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院60年(5-3发展篇)(修改版)--纪念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建院六十周年

鸽子

<h3><b>首语</b>:在迎来医院60华诞之际,为给医院同仁和关心医院发展的人在较短时间里了解医院的发展历史提供一点参考,本人制作了本篇,制作过程中,本人对历史资料力求准确,但资料有限,一些资料的准确性也有待核实,因此篇中如出现与事实有出入,请以院方院史为准。本人对出现与事实不符情况表示歉意。谢谢关注。</h3><h1> 纵观医院的历史,从1964年开院至今,医院的发展应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h1><h1> 第一阶段,以原子能事业的需求为中心,为核工业人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时间是1964年开院到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中期。</h1><h1> 医院开院时,第二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核工业部)确定医院为部直属性综合医院,负责部属单位职业病防治和中南地区、部分华东、华南地区的部系统单位职工、家属的医疗、保健服务。因此这一时期,医院许多病人来自外地,甚至远在新疆、甘肃的病人也来这里看病,治疗。医院也是紧紧围绕着精心服务核工业人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工作。1964年6月,刚开院十几天,院党委书记宋允武就带领各临床科主任及医务人员下厂矿,先后对711矿、712矿、309地质大队的矽肺病人和职工健康状况进行诊治和调查。七、八十年代,先后在内科范积雄、王留虎主任的带领下,又开展了核工业职业损伤、铀矿矽肺职业病的调查和研究。他们先后二十余次下到711矿、712矿、272厂、广西310队等厂矿地质队进行现场调查,组织大规模体检和巡回医疗,对核工业的前期矿山、工厂中生产环境的职业危害及职工健康进行评价,写了大量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为核工业部领导了解下属厂矿的生产环境、职业危害、职工健康状况提供了依据。也为我国的核工业防护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一些论文观点被《当代中国的核工业防护》所引述。七十年代末,医院建立了矽肺实验室(在实验室工作过的先后有周春娣、聂光华、黄业汉等人),对铀矿工、铀矿矽肺患者、x线工作人员进行辐射遗传学及免疫功能的观察,八十年代又对氡及其子体危害作了观察,撰写的有关铀矿工肺癌临床分析论文和铀作业区人群白血病的论文在全国放射医学学术年会和原子能科技通讯上发表外,其英文稿还在“小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国际讨论会上报告和宣读。医院在职业肿瘤方面的工作受到世界卫生组织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机构(里昂)的注意,并收入该组织编辑的1985和1986年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指南》中。八十年代后期,矽肺诊断组在包承德主任的带领下深入云南、广西、长沙等地,为711矿、721矿、712矿、302队、310队等18个单位,完成矽肺套标584例。</h1> <h3>下图:六十年代末,外科罗道森(后排站立)、内科席与纯(穿深色衣)、护士段桂兰(前排穿格子衣)等医务人员在郴州地区的蓝山巡回医疗。</h3> <h3>下图:70年代,当时的内科副主任医师范积雄(后排右)与放射科包承德主任(前排左)、内科吕荷兰(前排右)、检验科袁杏英(前排左二)、护士楚文英(前排右二)在广西核系统厂矿开展职工健康调查和体检。</h3> <h3>下图:1980年我院范积雄主任(第三排左起第三位)参加中华医学会第一届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会议</h3> <h3>下图:1985年前后,范积雄副院长在核工业部职业病诊断组会议上作学术演讲</h3> <h3>下图:我院原分院院长裴顺基(一排左一)、放射科主任包承德(一排右二)、分院院长黄龙海(三排右二)、内科主任王留虎(三排右一)、内科周春娣(二排左三)参加核工业总公司矽肺病防治工作会议。</h3> <h1>  这一时期,医院规模也有发展。1965年4月,座落在南岳山下的中南309地质大队南岳职工疗养院划归医院更名为415医院南岳分院,床位设置150张,主要收治全国核工业系统单位的矽肺合并结核病人(这些病人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功臣,是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国家今天的强大和平安)。合并后,为加强分院力量,北京阜外医院调入总院的肺科专家裴顺基,上海调入的护理专家姚华等一行20余人调至分院工作。</h1><h1> 1972年,总院传染病房建成,内设两个病区,76张床位,此时总院床位达到400张。</h1><h3> </h3><h3> 下图:传染病区楼,一栋很有特色的红砖房</h3><h3></h3> <h1>  为了进一步强化医院的技术力量,1965年至1984年间,中医科郑春管主任,内科刘涤尘主任、妇产科丘泮英主任、药剂科马集维主任、妇产科蒋先涵主任等一批专家先后从湘雅附一、广州知名医院等地调入。</h1> <h1>主任医师刘涤尘,中国医科大学毕业。1956年10月,代表全军医疗系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军事医学总结防疫组,主编坑道卫生。国庆十周年庆时,曾为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诺沃提尼做保健医生。