但沿途经过的藏族村庄很有特色</h3> <h1> <b><font color="#ed2308"> 进入西藏</font></b><font color="#ed2308"></font></h1><h3>5.23号上午十点左右,我们来到了滇藏线交界处。看到那牌匾上写着“西藏昌都”的字样让人心情激动不已。虽然西藏是自己国家的领土,但由于路途遥远,道路艰险,来一趟感觉比出国还难,(我经常出国,但只去过老挝和缅甸:)赶紧拍照留念记录下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h3> <h3>走到滇藏两省交界处的标志前,我的左脚还在云南,右脚已踏上在西藏的土地</h3> <h3>美丽的藏寨</h3> <h3>旅行没有目的 ,风景只在路上</h3> <h3>经过一小小的藏寨,藏民们正在建房,女的负责在下面背土,男的负责在墙上用木制的工具打墙。他们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及富穿透力的歌声在大山深处久久回响。他们把辛苦的劳作与优美的歌舞完美融合,让人有点分不清这到底是在劳动还是在进行一场歌舞表演。这种生活场景早就以艺术的形式搬上舞台,名字就叫“打墙舞”</h3><h3> 我们下车来到现场,从淳厚朴实的藏族同胞手里接过工具、学着他们的样子夯起墙来。不懂藏语没关系,一句扎西德勒足以拉近彼此距离,融入生活感受民俗才会使旅行更有意义。</h3> <h3>下午五点左右终于到达第一个县城——芒康。行驶一天的路程终于看见有个三叉路口,这是214和318线的汇合处,但路口没有任何的路标和指示牌,我们只能凭感觉驶向往右的道路,在翻过一座垭口下到山脚时才终于看见有块路牌,上写 往成都方向,我们两个人都懵了,原来方向走反了,此时已从芒康县城出来有二十多公里,只好又原路返回。但这段走错的路上风景却很美,那绵亘起伏的山岗上是一望无垠的草甸。此时虽已是六月份,但春天的脚步还未来到这里,地上还留着去年的残草,由于空气特别干燥这些草并未腐烂,踩在上面软软的绵绵的</h3> <h3>从芒康出来我们就开始进入著名的318线国道。</h3><h3> 318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西藏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是中国最美的国道。
因其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6年第10期评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h3> <h3>芒康以后的海拔平均在三千八以上,途径一个四千二百米海拔的垭口,我们下车体验是否有高原反应,但身体没有什么异样感觉,一切正常。于是就地来了几个俯卧撑除了有点轻微的喘气以外,高反的影子都没见着</h3> <h3>进入西藏以后沿途有很多这样的检查站。西藏的路上没有电子眼。控制速度是用限速条。具体流程是:在上一个站点领一张纸条,上面标有经过此站的时间和到达下一个站点的具体时间,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以内才能到达,如果提前到了就被视为超速就得认罚</h3> <h3>傍晚的时候到达此行最高的垭口——东达山。海拔五千一百多米,同行的哥们儿有点怀疑这个高度的真实性,这么高的地方身体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呢?于是我又来了二十个俯卧撑,除了喘几口粗气以外那可爱的高反还是没来</h3> <h3><br></h3><h3>东达山下来天已漆黑,晚上十点多到达左贡县城,今晚就在此安营扎寨。此时的左贡县城已是华灯初上、灯红酒绿,一派繁荣景象。县城只有一条主街,街道两边遍布旅馆和饭店,随便找个卫生条件好点的旅馆安顿下来,痛快的洗去一天的疲惫。出来找吃的有点让人傻眼,一眼望去整条街上几乎都是成都担担面、自贡豆花之类,有种到了四川某个县城的感觉。</h3><h3> 随意进了一家富顺川菜馆,操着一口地道自贡话的川妹子扯起嗓门大声问道“两位大哥吃啥子”,哈哈!在这荒凉偏僻的地方居然还能听到乡音吃到川味,感觉亲切!</h3><h3> 进入西藏 的第一个夜晚一定要庆祝一下。从车上拿出白酒两个人对饮,平时滴酒不沾的我也有小酌两杯的冲动,才一杯酒下去就感觉头晕目眩了,忽然想起出发之前有进藏的前辈们曾说;来西藏的头三天是不能洗澡不能喝酒的,那样会引起高反。但此时澡已洗完酒也下肚了,咋办?管他呢。