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坚守笔墨传统与精神 开阔心胸丰富中国画传统文化</h3><div> 第二十九课课后感</div><div>在这周课中,老师对中国画中技法的运用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div><div>1..坚守笔墨传统与精神</div><div>2..不反对制作 开拓眼界开阔心胸借鉴与包容其它国家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 吸收和学习有利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东西。 丰富与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div><div> 3..坚守传统并丰富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div><div> </div><div>通过对这几点的学习,有些很浅显的感悟在这与同学们分享</div><div>1..坚守笔墨传统与精神</div><div>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元素,笔立形象之骨,墨立形象之肉,古人把画画称之谓写意,注意笔在纸上的运动,强调墨在纸上涂染形成的笔墨韵致,强调笔墨富载人的心理历程和丰富的情感。</div><div>董其昌言: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不分轻重﹑向背﹑明暗即谓之无墨。而石涛言:古之人,有的兼长用笔用墨,也有的长于用笔而拙于用墨,也有的长于用墨而拙于用笔,是作画者的天赋才学有差等所致,用笔,没有潜心的观察和体验不能神化,用墨,没有潜心的技巧训练不能灵活。</div><div>人说中国的笔墨不是过日子用的,是谈恋爱的,不求形,而求形而上的东西。而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正是中国笔墨的灵魂。</div><div>美学十五讲中说,中国美学不是在“经验的”世界认识美,而是在 “超验的”世界体会美。</div><div>《庄子.秋水》篇记载了两位思想家的辨论</div><div>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div><div>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iv><div>庄子答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div><div>知鱼之乐正是中国美学中的哲学观念。超越感性,寻求生命的感悟。不是从眼观知它只是鱼,而是从它的动态感悟到它的感情与生命力,强调的是心灵与之融汇。</div><div>这种哲学观体现在中国画中,不是对一刹那景观的写实,而是对生命乃至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的生命体的感知和感悟,具有一种人文的精神在其中,将感悟和自身溶入大自然,使心灵在超越中拥有了世界。于是,我们的画便有了思想,有了情感,有了关怀,有了空间和心灵的延伸。</div><div>正因为此,中国画的笔墨,成为表现这种逍遥游动的生命的感觉中重要的元素,表现画外和弦外之音。于是,境界﹑和谐﹑妙悟﹑形神﹑气息等与道家的思想:阴阳互转,虚实相生,开合相应,气脉承转,气息的畅达和神凝等也相辅相成。</div><div>因此,传统笔墨与精神必是我中华人文思想的体现和重要表现形式。</div><div> </div><div>2..不反对制作</div><div>中国山水画, 在上千年的发展史中,在坚守传统与创新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div><div>借古是以开今,继承是为发展,近代山水画在西风东来的氛围中推陈出新,许多深受传统滋养的大家,以极大的努力将古典绘画语言转换成新时代的绘画语言,并取得了大的成功。</div><div>李可染说过:“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还要以最大的功夫打出来”。</div><div>黄宾虹《国画之民学》中说道:“将来的世界,一定无所谓‘中画’‘西画’ 之别的,各人作品尽有不同,精神都是一致的。正如各人穿衣,虽有长短、大小、颜色、质料的不同,而其穿衣服的意义,都无一点差别”。</div><div>又说:“未明古人之意而言独造,非同呓语,即饮狂泉.人趋捷径,背道康庄矣”。</div><div>李可染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观念和谐地融入传统笔墨造型中,取得杰出成就,代表作《万山红遍》等。</div><div>黄宾虹,长于用笔墨,创立“五笔七墨”说,代表作《秋林图》等。</div><div>陆俨少,通过各种技法的探讨,在作品中运用勾云、勾水、大块留白、墨块等特殊技法,是其独特风格的成功创举。</div><div>于志学,用矾水作为墨的调剂的创新,完善了冰雪画中对冰的晶莹剔透表现。</div><div>而赵春秋老师,雪地皴笔法的创立,使得冰雪画中雪地雪山肌理结构的表现更为丰富多彩。</div><div>可见,浸润在传统的土壤中遵循和继承传统的创新,表现出古人未尽之妙。给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新的元素。</div><div> </div><div>3..坚守传统并丰富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div><div>达不到成熟的个人绘画风格,谈不上传承和丰富传统文化。</div><div>而形成成熟的绘画风格是个人长期垂练的结果,是个人情感、思想、艺术修养、美学观点的集中反映。</div><div>临前人画,只得其貌,范宽画山水,初师李成,又师荆浩,既而叹曰:“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div><div>石涛在《画语录》中,反对“知有古而不知有我”的绘画风气。</div><div>提出正确学习借鉴古人的方法:要“法障不参”,要“具古以化”,要“借古开今”,并结合自身学画的体会,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div><div>赵春秋老师开学始就主张我们要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识和修养。</div><div>画画好的都是涅槃重生的凤凰。</div><div>同学们,不脱一层皮,成不了凤凰。跟上老师的进度学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div><div>但,守住中国画的基因这个本,放开胸怀,融会更优秀的东西来发展中国艺术这个目标,我们牢记并努力之。</div><div> </div><div>感谢艳梅同学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将个人浅见,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不胜荣幸。不对之处望同学们海涵。</div><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