1960年3月,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期血液学进修班学习,1970年从湘雅医院调入我院。来院后曾任内三科主任,80年代在医院建立了血液病实验室。</h1> <h1>  这段时间,尽管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一些职工受到冲击、迫害和伤害,但并没有动摇他们热爱祖国、献身核事业的信念,他们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得到持续的进步和发展。</h1><h1> 开院初期,内科设置三个病区,在吴晋惠、范积雄、席与纯、刘涤尘等老主任的带领下,开设了呼吸内科、心内科、矽肺职业病、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等专业,1977年,呼吸内科、肾内科专业分离出来,成立内四病区。有关业务逐渐开展起来。1969年呼吸内科在湖南省率先建立支气管镜检查室,1974年消化内科率先在衡阳市建立胃镜室。张金荣医师从北京宣武医院进修神经内科临床及神经电生理两年半,于1968年回院后开展了神经内科病人的专科专治,1978年,建立起脑电图、脑血流图室。 血液病专业建立起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开展血液病的临床研究,使我院的血液病临床诊断和治疗在当时的衡阳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心血管内科建立起M型超声心动图室,开展心功能测定、心电向量图等一系例检查,八十年代初,建立了衡阳市第一个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病房)。</h1><h1>内分泌和肾病专业也配备了专业医师。</h1> <h3>下图:吕荷兰主任(右)和欧岳芬老师正在为病人做胃镜</h3> <h3>下图:内二科主任范积雄在审核心电向量图报告。</h3> <h3>下图:阳淑华在做脑电图</h3> <h1></h1><h3>下图:六十年代开院时部分内科工作人员</h3> <h3>下图:七十年代部分内科工作人员在医疗大楼前</h3> <h1>  刚开院时,外科设置两个病区。外一病区以普外、泌尿、胸外为主,外二病区以骨科为主。</h1><h1> 在姚川汶、罗道森、乌家美等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六、七十年代就在衡阳市率先开展了关节外科、脊柱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方面的高难度手术。</h1><h1></h1> <h3>下图:罗道森主任与乌家美主任在为病人做手术</h3> <h1>  1973年9月,医院成功抢救一位被硝酸铀酰复合烧伤合并急性铀中毒至急性肾衰和中毒性肝炎,烧伤总面积达71%的272厂青年工人,使病人转危为安,治愈出院。随后,医院职业病组对病人进行了5年和8年的随访。并将随访情况报告部安防环保卫生局。病人因抢救成功而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h1> <h3>下图:七十年代,外科、五官科部分工作人员在医疗大楼前合影</h3> <h3>下图:1975年外二科工作人员</h3> <h3>下图:1983年部分外科医生</h3> <h1>  开院时,小儿科、妇产科有卓育章、叶德俊等一批老专家,其医疗水平在衡阳市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h1><h1> 1975年,妇产科李家范医生被湖南省援外医疗队抽调,派往非洲塞拉里昂工作两年。</h1><h1></h1><h3></h3> <h3>下图: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部分小儿科医务人员</h3><h1></h1> <h1> 开院初,医院就设置了传染病区,病区医生由内科医生轮转。1972年,传染病区楼建成后,传染科独立成科,高四宪任科主任。</h1> <h1>  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中医科在开院初期设置了门诊诊室,皮肤科1968年设置了门诊。1975年前后,五官病区开放,接着皮肤科、中医科也相继在该病区设置住院床位,收治住院病人。</h1> <h3>下图:八十年代,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部分工作人员</h3> <h3>下图:八十年代皮肤科工作人员</h3> <h3>下图:七十年代与八十年代初中医科医务人员</h3> <h1>  核医学科(原名同位素科),由同位素室和放疗室组成。于1979年筹建,1982正式挂牌同位素室,由李丰踞任负责人,开展的业务主要有肝扫描、甲状腺扫描、甲状腺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T3、T4、TSH、AFP、CG测定。1983年钴60放疗设备安装投入使用后,科室正式更名同位素科。</h1><h3><br></h3><h3>下图:1982年建成的同位素室</h3> <h1> 我院药剂科的力量一直很强。建院初期,专门从上海、广州的大医院及上海市药检所、信谊药厂抽调了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药学人才组成了药局,在当时经济困难,药品供应极端贫乏的情况下,利用简陋设备,自力更生,研制和配制药品除自己使用外,还通过医药公司渠道销往上海各大医院。七十年代,全国大搞中草药群众运动,药局成立中草药制剂室,抽调人员前往蓝山、湘西、南岳等地采药,自己加工中草药饮片,自行设计安装有关设备,生产中草药制剂几十个品种。成立生物制剂室,先后生产市面紧缺的胎盘丙种球蛋白、ATP注射液。</h1> <h3>下图:开院时,药局人员工作照。