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促成长,金陵求学得真知——陈洪英名师工作坊学员(张璐)南京学习心得

璐璐

<h3>南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金陵</h3><div>南京,有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div><div>南京,还有一群热爱教育的教师</div><div>以为逃离了重庆的酷暑,却又遇见了南京的炎热。</div><div>因着长江沿岸三大火炉的情缘,我们在这里享受着艳阳,享受着全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的知识洗礼。</div><div>在这里,我们与专家相遇,</div><div>在这里,我们与名师相遇,</div><div>在这里,我们与许许多多的教育同仁们相遇。</div><div>遇见美好,遇见阳光的未来。</div><div><br></div><div>在几天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满满,我要把它们整理清晰,我要把它们记录下来,有专家的引领,也有自己的思考和体会。</div> <h3>  来南京学习数日内心颇不宁静,受大家恩泽,润吾教育初心,习得诛多真经。学习的第一天,在吴忠豪教授、高子阳老师和张祖庆老师的讲座中令我受益匪浅。首先为我们做讲座的是吴忠豪教授。我终于得以亲近吴忠豪教授,着实气宇不凡,见大智慧。他的讲座《小学语文读书课程建构》言明了我们建设读书课程的迫切性,我们要让孩子多读书读整本书。不仅要读而且要读得法,由于我国古代文言教学的延革和现代文的引入,以及苏联文学性语文的影响,我们课文为短篇的文选,我们的教学方法为文学分析式教学。因此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未得到重视对学习的阅读指导多是分析性阅读。这样一来既拔高了我们对小学生的要求,又让我们小学生需要培养的检视阅读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培养。他进一步指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自动化阅读能力和熟练的阅读技能,其前提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实已经有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开展探究,韩兴娥老师、李怀源老师、高子阳老师、王小毅老师等都在这方面开展了相应的研究。</h3><div> 要让孩子多读书,那读什么书呢?我们对书藉的分类有很多,我最喜欢国外的简单分类:虚构文本和非虚构文本。平时我们的阅读多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虚构文本为主。小学阶段的阅读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孩子们愿意读什么,只要是健康书籍都可读。这里引发了我一个思考:学生愿意读书是否是需要培养的?学生愿意读哪些书是否是可以培养的?在我看来,两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如何去做呢?这应该是一值得去研究的问题。我初步构想了一种方式,让孩子的父母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在浩如烟海的书堆里总有吸引他的书,也会开拓孩子关于书籍的眼界不会拘泥于某一类型的书。</div><div> 关于学生的阅读方式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但是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评价考核。我们要考核学生阅读的数量、阅读的速度、阅读的行为表现如选择什么样的书、阅读的时间、阅读的习惯和频率以及阅读的态度。</div><div>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要多元,可以做好书推荐课也可以做读书交流课、名著导读课、方法指导课。每类课都很重要,千万不可把平时语文课堂上的精讲课的上法用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上。</div><div> 总之学生阅读课程的建设要成为我们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成为每一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div> <h3>  在吴教授的理论指引之后,一线教师高子阳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他的“1525+N”多读多写教学实验。“1+N”是一二年级读完1000本及以上图画书,自由选择N本桥梁书,每天说N行在父母的帮助下转换成文字;“5+N”即在三四年级读完500本桥梁书+N本自由选择的100-200页纯文字的经典童书,每天“5+N”行日记;“2+N”五六年级读完200本100-200页纯文字的经典童书,每天写“20+N”行日记(一页纸);“5+N”指的是小学毕业至人生结束,努力做到每年读50本(每周读一本书),书目自由选择,每天写N行日记。我用了较长的时间理清楚了这个数字符号的含义,也就是对阅读量的估算和对写作量的要求。简而言之即是“多读多写”。在高老师看来童书皆适宜儿童读,小学生的读不适宜精读与考读,要广泛读,把足够的时间用在阅读上而不是分析讲解考试。他和吴教授都提到了新课标对学生多读多写和读整本书的要求,以及目前我国人民的阅读量极低的现实情况,还有阅读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高老师的多读多写课程是在实践中建构出来的,他每天坚持为学生读IO-20分钟的书,鼓励家长为孩子们买书。他甚至让每单元的每篇文章都有相对应的一本书可以读。除了读书他还让学生写书。这是我是佩服的一点,让孩子尝试写书比单单写两篇作文更需要孩子们的各种智慧。从写绘本到写桥梁书再到写纯文字书,边读边写便是种深度的思维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段练。写书的主题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主要在于引入一个契机,让孩子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例如让孩子写童诗,写思考,创作班书,为幸福写作,用反义词写作,写白日梦,写自传等。</h3><div><br></div> <h3>  当天下午,我有幸听了张祖庆老师的讲座《情境式创意写作》。