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老师

和和乐

<p class="ql-block">七月十三日清早,龙岗阁后晨曦映。</p><p class="ql-block">滨河林间滴清露,鸟鸣我行健身心。</p><p class="ql-block">在汉阴城南河滨路林荫路上,迎面来了一位雄纠纠气昂昂的老师,步伐快捷,双手摆动频率也快,白衣服,斜夸一个小黑包。一眼认出是我的小学老师邹联阶,拿出相抓拍,相遇,聊几句,他继续快步向他的目标迈进,常常相遇,匆匆离开。</p> <p class="ql-block">如年轻人一般步履矫健,每天早晚都要走好几公里路,他的精神与他的年龄不相符,我都退休了,已生花发,他是我的小学老师,比我大二十五岁。记得小学四五年级时,他教语文,天天要写毛笔字,先写大字,里面套小字,大字是他写的影格字,我们模仿,小字是我们自己写。他每周给每位学生换一张影格字,一直写到小学毕业。他还教算术,文革中小学开算术课,算术课里有珠算,也是他教,教我们打三盘还原,打九九归一,打加减乘除,背口诀,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上四,五上五,五去五进一,六上六,六上一去五,七上七,七上二去五,八上八,八上三去五,九上九,九上四去五。还有减法口诀,乘法口诀,除法口诀,虽几十年未用过珠算,但口诀还记得。他还给我端饭吃,我有次早上没吃早早饭,他知道了,从他家里端了一大碗苕渣汤圆,七十年代初,家家缺吃少穿,他家也很困难,他教书工资低,养活一大家人,但他非常爱学生,关心学生,帮小学生写信,写对联,为学生帮忙,有求必做。</p><p class="ql-block">天不亮吃饭,我们叫早早饭。那时上学,离学校远的,翻山越岭,经过密密的大树林,从家出发前,都要吃早早饭,然后邀呼同伴,打着火把去上学。中午不吃饭,下午两三点放学,怱怱回家,立即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七月十五日早,在汉阴龙岗阁又遇到我的小学老师,我们几位退休的年轻人先到,在观赏风景,俯看县城风水,老师突然出现,我们见到他,他正在拍县城风景,一丝不苟的神情。我们都向他走去,问候寒喧。他要为我们退休的年轻人照相,让我们排队,他照,我们就站在龙岗阁前。他为我们拍照了,然后我们邀请他与我们合影,又另外请人为我们拍合影照。</p><p class="ql-block">照相时,胡老师提醒我,我们在路上谈了一个问题,汉阴古县城遗址,叫冉家坝,新修的县志写成阮家坝,冉是象形字,柔弱下垂之貌,龟的边缘,冉家坝地形似龟,我想去走访考察一下。正好老师家是冉家坝的,生于1933年,熟悉冉家坝。胡老师提醒我,正好问问老先生。</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去向老师请教。问他听老人说过冉家坝有姓冉的吗?他肯定地回答说,从没听说过有姓冉的,那不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事。他又说,县志写错了,本来是冉家坝,冉冉升起的冉,古代,石碑上都是冉家坝,没有阮家坝。因为老师读书在解放前,古代的文字读得多一些,古文化的墨水吸收的多一些,古书的余香闻的多一些,加上他一生爱好读书,与书为伴,这便是我的老师的特点,影响着我,我一直坚持读书,与书为友。说完了,我们不再多究问题,继续步行,首要的是完成今早的健身任务。黄老师又问他,除了走一走,你还玩些啥?我的老师,他说,我只会这一样,步行,别的都不会。他问我们,我们说老师只教了我们步行,还是跟老师学步行。又补充说,老师其实连步行也没教我们,我们自学成才的。欢笑一下,走吧,前行。</p> <p class="ql-block">路上,黄老师问他长寿秘诀,他说没有。我说他最大的长寿秘诀是:与世无争。黄老师问他教了多少年?他说他一九五二年参加工作,一九九三年退休,满满四十年教书人生。黄老师问他想过改行吗?他说家里那时不许他教书,工资太低,从六块到八块,,到十多块,二十多块,最困难是六十年代初,平时都没离开,在最困难时候离开,这样感觉不好,就坚持下来了。他不说待遇,不说职称。我知道,他从教一生,教过小学,教过初中,教过高中,到退休只是初中二级教师。评职称时他完全有资格评中学一级教师,人多,指标不够,他主动放弃,要了一个初级教师二级。厚德载物,天道公平,让他精神充实,身体健康,年龄延长,八十五岁过了,看书不戴眼镜,走路如中年。可敬的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绕龙岗山顶回到西关,老师让我们到他家坐坐,我们跟随他行进,到了他的安乐窝,在西城壕。房屋陈旧,八十年代的县政府家属楼,当时算高档住房,如今是棚户区。但室内整洁,陋室不陋。他习惯于忙碌,玩不住闲不住,立即烧水,泡茶,又切西瓜。他的生活俭朴自然,干净纯洁,待客热情,待人实诚,我们的好榜样。</p><p class="ql-block">《论语》中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老师就具有这风格,学生既怕他也很尊敬他,其实他对学生也温和,但听他的批评则又很严厉。</p><p class="ql-block">我在文革中,求学冉家坝,孟浩然曾在此写《登安阳城楼》,我在此地交道小学,遇到了恩师。</p><p class="ql-block">吾生幸遇三变师,听言学行追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4年元月补记:我的小学老师健在的,年龄最大天天绕县城河堤路走圈子的就是邹联阶老先生,年过九十,步行稳健。另有小学一年级启蒙老师汤仁义,也是交通村人,还在地里耕作,我在一年级时就学会了汉语拼音,那是一九六四年。还有小学音乐老师张云凤,年八十,有病,照常到凤凰广场玩。</p>