酒足饭饱带着微醺回到酒店很快进入梦乡,一觉睡到第二天自然醒来一切安然无恙</h3> <h3><b><font color="#ed2308">第三天</font></b> </h3><h3> <font color="#ff8a00"><i>左贡——八宿——然乌——波密</i></font></h3><h3>5.24号早上,一大早我们从左贡发,一路阳光明媚,蓝天白云。左贡出来的路况也比昨天的更好,公路顺着河边的山谷一路前行,河谷两边的树已经冒出浅绿的嫩芽,一个个古朴别致的藏寨散落其间。春风拂面,白云悠悠,心情犹如这绚烂的阳光般无比灿烂。</h3> <h3>西藏人烟稀少,镇与镇之间的距离一般都在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商品流通极为不便。出发前特地准备了几箱零食沿途分发给这些孩子们</h3> <h3><br></h3><h3> 路上遇见最多的就是骑行队伍,他们几个人或者十几人一组,都来自五湖四海,相遇在318的某个角落,为着相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他们结伴而行,一路相互照应,身上鲜艳的户外服耀眼夺目,成为漫长的318线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到达目的地以后各自散去。这段经历也将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的最难忘最美好的记忆。</h3> <h3> <b><font color="#ed2308">遇见和感悟</font></b></h3><h3><br></h3><h3>这位徒步的小伙子来自江西,高高的个子结实的体魄,善意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一个硕大的旅行包手里还拿着一根登山杖,这是此行遇见的第一个徒步者,他从丽江出发开始徒步,到这里四百多公里路程已经走了十四天,离目的地拉萨还有一千多公里,按目前的行驶速度至少还要近两个月的时间。</h3><h3> 青藏高原那莽莽的群山和永远看不见尽头的道路,两千多公里的路程一百余天的时间,他要一个人以徒步的方式孤独的完成跋涉,这是需要何等的毅力和信念,对这种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我心里除了佩服还是佩服。下车稍作简短的交流并送上一罐红牛,互道珍重继续赶路</h3> <h3>这位徒步者来自四川,他们是夫妻同行,从成都出发,到左贡现在这个位置已经走了四十多天,目的地拉萨。她的妻子在前面不远的地方,为了防晒头上用围巾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推车上是一大包日常用品,这样的装备行走起来比背着更加轻松。一路上只要遇见我都会送上一罐红牛,以表示对这些勇敢者们的敬佩</h3> <h3>这位女士来自福建泉州。一个人从雅安出发开始步行,到现在的位置已走了四十多天。</h3><h3> 怀着谦卑与真诚我们做了简短的交流,每一次交流都会有新的收获,也为她们的执着精神所感动</h3><h3> 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下,她们没有向现实妥协 ,依然坚守内心的那份宁静,以常人难以理解的方式孤独地行走在苍凉的高原,在宁静中发现自我,欣然享受着那份孤独和安宁。</h3><h3> 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等我有钱了我也这样,或者说等我有时间了我也像你们这样出去旅行,……现在没有去不就是没钱没时间嘛”。</h3><h3> 其实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喜欢旅行的人而言,她们既要工作挣钱还要兼顾诗和远方,时间对她们而言比常人更为重要。至于钱嘛也不是阻止你实现梦想的绊脚石。现在去往西藏的方式很多,可以徒步、骑车、开车,火车飞机选择多多、丰俭由己。关键是等你真的有了钱的那一天,你的兴趣和梦想是否已经褪色?也许 有的人会把钱用来买豪车住豪宅,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地位。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泡吧撩妹、及时享乐人生上。并不是每个人有了时间和钱都会选择去更新自己的思想、提升个人的品味。要不怎么会有土豪和贵族之分呢?