</h3> <h3>下图:药剂科林顺主任</h3> <h3>下图:1973年左右,以药剂科人员为主的采药队在湖南郴州地区汝城采药</h3> <h3></h3><h1> 1964年,病理科开始筹建,1965年开科,由邬立天任科主任,病理科在湖南省也是很有影响力的。科主任邬立天1951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在中山医科大学长期从事病理解剖教学。1963年调入北京华北工业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64年二机部将其调来我院。曾任衡阳市医学会病理学组组长、顾问。1981年参加全国矽肺病理诊断标准的研究制定,该“标准”经卫生部批准为国家标准。</h1><h3><br></h3><h3>下图:八十年代检验科、病理科部分医务人员</h3> <h3>下图:八十年代病理科部分医务人员</h3> <h3>下图:八十年代理疗科医务人员</h3> <h1>  南岳分院作为矽肺结核的专科医院,主要任务是收治全国各地核工业系统内所属地质队、厂矿等单位的矽肺合并结核病患者,在裴顺基、黄龙海、李明仁、施林秀等专家的带领下,在矽肺结核的临床治疗、稳定病情、延缓进展、延长寿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国内具有较高水平,多篇论文获得部科技进步奖。</h1> <h1>  1978年国家科学大会的召开,医院迎来了学习、科研的春天,医院在医务处下设置了科教组,配备专门人员,先后举办多期英语学习班、西医学中医学习班,心电图学习班、拉丁文学习班,护理专业复训班、放射专业培训班。</h1> <h3>下图:70年代未,医院举办的核工业基层医院西医学中医学习班结业合影</h3> <h3>下图:1986年,范积雄副院长与当时内科的邓万俊、胥家红、肖宗汉、小儿科陈瑞英在青岛参加核工业部医学年会。</h3> <h1>职工中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科研,撰写论文蔚然成风。那一时期医院的科研硕果累累,1973年成功抢救硝酸铀酰复合烧伤合并急性铀中毒的病人后,乌家美、范积雄等合作完成的《抢救硝酸铀酰复合烧伤成功》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药剂科马集维与杨晓红合作的《槐米中提取芦丁新工艺》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1983年内科王留虎、范积雄、周春娣的《铀尘矽肺并发肺癌10例报告》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四等奖;1984年外科乌家美、李福成的《中央型脾肾静脉分流术》、屠本禹、乌家美的《经肾孟冷灌注肾实质切开治疗多发性复杂性肾结石7例报告》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四等奖;1986年,内科周春娣、范积雄、王留虎的《铀矿工肺癌的临床分析》、南岳分院李明仁、黄龙海的《矽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外科乌家美的《手术引流十5Fu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病理科邬立天、曹桂明的《铀矿尘肺病理初步分析》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内科王留虎、周春娣、聂光华等的《磷酸羟基哌喹治疗铀矿工矽肺513例疗效观察》、南岳分院黄龙海、施林秀、付善国等的《95例矽肺结核死亡病例临床分析》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另还有各临床、医技、护理人员80余篇论文获得衡阳市科协一、二、三等论文奖。</h1> <h1>  根据二机部指示,为支援核工业三线建设,于1969年,1971年医院两次一共抽调100余人到四川821厂及湖北827厂,为两厂新组建了两个职工医院。这两次的人员抽调一定程度上使医院面临着人员紧缺。</h1> <h1> 医院发展的第二阶段:重心转移,开拓进取,服务社会。时间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到2002年底。</h1><h1> 进入8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核工业“保军转民”政策的实施,医院既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也遇到了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困难和挑战。</h1><h1> 这一时期,国有企业职工劳保医疗制度难以保障,保险医疗制度还在建立中(1998年国家才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核工企业在保军转民过程中开发民品举步艰难,湖南核矿山面临矿藏资源枯竭,企业濒临关停破产,医院与矿山、地质队发生的医疗费用难以收回。而医院经费开支由国家原来的财政全额拨款向事业经费包干转变;国企改革中企业社会职能的逐步剥离又使得职工医院的发展方向、何去何从让许多医务人员特别是八十年代毕业来院的一批年青医务人员感到迷茫和不安,加之八、九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需要大批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大潮使得医院许多医技专业人才流向祖国的沿海地区。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难。