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h3><h3>古往今来,无数文豪大家都曾为泰山所动,留下了千古绝唱。谢灵运的《泰山吟》写道:“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李白的《游泰山》写道:“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的《望岳》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元好问的《登岱》写道:“泰山天壤间,屹如郁箫台。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h3><h3>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气势磅礴的泰山,与长城,长江,黄河齐肩。 </h3><div> 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到“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div> <h3><br></h3><div>泰山,不仅是历史名山,也是中国文化中著名的文化地标。历代帝王都借助泰山的神威巩 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相齐的神圣高度。一座自然山岳,受到文明大国最 高统治者亲临封禅、祭祀,并延续数千年之久,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的精神文化现象。除此以外,泰山还吸引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司马迁、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郭沫若等挥笔疾书, 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div> <h3><br></h3><div><br></div><div>登泰山 </div><div><br></div><div><br></div><div>[元]贾鲁 </div><div><br></div><div>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div><div>使者久尘嚣,望之不胜喜。 </div><div>无缘凌绝顶,诣祠聊致讄。 </div><div>夫何一殿存,千间暴遗圮。 </div><div>人言遭劫火,金源乱兵里。 </div><div>感此废昔年,伤今未能理。 </div><div>飞奏入彤庭,经营良在迩。 </div><div>奈何齐鲁饥,百姓食糟秕。 </div><div>神兮愿效灵,穰穰多乐祀。 </div><div>行当复故宫,金碧荡瞻视。 </div> <h3><font color="#010101">峨峨东岳高,秀极冲苍天。山的文化遗迹中,尚有 1800多处碑碣和摩崖石刻,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岱庙至岱顶的登山道两旁。其年代,自秦汉至当代,连续两千多年;论书体,真、草、隶、篆,无不齐备;流派,欧、赵、颜、柳,各呈风彩;内容,大多是点化名山胜景,弘扬民族精神,真是洋洋大观,浩浩古今。</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