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南方来---华师培训心情日志

陈亚利

<h3>(前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h3><div>时间还得从7日记起。那天傍晚,开好家长会后,爱人开车送我回奉化。之前与同学们约好,8日上午,大家一起看望大病初愈的高中班主任。</div><div>车过义乌东阳段,三遇暴雨,倾盆如注,几近看不见路面。</div><div><br></div> <h3>然至新昌段,忽见彩虹。时感慨不已。</h3><h3><br></h3> <h3>8日早上7点多,饭毕,上楼,与父亲告别:"阿爸,上午看过老师后就直接赶回金华了,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9日上午要去广州一个礼拜。"老爸听闻,准备起床相送,被我制止:"房间里凉快,时间还早,你再躺一会儿吧。"父亲于是半起身,笑意盈盈与我作别,但眼神有诸多不舍。转身,鼻子酸了;仰头,硬是把泪水倒回去。</h3> <h3>(一)"父母,惟其疾之忧"</h3><div>9日晨6:30分,接到姐电话:"爸爸昨晚半夜胃出血,呼120送到县医院抢救,现在基本上稳定下来,所以才打电话告诉你。"当下便惴惴不安:8:57分,广州高铁,要不要去?怎么办?爱人拍板:"放心去吧,中午,我开车赶过去,到医院照顾老爸一段时间。"他们爷俩特别投缘,他去照看,我放心。</div> <h3>6个半小时的高铁,到达广州。华师小蔡老师,青春靓丽,细致入微,令人赏心悦目。翻看课程表,满满当当,大咖云集,足见华师对此项目之重视。参加培训的14名校长和老师,分别来自江、浙、黑、京、皖、滇、赣、吉、桂、西藏等10省区以及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其中历史有我和来自马鞍山的李代贵校长,两人虽未谋面,却已相识;西藏林老师,从那曲到拉萨到西宁到西安再到广州,三天时间,一路辗转,我们戏称南游取经精神;港澳三位老师,文质彬彬,气质卓尔;江苏卞珍凤老师,温柔淑贤,惠如姐姐;室友万瑛老师,美丽大气,热情大方,如沐春风。</h3><div><br></div> <h3>到房间后,2:30分,打电话给爱人,得知他已在奉化医院,和妈妈一起陪着爸爸,心下感动满怀。</h3><div>晚9点,再打电话问询,爱人告知大家都在,包括叔叔和姑姑他们,没事,放心好了。放下电话,心里嘀咕:这么晚了,为何病房里还有这么多人?(事后得知,这个时候,正是老爸最危险的时候!)</div> <h3>(二)"忧父之疾者子,治之者医"</h3><div>10日上午,赴黄埔军校,情景导入,文化浸润,体会黄埔精神与使命担当。</div><div>才到军校门口,接到姐电话,原来,昨晚老爸胃又出血,连夜送至宁波市医院,经一夜抢救,终于稳定下来。谁知刚刚又吐血了!</div><div>心中大恸而惶恐,必须赶回去看望老爸!否则我何以心安!小蔡老师当即帮我预订了最近的下午3:50飞宁波机票,同学们也给予我莫大的宽慰。</div><div>回到宾馆,整理好东西,下楼,正准备退房,爱人电话打来:"医生已经决定,下午就给老爸做手术,等你回来手术已经做完了,因此还是安心把课上完,这边有我们。听话,放心吧,更何况你要相信医学,肯定没问题!"接着姐和弟都打电话叫我不用回去。</div><div>于是乖乖听话,退掉机票,继续学习。心里,却一直是七上八下。</div><div>晚上12点,手机铃声响起,又是爱人电话:"知道你心中牵挂,现在告知实情,老爸是晚上8点进的手术室,现在才结束,手术很成功,放心吧!"泪水终于抑制不住,怎么都止不住啊!</div><div><br></div> <h3>(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h3><div>11日上午,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华南师大培养基地第一次集中培训开班仪式。华师副校长肖化教授、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主管王刘依、华师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王红教授以及导师、结对教师、研学助教研究生等60多人参加了开班活动。</div><div>肖化副校长作开班致辞,王刘依转达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黄伟司长对名师领航工程的期待,希望各位名师学员能够放下包袱,不忘初心,重拾年青时代的开创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名师名家。王红教授的讲话风采,上次在北京就已领略,简约大气,清晰亲和,富有独特气场,她强调大家在未来三年以“核心基础、思维课堂”主题统领学习,在“被学习”驱动中领航示范。</div><div>典礼后,多群学习共同体围绕领航名师三年学习规划,互动研讨交流。我的理论导师是王红教授,学科导师是王继平教授,一起的学习同伴有安徽李代贵校长和香港刘世苍校长等。有三位导师护航,有跨界同伴共行,未来可期!</div><div><br></div> <h3>下午,听北师大滕珺教授的讲座《21世纪核心素养: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气质美女啊,一问,还是浙江淳安人,更加亲切。滕教授一开场就让大伙儿思考,再过二十年,这个社会会怎么样?"科技竞争更激烈""信息发展速度难以想象""开放的与民族的碰撞会更加激烈"......七嘴八舌,已经预示了这个小班的特殊气质。模拟情境时,李代贵班长与滕教授各自扮演一位生产女包的老板,合法pk,穿越到上个世纪90年代,会怎么做?利用廉价劳动力,仿制经典女包,邀请明星代言...如果到2038年,又将如何提高竞争力?私人定制!怎么样,我们的班长,够厉害吧?滕教授也说,因为我们这个班特别活跃,特别爱思考,她上课的感觉也特别好,也即兴发挥了许多。</h3> <h3>(四)"正是羊城好风景,夏天时节又逢君"</h3><div>12日,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揭牌仪式暨教师教育高峰研讨会召开。