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大同

天天向上

<h3>大同 我回来了。</h3><h3>我不是大同人,之所以喜欢大同,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曾随父母在大同住过9年。在大同上完小学和初中,喜欢大同的程度,不亚于大同本地人。</h3><h3>本次大同之旅,摘杏只是一个由头。几个在太原居住的大同童鞋想回大同看看,和同学们聚一聚。</h3> <h3>行程确定后,买车票、订酒店等一系列事情立马得办妥。旁观者看起来不费事的东西,具体操作者要颇费一番周折。先和大同的同学联系,一遍遍打电话、发微信,甚至谁去接站都要提前安排好。</h3><h3>内蒙一天游否定,怕阳高大接杏之行让大家失望,又到处打问大同六棱山如何自驾行,六棱山之行再被否定,才与阳高守口堡的朋友最后确定到那里去摘杏。摘杏路线怎么走?只能去了再说。</h3> <h3>火车票搞定,去时2个多小时,回来坐周日回太原的火车。下午5:58分的火车,抵达大同的时间是8点28分,一站不停。</h3><h3><br></h3> <h3> 闲 话 大 同 人</h3><div><br></div><div> 大同位于山西省最北部,居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div><div> 大同自古以来就是汉胡混居地带,历史上在大同生活过的民族高达数十种之多。从遗传学角度看,民族与种族的融合,有利与产生聪明美貌的后代,也就是大同人大多是混血儿,人种漂亮大约与此有关。大同是1500年前北魏王朝的国都,优秀的男人和漂亮的女人大多汇集在平城,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先后有五个皇帝把中国北方各地的大量美女征调到大同,共出过20多个皇后。大同曾被称为风凰城、美女城。</div><div> </div><div> 大同美女多</div><div> </div><div> 2009年,中国盛产美女的20个大地区排名出炉,大同位于全国17位。经过百位专家一年的考察,对土生土长在大同居住的16一32周岁的当地姑娘,以“长相、打扮、韵味”为三大指标,综合打分得出结果,大同排名超过了西安、上海等大城市。</div><div> 遗传特征是产生美女的必要条件,但是要让一个城市以盛产美女而著称,离不开社会的风尚。</div><div> 大同距离北京也就300来公里,首都的文化和多彩开阔大同人的眼界,大同女人的穿戴基本上紧跟北京的潮流,无论在时尚程度,流行速度还是敏感度上,都要领先省内和周边城市,大同女人们对潮流的捕捉和跟随体现的淋漓至尽。有句话形容大同女人“宁可没吃的,也不能没穿的”。敢穿、敢戴舍得下血本,是大同女性爱美的特征。现如今,大同女性在穿着上不再追逐流行风,而是更体现出独特的个性风格。</div><div> 漂亮,又爱打扮,而且会打扮是大同女人的第一特征。</div><div> </div><div> 大同人性格</div><div> </div><div> 总体说来,大同人性格是豪气冲天,气吞霄汉,热情豪爽。</div><div> 古代的大同人骠悍强健,好勇善斗,这种性格延续了许多年代,这一特征造就了男人硬汉,女人泼辣的本质。大同历史上一直属于边陲要地,先民从暖仙洞一路走来,春秋之初为少数民族“楼顶”之地,战国时是赵国的边陲之地,西汉为匈奴占据,两晋南北朝大同步入光辉时期,鲜卑族建立了北魏王朝,建都96年。隋唐以来,大同成为北方突厥取道南下之地,五代十国划归契丹后成为辽金陪都,元朝开始大同划归山西。作为一座融合之城,几干年的基因积淀,注定现在大同人有着尊贵的鲜卑皇室血统,又有大草原契丹民族的豪爽之情,再加上中原人氏独有的含蓄内敛,造就了大同人天生不卑不亢,豪情与内敛並存的性格特征。</div><div> 从地形上看,大同的内长城是蜿蜒其南,外长城横卧其北,东连太行,西临黄河,雁门关外苍茫辽阔,成就一种“人远则心静”的性格和爱面孑,摆阔气,好显露但又实在的个性特点。在大同,如果和要好的朋友AA制吃饭,那是很被看不起的。倘若大同人真的重视和你相处,不管他是如何地穷,无论如何也要带你到酒店去大吃二喝一番,如果去人家里吃饭,就算最普通的家庭也会饭桌上摆上高档烟酒招待你,那是发自肺腑的热情款待,大杯喝酒,大块吃肉,显示一种气概。</div><div> 从名胜上看,大同云冈驰名中外,悬空寺叹为观止,北岳恒山气宇轩昂,九龙壁独步青云。佛教的熏陶使得大同人学会了宽以待人,慈悲为怀,人与人之间看重的是"义气”。这也是大同人又一性格的特点。