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清早,我们听着海浪声起床。吃完早饭,我们迫不及待来到营地的海边观景。</b></h1> <h1><b> 妹妹指给我看营地里的小羊。</b></h1> <h1><b> 添加补给,上路。</b></h1> <h1><b> 一路向北,我们首先要去的是帕帕罗瓦国家公园。</b></h1> <h1><b> 从格雷茅斯到西港的大洋路沿途的风光美到无以言喻,被评为"全球十大海岸自驾公路"之一。道路两侧是原始不羁的塔斯曼海和白雪覆顶的南阿尔卑斯山。</b></h1> <h1><b> 格雷茅斯以北约50公里的普纳凯基(Punakaiki),有一个以岩石地貌奇特而著名的景点:薄饼岩Pancake Rocks.</b></h1> <h1><b> 新西兰自然保护局用"自然千层饼菜谱"来形容并介绍这些千层饼石头形成的过程。这些岩石形成于约3千万年前。经过数千万年小型海洋生物和沙土交替叠压,在海底形成了硬石灰石和软砂岩堆积而成的多层海底地质区域。随着地震活动,这一地质区域从海底凸起到海平线以上。<br /></b><b> </b></h1> <h1><b> 软弱的、孔隙度大、质地疏松、易破易碎的软沙岩在外力例如海浪、风、雨水等长期作用下,逐渐剥蚀而去,形成凹槽;而相对坚硬的、致密的石灰岩抗风化抗剥蚀的能力强,构成凸脊。从下到上,一层突出的石灰岩之后是一层凹进去的泥页岩,之后又是一层突出的石灰岩,再是一层凹进去的泥页岩.......彼此重复。<br /></b><b> 那些慢动作的艺术家雨和风,设计着数以百计沿着悬崖的沟壑,如同巨大的层层薄饼。</b></h1> <h1><b> 大自然和时间的力量,真是伟大的魔术师。那些层层叠叠的岩石,就这样,千万年间,任海水冲击,风吹雨淋 ,兀自屹立,艳惊人类。</b></h1> <h1><b> 我们被眼前的奇丽景色打动,纷纷留影纪念。</b></h1> <h1><b> 远处的雪山、大海、岩石和正在成长的小小少年。</b></h1> <h1><b> 妹妹摔了一跤,无心拍照,哭着喊疼。</b></h1> <h1><b> 模范司机、模范导游、模范爸爸。</b></h1> <h1><b> 在千层饼岩的巨大岩石群中,有一些岩石缝隙和空洞,涨潮的时候,巨大的海浪形成强大的压力,把海水从这些垂直的缝隙和孔洞中挤压喷涌而出,形成如阵阵喘息般的巨大吼声。</b></h1> <h1><b> 公园再三强调不能攀爬岩石拍照,但还是有"勇敢"的人试险。</b></h1> <h1><b> 沿着海边栈道一路向前。</b></h1> <h1><b> 哥哥一路安抚受伤的妹妹,真是让人欣慰。</b></h1> <h1><b> 看看,这些岩石像什么🤔</b></h1> <h1><b> 看出来了吗?</b></h1> <h1><b> 在这个国家森林公园里,有巨大的尼考棕榈树。</b></h1> <h1><b> 有保湿之王——新西兰亚麻。</b></h1> <h1><b> 姚先生手中的植物叫银蕨,可别小看这些植物,它们可是新西兰的国花。银蕨(silver fern),新生出的嫩蕾呈弯曲状,新西兰毛利人称之为初露(Koru)。这种蕨类多为野生,可见于新西兰境内的雨林地区。<br /></b><b> 在毛利传说之中,银蕨原本是在海洋里居住的,其后被邀请来到新西兰的森林里生活,就是为着指引毛利族的人民,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b></h1><h3><br /></h3> <h1><b> 毛利人相信银蕨的一面会反射星月的光辉。从前的毛利猎人和战士都是靠银蕨的银闪闪的树叶背面来认路回家的。<br /></b><b> 新西兰人认为银蕨能够体现新西兰的民族精神,故此这种植物便成为了新西兰的独特标志和荣誉代表,无论在人们胸前的襟章,或是产品和服务的卷标,举国上下都可找到银蕨的图样。</b></h1> <h1><b> 新西兰国徽是盾形。盾面有5组图案。上角4颗五角星是南十字星座,象征新西兰;3只船,象征这个国家海上贸易的重要性;绵羊表示这个国家为畜牧之国,麦捆代表农业;交叉的斧头表示矿业。盾由一个手持武器的毛利人和一个手扶新西兰国旗的欧洲移民妇女扶着。盾上有一顶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典礼时用的王冠,象征英国女王是新西兰的国家元首。盾下面饰带上用英文写着"新西兰",包围着绶带的则是新西兰标志性的植物——银蕨。</b></h1> <h1><b> 要离开国家公园了,姚先生依依不舍,还在回味相机里的照片。</b></h1> <h1><b> 路遇公园捐赠箱,小姚为景区献上一份心意。</b></h1> <h1><b> 赶路赶路,我们要在天黑前赶到Franz Josef的营地,时间有点紧。</b></h1> <h1><b> 赶路赶路。</b></h1> <h1><b> 天黑了,终于到达营地,煮饭,愉快的一天结束。</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