其实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还有理想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就如这位徒步的女士,她们也许物质贫瘠但精神富足,也许囊中羞涩但气质高贵。因为她们 不俗——</h3><h3> </h3><h3> </h3><h3><br></h3> <h3> <b><font color="#ed2308"> 邦达草原</font></b></h3><h3>左贡出来约一个小时到达邦达草原。这里山势平缓、视线开阔,是一处优质的天然牧场。天空蓝得发紫,白云触手可及。那曲折的盘山公路沿着山丘蜿蜒而上,直至没入云端 ,在这里,一条普通的公路在也变得如此美丽</h3> <h3>美丽的邦达草原</h3> <h3> 邦达草原长80多公里,宽约20公里。地势平坦,草肥土沃。它是西藏东部交通枢纽,邦达机场就坐落在邦达北面草原上,川藏公路北线和南线也在此相连</h3> <h3>从邦达草原一路往上,经过约三十分钟的爬坡路段既到达又一座垭口的最高处——业拉山口。此处海拔4658米,气温只有六度,呼啸的寒风把五颜六色的经幡吹得猎猎作响。爬上最高处的观景台上极目远眺,远处的雪峰绵亘起伏,著名的七十二道拐就在脚下。如此壮丽的景色应该吹奏一曲才能抒发内心的情感</h3> <h3> <b><font color="#ed2308"> 七十二道拐</font></b></h3><h3>从业拉山垭口往下就是著名的怒江72道拐。</h3><h3> 从邦达到业拉山顶几十公里路程都在爬坡,但由于山势平缓、视线开阔,并不觉得有多险要。到达山顶时山势急转直下,巨大的山脉在此突然断裂开来,整座大山就像被某种神秘的力量分为两个部分。刀削一般的悬崖、深不见底的沟壑让人看了毛骨悚然。一道似乎无法逾越的天堑、在伟大的人类面前终究被征服 。</h3> <h3>接近谷底时又是另一番景象。青绿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在山泉的滋润下仿又回到了云南</h3> <h3>从业拉山顶上到怒江谷底,长达几十公里的盘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从顶上只有8度的温度到谷底34度的温差里,充分体验了一山分四季的神奇过程。</h3><h3> 来到大峡谷底的怒江边上,靠着路碑准备好表情准备拍个照留作纪念,一位藏民朋友不请自来要和我合影,他告诉我合影的理由居然是:因为他比我长得帅!</h3> <h3>下午经八宿到然乌,海拔逐渐升高,气温越来越低,积雪越来越多,景色越来越好。</h3><h3> </h3> <h3><br></h3><h3>转经筒一次又一次的转动,长头一次又一次的触地,这是藏族人民对佛教的信仰。</h3><h3> 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藏民变卖家产 ,备足干粮,以最虔诚的心从家中磕长头至拉萨,只想为佛祖送上他们诚挚的寄托。</h3><h3>几十公里,几百公里,几千公里,一年、两年,三年。在路中无数次匍匐在地,风雨无阻。千百年来无数个生命在朝觐的路上倒下 ,但朝圣的脚步从未停息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h3> <h3> <font color="#ed2308"><b> 美丽的然乌湖</b></font></h3><h3>一路走一路玩到达然乌镇时已是傍晚。然乌镇属昌都地区八宿县管辖。
然乌湖:是然乌最美丽的景致。然乌湖是高山峻岭间的高原湖泊,湖面海拔3800多米。距离八宿县城西南89公里,川藏公路从岸边经过。是帕龙藏布江的发源地,夏季这里气候湿润多雨。 </h3> <h3>奔波一天只顾玩耍 到此时已是饥肠辘辘、感觉有些心慌气短,难道是高反找上门来了吗?找了家川菜馆甩了两大碗米饭外加一盘回锅肉,在老板娘的建议下,两个人决定连夜赶往波密。听说波密海拔只有两千多,植被茂密氧气充足,特别好睡觉,于是马上出发</h3><h3>然乌到波密九十多里路程。从然乌湖出来不久明显感觉到气候的巨大变化,两边山上树木丛生、青草遍地。平坦宽阔的公路与小河呈平行状在峡谷里穿行。顶上是皑皑白雪、中间是茂密的森林、谷底是湍急的河流。那河水泛着蓝莹莹的光哗哗的流着,清澈见底冰冷刺骨</h3><h3> </h3><h3>黑夜的笼罩,因为确实是太美了,现在有些后悔刚才的决定,夜晚行车、我们错过了这条318上最美的一段。只能留点遗憾下次再来吧</h3><h3>到达波密城又是深夜,感觉疲惫不堪。