</div><div><br></div><div> 大同方言</div><div><br></div><div> 大同方言都是后鼻音,发声部分接近喉咙,咬字清晰,声音浑厚,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就像大同人的性格,干脆、利索。</div><div><br></div><div> 大同人爱讲究</div><div><br></div><div> 大同人的衣食住行,有历史渊源的。明朝曾在大同做官的外地人说:“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美丽,皆边塞之所无者”。史称: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大同人爱吃也会吃,对吃的讲究,可谓登峰造极。羊杂、涮羊肉、莜面、黄糕、刀削面、凉粉、苦荞……凡是美味,就被大同人拿来琢磨。于是五步一家,十步一户的饭店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历史上盛极一时的“风临阁”曾是闻名的烧麦馆,如今不仅得以重建,其中的奥妙故事还被许多导演搬上了荧屏。</div><div> </div><div> 大同人爱干净</div><div><br></div><div> 大同人爱干净是远近出了名的。一看扫地干净。过</div><div>去,人们家住四合院,家里大都是砖地,用笤帚扫地就像用毛刷子清理文物似地专心致志,砖缝里多年的沉积物也被老人们用小笤帚的毛尖尖给剔出来。再看抹洋箱,先用毛掸子在洋箱上掸一遍,再用抹布上上下下使劲的抹,整个一个洋箱就像水晶一般抹得照人影。洋箱上唯一的铜质配件,圆圆的,鼓鼓的,直径20厘米大小,老大同人都叫它“制件”。家家都会把它像宝贝一样,擦的透亮,並保持一尘不染。三看锅台刷的白。过去大同人的锅台与大炕连成一体的。一天三顿饭后,就用小刷子蘸上白水浆刷锅台,最后用清水把锅台的木沿擦干净。四看打衣服。过去家家户户门后边掛一个打子,一般用布条做的。老爷们回家,先从门后拿了打子在院子里抽打衣上鞋上的尘土。有亲戚朋友来串门,一般也会得到这样的接待,一边打一边寒喧,显得更加热情。</div><div> 时代变了,许多习惯也在变。现在打子没了,大炕没了,锅台没了,洋箱鲜见了,小四合院也变得稀罕了,但大同人爱干净的习惯没有变。</div><div> </div><div> 何民生2018年7月于 北京</div> <h3>夜幕下的大同市凉爽、宜人</h3> <h3>羊杂情结</h3><h3>回到大同的第二天,我们的早饭由全程陪同的杜童鞋带着去品尝大同人喜欢的早餐,羊杂、油条等。</h3><h3>这家饭店的早餐羊杂正宗,红油、粉条、羊杂,每次吃大同羊杂我都会吃得干干净净。油条好吃,印象深刻不仅是一碟大同人爱吃的“烂腌菜”和那一小罐罐的泡菜,尤其是泡菜,用小罐罐装着,一顿吃完,既方便又卫生,大家恨不得一人带一罐罐泡菜回太原。</h3> <h3>周日的早晨,大家去一家据说当地最有名的羊杂店吃早餐。</h3> <h3>邂逅</h3><h3>走进这家羊杂店,刚买完单,一位似曾相识的面孔引起我的注意,于是,我走上前去问:“您是大老李还是二老李?”父亲在大同工作多年,有许多大同朋友。</h3><h3>老人回答:“我是大老李。”</h3><h3>大老李、二老李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同人对大同宾馆总经理、副总经理的称谓。两个经理都姓李,所以,总经理称“大老李”,副总经理称“二老李”,他们都是父亲的好朋友。</h3><h3>“我是老傅的女儿,我爸的名字是……”。</h3><h3>老人一听我是老傅的女儿,非常开心,热情地说:你们还想吃点什么?中午在这里吃饭吧,我们这里中午有中餐,中午不行,那晚上我请你们吃饭。</h3><h3>“谢谢李叔!我们已经买好了下午回太原的车票,下次再来看您。”</h3><h3>临走时,大老李把我们一行人送到店门外,他热情地邀请我父亲来大同相聚。</h3><h3>后来,我才知道,这位73岁的老人是这家羊杂店的合伙人之一,闲不下的老人依然经常来店里帮忙。</h3><h3><br></h3><h3><br></h3> <h3>漫步文瀛湖</h3><h3>文瀛湖公园曾经是“水泊寺水库”,上世纪70年代,我和小伙伴曾从大同市步行到此玩耍。文瀛湖生态公园是在原文瀛湖水库的基础上改造建设的,建于1957年。水源主要来自东关的御河。后来因湖底渗漏、御河断流最终导致湖水干涸。2009年大同启动了以"一河三库一湖"的城市地表水供水配置体系建设。经过防渗改造后的文瀛湖水面面积达到433万平方米(杭州西湖的水面面积为6.36平方公里)。</h3><div>大同市从2010年起投巨资建设被称为"城市绿肺"的文瀛湖景观绿化工程,大大改善了文瀛湖的生态环境。2011年10月省渔业局与市水务局又向文瀛湖投放鲤、鲫、草、鲢、鳙鱼鱼苗。