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爱尔兰之旅(八)

孙慧

<h1><b>本篇主要介绍这次旅程中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一些花絮。</b></h1> <h1><b>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我们乘坐的是同一辆旅游车。靠近车窗,欣赏并记录下了窗外的美景,也是旅程中的莫大享受。</b></h1> <h1><b>正直春末夏初,窗外一马平川,满目苍翠,十分养眼。</b></h1><h1><b>这里的冬天会是什么样子,很难想像。</b></h1> <h1><b>一路几乎没见到田园里劳作的农民,偶尔看到一辆拖拉机。</b></h1> <h1><b>山坡全被牧草覆盖,这里难道不种植粮食作物吗?</b></h1> <h1><b>住在这样的农舍里,能享受周围大自然之美,一定会十分惬意。</b></h1> <h1><b>沿途见到多处“湖光”,但不见“山色”。这是一个没有高山的国度。</b></h1> <h1><b>这里已经是海边了。</b></h1> <h1><b>牛羊悠闲地在草地上享受。这里的畜牧业一定十分发达。</b></h1> <h1><b>田野上高耸的风力发电机,一路上并不少见。</b></h1> <h1><b>我们一路上都住宿在“英国小镇”的联锁酒店里。</b></h1> <h1><b>酒店周围环境优雅、安静,酒店内设备齐全,谈不上豪华倒也十分洁净。</b></h1> <h1><b>为了环保,房间内不提供一次性拖鞋和洗漱用品,但都有电热水壶(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并为客人配备了红茶和咖啡。</b></h1> <h1><b>每天的早餐由酒店免费提供,就餐环境也十分温馨。</b></h1> <h1><b>这就我们每天吃的“英式早餐”,十分丰盛。</b></h1> <h1><b>开始觉得新鲜可口,很有食欲。时间长了,就倒了胃口,还真是想念武汉的热干面。有几位团友索性在房间里泡方便面吃,和英式早餐拜拜了。</b></h1> <h1><b>在旅游车上难得见到道路在施工。钢筋笼摆放得整整齐齐,对交通没有什么影响。</b></h1> <h1><b>进入市区偶尔也见到路面在施工。</b></h1> <h1><b>范围较大的区域都设置了围栏,并不影响车辆行驶。</b></h1> <h1><b>这是几处规模较大的建筑工地。</b></h1> <h1><b>施工机械用得多,人工用得少。</b></h1> <h1><b>在爱尔兰返回英格兰的渡轮码头上,停靠着许多房车(动力拖车另有配备),供当地游客往返两地度假之用。</b></h1> <h1><b>这是一辆比较大的房车。</b></h1> <h1><b>从窗户向内窥视,房车内设备齐全,应有尽有。</b></h1> <h1><b>开着这样的房车去度假,一定十分惬意,它的主人真会享受。</b></h1> <h1><b>英爱两国的百姓都喜欢养犬。</b></h1> <h1><b>他们总是用链子将爱犬牵在手里,绝不让它们到处乱跑。<br></b><b>大街上也从未见到一条流浪犬。</b></h1> <h1><b>牵着爱犬乘车、上船都不成问题。</b></h1><h1><b>这是一位准备乘火车的老者。</b></h1> <h1><b>准备乘游轮的旅客。</b></h1> <h1><b>这位老妇带着一黑一白两条爱犬等候乘坐过海峡的渡轮。</b></h1> <h1><b>来英国旅游的人还真不少,所到城市都能见到双层观光巴士</b></h1> <h1><b>人们都喜欢坐在上层,下层空空如也。</b></h1> <h1><b>在不少城市还看见了有轨电车。</b></h1><h1><b>现在国内也时兴建有轨电车,武汉目前已开通了两条线路。</b></h1> <h1><b>大街上偶尔能见到卖艺的人。</b></h1> <h1><b>红色的电话亭十分醒目,在英国多地可见。</b></h1><h1><b>这年头还有人打电话吗?还是仅仅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象征。</b></h1> <h1><b>可不,还有卖这种红色电话亭的冰箱贴呢。(还有双层的红色巴士)</b></h1> <h1><b>偶尔也见到一处非红色的电话亭,也十分别致。</b></h1> <h1><b>这是一路为我们开车的司机爱伦,五十多岁,为人很和善。</b></h1> <h1><b>英国男性都喜欢纹身。和我们相处久了,爱伦很愿意向我们展示他身体各部位纹出的图案。</b></h1> <h1><b>据他说这是一个朋友给他介绍的一组纹身套餐,比单独一个一个纹要便宜。</b></h1> <h1><b>这组纹身是分多次做的,每次还要打麻药。</b></h1> <h1><b>他最得意的图案在后背——一个大美女。</b></h1> <h1><b>这是我们的领队和导游张德成,他身兼两职,一路上十分辛苦。(在我们以往参加的出国游中,领队是出发地派的,导游则是旅游目的地派的)</b></h1> <h1><b>张导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系的英国文学与语言专业。他十分敬业,对每个景点的介绍非常详尽,连厕所的分布都很熟悉(在他带领下我们上的都是免费厕所)。</b></h1> <h1><b>在这里引用一位团友在群里发的肺腑之言,也作为我们对这次英爱之旅的感言:<br></b><b>“@德成 张  短暂的英伦三岛之行就要说一声再见了。感谢你的一路带领与呵护,让我们享受着快乐与平安。你虽年轻但有知识有涵养,细心、耐心并有爱心。有你的陪伴是我们的幸运。临别之际要向你说一声谢谢!愿你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一切称心如意!也请你代我们向一路付出辛劳的司机先生表示感谢!同时,也在此谢谢团友们的关爱!与你们同行是缘分。谢谢大家!”</b></h1> <h1><b>以下是我们在这次旅程中的一些照片(经过编辑放大了头像)。</b></h1><h1><b>这张是我们在旅游车上。</b></h1> <h1><b>剑桥撑篙。</b></h1> <h1><b>白金汉宫前。</b></h1> <h1><b>圣詹姆斯公园。</b></h1> <h1><b>海峡渡轮甲板上。</b></h1> <h1><b>巨人堤。</b></h1> <h1><b>卡里克空中索桥</b></h1> <h1><b>爱丁堡。</b></h1> <h1><b>丘吉尔庄园。</b></h1> <h1><b>大象咖啡厅。</b></h1> <h1><b>伯明翰市政厅。</b></h1> <h1><b>贝尔法斯特泰坦尼克博物馆。</b></h1> <h1><b>蒸汽火车。</b></h1> <h1><b>牛津大学。</b></h1> <h1><b>伦敦塔桥。</b></h1> <h1><b>泰晤士河游览。</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