他的思想内核在于我们写作要为需要而写,要有具体的写作情境,写作要体现一个人良好的精神品质。不仅如此,张老师利用综合性实践活动把一类又一类的文体写作串连起来让孩子有写的动力又锻炼了孩子写作的能力。虽然,我们教材上的习作要求通常没有情境,为写而写。但是,张老师总能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把这些习作要求落地,让孩子们的习作在真实情境中发生,有动机有读者。具体如何操作呢?我们要让学生留意生活,让习作融入生活,让文字变成孩子们美好生活的记录工具。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孩子们的作品拥有更多展示平台,带动孩子们创作的动机。</h3> <h3>  学习的第二天,成尚荣所长,朱自强教授,王小毅老师还有李祖文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教育知识和精神大餐。</h3><div> 首先为我们做讲座的是成尚荣所长。在我眼里他是那样博学智慧。为表示对他的敬仰,在此我尊称他为成先生。成先生为我们指出了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即学科育人。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到育人中去,学科育人即所有的学科都要育人,课堂上更要育人。我们要明白在我们教师的世界里课大于天。</div><div> 学科育人的实质是立德树人,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根据现在的世界研究形式,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我们现在的许多研究都冠以核心素养的名头。核心素养是世界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各国都开发了本国的素养体系,可以查询资料深入了解一下。中国的核心素养是根植于自已的文化之中的。在中国是很重视人的必备品格即道德的。所以,中国的核心素养强调人格的树造。核心素养在中国的创新还体现在我们开发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且不论现在各界对核心素养的争论,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研究,已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div><div> 我们要怎样落实核心素养呢?重点在何处呢?首先,我们要具备以下意识。</div><div> 第一,学习就是学会思维,让学习看得见就是让思维能看得见。在此成先生特意解释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让我们走出了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他提到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认知能力和精神品质,它包括质疑能力、积极态度、开放的视野。在我理解而言批判思维不是一畏地找刺说不,而是一种积极的创新创造。其次,落实学科知识需要学习活动,要设计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具体的情境,让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的过程和探究劰</div><div>的过程。</div><div> 最后,成先生用了一首小诗鼓励我们老师,发现孩子,了解孩子,信仰孩子,最好让自己变成孩子。成先生高屋建瓴,让我们站在更大的格局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让我们教师的思维拓宽,眼界更广,境界更高,真是受益匪浅。</div> <h3>  朱自强教授讲述了他的《儿童文学教学法》之绘本教学。他让我明白一个绘本有三个故事,文字故事,绘画故事,文与图共同构成的故事。他用了三个例子介绍了三种教学法,精彩纷程,我一定要把他的书买来好好研究一翻。绘本的情感是很细腻的,我们需要用心体会。更需要用心去执教。</h3><div><br></div> <h3> 下午,重庆名师、特级教师王小毅给大家带来《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分类与对话》学术报告,指出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分类意识,让阅读指导更科学、更有序;老师应该有“对话"意识,不是平面滑行式的分享,而是通过同学交流和老师指导后有所增长,高于原有认知,让阅读更真实、更有效。无论分类,还是对话,都要指向学生阅读力的培养。他从整本书阅读的历史发展谈起,给我们介绍了胡适先生、叶圣陶先生等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整本书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他又详细地分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总而言之对整本书的阅读研究是现在语文的研究必然趋势,对我们的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思想与之前几位的专家提到的思想不谋而合。可见目前我们教师要加强对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王老师的创新点在于将整本书阅读进行分类研究。他所说的分类是按文体分,童话、寓言、故事、小说、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等不同类型的书籍的阅读方法不尽相同,我们老师需要针对性的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在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文体特征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让我们的阅读指导更加科学;更需要关注不同类型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让我们的阅读指导更加全面;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阅读指导如何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王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将他刚主编出版的整本书《分类阅读教学研究》中的核心思想都为我们展现了出来。