但这一时期,医院在核工业保军转民的政策指导下,实施全面对外开放,医院除继续做好核工业职工家属的医疗保健服务外,面向社会,服务大众,这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困难和机遇,医院从领导到职工,上下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方面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内部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开展劳动竞赛、文明创建等一系列活动,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h1> <h3>  1988、1990年医院两次被评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h3><h3>下图:院党委书记吕家能(第二排左五)在北京参加表彰会时与部分参会人员合影。(第一排左三是原核工业部副部长李觉)<br></h3> <h1>  通过对核工业系统单位实施减免挂号、检查费等措施,继续做好系统内服务,面向社会实施医疗挂钩定点,定期走访邻近企业和各乡镇医院,扩宽服务半经;</h1> <h3>下图;1992年,医院派出体检队到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体检。</h3> <h1>  另一方面通过送出进修学习等途径,加大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发展。据院史记载,1987年至2001年,医院先后选派到国内有关医学院校及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相关专业的就有近200人。这一时期,医院许多新的专业学科和新技术、新项目都是外出进修人员学习回院后开展的。</h1> <h3>下图:心血管内科邓万俊1986年在法国进修学习。</h3> <h3>下图:2001年,覃事范副院长(左二)与当时放射科张宏文、心内科马小峰、罗湘俊在上海参加全国心血管介入大会。</h3> <h1>  通过开展医疗科技进步奖评选活动,促进医院新技木、新项目的开展,据院史记载:1993年至2006年,医院先后进行7次医疗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活动,有104个新技术、新项目获奖</h1><h3><br></h3><h3>下图:当时发放的评奖证书</h3> <h1>  这一时期,湖南省开展了医院达标上等的评定工作。医院以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为契机,狠抓医务人员的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狠抓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医疗制度的完善,狠抓医院的内部管理。使医院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h1><h3><br></h3><h3>下图:1993年,医院参加湖南省卫生厅组织的全省工矿医院基本理论比赛获得第三名</h3> <h3>下图:2002年医院参加衡阳市卫生系统医护岗位技能大比武中夺得城区组团体笫一名。</h3> <h3>下图一:1997年医院创“三甲”办公室成员与党委书记陶荣安(后排右起第二位)合影</h3><h3>下图二:创“三甲”办公室部分成员</h3> <h1>  为给医院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条件,这一时期通过争取上级拨款,自筹资金在1996年建成新的门诊大楼,这一大楼的建成对缓解医院当时门急诊及住院、医技用房紧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01年又在医院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建设外楼住院大楼。通过上级拨款、自筹、租赁等方式从1989年到2001年先后购置湘南地区首台CT机、衡阳市首台美国GE公司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湘南地区首台以色列产新一代高分辨率CT机,代表湖南省内先进水平的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湖南省首台德国产手术显微镜、德国西门子单光子ECT机。</h1> <h3>下图一:1996年建成的门、急诊楼</h3><h3>下图二:2004年元月落成的外科住院楼</h3> <h1>  正是这一系列举措,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得到了平稳、持续、较快发展。到2004年外科住院大楼建成和内科楼改造完成后,开放病位从400张增加到700张。</h1> <h1>这一时期,主要专业学科发展情况:</h1><h1>神经内科1986年 正式独立成科,设置病床18张,张金荣任首任科主任。其床位与其他专业合在一个病区。1993年,医院在医疗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腾出院招待所(一号楼),与中医科一起建立神内中医病区。1996年院门诊楼建好后又搬到原综合楼的前楼利用老门诊用房改做病房,病区独立,设置病床25张。2005年,内科楼改造完成后,床位增加到36张,并建立起康复室。</h1> <h3>下图一:1987年初,内一病区(消化内科与神经内科)工作人员,</h3><h3>下图二、三为当时病区工作人员和神内医生</h3> <h1>1993年心内科覃事范从北京安贞医院进修回院后,主持开展了“右心导管检查术、有创心脏电生理检查术”、“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为我院的心脏介入治疗打下良好基础。</h1><h3><br></h3><h3>下图:90年代初,内二科(心血管、职业病专业)医务人员。</h3> <h1>  呼吸内科1990年建立肺功能室</h1><h3><br></h3><h3>下图:田科主任正在为病人做支气管镜检查。