赶紧找个酒店住下,养精蓄锐明天将去往边陲秘境——墨脱</h3><h3> 24号一天的行程——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一共425公里,用时十二个小时</h3> <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第四天</font></b></h3><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 </font><i style=""><font color="#ff8a00">波密——墨脱</font></i></b></h3><h3>25号早晨醒来发现自己终于有重回人间的感觉。因为我终于看见树了,树上刚长出来的新鲜嫩叶绿绿的,刚下过雨的空气润润的 ,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某个小镇。</h3><h3> 我们今天要从波密离开318国道拐向南方,去往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神奇秘境,一个梦想中的 诗和远方——墨脱</h3> <h3> <b><font color="#ed2308"> 走进墨脱</font></b></h3><h3><br></h3><h3>为什么要去墨脱?因为那里有诗和远方——</h3><h3>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1200米,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从北部高达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南部仅数百米,四面环山,形似莲花
墨脱县是全国2100多个行政建制县中最后一</h3><h3>个通公路的县,说是通车也只是一条能够让越野车勉强通行的简易公路。因为地势隐蔽,墨脱被称为“地球上的最后秘境”,“隐藏在雪山、云雾、密林中的人间绝域”,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当地人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原始生活。 。该县南部2.4万平方千米地区被印度占领,划入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边界问题仍未解决</h3><h3><br></h3> <h3>墨脱——藏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坝子。是藏传佛教传说中的莲花圣地</h3><h3> 墨脱作为北半球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景观:又被称为西藏的:西双版纳</h3><h3> 进入墨脱的几条传统小路游丝一般的悬挂在海拔四千多米终年积雪的险峻山口。每年只有几个月的开山季节才能翻越,然后还要在高山峡谷、原始森林和无人区里穿行跋涉几个日夜,沿途塌方泥石流不断,蚂蟥毒虫肆虐,乱石穿空 泥泞不堪。</h3><h3> 在公路修通之前只有科考队和军人进去,外人进去非常少,因为路实在是太难走。据说当年的军人凡事走过一次墨脱就可以立一次三等功。连很多在云贵川打着赤脚长大过来的新兵、走到半路就坐地大哭,说什么也不愿再走。</h3><h3>这是一条根本不是路的路,这是一条走过一次就让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路。墨脱路因为难才让它闻名遐迩,因为险才让许多旅行者望而却步。</h3><h3> 2013年,随着墨脱路上最大障碍的雪山隧道的贯通,墨脱公路勉强通车,当时央视曾进行了现场直播,但第二天就因为泥石流再此中断。</h3> <h3></h3><h3>当然,正因为墨脱的封闭,才保存了当今中国乃至地球上最为原生态的一切。进入墨脱县,在几小时内便可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真是“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h3><h3>你可以看到只有热带地方才有的香蕉菠萝和高寒地带的皑皑雪山出现在同一幅画面的奇特景象</h3><h3>从现在开始,您就跟我一起走进这一隐藏于祖国西南的边陲秘境——墨脱</h3> <h3>5.25号</h3><h3> 一大早从波密出发往南前往墨脱。出城约几公里就开始爬山,植被垂直带分布明显,从寒温带植物到热带植物应有尽有,甚至一亿年前的植物都有遗留,可谓一山显四季。