</div> <h3>顾明远老先生、教育部黄伟司长等领导和知名学者出席,全国30余所代表性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院长及200余位基础教育一线名师名校长共聚一堂,见证这一盛事。</h3><div><br></div> <h3>这自然也是一场高端、大气、紧凑、活泼的教师教育思想盛宴。学术论坛由“明远教育书院”对话“山长讲坛”、领航之音、“长江山长”微讲坛、域外之音等组成。</h3><div><br></div> <h3>“明远教育书院”对话“山长讲坛”期间,顾明远先生和吴颖民先生展开大师对话。</h3> <h3>大师对话,开启了教师教育高端研讨序幕,碰撞出思维火花。</h3> <h3>附其中三段对话。</h3><div>主持人:两位老师都当过校长,你们在当校长的过程中是怎样转化这样的老师呢?怎样才能让他能够爱上教育的这个行业?</div><div>顾明远:我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教师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不高。我觉得要把社会地位提高,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所以我在学位委员会提出来要给教师专业学位,现在教师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当时我创建的。我认为我平生做的最好的一件事情,是我为老师创造了一个进修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要想留住教师,就要让他们知道一个方向。</div><div>吴颖民:我觉得校长如果要让老师们喜欢做老师,一定要让他去发现教师的价值。首先,是让老师们对自己的工作有所选择。所以我在附中当校长的时候,每年都让老师们自己选。比如说,你愿意教多少个班,愿不愿意开选修课,愿不愿意组织社团指导学生做什么样的研究。我们尽可能让他能够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里面他才会找到乐趣。第二,是校长关心老师们的后顾之忧,比如说年轻老师婚恋问题,中年老师的子女教育问题,如果可能的话都给这些老师给予帮助,我想他们一定会感受到教师行业的温暖。</div><div>主持人:教师的专业性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我们确实需要专业性。但是师范生就职前和职后,会发现很多培训都是比较关注知识技能,包括一般的基础的教学技能,关于信念的提升反而少了。你们觉得通过什么路径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信念呢?</div><div>吴颖民:怎么建立这个信念呢?一定要有实践。这个老师告诉你,或者说校长告诉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你从这句话从字面上理解到变成你深信不疑,一定是要有实践的。在工作当中你付出感情和没付出感情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问题学生,你用了很多所谓很巧妙的办法,但是你没有真心对孩子好的话,他可能不会改变,但是一旦他感觉到老师真心对他好,希望自己有更好的一个发展,也许这种坚冰就会融化。所以我觉得这个对信念的建立,一方面是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去学习,比如我们说教育可以成就人才,人才改变国家。所以,我们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想这也是一种信念,对教育的理解,教师地位的理解也是一种信念。那么这些信念,我们要有意识地向即将要做老师的这些年轻人要进行传播,要做个梳理。</div><div>主持人:有一句话叫做“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有的人兴趣是天生的,我从小就知道我对那个感兴趣,但是大量的人那个兴趣可能是要被后天激发的。那么在实践当中老师们有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div><div>顾明远: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这个孩子的优势,利用他的优势来培养他的兴趣。比如说孩子不爱学习,我给他讲故事,讲到关键的时刻了,我说我得开会去了,你自己看吧。那孩子也想知道故事的发展,所以慢慢就有兴趣了。对读书有兴趣,对其他的学科也一定会产生兴趣。所以我觉得这个最关键的是要想出一些办法来。</div><div>吴颖民: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兴趣问题,实际上是老师专业水平高低的表现。比如说我是化学老师,不是化学知识掌握得牢靠就行了,要让孩子们喜欢上化学,才是称职的。我刚从苏州中学回来,有一个物理老师搞了一个梦工厂的工作室。他的所有跟物理相关的这些玩意、游戏和魔术,不可能让学生不入迷,非常有趣。一个灯泡儿放到桌上,亮了,没有导线,没有什么东西,原来是有了机关在底下,是磁场。如果说,我们的老师都能够挖掘我们的学科知识、学生经历、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联系,从这里入手,我想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觉得这一点还是我们老师,要不断的把自己的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多地利用学生生活经历和日常经验,很好的引入学科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爱好。