</h3><h3></h3> <h1>  消化内科1990年率先在衡阳市内开展十二指肠镜下进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技术。</h1><h3></h3><h3></h3><h3><br></h3><h3>下图:1987年5月内一科(消化内科与内分泌专业)部分人员合影</h3> <h3>下图:消化内科主任吴清正在做胃镜。</h3><h1></h1><h3><b></b></h3> <h1>  1996年肾病专业建立起血液透析室。</h1> <h1>  小儿科1985年开设了危重患儿抢救室和新生儿病室,1991年又开设新生儿无陪人专科病房。</h1> <h1>  中医科1999年5月在购置肛肠治疗仪后开展“肛肠痔瘘”诊治专业工作,并正式挂牌成立中医肛肠专科。2000年5月中医科病床撤消。2006年,肝肠科在消化内科病区开设10张病床。</h1> <h1>  外科各专业发展也很快。八十年代后期,心胸外科专业、普外专业从外一病区分离出来组建了外三病区,丁大虎任外三病区主任。</h1><h1> 1991年底心胸外科相继成功开展5例心脏手术,其中3例房缺,在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修补术。</h1> <h3>下图:八十年代未,外三病区部分医务人员</h3> <h1>  1996年,烧伤整形、美容、手外以及从外三病区分离出来的心胸乳腺外科一起组建了外四病区,董玉明任主任。</h1> <h3>下图:当时外四病区部分医务人员</h3> <h3>下图:烧伤整形外科贺楚宇等人正在为病人作手术。</h3> <h1>  1997年创建的手外科专业在唐举玉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即1997年开展断指(腕)再植20余例,开展了湖南省首例急诊游离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术。1999年唐举玉任手外科首任主任,2000年6月挂牌衡阳市手外科中心。刘鸣江、谢松林、刘俊一批年轻专家成长起来,到2004年外科大楼建成搬迁时,手外科由开科时10多张床位增加到近80张床位。成为当时省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专治手、:肢伤残的医疗中心和手外专业技术人才见习、培训基地。</h1> <h3>下图一:2000年,我院衡阳市手外科中心成立时,李贺君教授(中)为手外科中心揭牌后与手外科医生合影</h3><h3>下图二:2002年,李贺君教授(右)在参观我院显微外科实验室时与唐举玉主任合影</h3> <h3>2003年10月,我院承办湖南省第四次手外科、第六次显微外科、第六次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交流会。</h3><h3>下图:我院院长孔成舟及手外科参会人员与应邀到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原手外科主任王澍寰教授(图一前排中)、中华医学会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岛解放军401医院程国良教授、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长征医院候春林等教授的合影</h3> <h3>下图:唐举玉教授与王澍寰院士(中)、钟世镇院士(右)会议交流</h3> <h3></h3><h3>下图一:手外科开科主任唐举玉、护士长魏玲与时任院长孔成舟合影</h3><h3>下图二:2007年,手外科合影。</h3><h3>下图三:手外科护士姐妹们合影</h3><h3></h3> <h1>2008年,我院承办衡阳市手外科显微外科年会</h1><h3>下图:我院院长张树友(前排左三)与参加年会的全体人员合影</h3><h3></h3> <h1>  1997年,原来外三病区的心胸乳腺专业分离到外四病区后,普腹外科独立为一个病区,彭秀达任科主任。彭秀达1996年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师从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进修回院后,带领科室一班人开展了肝胆外科高难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当时许多病人慕名而来,病房病人爆满,普腹外科特别是肝胆外科专业得到快速发展。</h1><h3><br></h3><h3>下图:彭秀达正在看门诊</h3> <h1>  骨科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在罗道森主任和李福成主任的带领下,除继续在衡阳市领先开展骨关节、脊柱外科方面的高难度手术外,神经外科方面的手术也开展起来,九十年代后期,神经外科从骨科分离出来,独立开科。</h1> <h3>下图:1994年前后,外二科部分工作人员与家属在毛主席故居合影。</h3> <h3>下图:骨科老主任李福成与现脊柱外科主任苏小桃</h3><h3><br></h3><h1></h1><h3></h3> <h3>  下图:泌尿外科屠本禹主任和李久生主任正在做手术</h3><h1></h1> <h1>  泌尿外科2000年开展一例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h1><h1> </h1><h1>肿瘤科是在钴60放疗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7年,放疗室为了方便外地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开设简易家庭病床60张。1997年正式成立肿瘤科,放疗室从同位素科划归肿瘤科管理,甘功将任科主任。</h1> <h1> 随着外科的发展和需要,1987年在原来只在手术室内配备几名麻醉医师的基础上成立麻醉科,易寿立任麻醉科首任主任。