</h3><h3> 虽然弯多路陡,但柏油铺装的路面还算平整。山下是茂密的阔叶林,树叶已换上嫩绿的新装,一派春夏之交的感觉。行至半山腰时气温渐低,道路两边已由冷杉树为主的针叶林代替,笔直粗大的树干有几十米之高。抬头仰望是云雾笼罩高不见顶的雪山,一条条巨大的冰瀑似巨龙般从峰顶直插山谷,我们已被眼前的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象深深地震撼</h3><h3> </h3> <h3>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慢悠悠的走着,不知不觉已从温暖的波密来到寒冷的雪山,此时 后面一辆宝马740可能是嫌我们太磨蹭,按着喇叭加大油门从我们的侧面呼啸而过,溅起的水花裹挟着泥浆喷射到我们的车窗玻璃和引擎盖上,此时只能用一个来字形容——牛,但不到半个小时这辆牛车不知何故又灰溜溜地折了回来了</h3> <h3>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爬,终于来到一片视线开阔的草甸,草甸的前方就是嘎隆拉雪山的主峰 ,就是这座当地人心中的神山阻断了印度洋暖室气流北上,导致雪山两边的天气如同两个世界,山的南边是气候炎热,物产丰富,北边却异常寒冷,一片荒凉</h3><h3> 我们站在荒芜的草甸,望着白雪皑皑高达四千多米的主峰,它离我们是如此之近,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未有过,之前经过的梅里、东达还有无数个无名的雪山都已黯然失色,埋藏心底多年的狂热瞬间喷发,两个人一起对天长啸,把儿时玩耍的高难度动作在这里重新上演一遍</h3><h3> </h3><h3> </h3> <h3>隧道口四周被白雪覆盖,这里是到达墨脱的最大障碍,在没有通车之前,进出货物都要靠人背,于是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背夫,他们既背货也背人。</h3><h3>嘎隆拉雪山隧道于2013年建成通车,这条隧道的建成比原来缩短了整整20多公里的路程,极大的改善了通行条件,背夫们再也不用登山下水。</h3> <h3>隧道里没有照明,浓雾弥漫漆黑一片。因为山势险峻无法架线输电</h3><h3> 洞里边大雾弥漫漆黑一片,只能小心翼翼的放慢速度慢慢开,刚一出洞口立马就被眼前的路况惊呆了。洞口外面就是悬崖峭壁深不见底,连个缓冲地都没有,下去只能慢慢地一圈一圈地往下绕,路面的宽度只能容一辆车通行,只有在U字形的弯道才有可以会车的空地。有雾的地段还好,反正也看不见下面,没有雾的地方那是心惊胆战、脚直哆嗦。</h3><h3> 过了这个洞口我们就等于翻过了近五千米的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从山的北侧到达山的南侧,我看到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痕迹,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h3> <h3>在Z形加U形近乎垂直的山崖绕了半个小时,终于来到山脚的检查站。所有车辆都要在这里领一张限速条,时速是二十公里每小时,只能晚不能早,否则就罚你在那儿看风景一个小时,我在回来的路上就曾被处罚过</h3><h3> 检查站还有一个规定:只允许越野车和施工车辆通行,轿车和面包车禁止通行,终于明白早上那位很牛的仁兄和他那更牛的740为什么返回的原因了</h3> <h3>从嘎隆拉雪山下来随着海拔的急剧降低,印度洋的暖室气流顺着喜马拉雅山脉走势奔向雅鲁藏布江的出口,使这里成为冰雪掩映下的一片世外仙境</h3><h3> 一位清朝将领曾将这里描述为“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实乃世外之桃源”。</h3> <h3>117公里的路程并不算远,要是在内地也就个把小时的时间。但是在这里要走完全程需要几倍甚至十倍的时间,这还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如果遇上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等个几天那也是常有的事</h3><h3> 一路上全是在原始森林里行走,沿途基本没有村庄和人烟,到中午饭点的时候找了个空地支起炉灶开始做饭,还好出发前的准备比较充分,否则只有去啃树皮</h3><h3> </h3> <h3>所谓公路也就是在森林里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勉强可供车辆同行的简易土路。