文瀛湖先后迎来白天鹅、野鸭、海鸥等飞禽栖息于此。</div><div>漫步在文瀛湖公园,四周绿树环绕,鸟语声声,湖面水波粼粼,不时有水鸟划过。</div><div>当地朋友介绍,文瀛湖公园相当于10个西湖大,风光旖旎,鸟语花香,现代雕塑,环境幽静,是大同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div> <h3>遇到暴走族</h3> <h3>文瀛湖畔的大同市政府大楼</h3> <h3>大同街景</h3> <h3>说起大同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同人民永远记着耿彦波在大同当市长时,给这里带来的一切。如今的大同,人们搬出了老旧小区和家属楼,搬进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商品房,当地人民心心念着耿市长,感谢他给百姓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而我的雁北地委大院的同学,有的是大同城墙承建者,有的是文瀛瀛公园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传承着父辈的旗帜,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大同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大楼院的同学,为你们骄傲,为你们点赞!</h3> <h3>守口堡摘杏</h3><h3>大同市的阳高县是著名的杏乡 ,我们在大同时就听说过阳高县的王官屯的杏销往海外。去年,曾买过一些阳高县的大接杏,个大、酸甜,吃过的人都说好。由于今年清明时节的那场春雪,使得当地的大接杏几乎绝收。不甘心的我看到群里有人喊,朋友们:快来摘杏!便与当地的农民朋友建立起联系,颇费周折买了几箱杏,并约好7月14日来阳高县的守口堡摘杏。</h3> <h3>开车去阳高县的农村摘杏,路线怎么走?刚下过雨,有些村的路上积水成渊,底盘高的车趟水而过,底盘低的车就不敢轻举妄动了。穿过一道道铁路桥,趟过一个个大水坑,虽然开着导航,不停地给当地朋友打着电话,还是走了不少的冤枉路,才最终到达目的地_守口堡村。</h3><h3>树上的杏不多了,进园子采摘,不可避免地踩了一脚泥。采摘并快乐着。结果不重要,过程很开心!</h3><h3><br></h3> <h3>守口堡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北端,曾是外长城上的重要关口,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设,隆庆六年(1572)包砖。城周“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只城东有一门。明时在此驻守备,分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今城堡已毁。长城由守口堡至镇宏堡,人为破坏较少。这里的居民很多是当年戍边将士的后人。</h3><h3>这里地形复杂,墩台森严、墙体绵延,一座座敌楼雄居在高高的山顶上,两边侧峰夹杂峙着一条通往塞外的关口。几百年前,就是这一坚固的放线,挡住了草原部落铁蹄的践踏。</h3><h3>当地政府着力打造守口堡旅游名片,春天举办杏花节,使得这里的长城、杏花声名远扬。</h3> <h3>摘杏归来</h3> <h3>抓拍一组</h3><h3>不经意间,抓拍到雕塑博物馆的美女馆长。</h3> <h3>7月15日下午4:40分,我们乘坐的火车徐徐离开大同站,向太原方向驶来,离开大同时,发现火车的车窗玻璃被雨水打湿了。</h3><h3>别了,大同,我还会再来!这时,我想起⑨楼的小伙伴们一起吃饭的场景,近40年的分离,见面时如亲人一般。有的说:明年我们陪你去摘杏</h3><h3>;有的说:再来大同住到咱家里来。</h3><h3>周六晚上的同学聚会,大家还在谈论我写给大楼院姐妹兄弟的美篇,回忆着过去大楼院里的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有同学要给我提供素材,鼓励我续写大楼院的故事。</h3><h3>和发小、同学分别时,我突然眼眶湿润,强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同学们公务在身,同学们牺牲与家人相聚的时刻,陪伴我们,一起吃吃大同的土饭,一起开心地聊着快乐的童年和大同二十四校的学习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