</h1> <h3>下图:麻醉科工作人员</h3> <h1>1996年医院新门急诊大楼投入使用后原来由门诊部管理的急诊室正式挂牌成立急诊科,首任主任周春娣,副主任邓立普。急诊科成立后,1997年即按照三级甲等医院要求进行科学、有序的“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湖南省“三甲”急诊科达标建设考核评估。</h1> <h3>下图:1997年“三甲”检查考核评估后,主管领导万礼(前排左三)与参与急诊科达标建设的工作人员合影</h3> <h1>  急诊科成立后,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蛇咬伤和农药中毒救治为专长的技术优势。并以良好的医德、过硬的技术和突出的特色,赢得社会的赞誉,先后被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中核集团公司“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h1> <h1>  随着医疗业务的拓展,危重病人越来越多,2001年10月医院筹备组建了中心ICU室,开始设置床位4张,由朱艳军副主任医师负责。外科大楼建好后,床位扩充为8张。由急诊专家邓立普挂帅,廖谷清任科副主任。</h1> <h3>下图: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h3> <h3>下图:重症医学科廖谷清主任正在查房。</h3> <h1>  1989年,医院将原隶属于内科管理的包括心、脑电图、超声、胃、肠镜的特检室独立出来,成立特检科,余明藻任首任科主任。</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图:九十年代特检科工作人员合影</span> </h1><h1><br></h1><h3></h3> <h1>  1993年前后,放射科李平、刘祝华主任克服当时设备简陋的困难,在500mAX机上开展了肝癌肝动脉插管化疗,实现了介入技术零的突破。2002年,医院选送张宏文到苏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专门研修介入诊疗技术。在张宏文学成归来时,大“C”臂X机安装投入使用,介入诊疗室正式成立,张宏文任放射科副主任负责主持介入诊疗室的工作。在张宏文带领的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介入诊疗业务快速发展,为后来介入诊疗从放射科独立出来,成立介入血管外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h1> <h3>下图:90年代初期,放射科工作人员合影。<br></h3> <h3>下图一:原病理科主任曹桂明教授</h3><h1></h1><h3>下图二:病理科主任医师万礼</h3> <h1></h1><h1>  核医学科的前身是同位素科。2001年医院引进衡阳市首台西门子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科室相继开展核素显像、放射免疫测定及核素治疗项目。2003年科室更名为核医学科。</h1><h3><br></h3><h3>下图:陈再君主任为病人看病</h3> <h1>  药剂科在医院1991年建成1400平方米制剂楼、引进最新型大输液生产联动线后,批量生产的大输液,除供本院使用外,还部分供应了核工业系统内其他职工医院,成为核工业中南地区医院制剂中心。1995年成立临床药学研究室,并创办《临床药学通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下图:1991年建成的制剂楼</span> </h1><h1><br></h1><h3></h3> <h3>下图:八十、九十年代药剂科部分工作人员</h3> <h1>  为充分发挥医院药剂人才优势,为医院卫校药剂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基地,医院于1988年5月筹建燕恒制药厂,1990年4月药厂建成投产。药剂科部分人员调至药厂,药剂科主任马集维调药厂任首任厂长,杨晓红、周泰来分别任生产副厂长和销售副厂长。九十年代未,受药品市场疲软影响, 2001年药厂停产。</h1><h1> 十年间,药厂在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前后生产药品5个剂型37个品种,平均年产值400万元左右。</h1> <h3>下图:燕恒制药厂大门和药品生产大楼</h3> <h1>  八十年代后期,南岳分院矽肺结核病人逐年减少,医院面临转型,分院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努力开拓,在九十年代先后建立起外科、综合内科、妇产科、五官科、儿科、门诊急救室等科室。医院由一所专科医院成功转型为一所综合型医院,在南岳当地有较大影响力,也为南岳地区老百姓的健康保健作出了积极贡献。</h1> <h1>  1993年10月,医院在考察广东大亚湾沿海地区、了解核工业在当地的发展(因当时大亚湾核电站正在建设之中)及对医疗的需求后,提出了走出封闭,主动为核工业服务,在惠阳淡水创办一所医院的设想,并得到核工业总公司安防卫生局的赞同和批准。在获得广东省惠阳市卫生局同意后,选择淡水镇平龙公路铁湖书院3号,租下1000平方米的5层楼房作为院址。12月底筹备组组长、医院副院长贺治溪带领筹备组成员赶赴惠阳开展筹建工作。</h1><h1> 建院初期,由于投资有限,工作条件艰苦,但大家不畏艰辛,甘作奉献、住集体宿舍,吃大锅饭。40多万元的设备、5卡车的物质全部自己搬运和安装。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医院的筹建工作。1994年3月18日,医院开业,贺治溪任院长,王留虎、周春林任副院长。</h1> <h3>图一、首批大亚湾医院工作人员和参加医院开院庆典嘉宾</h3><h3>图二、第三批大亚湾医院工作人员</h3><h3>图三、1999年,当时院长贺治溪、副院长孔成舟、万礼看望第五批大亚湾医院工作人员合影</h3> <h1>  1996年9月,医院搬入新址,在新院整个改造、搬迁过程中,未请一个帮工、未推走一个病人、未损坏和丢失一件物品,顺利完成了新址的改造及搬迁。