许多路段只容一辆车通行。冬季大雪封山,夏季融雪汇积,乱石穿空 泥泞不堪,有的路段积水达到近一米之深,这是一条永远也无法修好的路</h3> <h3> 这个世界是从来不缺乏勇者,他们勇闯秘境的精神值得敬佩。</h3><h3> 走在我前面的除了像丰田霸道、帕杰罗等硬派越野车以外,也有很多城市越野车,所谓城市越野车只适合在城市里面使用,平时在城里装装样子拉拉风是没有问题的,把它们开到这里那也是难为它们了,走不了几步不是遇到积水很深的大坑就是泥石流塌方路段,此时车主必须得下车仔细查看,然后再缓慢通过 ,虽然倍加小心但还是时不时听见底盘因为剐蹭传来的哀嚎声</h3> <h3> 看着前方一队缓慢爬行的蜗牛和一个个焦头烂额的车主们,我们两个人却在车上兴奋到到了极点抢着开车。因为我们的马儿终于来到了属于它的疆场,正好可以来一场真正的极限越野挑战。</h3><h3> 挂上四驱,猛踩油门,柴油机发出哒哒哒哒的轰鸣声咆哮着如脱缰之马勇往直前。无论是乱石路面还是积水深坑,它都能够轻松应对如履平地,坚硬的悬挂和高高的的底盘不用考虑担心擦着小马的肚皮,强大的四驱系统加上粗齿的宽大轮胎发挥出强大的越野性能。一顿激情四射的左冲又突之后,不到一顿饭的功夫,我们就穿过了最泥泞不堪的路段,单枪匹马的行驶在前行在莽莽的热带雨林里独自看风景了</h3><h3> </h3> <h3>一路上最害怕的就是会车与超车,弯多路窄,山势陡峭,很多路段都只能容单车通行,此时若遇到大型的施工车辆,用目测是根本没有办法通过的,只能硬着头皮一边紧贴着来车缓慢往前挪动,另一边的轮子则需压在路沿的石头上,下边就是滚滚而来泛着黄流雅鲁藏布江,让人心惊胆战、脚手发抖,特别是那脚下因抖动发出的声音和汽车的马达声融为一体,好似一曲恐怖的交响乐,脑海里也开始天马行空,试想如果万一不慎掉到江里去了,那就顺水而下不妨来个免费印度游,去看看阿三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h3> <h3><br></h3><h3>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h3><h3> 它 集雪山 冰川 森林 草地 急流 飞瀑以及立体气候和垂直被带于一体,汇集丰富的水利、生物、气象 和景观资源于一身。雄伟、壮丽,扑朔迷离 气象万千。可以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伟大的自然资源</h3><h3> </h3><h3><br></h3> <h3>随着海拔的骤然降低,一路上浓密而巨大的芭蕉叶越来越多,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片翠绿的竹林和层层的秧田。山涧云雾缭绕,田里流水淙淙,蛙鸣声在绿油油的禾田里此起彼伏,好一幅田园美景。</h3><h3> 此刻的我恍如梦中,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刚才还在高寒荒凉的雪山上经历冬天的严寒,转眼间就置身于热带雨林里感受夏季的闷热,短短的几十公里我们就完成了从高寒到热带神奇穿越,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h3> <h3>初见墨脱,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排排红色的木头房子错落有致的散落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上,宛如悬挂着的空中楼阁。</h3><h3> </h3> <h3>走在门巴族的村子里,田里禾苗成林、地里鲜花盛开,鹭鸟野鹤、蛙叫蝉鸣,泥塘里几个不愿归家的学童正在卷起裤腿捉泥鳅,此时此刻的我们仿佛又回到了西双版纳</h3> <h3>美丽的门巴族村庄</h3> <h3>与门巴族大哥合影</h3> <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墨</font></b>脱——犹如一位沉睡的少女静静地卧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万山密林之中,奔腾的雅鲁藏布江从这里流过