</div> <h3>范国睿,冯建军,刘善槐3位长江学者分别做的微讲座发出了领航之音。香港教育大学陆佳芳副教授分享了如何通过镜像学习培养教师的合作与创新能力,美国范德堡大学Ellen Goldring教授带来了范德堡大学的校长领导力模型建构及应用。</h3><h3><br></h3> <h3>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一个细节,即不管发言的人位次多高,皆有严格的时间控制,而致敬者演讲者报告者也皆有特别好的时间掌控力,结束时都会补一句,现在离给我的时间还剩多少秒,充分体现出学者的严谨与对听者及会议组织者的尊重。</h3> <h3><br></h3><div>会上,华南师大王恩科校长陪同黄伟司长,为我们14位领航班学员颁发华南师大兼职教授聘书。</div><div>下来后,收到一位特殊人物的祝福短信,这便是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跃良教授。在广州,遇到周院长,真正亲切啊!缘分这东西真是奇妙!可惜周院来去匆匆,没与他合影。</div> <h3>但是有幸与顾老先生合了影,并且接下来由我充当摄影师,同学们分别与他合影留念,老人家笑眯眯的,一一满足。</h3> <h3>晚上,轮到我来主持北师大朱旭东部长的讲座。朱教授一听我口音,马上肯定我是浙江人,哈哈,原来他是浙江金华浦江人!老乡啊!《教育研究的自然学基础》,2个多小时里,始终处于多向互动交流讨论当中,学员常常自由发言,教授平和回应,气氛热烈而舒畅。朱教授引领我们行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帮助大家思考如何跳出经验的圈子,探寻新的教育思想,并为大家今后三年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h3> <h3>(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h3><div>13日,大到暴雨。这一天里,听取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和《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刘启迪主任两个讲座。周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对基础教育政策背景如数家珍,特别提到国家层面上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品质。刘主任,采用启发式教学,文化自觉最早是谁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早是谁说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让学员朗诵并作解读。也许,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已经回应了"中国文化为何绵绵不绝"这一开放式命题。</div><div><br></div> <h3>此次培训,上课地点主要放在华师图书馆顶层的尚书房,清雅,幽静。左侧,僻有听雨轩,一墙面的书,皆为我所爱也。听课之余,新读了《1640年英国革命史》《波斯人信札》《天工开物》,重读了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是眼下最能使我心静的。外面的雨声笼罩着翻书的声音,心情慢慢舒展,融化。</h3><h3>此番重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深有所获,好书确实值得一读再读,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下,会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h3> <h3>(六)"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h3><div>14日上午,胡国胜教授近三个小时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讲座,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案例信手拈来,分析娓娓道来,大伙儿听得入迷,频频点头,纷纷赞叹,这是有关这类主题讲座中听到最赞的。</div> (余音)"生活虽不及戏剧曲折,却远比戏剧深刻"<div>有幸参与如此高端的培训学习活动,在投入的深度学习和碰撞般的探讨交流中,人到中年的我们,愈发明晰自己该有的理性自觉,努力跳出原有经验的圈子。重温教授嘱咐:</div><div>吴颖民:优秀是通往卓越的最大障碍!</div><div>顾明远:思维,改变了世界!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div><div>滕珺: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后又钻进教育思考教育,包括改变自己的课堂,注重培养孩子的高阶思维能力,这是计算机所不能替代的,而这类能力必须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投入时间,因此要把时间化在思维养成的过程中。</div><div>朱旭东:学习和记忆的基本规律是工作记忆,通过具体操作,动手和体验,刺激。</div><div>刘启迪:教而不研流于浅,研而不教流于空。这与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理。</div><div>确实是一次深刻的有氧学习!</div><div>宁波,老爸尽管还在重症监护室,弟弟一天一次探视,一天一个电话报告,老爸状态一天好过一天!一切都往最好的方向走!儿子也于今天放假,晚上,娘俩几乎同时抵金。老爸,明天我携开来来看您了!坚强如你,一定要加油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