</h1><h1> 2003年年初,针对惠阳医疗市场萎缩等问题,总院作出了关门停业的决策。</h1><h1> 开院到关停8年多,大亚湾医院的广大职工艰苦奋斗、努力开拓,为维护核工业职工、家属和惠阳地区群众的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据院史记载,8年中,共收治住院病人4300人次,门急诊病人近16万人次。为核工业单位职工体验2000多人次。在整个办院过程中,培植了我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大亚湾精神。</h1> <h1>  医院发展的第三阶段,从医院归属南华大学成为南华大学直属型附属医院到现在。</h1><h1> 2002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在南华大学举行了变更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和415医院隶属关系协议的签字仪式。415医院由中核集团公司管理变更为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415医院正式更名为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翌年元月10日,医院举行了挂牌庆典仪式。这一归属的变更,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空间,医院扬帆再起,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下图:归属南华大学的签字仪式后,核工业集团公司李定凡总经理(左七)与南华大学、核工业第六研究所、415医院领导合影。</span> </h1><h1><br></h1><h3></h3><h1></h1> <h1>  医院归属南华大学至今十六年,十六年来,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就医环境、床位规模、专业学科、学术影响力都得了空前的发展。</h1><h1>  2013年建成17层住院大楼,2016年医疗综合大楼一期工程门、急诊综合大楼落成,2018年10月二期工程19层住院大楼完工并投入使用,一个更加优美、舒适、便捷的就医、住院环境呈现在大家面前。</h1> <h3>下图一、2013年建成的17层住院大楼。</h3><h3>下图二、2018年10月全部完工的门急诊、住院大楼。</h3> <h1>  这一时期,医院建立起健康体检中心(现健康管理科)、介入血管外科、院前急救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烧伤整形外科、脊柱外科、超声科、功能科、疼痛科、输血科、临床药学科等科室。肝胆外科、胃肠科、创伤骨科、关节运动医学科、甲乳外科、心胸外科等三级专业科室也相继成立。</h1><h1> 手足外科、神经内科发展到三个病区,肿瘤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发展到二个病区。</h1> <h3>下图:介入血管外科工作人员</h3> <h3>下图:肿瘤一科、肿瘤二科合影</h3> <h1>  医院现床位规模达到1600张,临床医技科室55个,拥有普外、骨科(手外科)、神经内科、急诊医学科、省直创伤中心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h1><h1> 是湖南省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湖南省创伤救治中心、衡阳市手外科中心、衡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h1><h1> 是衡阳市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衡阳市放射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衡阳市蛇伤中毒救治和培训基地。</h1><h1> 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湖南省中心成员单位</h1> <h3>下图:2007年左右,普外科合影</h3> <h3>下图上:普腹外科主任兼胃肠外科主任李峰</h3><h3>下图下:肝胆外科主任周筱筠(左)、卢先洲(右)</h3> <h3>下图:手足外科合影</h3> <h3><h3>下图一:手足外科主任谢松林带领下级医师查房</h3><h3>下图二:手足外科正在为病人做断臂再植手术</h3><h3>下图三:显微外科实验室</h3></h3><h3><br></h3><h3></h3> <h3>下图、神经内科合影</h3> <h3>下图:湖南省优质服务先进病房神经内科的领头人。图一:神经内科主任陈勇军,图二:神经内科副主任、湖南省好医生张平,图三:护士长唐杰梅</h3> <h3>下图:急诊科合影</h3> <h3>下图:急诊科主任宾文凯(上),湖南省十佳急诊医师、院前急救科主任周克兵(下右前)接诊病人</h3> <h3>下图一:骨科主任张卫</h3><h3>下图二:脊柱外科主任苏小桃</h3><h3><br></h3> <h3>下图: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湖南省中心成员单位授牌</h3> <h3>下图:医院举办的蛇伤救治培训班结业合影</h3> <h3>2018年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暨急诊医学学术年会暨“中西合璧 救急维稳”研讨会上,我院邓立普教授、宾文凯教授受邀分别在会上讲课和学术演讲,原急诊科护士长陈莉受邀承担急诊医学护理分会场的主持工作。</h3> <h1>  医院形成了以创伤修复技术、微创、腔镜和介入技术、肿瘤和神经疾病防治技术、蛇伤中毒救治技术、新兴中西结合的特色专科技术为专业特长,其他各专业科室综合发展的新局面。