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就思想而言,帝国主义留下了什么?答案是复杂的,而且不能脱离前殖民地在现代世界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而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年,当去殖民化在加快进程时,帝国主义带有许多负面影响:它是种族主义、经济压榨、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盛气凌人的别名。后现代运动的很大一部分目标是修复前殖民地文化。在哈佛和剑桥执教过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印度人阿玛蒂尔·森表示,自英国殖民者离开后,印度的饥荒就少得多了。</h3><h3> </h3><h3><br /></h3> <h3> 然而,最近出现一个更加复杂的图景。"如果没有英国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很难相信自由资本主义框架会在这么多不同的经济体中成功确立……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应该对英国统治表示感谢的地方比它承认的更多。从它的精英学校、大学、文官机构、军队、新闻机构和议会制度中,现在仍能分辨出英国的模式。最后,还有英语……19世纪的英帝国毫无疑问率先实行自由贸易、资本自由流动[劳伦斯·詹姆斯所说的看不见的货币帝国]以及随着废除奴隶制而出现的自由劳动力。英帝国为发展全球交通进行了巨大投资,它在广袤的地区传播和实施法制。"尼尔·弗格森表明,1913年,也就是英帝国的鼎盛时期,63%的海外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而1996年只有28%。1913年,世界资金的大约25%投资在人均收入只有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0%或更少的国家,而到1997年这一数额下降到5%。1955年,殖民时期将近结束时,赞比亚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英国的1/7;而在2003年,经过四十年的独立,它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英国的1/28。对49个国家的最近调查表明,"采纳英国普通法的国家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是最强的,而采纳法国的大陆法系的国家对他们的保护最弱"。绝大多数的普通法国家都曾经经历英帝国的统治。美国政治科学家西摩·马丁·李普塞指出,前英属殖民地国家在独立后比其他国家的殖民地国家有更大的可能获得"持久的民主化"。另一方面,如果帝国主义者攫取的是已经城市化、拥有自己的发达文明(如印度和中国)的国家,殖民者对掠夺比对建立新制度更感兴趣,那么殖民化会产生更加消极的影响。弗格森认为,这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从领先的文明(也许迟至16世纪还算领先)沦为相对贫困的"大歧途"。</h3> <h3> 因此,帝国主义不仅仅是征服。它是一种国际政府形式,是全球化的一种形式,它不仅仅使统治者一方受益。殖民者中不仅仅包括塞西尔·罗兹,而且包括沃伦·黑斯廷斯和威廉·琼斯爵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