如果要理解他此次讲座的内容,需要去深入研究他所主编的这本书。我要在阅读这本书的基础思考,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帮助自己在实践中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h3><div><br></div> <h3> 最后,为我们带来精彩讲座的,是来自广东的名师李祖文老师。他的讲座的主题是《群文阅读,让学习真实的发生》。让学习真实有效的发生的方式有很多。张祖庆老师研究的情境式创意习作也是为了让学习真实的发生。群文阅读如何让学习真实发生的呢?这一切来自于李祖文老师的思想思辨。他改变了自己教育的理念,从此改变了教室的样貌,自己还进行相关课程的课程改革。李祖文老师试图为学生建立安全与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群文阅读只是他课程改革中统整课程中的一种。李祖文老师以说明文为例,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群文阅读如何让学习真实发生。他在仔细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之后,根据说明文的三大特点:说明事物的特点、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征,由易至难逐个的进行,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进步。他让学生自己先寻找生活中的一个事物写一个说明文,然后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改进最初的文章。学生主要从说明事物的特点,正确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突出说明文的语言的特征三个方面边学边修改。整个过程中学习真实地发生着。</h3><h3> 李祖文老师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课内文本、课外文本、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明文,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研究说明文如何说明事物特征,李老师选择课文内的文本学习和分析;为了学习说明的方法,李老师先让学生学习了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再选择几篇说明方法明显的课外的说明文供学生阅读学习。最后,为了让学生明白说明文语言特征,李老师选择对 太阳这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几篇相关文章,对比哪篇文章更有说服力,体会语言表达特点。在一次次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这些内容,自己最初写的那个说明文也在一次次改进中不断地丰满起来。为了更好的开展群文阅读,李老师他们还开发了“工作纸”等相关的资料。群文阅读,确实能让学习真实的发生。</h3><div><br></div> <h3> 这几日的培训内容非常的丰富,除了有专家的讲座引领,还开展了分班研讨教学设计,演讲比赛,说课比赛,课程建设展示,名师工作坊建设展示,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我报名参加了演讲比赛和论文评比,都获得了二等奖。这一次的演讲比赛经历也我收获了许多的经验。首先演讲比赛的主题要突出,如果在比赛过程中想要获得大家的认可, 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有特色的主题,能够吸引听众,能够有价值。其次,准备工作要做充分,课件如果做得精美,是可以为自己的演讲加分的。第三,演讲的内容要突出重点,有逻辑顺序。第四,演讲者本身要自信,要全情投入到自己演讲的内容中去,以很好的姿态和声调将自己演讲的内涵展现出来。</h3><div><br></div> <h3> 此外,我仔细地聆听了13号上午的老师们对自己现在所开发的课程的简介。我学习到一个课程的开发需要理论的基础,也需要现实意义的支撑。课程的实施需要可落地的方案。课程的结果需要真正的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课程开发需要目的明确,结构清晰,可操作,让学生成长有价值。暑假我将对自己的课题进行构思,我会很关注这几个方面,让自己的课题尽量做得可操作有价值。</h3><div><br></div> <h3>  在说课大赛中,老师们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以及部编版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有趣味的教学设计。此次的分班研究设计教案的活动中,我末能参与其中,因为我对这一文本和相关的内容很陌生。</h3><h3> 当我精心准备一堂课时,我一定不会先进行教学设计。我会从课程标准入手落实年段目标,分析年段目标之间的前后联系,然后再思考,这篇课文的教学意义何在。在不断的磨课过程中,我会在课程的角度和育人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的意义。同时,我认为没有广泛的阅读的磨课脆弱得不堪一击。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们必须要读几类:读好教科书;读和教科书相关联的书;阅读教育类的参考书;观网上同一课题的视频。课备课千万不可闭门造成,在一次次的阅读和观摩中眼界自然就打开了。我现在只要是磨课,一定会做这些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教学设计。毕竟自己太年轻,没有什么积淀,必须从学习中成长。如果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自己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参与教学设计活动。</h3><div><br></div> <h3>当曲终人散,</h3><div>当一切化作手机里的一张张照片,</div><div>当回忆装得满满,</div><div>愿这些文字与我相伴,</div><div>将美好更清晰地永留心间。</div>

阅读

整本书

学生

我们

学习

老师

课程

说明文

孩子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