</h1> <h3>下图:心血管内科主任马小峰正在为病人施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h3> <h3>下图: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张宏文、副主任邓小军与团队共同完成市首例,湖南省第二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联合右颈内静脉瘤切除术</h3> <h3>下图:肝胆外科卢先州主任(右)正在为病人做肝胆管结石微创手术。</h3> <h3>下图:泌尿外科主任符浩为病人做肾结石微创手术。</h3> <h1>  到目前为止,医院拥有1个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1个省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9个省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17个衡阳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h1> <h3>下图:急诊科主任宾文凯(前排右六)当选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h3> <h3>下图:9月1日,2018年度“中南睡眠医学”高峰论淡暨湖南省神经内科睡眠学组学术年会在我院举行,湖南省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睡眠学组主任委员、我院院长汤永红主持会议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演讲。</h3><h1></h1> <h1>副院长刘鸣江教授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中南地区第九届手外科学术会议上连任常务委员。</h1><h3><br></h3><h3>下图:刘鸣江教授作学术演讲</h3> <h1>  在2018年10月26日湖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我院手足外科主任谢松林教授再次当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医师黄雄杰当选青年委员。黄雄杰撰写的论文《逆行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优化设计》获2018年湖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论文二等奖。目前“逆行动脉化静脉皮瓣”手术在我院成活率接近100%,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h1><h3><br></h3><h3>下图一:谢松林教授在大会作学术演讲</h3><h3>下图二:黄雄杰,(左二)在大会主席台领奖</h3><h3></h3> <h1>在2018年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年会上,院疼痛科主任、衡阳市针刀专业委员会主委周华茂获湖南省优秀针刀医师,并当选省学会首届针刀医学创新与科研学组副组长</h1><h3><br></h3><h3>下图:周华茂在大会上领奖。</h3> <h3>2015年,我院援外工作被湖南省评为先进集体。</h3> <h3> 下图:我院急救医学专家邓立普2013年担任湖南省援外医疗队队长时为当地人看病情景。</h3> <h1>  60年,医院从无到有,从一所高起点的职工医院发展为今天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这里凝聚了几代415人和南华医院人的心血和不懈努力。回顾医院的历史,看到医院发展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欣喜。</h1><h1></h1><h1> 在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日益重视的今天,医院的各专业学科正蓬勃发展,各专业的人才队伍正成长壮大。全体医务人员以保障百姓的身体健康,解除百姓的疾病痛苦为己任,全院职工按照院党代会提出将医院建成”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奋斗目标,秉承“厚德、博爱、精业、创新”院训,牢记“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团结一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医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h1> <h1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此篇的文字资料,大部分来自医院建院五十年院史记载及医院官网和医院宣传片,照片的收集得到肖诗银、庄淑华、罗蕴青、万礼、吕荷兰、覃事范、吕家能、王琴庄、段桂兰、张同贵、魏玲、周萍、阳淑华、李胜华、王冬梅、马衡华、刘碧玉、周素芳、文秀华、段泽莉、卢先州、田科、刘北原、卓岸虹、何锡桂等老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在此对他们及医院建院五十周年院史编撰人邹杰和其他撰稿人、党务工作部廖红伍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并感谢照片的原创作者。感谢覃事范院长的指导帮助。受篇幅所限,资料和照片整理不周全请予谅解。</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