站在墨脱的最高处向南眺望,不远处就是中印两国还存在争议的麦克马洪线,我们已到达祖国最南端的前沿,远方——我们已经来到你的面前,一路的艰辛和感悟在此时已化作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两个梦想在此交融——诗和远方在此得以实现。 墨脱——不虚此行<br></h3> <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第五天 东方小瑞士——鲁朗</font></b></h3><h3>26号早上我们从墨脱原路返回,和昨天一样一路艰辛,经历八个小时的跋涉下午三点才到波密。在波密为马儿洗去一身的泥浆继续沿着318前往鲁朗。受印度洋暖室气流的影响,加之波密到鲁朗和灵芝这一带海拔较低,一路上森林密布,水草鲜美,确实不愧为西藏江南的美誉</h3> <h3><br></h3><h3>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位于被誉为“雪域瑞士” 的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鲁朗镇境内,座落在深山老林之中,处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涌入的印度洋水气带,海拔2700-4200米属高原温暖半湿润气候,素有“西藏江南”美称。</h3><h3><br></h3><h3><br></h3> <h3>到达鲁朗已是傍晚时分,在镇上找了一家藏族旅馆住下。第二天是27号,早上起来主人请我们早餐,吃的是糌粑加酥油茶,味道不错</h3> <h3>正是采挖虫草的季节,女主人拿出刚从山上挖来的新鲜虫草,一根根长着草尾巴的虫子上面还带着泥巴,黑褐的颜色,新鲜的时候一根有筷子头那么粗,晒干了就会变细</h3> <h3>美丽的鲁朗草甸</h3> <h3>没想到这兄弟还身怀绝技,深藏不露啊!这身板如果去影视圈发展,混个挨揍的替身肯定没问题,修车那是太屈才了</h3> <h3>从鲁朗出来沿着318国道一直往西,只有四百多公里就到拉萨了,我们依然本着风景在路上的指导思想 ,把边走边玩的精神进行到底</h3><h3> 爬上这个雪山的垭口时,两山之间是一个大峡谷,目测大约有一千米深吧,陡峭的涯壁上开满了杜鹃花,粉红色的花朵在对面雪峰的映照之下显得格外美丽</h3> <h3>中午十分我们上了林芝到拉萨的高速,这也是进藏以来第一次走高速。发现西藏的高速是免费的。经过几天的翻山越岭和艰难跋涉,终于可以酣畅淋漓的快马加鞭、直奔拉萨</h3> <h3> <b><font color="#ed2308"> 第六天 到达圣城——拉萨</font></b></h3><h3>到达拉萨已是下午五点,太阳还依然尽职的悬挂空中没有下班的迹象,阳光之城用他最热烈的方式迎接我们的到来</h3><h3> 跟着导航一路来到布达拉宫广场,这座象征着藏民族王权统治的古老宫殿,虽历经七百年的岁月沧桑,依然巍峨壮丽</h3> <h3>赵雷歌里的 阿刁 就在大昭寺门口</h3> <h3> <b><font color="#ed2308"> 大昭寺感悟</font></b></h3><h3><br></h3><h3>大昭寺门前的广场上,每天来这里磕长头的信徒络绎不绝。这里供奉着由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时的等身佛像,还有历代藏王及有影响的活佛高僧,为了一睹诸佛的尊容,信徒们不远千里不畏艰辛,有的变卖家产一步三叩首,就是为了能够为佛像镀上金身。</h3> <h3> 在西藏高原,我们看到了最为艰苦的生存环境。在全世界最能忍受痛苦而毫无怨言的人们中,西藏人经受的磨难注定更多。</h3><h3> 在条件如此严酷的世界屋顶,如此清苦的物质生活,倘若没有宗教信仰的支撑,她们是万难坚持下去的</h3><h3><br></h3><h3> </h3> <h3>你可以不相信神明,但你不能不敬畏自然,你可以不敬奉宗教,但你不能没有信仰——</h3><h3> 一个人只有在面对痛苦和历经磨难的时候,你才会感到精神力量的重要,此情此景不由得你不为所动</h3><h3> 此刻,我几乎也要像所有的信徒一样对着大昭寺顶礼膜拜,虽然我没有什么具体的祈愿,但还是在心里默念着六字真言,轻抚着代表我心的转经筒——</h3><h3><br></h3><h3> </h3><h3> 未完待续,感谢关注</h3><h3> 下一篇:《凄美317》 正在酝酿中</h3> <h3>从昆明到达拉萨一共2350公里,加上去墨脱来回两百多公里,约两千七百多公里左右。22号从昆明出发到达拉萨一共用时六天,大致行程安排如下</h3><h3> 第一天:昆明——梅里雪山 /第二天:梅里——左贡 /第三天:左贡——波密 /第四天:波密——墨脱 / 第五天:墨脱——波密——鲁朗 / 第六天:鲁朗——拉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